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甘肃省信贷投放分析

当前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甘肃省信贷投放分析

时间:2022-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甘肃省信贷投放分析孟钊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以增加4万亿投资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各级政府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发项目,引导金融机构贷款的投向,致使银行信贷投放出现向大客户、大行业集中的倾向。

当前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甘肃省信贷投放分析

孟钊兰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以增加4万亿投资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甘肃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并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采取各种措施力促经济稳定增长,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使信贷投入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总体上,我省信贷投放仍不能满足治理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如何在国家货币政策的支持下,扩大信贷投放规模,调整信贷结构,提高银行业风险管控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依然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投放规模不断扩大,但总量仍显不足,结构尚不均衡

总体来看,2008年甘肃省信贷投放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768.44亿元,同比增长18.59%,新增人民币贷款462.36亿元,分别为2006年、2007年贷款增量的2.44倍、1.59倍,全年增量、增速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至2009年3月末,甘肃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049.63亿元,当月新增190.02亿元,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105.26亿元和151.65亿元,同比增长率也由2008年末的19.28%上升至27%,创6年来贷款增速的新高(见图1)。这表明,在金融危机中,甘肃省金融机构积极执行中央政策,扩大贷款规模,对支持经济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数量的增长掩盖不了甘肃省信贷增速及结构方面的问题。

img2

图1 2008—2009年3月甘肃省和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及增速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兰州中心支行公布数据整理与计算

(一)贷款增速水平较低

1.贷款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2008年3月,甘肃省GDP占全国GDP比重为0.982%,到2008年12月,这一比重上升为1.056%,上升了0.074个百分点,而同期甘肃省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却下降了0.01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3月,甘肃省GDP占全国比重为0.892%,而同时期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为0.872%,仍低于GDP占比,说明甘肃贷款占全国比重逐渐下降。2009年6月份数据表明,甘肃省信贷增长速度在全国居最后几名,贷款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甘肃省信贷投放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国家出台的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甘肃省对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没有赶上全国水平(见表1)。

2008年3月—2009年3月甘肃省贷款余额、GDP与全国对比统计表

img3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甘肃统计信息网、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公布数据整理与计算

2.贷款增速低于西北有关省份

与邻省比较来看,2008年9月以来,陕西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6%,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后,其各项贷款同比增长率更是明显高于甘肃省同期水平。其中1~3月份,陕西省各项贷款增长率分别为19.89%、22.84%和29.23%,高于甘肃省同期的17.49%、19.94%和24.91%(见图2)。2008年6月以来,青海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率均在20%以上,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后,青海省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加快,至2009年3月底,增长率达到30.41%,也高于甘肃省27%的增长率,说明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甘肃省对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远远低于邻省水平。

图2  2008年6月—2009年3月

甘肃省、陕西省和青海省各项贷款余额与同比增速图

资料来源:根据人行兰州中心支行、陕经网和青海省统计信息网公布数据整理与计算

(二)信贷投放的结构失衡

甘肃省金融供给中的银行信贷投放是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保证总量增长的前提下,信贷投放结构的优化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但在此一轮信贷扩张中,甘肃省信贷投放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现象。

1.贷款在产业结构间增长不均衡

从贷款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来看,全省工业贷款增长速度较快,由2008年6月的20.98%增至2008年12月的43.64%,但2009年3月增速减少至38.7%;商业贷款波动较大,由2008年9月的5.95%降至12月末的-5.84%,2009年3月降幅又缩小至0.5%,反映出这一时期我省工业形势不稳,企业经营和消费的波动致使贷款的波动较大。而随着我国诸多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以及针对“三农”政策的出台,我省农业贷款呈持续增长态势,增速从2008年9月的25.85%升至2009年3月的37.7%(如图3)。总体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受生产波动、消费减少的影响较大。

图3 2008年3月—2009年3月甘肃省金融机构各产业贷款增速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公布数据整理、绘制

