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

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大对省委3号文件、市委2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力度,深入调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杭州市扶残助残特惠政策,残疾人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市、区两级残联共下拨专项经费补助400多万元。5月16日,市残联联合市建委、市农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在临安市盛美园林有限公司残疾人帮扶联合体现场开展了“加大帮扶和救助力度,关爱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主题活动,启动实施了“杭州市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帮扶行动计划”。
残疾人事业_2010年杭州市社会发展白皮书

残疾人事业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残联五届二次和市残联五届三次主席团全体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贯彻实施中央7号、省委3号、市委26号、市委办16号文件精神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实施残疾人小康工程、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筹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三项大的活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

(一)加大文件出台力度,残疾人政策更完善

加大对省委3号文件、市委2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力度,深入调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杭州市扶残助残特惠政策,残疾人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1)会同市建委、民政局、财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困难残疾人住房救助工作的通知》,将农村残疾人优先纳入住房救助对象,落实救助措施,建立“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的长效救助机制,努力做到“人人享有安全住房”,全年共改造残疾人危旧房792户。

(2)会同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关于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程的意见》,通过四种途径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是对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创业进行补助,二是对残疾人个人、残疾人扶贫基地、残疾人大学生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三是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给予补助,四是在新增公益性岗位中安排一定比例残疾人就业。全年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381人,贷款贴息376人,新建种养业基地94家,就业创业帮扶资金1876.4万元。

(3)会同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税局出台《杭州市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将劳动年龄段内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纳入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制定了杭州市级庇护中心的建设标准和任务,并视规模大小给予一次性补助。朝晖街道工疗站等15家机构被评为省级小康·阳光庇护中心,紫阳仁爱家园等10家机构被评为市级小康·阳光庇护中心。

(4)会同市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出台《杭州市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办法》,为符合条件并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杭籍困难家庭0~6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人工耳蜗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等服务,使残疾儿童及时得到抢救性康复治疗。实现了学前残疾少年儿童与残疾人康复训练救助相关政策的无缝衔接。全年完成聋儿语训39例,脑瘫康复训练26例,智力康复训练27例,孤独症康复训练10例,普及型辅助器具适配28例,均超额完成了任务指标。此外,我市还提标扩面,对95名聋儿、153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救助。

(5)市政府出台《杭州市“仁爱家园”管理办法(试行)》,将工疗站名称统一为“杭州仁爱家园”,并提出“仁爱家园”建设八大新政:明确了机构性质、接纳对象、建设目标、机构建设、机构管理、就业保障、资金扶持、社会支持等。全市建有“仁爱家园”63家,托管人员1667人。市、区两级残联共下拨专项经费补助400多万元。此外,市残联积极与市城投集团协商,并获得市政府批准,同意工疗站在办理相关手续后,用水价格执行非经营用水价格,天然气价格执行居民收费标准,减轻了工疗的负担,有力地支持了工疗站的正常运转。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并经市政府同意,杭州市二级(含)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可全部享受免费乘车政策。

(二)加快推进体系建设,残疾人保障更全面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央7号、省委3号和市委26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也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两个体系”建设的文件、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两个体系”建设的文件后,市政府办公厅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2年,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残疾人“两个体系”制度框架,实现残疾人生活保障、就业培训、托管托养、康复救助、文化教育、助残服务、无障碍环境、残联组织网络“八个全覆盖”,实现“五个人人享有”的目标。为加强对“两个体系”建设的领导,杭州市成立了以何关新副市长为组长的“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以许保水副秘书长为组长的“两个体系”建设指导组;出台了“两个体系”建设推进方案,进行了任务分解。各区、县(市)也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细化措施和方案,全市“两个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三)继续深化小康工程,残疾人受益面更广

2010年是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第三年,各级残联在提高受益面、提高满意度、提高服务内涵上下工夫,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1)全面落实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将符合《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条件规定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畴,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受益人数达35579人,比2009年增加9702人,占持证残疾人总数的24.7%,居全省之首。杭州特色的低保制度和单独施保“双轨”并行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一名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每月可享受1300元的资金补助,包括基本生活保障金:440元/月的低保金,100元/月的重残补助,30元/月物价补贴;生活护理补助200元/月;居家安养补助330元/月;春风行动慰问200元/月。与此同时还可以享受困难群众35项援助政策。

