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市教育培训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杭州市教育培训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杭州市教育培训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行业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杭州市教育部门管理的民办培训学校整体办学情况良好。

杭州市教育培训业2009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杭州市教育局课题组

2010年4月

2009年,杭州市教育培训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行业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研究报告将就我市教育培训业的范围、发展的总体概况和主要举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等,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教育培训业的范围及发展的总体概况

(一)对“教育培训业”的界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是知识界定教育培训业的大前提。作为非学历教育的教育培训,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毫无疑问优“公益性”,同时又是教育领域最具“市场化特征”的一个领域。作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八大行业之一,有必要进一步界定清楚教育培训业的范围,为此,课题组提出如下五点界定要点。

1.“教育培训业”界定不能与“教育产业化”混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以及主要由政府财政投入和属于国有成分的“中、高等学历教育”不应纳入“教育培训业”范畴。

2.“教育培训业”界定应关注中、高等学历教育的衍生产业。如由“中、高等学历教育”发展所衍生的建筑业、校办产业、三产服务业等应纳入“教育培训业”,并列入产值统计范畴。

3.“教育培训业”界定应重视由此带动的关联产业。诸如由教育培训所带动的餐饮、住房、被服、医疗、保险、旅游、交通等。如杭州市现有60多家高教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仅全日制自考生有约50000人,按生均年生活消费8000元计算,一年就能在服务业方面带来4亿元的收入。

4.“教育培训业”界定应拓宽“考生经济”的外延。既要重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艺术类院校的“考生经济”,更要注意到除此以外的每年上百万考生(自考、各类等级考试等)的杭州赶考现象。

5.“教育培训业界”定应注意重点扶持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在杭州“教育培训业”中举足轻重,同时也是真正能撑起杭州教育培训业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

总体而言,教育培训业从办学内容看可分为:教育、自考助学、英语、IT、课外辅导、管理与励志培训等几部分;从人的一生发展看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全部,从婴儿期的母婴亲子教育、幼儿学前教育(非幼儿园教育),到中小学阶段的课外兴趣班、课外学习辅导、高考复读等,高考自考辅导与成人阶段的读研辅导、英语雅思等考试辅导、公务员考试辅导、励志类培训、面向就业和提高岗位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IT技能培训等,以及中年人为主的管理培训、EMBA培训、研修班的出国培训、家长教育培训等,到老年人阶段的养生教育、书画兴趣培训,等等;从教育培训的形式看,呈现出形式多样、灵活组合的景象,打破了原来学校教育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的学习需求,既有大班宣讲,也有小班辅导、一对一辅导,既有现场教学,也有远程教学等,从案例教学、演练教学到现场实战培训,从团队辅导、个人咨询到冥想成长,等等,教学形式异彩纷呈。可以说,教育培训业的发展顺应了终身教育的潮流,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面对教育培训业的丰富内涵,本报告限于人力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对教育培训业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是本研究的重大缺陷),只是选择了对民政或编制部门登记的民办培训类教育机构的办学情况进行研究。

(二)杭州教育培训发展的总体概况

根据2009年底的统计,全市共有民办培训类教育机构387个,在学人数36万余人。教育培训业的发展,不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也在提高青少年素质、满足青少年求学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丰富老年人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据我们的初步估算,我市民办培训类教育机构的发展,直接安排就业人员达到5900余人,间接就业人员5700余人,学费等收入初步估算达到8亿元左右,拉动学校周边第三产业发展所创造的价值则更多一些。

1.杭州市民办文化类培训机构基本情况。目前我市民办培训机构主要由两类:一类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或民办事业单位,由教育或劳动和社会保障审批、民政或编制部门注册登记;另一类是经营性的企业(公司),由工商部门审批注册登记管理(详见表1)。