2.信贷投向行业集中现象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以来,甘肃省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向有色、冶金、制造等五大行业和大客户的集中趋势更加明显,至2009年3月末,十家最大的集团客户贷款合计为1321.24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2.77%,较年初增加3.04%,同比增加6.35%;五大类贷款对象为2126.14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8.82%,较年初增加12.94%(见表2)。主要是由于经济下滑,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行业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各级政府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发项目,引导金融机构贷款的投向,致使银行信贷投放出现向大客户、大行业集中的倾向。这一方面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并带动经济回暖;另一方面也导致银行业的客户集中,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效益下滑,在经济繁荣时期隐藏的财务风险暴露出来,使银行的贷款集中度风险进一步暴露,进而使银行贷款更加谨慎,并将对银行的资产安排构成日益严重的约束。同时,在信贷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会导致其他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到位,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对象结构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相关数据整理与计算

3.信贷投放期限结构没有大的改变

2008年以来,省内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速曾一度有所放缓,但始终保持在50%左右。至2009年3月末,甘肃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占49.48%,短期贷款余额占比为42.67%,其中,工业短期贷款新增16.77亿元,比上期减少2.5亿元(见图4)。这表明金融危机对我省实体经济影响仍呈蔓延趋势,工业企业尚未走出低谷,部分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行为趋于减缓和谨慎。

img7

图4 2008年—2009年3月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及短期贷款占比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相关数据整理与计算

4.贷款投放仍以中心城市为主

2008年,在甘肃省14个市、自治州中,兰州市贷款余额在全省贷款余额总额中占比为55%,至2009年3月末占比为56%;而其他13个市、自治州当中,占全省贷款余额总额比重最高的是嘉峪关市,仅占5%。可见,甘肃省信贷的区域投放结构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增量贷款主要投向省会城市(见图5)。这种贷款结构虽然符合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但在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地、市的贷款投放占比却在下降,恰恰又说明我省其他地、市经济不发达、有效贷款需求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其结果是,其他市、州企业得不到更多贷款支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更容易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并进一步导致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投入有限,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图5  2009年3月末甘肃各市、自治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布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公布数据整理与计算

5.大银行新增贷款占比下降较快,新增贷款乏力

甘肃省内四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甘肃省信贷投放的主体,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提供最主要的金融支持。但是四大行贷款余额在全省占比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由2008年3月的49.13%降至2009年3月的44.01%(见表3)。

2008年3月—2009年3月甘肃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公布数据整理与计算

同时,甘肃省国有股分制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全省的比也低于全国水平。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比例为50.5%,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12.7个百分点,而甘肃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比仅为38.49%。主要原因:一是在全省贷款增加额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占比逐渐增加,至2009年第一季度,贷款余额占比达10.42%,主要是:浦发银行进入甘肃省市场;二是政策性银行加强了贷款投放力度;三是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扩大贷款规模,贷款余额占比增加。

6.持续性项目投放少,一次性项目投放多

一般来讲,在银行的贷款支持对象中,一次性项目是以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为主的基础性建设项目为主,其产出带动效应较低。而持续性项目,是那些投资于生产性的、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持续地产出利润并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发挥更大产出效益的甚至影响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的项目。金融危机以来,甘肃省政府响应中央号召,优选项目,扩大投资,但目前总体上是以酒泉机场、金昌机场等14个地州机场和平定高速、天宝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以及城市改造为主,而生产性项目、资源城市的接续项目投资还未跟上,效应还未显现。这带来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难以持续取得,二是我省产业结构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很难改变,三是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贷款的有效需求不足,致使银行贷款对象选择难度加大。

(三)信贷投放风险加大

由于危机期间整个经济形势的下行压力大、企业经营效益下滑,金融机构贷款项目选择难度更大,金融业面对的外部环境问题增多,必将通过贷款投放而影响贷款的投量和投向。

1.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入同比减少,净利润增长放缓

2008年,甘肃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呈现出资产质量改善、经营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深,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和净利润呈减少趋势。2009年1~3月份,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19.41亿元,同比减少3.71亿元,下降16.05%,其中,各项收入均呈现下降趋势(见表4)。

2009年一季度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入及同比增加值表

资料来源:根据甘肃省银监局公布数据整理与计算

主要原因一是自2008年以来,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息差水平有所收窄,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以建行甘肃省分行为例,截至2009年3月末,净利差为2.46%,净利息收益率为2.58%,分别较2008年同期下降0.66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也明显低于2008年底的3.1%和3.24%。这主要是受央行持续降息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同时受存款定期化趋势影响,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降幅低于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降幅。

