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中国符号学发展报告

年中国符号学发展报告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届大会是世界符号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召开,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近400名学者参加了大会。该中心将首先集中精力展开法国符号学研究,并逐步开展相关课题的符号学研究。综观这部分内容有对中国符号学发展的考察,也有中国学者对符号学相关议题的重新讨论。

2012年中国符号学发展报告

饶广祥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并分析符号学论文、专著、相关学术活动的数据,来呈现2012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状况,并基于这三方面的数据,归纳出2012年中国符号学的发展趋势:符号学一般理论得到推进;符号学应用全面拓展,符号学已成为各个学科主要的理论工具;建设性符号学成为主流。

关键词:2012年符号学发展,建设性符号学,研究报告

符号学被认为是人文学科的“数学”,是各学科通用工具,但符号学理论到底在哪些领域应用以及被如何应用,并未见相关的报告。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12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的相关数据来考察上述问题。审察符号学研究发展的维度众多,论文、专著、教育培训以及相关学术活动等都可以说明情况。有关符号学课程开设情况,马文美已做过专门的调查[1],本文就略过这一部分,重点考察论文、专著和相关学术活动三大方面。

一、2012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现状

论文是反映符号学研究发展最为直接和迅速的信息。但要检索符号学研究的论文,得树立一个筛选的标准。本文选取“符号”和“符号学”两个关键词,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检索符号学研究的论文。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筛选方法并不完全准确。用“符号”来筛选,范围过大,和符号学关系不大的文章也可能因频繁使用“符号”一词而进入结果。而用“符号学”来检索,则可能把一些原本属于符号学研究的论文排除在外。但因每年的符号学文章数量很大,故根据这两个关键词来搜索,是目前可以采用的较为高效的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以“符号”为主题,检索全年文献[2],总共得到1万多篇文章,以“符号学”为主题的文章共有691篇。从这个数据看,全年大概每天生产30篇以“符号”为主题的论文,生产2篇以“符号学”为主题的文章。

根据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在这691篇以“符号学”为主题的文章中,中国语言文字学类别的文章最多,有129篇;其次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学科,有112篇;新闻与传媒类位居第三,有49篇。排名第五至八位的学科分别为:外国语言文字、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世界文学、建筑科学与工程、文艺理论、中国文学、旅游(具体文章数量参见下表)。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并不一定科学,对具体文章的划分也不一定精确,但目前并未有其他分类方式可取。

img15

img16

2012年出版了30多本符号学相关的专著、译著。这些著作涉及的领域较广,有直接涉及符号学研究的著作,如唐小林、祝东主编的《符号学诸领域》;也有具体借用符号学方法讨论某一个学科领域的著作,如胡易容的《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李彬的《传播符号论》、曾庆香的《大众传播符号:幻象与巫术》;胡晓云的《品牌代言传播研究——信源·符号·适用性》则借用符号学方法,分析品牌代言问题。

有专著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挖掘讨论,如韦世林的《空符号论》,王东《龙是什么:中国符号新解密》,李叔君的《身体、符号权力与秩序——对女性身体实践的研究与解读》,孙海兰、焦勇勤合著的《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胡易容、赵毅衡主编的《符号学—传媒学词典》,在借鉴西方符号学理论的同时,加入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关键符号学概念,系统梳理了符号学和传媒学领域的关键术语,突破了西方类似辞书的局限,是国内第一本符号学—传媒学方面的词典。

2012年国内还翻译了不少符号学专著。除了张杰、赵毅衡主编的《当代符号学译丛》中的5本(《存在符号学》、《音乐、传媒、符号》、《香烟、高跟鞋,以及其他有趣的东西》、《社会符号学》、《文化的符号学研究》)[3]外,还有《符号与象征》(第二版)、《电影符号学质疑》、《寻找自己的符号》等。总体来看,译著有两大趋势:一方面,引入西方经典的符号学理论,约翰·迪利的《符号学基础》(第六版)、布鲁斯-米特福德和威尔金森著的《符号与象征》(第二版)等属于此列。另一方面,重在介绍符号学应用的新领域。如周邦宪译的《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修订版)用符号学理论讨论宗教问题。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符号学译丛》8本译著则涉及不少国内介绍较少的领域:音乐、青少年文化、社会学、存在主义等。

符号学发展迅速的另外一个表现是符号学学术活动活跃。最突出的事情是2012年10月5—9日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在南京召开。本届大会是世界符号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召开,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近400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另外,“第10届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及首届符号学大会也和世界符号学大会同时在南京召开。

