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

时间:2022-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1.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如图2-5-6所示,Y0并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移动IS曲线至IS′,与LM曲线相交于E′,交点位于BP线之上,即经济处于顺差状态。可见,在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市场机制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货币政策无效,并且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度无关。进一步显示固定汇率制下货币供给的被动性。国际收支的顺差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1.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如图2-5-6所示,Y0并非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政策当局决定增加政府购买开支来扩张总需求,如果其他不变,则IS曲线向右移至IS′,由于假设价格水平不变,则收入水平上升至Y′。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从而恶化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另一方面会使货币需求提高,从而使利率水平上升,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并改善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可见,财政扩张既有恶化也有改善国际收支的可能。但根据图2-5-6,IS′与LM曲线暂时相交于E′,交点位于BP线以下,说明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如果货币当局必须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不变,则必须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断抛售外汇用以收购本币。于是形成本国货币供应的减少。相应地,LM曲线向左移至LM′,并与IS′和BP曲线相交于E″,再度形成内部和外部的同时均衡,相应的国民收入为Y1。财政政策之所以形成逆差是因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不高(在图2-5-6中表现为BP曲线比LM曲线更加陡峭),利率提高后不能引起足够的资本流入以平衡收入提高形成的经常账户恶化。

图2-5-6 财政政策扩张

图2-5-7 财政政策扩张

如图2-5-7所示,E点相应的r0和Y0是初始均衡点,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移动IS曲线至IS′,与LM曲线相交于E′,交点位于BP线之上,即经济处于顺差状态。这是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高,财政扩张引起的市场利率上升能够形成足够的资本内流,平衡收入提高形成的经常账户恶化后还有剩余。中央银行要保持本国货币汇率不变,就必须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收购外汇。这又会形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相应地LM曲线向右移到LM′,与IS′和BP相交于E″。收入水平提高到Y1,并再度实现内部和外部同时均衡。

综上所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有效,但实施效果受到国际资本流动利率弹性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越高(BP曲线越平),或一国的资本市场越开放,则财政政策的作用越明显。反之,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越低(BP曲线越陡峭),或一国资本市场越封闭,财政政策的作用受到的抵消程度越大。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一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完全一体化,或国际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则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得到顺差形成的货币因素最充分的放大,见图2-5-8。在另一个极端,一国资本市场完全封闭,则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条件下完全无效,见图2-5-9。

图2-5-8 财政政策扩张—国际资本流动完全

图2-5-9 财政政策扩张—资本市场完全封闭

2.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如图2-5-10所示,起始均衡点为E,以及相应的r0和Y0,经济状态为非充分就业。假设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提高国民收入,于是LM曲线向右移动至LM′,货币供给增加后,一方面会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从而恶化经常账户;另一方面会使国内利率水平下降,引起资金外流,从而恶化资本账户。无论哪一方面都会形成国际收支的逆差,并形成本国货币贬值压力。如果货币当局僵硬地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固定不变,在外汇市场不断地抛售外汇、收回本币,则国内货币供给会不断地下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LM′会不断地回移,只有回到原位才能恢复均衡。可见,在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市场机制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货币政策无效,并且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度无关。

图2-5-10 货币政策无效

【复习提示及知识补充】

记住: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无效。进一步显示固定汇率制下货币供给的被动性。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1.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如图2-5-11所示,起始均衡点为E,以及相应的r0和Y0,经济状态为非充分就业。政府决定增加购买支出以扩张总需求,于是IS曲线向右移至IS′。虽然财政政策的扩张既可能改善也可能恶化国际收支,但是图2-5-11中的E′显示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的逆差会导致外汇市场上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本国货币出现贬值。货币的贬值会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从而进一步提高总需求,使IS′继续向右移至IS″;另外,本币的贬值形成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还会使BP曲线向右移动至BP′,表示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LM曲线不发生移动,最终与BP′和IS″相交于E″,经济状态再度实现内外均衡。可见,如果财政扩张最终引起货币贬值,则扩张的效果会进一步得到贬值效应的加强(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不够大时)。

如图2-5-12所示,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后,收入提高形成的经常账户恶化程度小于利率水平上升导致的资本账户改善程度,于是形成国际收支的顺差,E′位于BP线之上。国际收支的顺差导致本国货币升值。IS′向左移到IS″,BP也向左移至BP′,最终的均衡点为E″。可见,财政扩张如果最终引起本币升值,在浮动汇率条件下,扩张效果会受到升值效应抵消(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较大时)。

图2-5-11 财政政策扩张

图2-5-12 财政政策扩张

在浮动制度下,财政政策仍然有效,其扩张或紧缩的效果也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有关。一国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调整后引起的资本流动的程度越低,或金融市场越封闭(BP曲线越陡),则运用财政政策单独调节总需求的作用越强。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本国资本市场完全封闭,或BP曲线为垂直线,如图2-5-13所示,则财政政策实施后,受到货币贬值效应放大,直至最大化;在另一个极端,比如本国资本市场实现完全国际一体化,或BP曲线为水平线,如图2-5-14所示,财政政策实施后,受到货币升值效应的完全抵消。即在浮动汇率并且资本流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无效。

图2-5-13 财政政策扩张—资本市场完全封闭

图2-5-14 财政政策扩张—资本流动完全自由

2.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如图2-5-15所示,起始的非充分就业均衡点为E,相应的利率和收入水平分别为r0和 Y0。中央银行决定增加货币供给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于是LM曲线向右移至LM′。该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趋于贬值。本币贬值的效应,一方面会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进而扩大总需求而推动IS曲线向右移至IS′;另一方面,也会因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而推动BP曲线向右移至BP′。最终的内部和外部均衡状态由IS′、LM′和BP′三条曲线相交的E″决定。

可见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供应量扩张(紧缩)的效果会使货币贬值(升值)效应放大,因而单独执行货币政策仍是强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相关链接】

◆参考阅读:《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钱荣堃)P321-332

(三)开放经济下政策选择的“三元悖论”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着无法解决的“三难困境”,也称为“三元悖论”,即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第三者。

图2-5-15 货币政策扩张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可以被概括进这个三角形中。有三种选择情况:一是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我国是这种政策选择的代表;二是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目前美国和部分亚洲的金融危机发生国家和地区选择这一模式;三是选择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实行货币局制度的中国香港、南美洲的部分国家采用这种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