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2009年,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甘肃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自身加快发展的同时,为有效遏制全省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和促进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深刻理解政策内涵,准确把握发展形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有效传导和落实
2009年初,面对全省经济增长下滑的严峻局面,全省金融机构深刻领会中央宏观调控意图,准确理解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内涵,结合甘肃实际,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全省经济企稳回升。为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在保持政策执行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准确传导货币政策调控信号,在千方百计增加信贷投入总量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了经济的企稳回升。
在充分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全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运用金融市场创新产品支持全省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牵头举办了全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金融产品宣传推介会,大力宣传和推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甘肃的推广运用。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承销商,配合省政府成功发行100亿元中期票据,为全省经济发展筹集了建设资金。2009年,甘肃省实际发行各类债券213亿元,是近年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度最多的一年。
二、完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经济金融互促共赢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全省金融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沟通,多措并举,多方协力,支持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在甘肃的全面贯彻落实。与省发改委、工信委和统计局等经济综合部门加强信息交流,全面掌握全省经济发展动态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情况,提早做好项目资源储备和信贷计划安排。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与有关部门深入兰州市30多家企业进行联合调查,组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兰州银行8家金融机构与43家企业开展银企对接重点帮扶。加强银政企的沟通合作,组织参与各种层次的银企、银地和银文项目对接会,实现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项目的有机对接,缓解了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和融资压力。先后就甘肃省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发行中期票据和灾后重建等关系到全省发展大局的事项,陪同省政府领导向人民银行总行汇报并争取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与省财政厅、甘肃银监局、甘肃保监局和省林业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全面做好甘肃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由省政府批转全省执行。通过积极努力,在辖区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形成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工作合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支持经济发展重点,提升信贷增长质量,信贷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2009年,在信贷较快增长的同时,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加注重信贷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信贷政策与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融合。一方面,对重大项目、支柱行业和重点企业等经济增长引擎的信贷支持重点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明显改善,呈现出保障重点、支持薄弱与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
重点保障项目建设信贷需求。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为切入点,围绕国家下达甘肃省四批共136.60亿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优先保证手续齐全、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信贷资金及时落实到位;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整合、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形成了支持交通、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全省经济发展后劲的信贷合力。其中,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兰州银行联合发放31.80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兰山公路建设。截至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发放2008年11月全省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贷款超过700亿元。
大力支持“工业强省”战略实施。针对年初全省工业增速下滑的严峻局面,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抓住国家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机遇和甘肃省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对优势、支柱行业和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领域的信贷投入。同时,坚持“有保有控”的信贷原则,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企业贷款。工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中国银行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积极开拓信贷市场,全方位支持有色、钢铁、电力和石化等省内支柱行业和骨干企业发展。2009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工业贷款543.40亿元,较上年多增145.50亿元,拉动实体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加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1号文件精神,加大对抗旱救灾、春耕备耕、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优先保证“三农”信贷需求,全省新增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均明显高于上年水平。截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 243.70亿元,全年新增334.76亿元,占同期贷款新增额的34.52%,同比增长39.93%,有力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困难加剧问题,全省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的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配合兰州市政府部门举办了两届中小企业融资政银企保对接洽谈会,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暂时性资金困难。截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 059.60亿元,比年初增加265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55.78%。人行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配合省政府金融办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在全省的试点工作。截至年末,全省已有30家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业,贷款余额3.40亿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四、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切实践行社会责任,支持民生改善的金融服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为缓解就业压力,全省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新政策的落实,积极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村官”创业富民监测制度。年末,全省小额担保贷款余额64985万元,是上年的4倍;全年累计发放贷款60144万元,是上年的6.08倍,累计支持15408名失业人员实现创业再就业,发放贷款人数是上年的3.49倍;累计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16228万元,是上年的2.56倍;累计发放贷款笔数115笔,是上年的2.20倍。兰州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积极拓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占到全省小额担保贷款余额的66.40%。由于工作成效显著,《金融时报》对甘肃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优势逐步显现,覆盖面明显扩大。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加强与高校的密切配合,积极落实已签订的贷款协议,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发放速度,保证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地震灾区贫困学生顺利入学。12月末,全省助学贷款余额11.85亿元,同比增长56.15%,其中生源地助学贷款余额87 126万元,是上年的1.91倍。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广,由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发放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于政策优惠,成为全省助学贷款业务的主体。
金融支持地震灾区农户住房重建任务如期完成。为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与甘肃银监局、省政府金融办召开了全省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座谈会,并与甘肃银监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向地震灾区增加支农再贷款限额19.50亿元,对40个灾区农村信用社发放优惠利率再贷款45.11亿元。在政策引导下,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371.15亿元,其中发放农户住房重建贷款33.81万笔、64.10亿元。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入30亿元农户住房重建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委托农村信用社一次性发放32亿元贷款用于重灾区农户住房重建,使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住房重建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为2009年底顺利完成农户住房重建任务奠定了基础。
落实民贸贴息贷款新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实效。2009年3月,人民银行调整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利率贷款经办行范围,在原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基础上增加了农业发展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政策在甘肃省的实施效果明显,全年全省人民银行为40户企业累计贴息853.98万元,贴息额是2008年的6.54倍,对支持民族企业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