表1 杭州市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概况

img43

截至2009年底,全市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302所,在校生29万余人,全年招生27万余人;有专任教职工5100余人,兼任教师51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129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5300多万元,图书101万余册;民办学校总资产达5.8亿余元。其中专修学院共14所,有专兼职教职工2530多人,在校生46370多人,其中属于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的有23400多人;2009年招收学生20800多人,毕结业学生12700多人。学校自有房产23500多平方米,租用房产668700多平方米。仪器及设备总值6900多万元,图书43万多册,自有资金2.5亿多元。杭州市教育部门管理的民办培训学校整体办学情况良好(详见表2)。

2.杭州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基本情况。截至2009年底,我市共有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85家,在职教职工总数734人(其中教师503人),兼职教师528人。2009年共培训各类人员72114人(其中劳动预备制学员5120人,事业人员16415人,农村劳动者13035人,在职职工11093人,其他人员26451人),培训业务收入达到2372.3万元(其中包括获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778.5万元)。

表2 杭州市教育部门管理的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统计表

img44

二、杭州市教育培训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文化教育培训方面的主要举措

1.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教育培训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4年以来,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培训业发展的政策,如《关于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04〕29号)、《杭州市区民办学校教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杭劳社险〔2005〕19号)等。2007-2008年,市教育局就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管理问题,先后出台了《明确民办培训学校(教育机构)审批管理职权的通知》(杭政法审告〔2006〕6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机构招生行为和加强广告管理的通知》(杭教成〔2008〕20号)和《关于规范民办培训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杭府审告〔2008〕36号)等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权益保障、民办培训学校属地管理、资产管理、许可证管理、收退费管理、招生广告、评估等方面作了规范。这些政策法规针对性强,且具有地方特色,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为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对支持和鼓励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办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后民办非学历培训的地方立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根据《明确民办培训学校(教育机构)审批管理职权的通知》(杭教成〔2006〕23号,杭府法审告〔2006〕64号)和《关于规范民办培训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杭教成〔2008〕37号),各区教育局(社发局)负责直接实施对属地民办培训学校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依法进行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督导评估和换发办学许可证等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对全市民办培训学校的宏观、间接管理和指导,通过出台鼓励民办教育培训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设立民办培训学校专项发展资金,培训校长、骨干教师等方式,积极推进我市民办教育培训业健康发展。2008年,杭州市教育局先后发布《关于下放部分市管民办培训学校管理权的通知》(杭教成〔2008〕19号),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并请示市政府领导同意(府办简复第B20082247号),再发布《关于下放市属民办培训学校(教育机构)的通知》(杭教成〔2008〕47号),由此分别下放7所和96所民办培训学校到区管理。至此,市教育局进一步理顺了民办培训学校管理体制,保障了权责一致,实现了对全市民办培训学校的宏观、简介管理和指导。此外,2008年杭州市教育局还安排5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又安排9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支持、鼓励引进培训业著名品牌和专修学院的特色专业建设,使民办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逐步规范办学行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真进行审批和年检年审工作,指导并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市教育局每3~5年对民办学校评估一次。2008年,市教育局对部分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评估,评定10所民办学校为“优秀民办培训学校”,授予1所学校“社区贡献奖”,评定41位先进教育工作者,并给予获奖学校每校2万元、先进工作者每人500元的奖励。各民办学校抓住评估契机,对照评估条件,认真总结办学经验,针对不足,查缺补漏,积极整改,依法办学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招生、收费、经费管理使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能按照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规范管理、取信于民。截至2009年底,我市教育系统审批的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增加到302所,资产不断扩大,办学情况总体良好,办学水平逐年提高。我市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经过多年的办学,已形成了许多特色培训中心。如学科辅导类中的高复班以“求是”为代表,短期文化课辅导以“飞越”为代表,语言类(包括小语种)以“新东方”为代表,艺术类以“江南艺校”为代表,计算机类以“市计算机学校”为代表,财务类以“长征业余学校”等为代表,美容美发以“金莎”为代表,化妆以“新视觉”为代表等,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专修学院中,已逐步形成了社会工作于管理、会计、物流管理、装潢设计、劳动和社会保障、机电、环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国际贸易等10大特色专业。