二是银行业整体经营成本上升。为应对金融危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甘肃省内各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客户营销和强化服务环境建设并加大了投入力度,这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营销成本。同时,银行存款成本上升及其占计息负债的比重上升,也使成本上升。从存款结构来看,存款定期化和储蓄存款占比上升是存款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至2008年12月末,甘肃省储蓄存款增长28.6%,同比提高23.68个百分点,全年储蓄存款增加547.6亿元,是上年增量的6.1倍。2009年3月底,储蓄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占比达到54.2%,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2.35%,较上月增加1.12%。还因为存贷款利率下降,存贷款利差缩小,使银行盈利空间缩小。

2.个别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放大

甘肃省内个别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步伐趋缓、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健全、资本充足率降低、历史包袱重及内控制度薄弱等仍是省内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如至2009年3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87家联社(合作银行)监管评级较低,五、六级机构占全部联社的62%,全省农信社历年累计亏损挂账14.39亿元;拨备严重不足,专项拨备缺口高达14.11亿元;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90.93亿元,占比高达17.68%,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不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信用社的安全稳健经营。

3.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大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小水泥、小造纸、小淀粉、小火电、小煤炭、铁合金及电石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势必带来信贷风险。还有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等因素的增加,使存量不良贷款化解更加艰难。同时,甘肃省外需放缓、出口受阻后,国内主要的加工出口和以外贸产品为主的企业把市场转向中西部地区,加剧了甘肃省企业的竞争。自2008年11月以来,甘肃省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其中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降幅为51.6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银行业的运行环境进一步恶化,增量不良贷款上升。此外由于银行以增加贷款、扩大规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首要目标,加之风险梯度转移的隐蔽性,也使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四)流动性过剩与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以甘肃省金融机构月度存贷差额作为观察指标,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存贷差额仅增长117亿元,但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存贷差额由1428.06亿元增长到1977.23亿元,增长了549.17亿元。这一时期,甘肃省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负面效应凸显,工业产值、进出口额均大幅度下滑,省内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放慢贷款投放速度,加上资本市场不景气,储蓄回流至银行,致使这一阶段存贷差额明显上升。截至2009年3月末,全省存差规模仍在2000亿元以上,是全省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二。可以预见,在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经济背景下,未来甘肃省金融机构的存贷差还会进一步扩大,潜在的信贷供给得不到利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将愈来愈明显。

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经济增长

甘肃省信贷投放的问题根本是经济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业发展层次的问题,尽管信贷投放的效应目前已经显现,但就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助力经济增长角度而言,必须坚决贯彻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扩大信贷投放,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投放与使用的效应。

(一)高水平、高标准、大力度地选拔贷款项目

今后几年,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全面实施和见效的重要时期,也是争取项目的关键时期,甘肃省必须抓住机遇,力促有效贷款需求快速产生,带动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

1.从优势资源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和技术创新中选拔贷款项目

要重点选拔能够发挥资源优势、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骨干工业项目,围绕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扩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条延伸的项目,如石化、有色、能源、机械、食品、建材、制药等领域的项目。大力度地展开贷款营销业务,围绕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创新贷款服务,而不能等企业上门,等项目成熟。

2.积极寻求生产性贷款项目

金融危机以来,我省加大了向上申报、争取更多国家投资的工作力度。但在投资项目中,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建设项目居多,受到较多银行关注。而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建设、“白兰”经济圈开发、酒泉风电基地建设、庆阳煤气化基地建设、金昌循环经济接续产业的开发等,甘肃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出现,银行应更多关注生产性项目,在支持项目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

3.政府要与金融机构多沟通并更多推介项目

更努力地做好相关服务,可以通过银企、银政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取得地方对金融机构的理解和支持。

(二)大力度调整信贷结构

1.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省内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定期对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情况进行通报,以前瞻性的分析与判断,引导商业银行正确理解和执行货币政策。指导商业银行强化资本约束,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把信贷增长方式从扩张规模、抢占市场转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规模与结构协调上来。在当前我省部分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流动资金短缺等困难突出的局面下,组织各类金融机构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减少贷款环节和扩大授权授信额度等系列措施,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2.突出信贷支持重点