另外,同年3月,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符号学研究中心”建立,该中心隶属于外国语学院的语言研究所,由法语专业老师和英语专业老师合力组建而成。该中心将首先集中精力展开法国符号学研究,并逐步开展相关课题的符号学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符号学研究中心”自2011年11月份成立后,举办了多次符号学沙龙,话题涉及文学、网络、古典文学、设计等领域。11月1日晚上,西北青年符号学—传媒学青年论坛暨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第六空间·读书沙龙”在西北师范大学拉开帷幕。论坛采用读书沙龙的非正式形式就某一部书或某一社会文化事件/现象进行研讨,尤其是侧重探究潜藏在符号表象之下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2012年中国符号学研究的内容

上文数据已经表明,符号学在各个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从符号学应用的主要学科领域分析其具体应用,以呈现符号学的具体研究动向。

在“中国语言文字”学科下,共有了129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反映国内符号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情况。综观这部分内容有对中国符号学发展的考察,也有中国学者对符号学相关议题的重新讨论。

在“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学科下,符号学介入的方式极为清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于分析文本意义,指导艺术实践。在这个领域,符号学研究的对象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服饰(图案、装饰纹样、旗袍、清代服饰等)、雕刻、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字体设计、动漫设计、绘画)、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陶瓷器物。综观这部分的112篇论文可以总结出三大特征:第一,分析的对象覆盖了艺术的大多数类型,其中,中国传统艺术占据了不少比例,如有不少论文涉及中国的旗袍、少数民族服饰、明清补服、中国陶瓷窑变、魏晋南北朝服饰、陶瓷器物色彩、徽州三雕艺术等;第二,聚焦符号学和艺术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分析、解读和应用,这可以从《家具设计与符号学浅析》、《论符号学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技巧》、《永宣青花瓷艺术的符号学解读》这些文章的标题中看出。

新闻与传媒是符号学应用的另外一大领域。从现有的近50篇论文看,符号学与传媒学的结合研究集中在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传媒事件。李红、董天策应用符号学方法分析网络公共事件[4],林纲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网络新闻事实,探讨这些价值观发生了偏移的社会刻板印象及其生成机制。[5]樊国庆从电视符号学批评的角度浅析电视求职节目权力话语的建构。[6]另外一大方面是借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各类传媒节目。《深圳卫视〈年代秀〉的符号学解读》、《时尚美容节目中女性身体消费的符号学解读——以〈女人我最大〉为例》,《央视公益广告“Family”的传播学解读》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中国知网所划定的“外国语言文字”学科下的文章,大多都在讨论翻译的问题。如《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看〈朝花夕拾〉英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看英语电影名称的翻译》等。该学科下符号学相关文章总共有43篇,可见符号学在翻译领域仍应用广泛。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这一学科的42篇符号学相关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对西方电影符号学家的理论的解读,如刘文江、麦茨与普罗普合著的《一种电影研究方法论的联系》,刘云舟的《麦茨对电影叙事学研究的贡献》,罗兰·巴尔特、李洋、孙启栋的《第三意义——关于爱森斯坦几格电影截图的研究笔记》等;第二,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文本,如颜小芳的《对电影〈世界〉中的农民工形象传播的符号学阐释》,王立新《叙述转向:中国军人剧修辞四体演变分析》等。值得强调的是,在电影符号学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如对华语谜题电影的讨论[7],对表演符号学的介绍和讨论[8]

在“世界文学”部分,大多数符号学相关文章都是在介绍和解读西方经典符号学家的理论。如《批判的继承:洛特曼与俄国形式主义》等。其他的学科的符号学研究的方向和趋势与上述学科接近,本文就不再详细阐述。

三、2012年中国符号学发展趋势

(一)符号学一般理论得到推进

过去,国内对符号学一般理论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介绍、阐释西方的符号学理论,而较少有符号学一般理论的原创性研究,但今年这方面却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一般符号学理论得到了推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中国传统符号文本的介绍。《中国符号(一本书让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9]和《中国传统文化精要图鉴:符号中国》虽然并不是符号学理论著作[10],但通过梳理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文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符号学案例资源。

第二,较为系统地提出和整理了中国符号学。《符号学诸领域》中关于中国符号学的章节包含了汉字符号学、《周易》符号学、名墨符号学、孔孟符号学、老庄符号学、《文心雕龙》符号学、历代诗话符号学、唯识学与符号学、术数符号学、“江湖世界”与符号学等篇目,虽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但在国内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划出中国符号学研究的诸多领域。

