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首先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分别介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容与应用,最后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 挤出效应 赤字财政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2014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本章要点】

本章首先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分别介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容与应用,最后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自动稳定器的内容,理解功能财政与公债的应用;

3.掌握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运用;

4.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 挤出效应 赤字财政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

【开篇导读】

2014年我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与宏观政策

2014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我们必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