要正确处理执行信贷政策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加信贷投放与化解不良资产的关系,通过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培育客户,增加投放,在强化和完善内控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有市场、有信用、有效益企业的信贷支持。目前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重点是能源、冶金、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中的大型企业,今后应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以及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带动作用的铁路、公路、机场、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实验区等重大项目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如旅游产业、新能源产业、特色农业、文化产业等。还应发展绿色信贷,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等循环经济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贷款,增加“两大能源走廊”建设和兰州石化基地建设贷款,限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等劣质企业的贷款,杜绝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贷款投放。同时加大对地、州及县域经济的贷款支持,重点在于突出地、对特色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特色文化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奶业、棉花、菜类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这些行业的重点企业在危机中正常运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省内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

(三)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1.高度重视信贷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合理下放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单独安排信贷规模,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市场前景较好、资信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大力调整银行客户结构。

2.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通过加强投融资咨询服务、改善风险管理等有效方式,继续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尤其要对符合贷款条件、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促进就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3.通过大力度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激活民间资本。据调查,甘肃中小企业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5倍,而户均贷款仅仅是大企业的0.5%,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贷款信息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在这种情况下,靠银行尤其是大银行解决这些企业的贷款是不现实的。而中小企业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又是不断增长的。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小型金融机构的方式激活民间资本,使地方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抱团发展,共同应对当前危机。

4.加强服务,提高农户和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在农村建立适用的抵押担保制度,将土地使用权、农业机械设备、农用车、农产品和农产品交易合同纳入抵押范围,针对甘肃省农村和农民实际,扩充农户有效的抵押品种类和范围,提高农户的信用担保能力。成立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由政府综合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组成,及时通报危机对甘肃省中小企业的影响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态势,集中反映甘肃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会员互保联保,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应对危机的能力。

(四)加快金融机构创新

建立和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满足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多层次信贷需求。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信用互助社等准入门槛,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加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目前要由政府主导甚至出资支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的建立,继续铺开建立面向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

建议对在我省设立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以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使这些金融机构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增加贷款与融资担保,缓解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少、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的矛盾。

(五)注重科学监管,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总体上要增强监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容忍度,坚持宽严相济,确保实现不良贷款的“双控”。

1.加强贷款分类的细化

整体分类从5级扩展为9~12级,提高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尤其要注重对关注类和可疑类贷款的实时监测,准确及时地反映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资产质量的现场检查。

2.充足拨备和建立资本补充约束机制

通过扩宽资本募集和补充渠道,增强资本约束,抵御风险。要完善评级体系,提升有效识别、计量风险的能力,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积极主动的防控风险。加大核呆力度,积极协调财政税务部门,加大核销呆坏账工作力度,促进形成风险自我控制和消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3.建立金融机构经营协调机制

在防范风险层面上,各金融机构要建立客户信息通报制度,杜绝某些客户利用信息壁垒进行多头开户套取资金,定期通报不良客户黑名单。加强行业内部联系,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体制,加强区域内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行会内部已达成共识的监控制度和行为约束条例,逐步形成监管当局宏观监管、同业行会相互约束、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监督系统。

4.高度重视中小银行机构风险监管

密切关注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流动性和清偿性风险,并做到快速反映,及时报告,果断处置。督促兰州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充实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密切关注地方信用联社的风险变化情况,与政府共同做好风险化解工作,确保区域金融秩序稳定。

总体上,在甘肃省这样一个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具有强相关性的省份,应对金融危机、扭转生产经营形势、促使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经济的增长速度,必须以高速增长的信贷投放作保证。而当前经济政策体系,尤其是货币政策,无疑为信贷的高速增长提供了空间。必须抓住机会,实现信贷规模的扩张和结构的调整,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8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D].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2009.

[3]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8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D].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2009.

[4]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甘肃2008年金融研究报告[D].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2008.

[5]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省经贸委.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实施意见[R].2008-12-9.

[6]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R].2008.

[7]杨明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支持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甘肃金融,2009(2).

[8]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省影响加深[DB/OL].中国甘肃网,2009-4-21.

http://www.gscn.com.cn/pub/gansu/sszh/2009/04/21/1240272841345.html

[9]应对金融危机甘肃省确定三年五大振兴产业规划[N].甘肃日报,2009-4-28.

数据资料来源

[1]甘肃省政府网站http://www.gansu.gov.cn

[2]甘肃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1月-2009年3月.

[3]青海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qhtjj.gov.cn

[4]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5]中国银监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

[6]陕经网http://www.sei.gov.cn

[7]2007年—2009年3月甘肃省地方货币信贷统计月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