第三,一般符号学理论得到系统推进。“空符号”得到韦世林的推进;丁尔苏反思了索绪尔语言符号思想,并结合皮尔斯的符号学思想,将“语言符号”再定义,并提出了“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赵毅衡则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符号学研究的发展,提出“富于符号学思维传统的中国,在今日已经成为符号学大国,已到了建立中国符号学学派的时候”。[11]他的《符号学》(《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的再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其繁体版也于2012年在台湾出版。“该论著集符号学前沿成果之大成,结合当下文化形态与中国国情,演绎出一套全新的理论符号学体系模式,推动了理论符号学的发展。”[12]

(二)符号学应用全面拓展,符号学已成为各个学科主要的理论工具

根据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47个学科分类中的40个学科都有以符号学为主题的论文,其中,论文数在15篇以上的学科就有15个,符号学覆盖范围极广,既用于传统的语言学、文学研究,也用于音乐、舞蹈,还用于考古、法律等领域。

艺术类学科已经成为符号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今年的论文数据可以确证这一点:艺术类(“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和“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的符号学论文有154篇,远远超过“中国语言文字”的129篇。这种情况在2011年也是如此:艺术类有212篇文章,中国语言文字有201篇文章。新闻与传媒是符号学的另外一大应用学科,2011年有77篇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旅游也是符号学应用的两个重要领域。这两个学科的论文数虽然排在中国语言文字、艺术、新闻与传媒、外国语言文字之后,但其论文数远远超过文艺理论等其他学科。

从上述的学科应用情况来看,符号学研究逐渐从传统的语言、文学,转移到艺术、新闻传媒、建筑设计、旅游领域,进入广义的符号学阶段。

(三)建设性符号学成为主流

符号学长期以来被当作批判的工具,用于揭示隐藏在表意背后的意识形态。这种观点的形成,和鲍德里亚、巴尔特的理论在中国的广泛流行也有极大的关系。但从2012年符号学研究现状来看,符号学非但较少用于批判,反而成为帮助各领域更好地创作的工具。这从符号学应用的领域便可以看出。符号学应用较多的领域,如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建筑工程与科学、旅游等本身就是创作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文已经提到,各个领域的符号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分析和应用:用符号学的方法促进文本解读和推动实践创作。以“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学科的文章应用为例,全部112篇文章中有不少文章都在讨论如何将符号学应用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去,例如《从符号学角度浅析色彩对公共雕塑情感表达的影响》[13]、《论符号学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技巧》[14]、《谈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15]等。即使是用符号学进行文本解读的文章,也很少将符号学用于批判。《从符号学角度再读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意蕴》[16]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意蕴,提出分析图案符号承载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应是实现传统图案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前提。陈玉洪在《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文化符号学阐释》中借用符号学方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想。由此,我们有理由提出:建设性符号学成为主流。

本文对2012年的符号学发展作了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它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表明如下事实:符号学研究发展如此迅速,扩散如此广泛,任何一个试图精确地抽象归纳符号学研究发展态势的报告都是难以完成的。

【注释】

[1]参见马文美《我国大学所开符号学课程》,<http://www.semiotics.net.cn/news_show.asp? id= 1321>。

[2]本次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9日,检索网址<http://epub.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 dbprefix= scdb&action= scdbsearch&db_opt=SCDB>。

[3]本套丛书共8本,2011年出版了3本:《酷:青少年符号学》、《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符号自我》。

[4]李红,董天策:《符号学分析: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新路径》,《新闻大学》,2012年第1期。

[5]林纲:《网络新闻语篇中价值观偏移的社会刻板印象及其生成机制》,《新闻界》,2012年第11期。

[6]樊国庆:《从电视符号学批评的角度浅析电视求职节目权力话语的建构》,《新闻传播》,2012年第5期。

[7]林咏:《论华语谜题电影》,《当代文坛》,2012年03期。

[8]陆正兰:《表演符号学的思路》,《符号与传媒》(第5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9]王炳熹著:《中国符号(一本书让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工人出版社,2012年。

[10]读图时代项目组:《中国传统文化精要图鉴:符号中国》,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

[11]赵毅衡:《中国符号学六十年》,《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2]谭光辉:《建立中国的符号学——评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

[13]项侃侃,武阳阳:《从符号学角度浅析色彩对公共雕塑情感表达的影响》,《美与时代(上)》,2012年第1期。

[14]刘矫妍:《论符号学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技巧》,《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20期。

[15]李静:《谈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大众文艺》,2012年第17期。

[16]李淳,陶晋:《从符号学角度再读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意蕴》,《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