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过热时,国家通常会采取从紧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伴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反之则会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比较而言,货币政策反应迅速,覆盖面广,通常被视为抑制经济过热或抵御经济下滑的第一道防线,对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尤为明显。调节税率、税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第三节 两大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是财经报道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所谓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得以实现。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三率: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价格指标;准备金率决定信贷规模的大小,是数量指标,如准备金率为10%,意味着商业银行就必须将10%的存款存入央行,从而减少了信贷规模;调高或调低利率和准备金率,可以迅速起到收紧银根或扩张银根的作用;至于汇率,则是本币相对于国际货币的价格,调整汇率对外贸进出口、外资流入(流出)等均有重要作用,为了刺激经济,一国往往通过本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刺激出口。财政政策则主要通过税率以及发行国债等手段予以调控。

宏观调控效果如何,主要看三个指数:GDP增长指数,物价指数(包括CPI和PPI,前者为消费物价指数,后者为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M1、M2、信贷指标等),以及消费、投资、出口是否正常增长、协调发展。国家统计局、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等宏观部门一般在每个月的11—20日公布上月数据,每季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这对财经记者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另外,发达国家通常每月公布就业、工资等指标,中国现为一年公布一次。

在中国,货币政策按宽松程度分为五档: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财政政策通常只分为两档——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学者提出,从经济学角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时,国家通常会采取从紧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伴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反之则会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比较而言,货币政策反应迅速,覆盖面广,通常被视为抑制经济过热或抵御经济下滑的第一道防线,对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尤为明显。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通常表现为投资增长,而高投资的背后是高信贷,企业和政府投资的融资来源中90%来自银行贷款,因此经济过热常常表现为“三高”:高投资、高信贷、高通胀,而源头是高投资,只要通过调高利率和准备金率,就会起到收缩信贷的作用,如果再不奏效有时还会实行“窗口指导”,即由央行按季甚至按月向主要银行下达贷款指标以控制信贷,这时过热的经济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抑制。相对而言,靠货币政策治理经济下滑效果却不那么明显,这是因为,即使央行放松信贷,由于未来前景不明朗,企业不敢贷,银行也会惜贷。这时就得动用财政政策。

调节税率、税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为了刺激经济通常会减税,反之则会加税。调节税种则预示着产业导向,例如,长期以来中国资源税偏低,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又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远低于内资企业,2007年起被称为“两税合并”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和调节手段。比较而言,税率相对稳定,而利率、准备金率等调控频繁,有时央行一个月内都会调整数次,至于汇率更是每天都在变动之中。

发行国债和增加(减少)财政赤字,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下滑时,通常会加大国债发行和增大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例如,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起,中国政府连续数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就是加快国债发行,并实行一定的财政赤字,就为振兴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衡量国债规模大小和赤字的高低,主要有两个指标:国债负担率和财政赤字率,前者是指国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后者是指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百分比。如2007年我国财政赤字为2000亿元,当年GDP24.66万亿元,财政赤字率为0.8%,而美国赤字率常年达3%上下;同年,我国国债余额5.2万多亿元,国债负担率为20.9%,而同年美国国债为10.5万亿美元,国债负担率超过70%,一些欧盟国家和日本等更是超过100%,如日本为150%。以此衡量,我国这两项指标显著偏低,既说明我们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也预示着还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财政部每月都会公布全国财政收支、主要税种的收入增减数据,以及财政收支情况分析;同时财政部网站还有当月国债发行数据和国债余额,这也是财经记者的一个重要窗口。

货币政策的“三率”调控重在改变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轮驱动”,如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长期处于上升通道就大大刺激了出口,在通胀时期政府采用负利率政策则会刺激消费。财政政策的税率调整重在改变居民、企业、政府在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三者关系”,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降低所得税、减免财产税、扩大消费税、调整营业税以及增值税转型等,其目的就是希望运用财税手段,在三者收入分配中,增加居民的份额,最后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注释】

(1)引自“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379万人,占44.9%;农村人口72750万人,占55.1%。

(2)据2006年世界银行国家分类标准,人均GDP≤8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876—3465美元区间为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3466—10725美元区间为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DP>1072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2007年人均GDP最高为卢森堡,达43940美元,美国以37610美元位居第四,中国香港以25430美元排名第十五。

(3)中信证券:“新内需时代之年”,见《中国证券报》2007年12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