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沪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职教衔接调研报告

来沪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职教衔接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问题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本次调查希望通过对来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了解相关政策和发展状况,为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的局面。区教育局已于2009年完成1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纳民工程”。
来沪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职教衔接调研报告_基于有关政策及现状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来沪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职教衔接调研报告
——基于有关政策及现状

吴谷丰[1]倪艳珺[2]

对于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来沪农民工子弟来说,由于没有上海户口,学生不能参加中高考,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去还是留?近年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问题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本次调查希望通过对来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了解相关政策和发展状况,为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打工,随着父母一起进城的随迁子女近3 000万。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教育公平以及我国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前很多城市出现了用工荒,技术型人才大热。许多职业院校由于缺少生源以及生源质量下降,导致中等职业院校已然成为相较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低层次教育。通过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务工子女对在沪继续就读职业学校的想法。一来可以加大职业院校的生源和专业化办学,二来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从而减缓用工荒压力的同时也让来沪务工子女找到自己在这个城市的一席之地,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

2.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1)研究意义。《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问题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其子女上学问题是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的局面。党中央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重视,尤其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有着妥善的解决方法,2008年8月12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已经充分说明,在政策上,随迁子女与流入地当地学生有着相同的受教育权利。

(2)研究目标。了解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的流向问题以及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兴趣;根据现有的政策导向对未来农民工子女与职业教育结合进行分析与展望,并形成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可行性方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采用抽样研究的方法。

二、调研情况及问题分析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

根据上海市教委有关资料,上海市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有66所,其中仅奉贤地区就有农民工子女学校16所。

根据奉贤区教育局公布的区内小学名单,我们得知奉贤区共有小学33所,其中民办小学16所。2011年,奉贤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外地学生达到42 322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总人数的58.23%,呈现外地学生比本地学生多的倒挂现象。区教育局已于2009年完成1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纳民工程”。所谓的“纳民工程”就是将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民办学校管理,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因此,之前所提及的16所民办小学,原来均为农民工子弟小学。

我们对接收农民工子弟的两所学校印象比较深刻。一所是公办的解放路小学,该校创建于1982年,2005年学校搬迁新址,校舍面积20余亩,学校现有教学班31个,学生近1 500人,教师逾8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小学高级教师64名。师资力量以及办学规模在全区都数一数二。班级中多媒体设施完善,崭新的塑胶操场以及明亮的教室,都令人印象深刻。

可是,作为一所民办小学的厚才小学,相比之下就比较破落了。其学生规模相对较大,有一栋四层教学楼,每个年级有四个班级,不过每个班级有近50名学生,已经达到了市教委规定的班级人数不得超50人的底线。师资力量也十分薄弱,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屈指可数,大多都是中等师范类院校毕业,更有甚者,某些老教师仅小学毕业。在教师的待遇方面,民办小学的教师工资由学校自行支付,而公办小学的教师属于公共事业单位编制,享受国家事业编制待遇,在退休后养老金有充足的保障。二者的工资差异也超过1倍。

由于私人办学,地价较高,民办学校的校舍规模一般都较小。根据我们现场的调研,厚才小学仅有一小片空地作为体育锻炼的地方,平时他们上体育课都必须到校外的空地进行体育锻炼。这与公办小学标准的塑胶操场无法相比。从硬件以及软件上可以明显看出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的不同。我们随机对附近的居民进行的访谈,发现他们送子女进入民办小学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教育资源容量不足,进入公办小学门槛较高且名额较少,在满足本地生源的基础上再考虑外地生源。并且在城里的公办小学读书,就算学得好,也不能在城市里参加中高考,升学无望。他们往往会因为民办小学的地理位置比较方便,以及毕业后会回老家参加初中的学习等种种原因而选择在这些条件相对较差的民办小学读书。

根据奉贤区教育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至今,民办学校学生均补贴由2 000元、2 500元至2 800元已经连升三年了。并且对于民办学校在添置图书、教学设备、体育运动器械等方面的投入已经有232万之多,但对于16所民办学校来说,这两百多万可谓杯水车薪。不过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些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制也由六年改为五年,统一使用沪教版的教材,完全与公办学校同步。以厚才小学为例,该小学新建的食堂以及多媒体大教室均由区教育职能部门捐助,大型的投影幕布、投影仪、电脑等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其数量较少,拥有多媒体的教室仅几个。

总而言之,一般存在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弟小学学生人数多、教学场地和设备欠缺、教师收入保障机制不够。

(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的流向问题以及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兴趣

为了了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流向问题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兴趣,我们以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制定了两份调查问卷,对学生发放问卷9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7份。对于家长主要采用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随机对近十位家长进行调查,形成一个初步的调查结果。

被访的学生中,男生占55.17%,女生占44.83%;家中有兄弟姐妹的为96.55%;认为自己成绩优良的有71.26%,一般的有24.14%,较差的有4.60%。被访学生中有90.8%表示喜欢上海。孩子们喜欢上海有几个原因。首先,在上海能够跟爸爸妈妈在一起,而这往往是这些农民工子女觉得最开心的事情;其次就是上海的繁华令他们神往。而不喜欢上海的原因往往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受本地孩子的歧视、没有老家好玩、想家里的爷爷奶奶等。