(2)规范实施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目前全市拥有集中托养机构68家,实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1074人,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6541人,托(安)养人数占持证一级重度残疾人总数的34.7%,位列全省第一。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全市首届残疾人托养管理护理人员培训班,提升残疾人托养管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召开全市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交流推进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任务。

(3)继续深入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康复工程各项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白内障复明3139例,康复工程2599例,助听器验配991例,助视器验配281例,假肢安装186例。

(4)启动并实施“残疾人帮扶行动计划”。5月16日,市残联联合市建委、市农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在临安市盛美园林有限公司残疾人帮扶联合体现场开展了“加大帮扶和救助力度,关爱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主题活动,启动实施了“杭州市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帮扶行动计划”。何关新副市长出席启动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四)全面开展两项创建,残疾人工作更提升

“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两项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了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水平。

(1)“示范城市”创建迎检顺利通过。从2007年年底正式启动的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历时三年,即将迎接中国残联的检查评估验收。通过三年的创建,杭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更加重视,残疾人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残疾人事业更加积极,广大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残疾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更加改善,生活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创建的三年时间里,杭州市各级政府直接投入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资金高达48.5亿元。杭州市委市政府层面共出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综合性文件5个;市残联会同有关单位联合出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残疾人就业创业等政策性文件27个,146766名残疾人受益。加强重点协调和重点突破,在残疾人工作者配备、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的设立、区县级弱智学校的建立、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或免费服务的体育场馆挂牌等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提升了杭州市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各创建成员单位和区县(市)残联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示范城创建投入分析、相关台账的准备工作,市残联牵头做好创建示范城总报告和11个子报告的起草、宣传片的拍摄、迎检接待方案的制订、创建知晓率问卷调查等迎检准备工作,将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创建成功。2月20日至23日,杭州市顺利通过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2)精心指导“爱心城市”创建活动。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萧山、余杭7个城区通过省残工委审核,成为首批“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城区。市残联加大对首批申报创建单位的指导力度,将“示范城市”和“爱心城市”两项创建联动互动,共建共享。积极组织开展第二批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区、县(市)的申报、签约工作,富阳作为第二批创建单位已上报省残工委。

(五)全力筹备全国八残会,社会氛围更和谐

2011年10月,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将在浙江举行,主赛场设在杭州。一年来,杭州市加快各项筹备工作进程,力争做到办会出彩、参赛出色、展示有亮点。

1.办会力争出彩

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对志愿者队伍、无障碍建设人才队伍、运动会组织工作者队伍的培养。强化制度保障,完善筹备工作方案,将全国八残会的筹备工作纳入市政府专项目标考核。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安排了年度筹备经费1500万元,向社会募捐资金2155万元。强化宣传保障,开展问卷调查、印发八残会宣传旅游明信片、配合省筹委会开展倒计时一周年纪念等活动。强化硬件保障,加快场馆与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建设,编制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无障碍建设规划(杭州)》并加快改造步伐。与体育局、财政局共同命名杭州体育馆、城北体育公园等12家公益性体育场馆为残疾人定点健身场馆,为杭州市残疾人健身训练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服务,并积极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

2.参赛力求出色

加强运动员的引进,共引进20名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加强训练和实战,共输送83名运动员参加省队集训。加强生活保障,提高了训练补贴标准,每位运动员每月补贴500元。目前,所有集训运动员训练状态良好,情绪稳定,多人多项具备全国残运会夺金的实力。

