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促进和经济政策

产业促进和经济政策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主导产业的崛起和形成,带动新产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中国小城镇发展中,应将专业镇战略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产业促进和经济政策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5.5.1 产业促进和经济政策

1)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狭义上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R&D)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行业;从广义上是指单位资本雇佣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

相对于大中城市,除少数沿海地区城镇以外,我国多数小城镇资金、技术十分短缺,但它们更接近农村,也就是接近于农村所拥有的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小城镇选择单位资本雇佣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比较优势,极大地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小城镇集聚,而资本、技术密集性产业则规避资金、技术匮乏且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的小城镇。其结果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主体,这正符合我国当前小城镇产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现状。因为,第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小城镇的比较优势所在,能为小城镇建设积累起紧缺的资金;第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小城镇集聚人口必不可少的载体;第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缓解小城镇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2)突出主导(特色)产业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重点

主导(特色)产业是提升小城镇地位、增强实力的必然选择。发展主导产业既包括特色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又包括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及名牌产品的创立和扩延。具有产业特色的小城镇是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条件。当小城镇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决定其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而是其本身吸聚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小城镇本身能否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及其派生出的新产业。小城镇正是在这种累积和循环的产业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发展的。

国际城镇化的经验也说明,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是保持城镇活力,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如美国中小城市(镇)的兴起就是人口和特色产业聚集的结果。随着中小城市(镇)主导产业的扩张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中小城市(镇)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带动了中小城市(镇)经济的发展。如美国的林顿镇,2001年有人口5.3万人,而工作人口有4.6万人,工作人口占镇总人口比重高达86.8%。该镇1990年人口为4.2万人,至2001年的11年中人口增长了11.6%。可以这么说,离开了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将失去发展的基础。

我国小城镇普遍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特色产业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的现象。因此,要结合本地比较优势,考虑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经济,增强小城镇发展的活力。通过主导产业的崛起和形成,带动新产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3)建设专业镇是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

所谓专业镇一般指城乡地域中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中且分工程度或市场占有率较高、地域特色明显、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分的小城镇。它们拥有相对集中分布的特色产业,且其产业分工程度、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可以是“一镇一业”,也可以是“数镇一业”。专业镇具有5个明显特点:①镇域内主导产业突出,企业集聚明显,成为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一个区域;②拥有专业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强大;③拥有竞争力强大的区域、企业、产品三级优秀品牌体系;④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为主要成分;⑤镇政府、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主导产业体系。

通过专业镇建设能实现地域分工与产业分工的有机结合,能显著提高小城镇的经济实力;能加快相关配套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发展能力;能增强小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提高人口素质;能带动要素的集聚和扩散,提高城市化水平。因而,在中国小城镇发展中,应将专业镇战略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