被访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学习的情况主要有: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辅导我的学习(91.95%);父母学历低,没有能力辅导我的学习(78.16%);父母不关心我的学习(40.70%);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19.54%);家庭情况太差,影响了我的学习(29.89%)。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在求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家长因为工作太忙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这也对农民工子女的继续深造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们的学习环境相对于普通的户籍学生而言普遍较恶劣,学习环境较差。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少之又少,仅25.29%的学生听说过职业院校,然而知道他们能够在读完初中后可以继续在上海读书政策的几乎没有。由于我们的调研和宣传,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此试行的政策表示十分感兴趣,他们很希望自己能够在上海读书。这一试行政策的实施在孩子那里是很有吸引力的。然而对于家长的调研,我们发现家长获取的招生信息大部分是通过电视媒体获得的,在信息渠道方面存在较大缺漏。虽然有一部分家长不希望孩子就读职业院校,希望他们能够上高中考大学,但是面对于如今大学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难、工资待遇普遍不高的事实,再加上近几年技术型工人的大热,蓝领工人的工资普遍提升,甚至有个别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金已经达到金领的水平。所以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此十分感兴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上海读职校,接着在上海找份工作,最后能够在上海安家。

(三)现有教育政策对农民工子女职业教育兼容情况分析

根据上海市教委所印发的《2010年上海市部分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方案》,近年来上海中职教育逐步开放招收农民工子女。到2010年招收学校已经扩容到50余所,招生计划也增至4 200人。这份方案作为一份尝试性质的方案,其中有弊有利,值得我们对其进行剖析。

方案中有关招生的内容将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招生区域以市郊区县为主,招生学校以招收本区县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兼顾跨区县招生。”因为目前上海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主要集中在郊区以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这些地方地租较为便宜,符合他们的需求,当地的流动人口较多,这些来沪打工的人员大多都想自己的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在父母的监护之下,并且能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招生学校以招收本区县的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这体现着我国教育部门有关就近入学的原则。之中兼顾跨区县招生,可能由于某个地区的中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和想报考的人数差距较大,以及可能这个地区的学生不太喜欢这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从而选择到其他的区县就读职业院校。

招生专业的设置主要是“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以及产业、行业需求相对稳定,以培养一线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先进加工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开办已经十分成熟,就业的方向也相对明朗。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经过几年的尝试,以及有关职业院校以及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反映,该方案的执行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得到了多方的认可。所以我们认为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具有其可行性的。

方案中有关招生的对象和条件,对于年龄进行了限制,年龄不得超过18周岁,这是一个接受高级中等教育的上限,将此作为入学限定也较为合理,不过我们认为可以适当提高一些年龄限制的界限,或者让超过十八周岁的人也能进入学校进行相关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符合社会的需求。有关考生报名、填报志愿、招生考试以及录取工作的相关条款均符合现行中高考的要求,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有关农民工同住子女最关心的收费问题,方案中也有提及。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按物价部门规定的中等职业院校收费标准收费,学校不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因此,外来农民工同住子女与本地学生的收费是相同的、平等的,并且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7〕35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对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费教育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沪教委职〔2009〕38号)等规定,享受同等国家资助等政策。所以绝不会出现学生上不起学的现象,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完成学业。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对策

如何使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更好的衔接,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对此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扩大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总量。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农民工子女群体客观的升学需求相比,目前职业教育制度仍需大大改进。如果不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只能终日游荡在社区。在上海有五六百万农民工,有不少孩子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有回过农村老家。这些未成年人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在上海已经不能上高中,如果连职业院校都不能上的话,只能终日游荡在社区,甚至产生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件。我们参考了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的一项调查显示,义务教育后,有约一半的来沪农民工子女留沪跟随父母一起经商、帮工,或进入成人中专、技校或其他中等学校就读,另有一半来沪务工人员子女处于就学就业两难境地。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政策。利用多种渠道让来沪农民工能够充分了解此政策并且消除他们对于职业院校比高中低一档的客观印象,将大学毕业生与中职、高职毕业生的薪酬进行对比和调查,并且对毕业后的工作进行保障。帮助在沪农民工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招生政策和信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有关奖励政策,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影响政策的执行。

第三,加大农民工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建议可以由政府资助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并且可以对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进行奖励如专设市级奖学金。在政府出资的同时,各个职业院校还可以寻求校企合作。我们在考察中,发现上海船厂技校是一个校企合作较好的学校,依靠其企业背景,沪东造船厂的资助,学生进校即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后入厂工作。不仅免除了学生入学学费的顾虑也保障了学生的就业。

最后,来沪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政策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毕竟还有部分的学生希望能够参加中考、高考。我们希望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衡量利弊,设计一套较为完善的配套政策,使农民工子女能够更方便地接受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教育。

四、结语

当前农民工子弟小学在社会以及政府的关心之下,已逐渐走向正规。但由于私人办学在资金、师资上的欠缺,社会各界有必要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关注和帮助。高等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生们可以将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一个奉献自己爱心的场所,将自己先进的知识和文化带给他们,社会的企业可以与农民工子弟小学结对,为他们提供资金援助,帮助他们把学校办得更好。

【注释】

[1]吴谷丰、倪艳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学专业学生。

[2]吴谷丰、倪艳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学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