(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主要举措

2009年对杭州市的职业培训工作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事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观目标,市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大局,坚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促进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2009年稳定就业工作的意见》、《杭州市就业再就业培训经费使用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扩大了培训补贴的对象范围,提高了培训补贴的标准,增加了培训补贴项目,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及培训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开展了包括对培训机构在内的各层次人员的政策宣讲和操作业务培训,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就业再就业培训的日常指导服务,规范培训经费的申报和拨付。2009年先后认定了30家培训机构作为就业再就业定点机构。

2.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为缓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深入推进“815高级蓝领培训工程”。通过政府补助培训、技师社会化考评、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与手段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制定下发2009年政府补助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推出25个项目1280人的政府补助培训计划,对我市紧缺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行补助。对36个工种的技师和6个工种的高级技师进行社会化考评。为规范高技能人才培训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定出台了《杭州市高级技能人才培养资助办法》。全面完成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

3.深化大学生技能实训和创业培训。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工程。健全大学生创业实训机构网络,新增21家大学生技能培训定点机构,7家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通过实行“双证制”引导高校学生参加技能培训与鉴定。引进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并进一步将SYB创业培训与模拟公司创业实训对接,尝试“8+X”培训模式,并逐步推广。

4.开展有针对性的摩纳哥村劳动力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政府“春风行动”的要求,突出对农村困难家庭人员、农村户籍未就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推动。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劳动者特点、优区域经济特色的培训项目,如农家乐培训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5.加快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将制度建设作为保障鉴定质量的基本手段,完成了《杭州市职业技能技能鉴定制度汇编》,进一步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章可循。围绕质量体系建设,加强对鉴定机构和考评员的管理。加强考评员的日常管理,建立了评员考核档案和年度评议制度,完善考评员的监督机制。健全督导员派遣机制,加强对督导员的培训和监督。加大鉴定模式的改革,改变过去分散的考试模式,逐步实行定时定点集中鉴定。

(三)以发放教育培训消费劵为抓手,全面促进教育培训业发展

2009年初,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实施“双证制”教育,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杭州市政府决定推出教育培训消费券,用于杭州市常住居民、“新杭州人”提升技能、素质和支持在杭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

1.“双证制”培训。截至2010年3月2日,面向城区常住居民发放的1.6亿元教育培训消费券,已有1.168亿元发到了市民手里,定点机构已兑付712.12万元。已有11.28万人领取教育培训消费券要求参加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其中7.15万人已到定点职业资格证书定点机构参加培训,3.4万人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已有5.03万人领取教育培训消费券要求参加“双证制”成人学历教育文化课培训,其中4.36万人已到定点机构参加4门文化课培训,且有9.5万人次参加了2009年7月、10月和11月的三次考试。教育培训消费券的推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借助教育培训消费券发放,有效地解决了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的经费问题。二是认定了一批定点培训机构和发放点,构建了开展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的平台(市教育局第二批认定了122家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文化课定点机构,劳动部门分两批认定了127家职业资格培训定点机构。为方便市民申领,市教育局和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将上述培训机构和城区各社区劳动保障站一并确定为我市教育培训消费券发放点。到目前为止,我市的教育培训消费券发放点总计已达800余家)。三是出台了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双证制”学历教育的学分管理办法,大大方便了市民参加培训。四是开发了专门针对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五是出台相关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参与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的及时开展。制定了一套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文化课考试的事实办法,确保了培训的质量。

2.大学生培训。大学生教育培训消费券从2009年4月开始实施发放,在杭各高校2009届、2010届毕业生每人500员。毕业生领取教育培训消费券后可自由选择在杭具有合法资质的定点学校、培训机构,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核,并在规定日期内取得相关证书,凭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教育培训消费券,向所在高校申请兑现。杭州市发放教育培训消费券,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杭州市共发放2009届毕业生教育培训消费券98951人,总计4947.55万元,根据各在杭高校上报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17日,目前正在培训的学生15000人左右,比例为15.15%;已经完成培训的学生19410人,比例为19.62%;已经兑付的学生17234人,比例为17.42%。在杭高校2010届毕业生总数107582人,各高校提出预领的教育培训消费券需求数为96958人,总金额为4847.9万元。根据杭州市大学生教育培训消费券管理系统统计,截至2010年3月11日,2010届毕业生现已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数量为17772名,比例为16.52%;培训结束并已获证的学员数量为11021名,比例为10.24%。目前,已公布的2010届大学生教育培训消费券可使用的定点机构共106家,定点培训项目达1095个。

