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情况

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情况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2015年,吉林省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作物面积,推广实施增产增效技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以来,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精神,着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探索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投放支持力度。从农村金融总量角度看,吉林省涉农信贷投放保持持续稳步增长态势。

2014-2015年,吉林省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作物面积,推广实施增产增效技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在自然灾害较严重的情况下,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06.56亿斤,占全国总量的5.82%,继续位居全国第4位。粮食单产达到941.96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8斤/亩。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29.4亿斤,全省粮食单产达7182.1公斤/公顷,高出全国单产1699.2公斤/公顷,持续保持全国第一。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牛羊出栏量稳步增长。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棚膜经济、食用菌、鹿业等特产业加速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进一步扩大。

2014年以来,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精神,着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探索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投放支持力度。紧密围绕满足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经营需要,着力解决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金融市场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度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积极进展。从农村金融总量角度看,吉林省涉农信贷投放保持持续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14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257亿元,当年增长818亿元,增速23.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43.3%,涉农信贷投放保持高增长。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看,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50家,农村信用社改制问题推进,新型金融机构总数达到45家。从农村信贷产品角度看,近年来我省围绕土地的信贷产品创新持续发力,大大提升了信贷供给能力。在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2014年,在延边州、梅河口、公主岭“一州两县”先行启动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2015年该试点已经推广到全省28个县。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2300万元用于贷款农户贴息。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已实现抵押经营权27.41万亩,发放贷款1287笔共计4亿多元。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看,我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加快。2014年新增建2.3万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截至年末,各涉农金融机构累计为340万农户建立了电子信用档案。从农业风险分担体系建设看,农业保险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14年我省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9.21亿元,支付赔款5.65亿元,同比增长19.06%。保险业务模式探索同步推进,全省多地试点农险经办机构与地方政府联办模式,农经系统参与农险业务人员达3000多人,带动村组干部协办人员2万多人。从农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角度看,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农业融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2014年有一家农业企业申请登陆新三板,吉林股交所新增挂牌1家农业公司。郑州商品交易所批准中粮米业(吉林)有限公司、吉林粮食集团米业公司为指定粳稻交割仓库九台农商行成为全国首批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成功发行3.1亿元全国第二单,东北首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吉林粮食集团收储经销有限公司、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计发行30亿元直接债务融资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