3.展示力出亮点

一是杭州市智残人托管中心项目建设整体完工。作为全国八残会期间展示杭州市残疾人工作成就的献礼工程,市残联加大对工程进度的监管,抓好工程质量和市政配套建设协调,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目前主体已全部完工。在抓好工程进度的同时,做好入托人员标准、机构设置等筹备工作,保证2011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二是打造助残服务直通车。建立了集残疾人基础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于一体的信息平台;集助残服务热线(96302)、短信服务、网站服务于一体的受理平台;集培训报名、就业服务、托(安)养申请等十项服务内容于一体的服务平台。11月5日,举行了助残服务直通车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副市长何关新、省残联副理事长陈玉国出席仪式。通过助残服务直通车,构建了残疾人无障碍的服务诉求渠道,提升了残疾人服务效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反馈”,有效破解了残疾人“办事不方便”和“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运行至今,共受理各类事项20038人次,所有受理事项均已办结,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陈加元副省长对杭州市助残服务直通车项目作出批示:杭州助残服务直通车的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是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实现残疾人信息服务无障碍的一大亮点,希望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做得更好。省残联要及时跟进,总结提高,适时在面上推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吕世明、程凯也分别对直通车项目作了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六)举办参加各类活动,事业影响更广泛

借助大型活动的举办,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扩大残疾人事业影响。

1.成功举办杭州市第八届残运会

4月16—18日,杭州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隆重举行,14个代表团、43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比赛设7个大项,170多个小项,产生201枚金牌。市委副书记王金财、省残联理事长陈燕萍、副市长何关新出席开幕式。

2.组队参赛创佳绩

组派7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第八届残运会,以104枚金牌、总分1252分的佳绩获全省金牌、总分双第一。广州亚残会上,杭州市参赛的19名残疾人运动员获9金6银3铜,成绩列全省第一。1月24日,市委书记黄坤明、代市长邵占维等市领导亲切接见了获奖运动员并合影留念。

3.承办比赛获好评

出色承办省八残会盲人门球、射击两项赛事。由于准备充分、服务到位,受到了省残联和参赛运动员的一致好评,也为全国八残会的举办作了演练。

4.参加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成功卫冕

杭州市选派50名选手参加第三届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共获得10个一等奖、2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以总分203分的好成绩稳居团体总分第一,实现了三连冠,充分展示了杭州市残疾人的风采。

(七)推进业务建设,特色工作更明显

在做好重点、创新工作的同时,在业务工作上争创亮点,特色明显。

1.康复

“白内障无障碍区(县)”创建全省领先。7月5日,杭州市通过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检查验收,获“全国第一批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13个区、县(市)都成功获得“白内障无障碍区(县)”称号。

康复示范站创建深入推进。全市建有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896家、社区(村)配备康复协调员2681人,其中社区配备率达到了100%,村配备率达到了80%以上。市残联会同市卫生局联合命名了401家市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站。

疑似残疾儿童信息监测实现“三个扩展”。一是将新信息监测的年龄段从0~3周岁扩大到0~6周岁,二是将监测覆盖面从六城区扩大到萧山、余杭区和县(市),三是从短期试点扩展为长效管理机制。全市6万名新生儿纳入新发疑似残疾儿童信息监测,共发现0~6周岁疑似残疾儿童1256人,确诊374人,全部纳入抢救性治疗和市区两级残联的康复救助体系。

无障碍设施进家庭使2541户家庭获益,各级残联安排专项资金达282万元,项目从最初的安装坡道、坐便器发展到提供卫生间洗浴、淋浴椅、厨房、闪光门铃、闹钟、扶手、升降晒衣架、盲人电话、升降床桌、移位板等13种。

2.就业培训

探索开展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联合阿里巴巴淘宝大学面向残疾人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推广网上开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残疾人通过网上开店实现居家就业的模式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

帮扶联合体辐射带动残疾人增收。新增残疾人帮扶联合体3个,辐射带动357名残疾人就业。新建杨桐柃木帮扶联合体,扶持带动87户残疾人农户,户均年收入增长16%。新建茶叶帮扶联合体,共扶持带动48户残疾人农户,户均年收入增长100%。新建体育用品帮扶联合体,共扶持带动123户残疾人农户,户均年收入增长20%。

规范盲人按摩业。开展盲摩示范店创建活动,新创盲摩示范店50家,共计示范店60家,创建率达43.5%。会同市质监局制定了《盲人保健按摩服务规范》,规范了服务标准、服务流程。