三、当前教育培训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杭州教育培训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相比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还不相适应,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教育培训业发展的因素。

1.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总体上看,杭州教育培训机构比较“散、小”,总量不少,但规模效应不明显,尤其缺乏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在全国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教育培训机构。

2.研发能力还比较弱。杭州教育培训机构传统产品较多,管理相对陈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发能力普遍不强,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

3.行业自律还不健全。由于产品雷同,不少培训机构恶性竞争生源时有发生。个别培训机构,特别是个别培训类公司诚信不够,欺骗学员的现象也不时出现。行业自律组织比较弱小。

4.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市区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和经济发达的区、县(市)发展较快,而远离市区、经济欠发达的县(市)还很薄弱。

5.政策环境还待优化。从政府管理角度看,培训机构多头审批(教育局审批文化类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职业技能类非学历培训机构,工商局审批从事成人非学历培训的公司),标准不一,管理不够规范。从政策扶持角度看,有关扶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优惠政策比较少,还存在歧视教育培训业发展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制约教育培训业做大做强的行业准入、融资、土地、师资待遇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减退,全球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危机是各行各业提升发展的最好机会,对教育培训业也不例外。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思路和举措。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速,杭州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到竞争力,这将带来强劲的培训需求。再次,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培训需求将成为人们继房子、车子之后的最重要的需求。最后,终身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参加教育培训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今后十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十年,杭州教育培训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政府、培训机构都应抓住有利时机,勇于创新,做大做强杭州教育培训业。

四、2010年教育培训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现状,需要深入思考当前我市教育培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我市教育培训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我市的教育培训业,为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课题组就2010年我市教育培训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培训业的认识。教育培训业是服务业的一种,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在我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过程中,教育培训业稳定八大行业产值之首,对我市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发展教育培训业,关键是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有利于建设学习型城市。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培训业,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本单位员工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团队的竞争力;培训机构更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坚定发展的信心。

2.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教育培训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一样扶持教育培训业。首先,建议设立培训机构总部园区。在市内合适的地区设立培训机构总部园区,允许一批较大规模的培训机构进驻总部园区。园区主要功能是扶持培训机构在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市场开发、优质教育产品研发等方面作为总部发挥营运功能。总部园区的机构能够享受政府税收优惠和培训基金扶持,目的就是帮助这些培训机构做大做强,同时能够吸收国际国内风险投资和基金并争取上市,成为我市教育培训业的龙头。第二,建议利用闲置厂房或在合适地区专门区域设立培训行业园区。允许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培训产品符合我市需要的培训机构进驻,给予土地优惠或房租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在培训行业园区,政府提供学生食宿、技能实训、运动场所等功能配套设施,供培训机构租赁。对于有条件的培训机构,政府应鼓励在园区内组筹资金建设校区。第三,建议为企业与培训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在企业培训需求和培训机构培训供给之间,政府能够搭建桥梁,促进“校企合作”。第四,建议在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基金中设立教育培训业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扶持培训机构的市场拓展、品牌建设、新产品研发、分支机构扩张等项目,扶持本土优势培训机构与国内或国际知名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培训产品在本土实施。

3.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抓住机遇发展壮大。首先,明确发展目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做好发展规划,积极参与资源整合与市场开发,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效益。第二,突出品牌建设。精心谋划机构品牌,打造精品培训项目,以优质品牌立足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第三,加强新产品研发。努力适应社会培训新需求,切实增强产品研发能力,通过新产品投放,进一步激活市场需求。第四,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培训机构立足之本,只有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培训。第五,注重诚信建设。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行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通过诚信经营,树立教育培训行业在全社会的良好声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