3.信访维权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建立“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维权示范岗”14个,设立“助残直通车”法律维权服务热线,全年援助残疾人案件35件(次)。配合做好“四小车”整治。明确专人负责,积极参加整治,配合建立台账,开展说服教育,稳妥有序置换。1月18—21日共集中置换残疾车172辆。推动残疾人驾驶汽车。于5月助残日期间正式启动C5驾照申请人体检。截至年底,全市共有120 位残疾人报名,通过身体检查、理论培训,80位残疾人拿到了驾照。

4.文体宣传

以省、市第八届残运会和筹备全国第八届残运会为契机,配合全国残疾人示范城市和全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2010年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发表新闻报道约1000件次。组织“2009年度杭州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选送其中的21件作品参加“2009年度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分获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配合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制作了33秒的公益宣传片《幸福》,于4月份在杭州电视台播出。举办了以“绽放生命,共享阳光”为主题的“残疾人文化艺术系列活动”。

(八)完善组织功能,作用发挥更显著

积极完善政府残工委运行机制,实现残工委秘书处专职。首次对残工委成员单位进行年度任务分解和目标考核,各成员单位切实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点,积极参与残工委组织的调研、督查、考核等各项活动。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评选出13家成员单位为考核优秀。市残联的工作得到各成员单位的一致好评。

积极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作用,保障协会必要的活动经费。连续十六年开展市领导与残疾人代表喜迎新春活动,1月24日,市委书记黄坤明、代市长邵占维等市领导与残疾人代表喜迎新春。开展“激情世博我畅行”为主题的感受“生命阳光馆”系列参观。参与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中途之家”和中国肢残人协会轮椅·汽车俱乐部的筹备工作。继续办好《自强之路》、《残疾人集邮》等协会刊物和“站起来”网站。开展“自强艺术人生讲座”、“市区亲友会联谊活动”、“杭州,有爱无碍”体验、普法讲座和首届聋人“舞林大赛”等活动。

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将“两个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市各级残联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创造了许多亮点特色工作,开创了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杭州市的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赞扬;杭州的助残服务直通车项目得到了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吕世明、程凯,副省长陈加元的批示肯定;下城区的“亮居工程”和“康复设施进家庭”得到了张海迪主席的充分肯定。这一局面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残疾人的奋发图强、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刻苦工作的结果。

杭州市残疾人工作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全市平均水平还有差距;残疾人事业总体发展还不够平衡;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难以完全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二、2011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杭州市全面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机遇之年。在杭州市人大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改善民生作为2011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确保新增财力2/3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提出了办好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新建和改造仁爱家园19家,落实650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等具体的目标任务。

2011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围绕全面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这条主线,突出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办会 参赛 展示”的重点工作,深化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托养、残疾人康复三项工程,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

要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制度探索。一是残疾人津贴制度。这是国家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计划的重要制度安排,而且下城、拱墅、西湖已经实施。为此,各地要学习借鉴,争取建立残疾人津贴制度。二是残疾人助学制度。要进一步放宽残疾人助学条件,将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纳入各阶段教育助学范围。三是残疾人临时救助制度。残疾人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发生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风险很大,通过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有效解决残疾人的特殊性困难。四是无业、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五是残疾人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商业保险补贴制度。同时,城区要通过整合政策、建立机制,努力实现同城同待遇。

(二)进一步做好全国八残会各项筹备

按照省、市筹委会的要求,重点做好竞赛场馆、入住宾馆、环境、信息交流、无障碍的建设与改造和提升工作。加强千岛湖水上训练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快余杭塘栖(国家)盲人门球训练基地的建设。配合做好火炬传递、倒计时100天等重大活动组织工作,做好志愿者组织和培训工作。做好运动员训练备战工作,提升整体竞技水平,确保杭州籍运动员夺取14枚金牌任务的完成,并力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做好残疾人事业成就的展示工作。按照宣传工作方案,营造好氛围;积极推进“仁爱家园”建设;加快杭州市智残人托管中心建设步伐和入托筹备,确保全国八残会前投入使用;实施安居宜居行动,全面启动杭州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在残运会期间充分展示杭州的残疾人工作特色和品牌。

(三)部署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制定印发市及区、县(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残疾人事业主要内容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部门专项规划,并将规划转化为项目、措施,层层细化,认真实施。召开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大会,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部署“十二五”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和开局起步重点工作,表彰“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对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筹备工作进行总动员。各区、县(市)也要分别召开事业发展大会。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实施20周年和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1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

(四)进一步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

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要按照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杭民发〔2009〕109号),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单独施保或单独施补。部分县(市)要积极谋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抓紧落实现行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实现与杭民发〔2009〕109号文件精神完全对接。

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加强托养机构建设,扩大资源,增加供给,全市新建和改造仁爱家园19家,落实650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加强对管护人员培训,实现科学管护,提高服务质量;按照统一服务对象、统一服务功能、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机构名称、统一人员标准等“五统一”要求,加强监管,规范服务;推广企业附设工疗车间的有效做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建设,切实解决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就业和托管问题。

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提高康复服务保障水平。按照省残联的部署,全面实施医疗康复行动,为62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康复服务,其中为650名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服务、为773名贫困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为254名贫困残疾人免费验配助视器、为134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为2687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启动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庭行动。

(五)进一步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继续实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示范站创建活动,全市60%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站要达到示范站创建标准,已创建的401家市级示范站,要巩固成果,丰富内容。推进仁爱家园规范化建设,在为残疾人提供基本服务、特殊服务、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对精神(智力)残疾人日间照料的服务能力水平。深入开展0~6周岁残疾儿童信息监测,要有效整合残联、卫生、计生委力量,建立以残联、卫生部门为主导,妇幼专业监测网络、计生委社区服务站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残疾儿童信息监测体系。

(六)进一步提升助残服务能力

加快杭州市智残人托管中心开业筹备的各项准备工作进程,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实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工程,应建未建或未达标区、县(市)要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立项,部分开工,2012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启动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和托养机构建设工程,调研制定康复、托养、就业服务等专业服务设施规范化管理标准。启动科技教育助残工程,完成区、县(市)特教学校建设布局,保障学龄残疾儿童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并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和省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统一部署,同规划,同实施。启动无障碍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市级电视台和电台办好手语新闻栏目和专题节目,积极推动各区、县(市)开办电视台手语新闻栏目和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加大助残服务直通车品牌宣传,完善数据流程,逐步向县、(市)延伸,向街道、社区延伸,将助残服务直通车打造成杭州市残疾人工作的“金名片”。

(七)进一步提高培训就业率

根据中国残联的统一部署,2011年被确定为“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主题是“提高培训质量,促进稳定就业”。2011年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要紧扣主题,明确重点:要按照统一服务对象、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机构标识、统一人员标准和统一服务准则等“五统一”要求,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要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建立残疾人实训基地和有学历、有职业资格认证资历、以培养和提升职业技能为基础,促进就业为目标的“双证”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实施“万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完成残疾人技能培训2500人,新增就业2000人。大力开展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和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残疾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面向用人单位制订并实施残疾人岗位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开展百名社区残疾人就业指导员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盲人保健按摩“百家示范店”创建活动,实现全市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100家;推行盲人保健按摩地方标准,规范盲人保健按摩服务;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教育培训。

(八)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

以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为抓手,切实加强村(社区)一级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着力培育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专职委员队伍,落实残联理事长享受人民团体负责人同等待遇,实现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充实优秀残疾人人才库。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建立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对接、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志愿者助残服务日常化、专业化、长效化。加强对10个市级协会工作的规范和引导,增强协会凝聚力,挖掘人才、培养骨干,充分发挥各协会的带头作用。抓住各级人大、政协换届的契机,落实残联领导进人大、政协任常委和残疾人代表的配备,积极推选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代表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健全市残联维权机构。做好残工委秘书处日常工作,市残工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九)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调查摸底

联合统计、教育、卫生、人力社保等部门全面启动市及区、县(市)残疾人状况、小康实现程度数据监测,组织开展持证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特殊教育、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重度残疾人托(安)养等基本需求的实名制调查摸底,为不断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逐步满足残疾人服务需求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引导。

(市残联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