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3.5文脉的价值取向

3.5文脉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10-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建筑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特征都毫无例外地表达在城市和建筑文脉关系中,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大特征就是伦理思想始终贯穿在城市和建筑中。

3.5 文脉的价值取向

城市文脉是风貌形态、空间特质以及城市人群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等总体的映射,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造就了扑面而来、鲜明可感的印象和记忆,展示着沉甸甸的历史价值。赋予城市以特有的品格和气质,折射出城市居民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审美水准,彰显着精神价值。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张扬着充满了生命力的建筑美学,表达着个性美和唯一特征,坚守着文化多样性,提升了城市品质价值。以文化多样性价值,坚持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强化着文脉的创新价值,这些构成了新文脉主义完整的价值体系。文脉的四大价值与三大功能环环相扣,构成了文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无形却有力地推进着城市的发展。

3.5.1 展示历史价值

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信息丰富的储存器和记载体,这些信息是鲜活的生命体,是有内涵、有个性、有情感的、活生生存留于城市时空中的生命的热度,构成了生动的文脉关系,展现着崇高的历史价值。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都留存于城市的每一寸机理、每一方土地、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片城市空间。“人类的每一种功能作用,人类相互交往中的每一项实验、每一项技术上的进步、规划建筑方面的每一种风格形式,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它拥挤的市中心区找到。”[22]文脉的历史价值展现于此:历史建筑是一部存在于环境之中的大型的、直观的、生动的史书,寄托着丰富的文化记忆,这种历史价值是通过其自身的表达和人类的“集体记忆”来实现的。

人类生活的丰富性依赖于我们记忆过去的能力。虽然说人类进化和文明诞生的几千年时间比其整个岁月长河而言无疑是短暂的一瞬,但是人类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和脆弱易变的,而作为“石头的史书”的建筑,可以帮助人类克服这一弱点。早在150多年前,被称为19世纪的历史建筑保护巨人的英国思想家约翰·罗思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就呼吁道,“建筑应该成为历史,并且作为历史加以保护”,并指出“人类的遗忘有两个强大的征服者——诗歌和建筑,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包含前者,在现实中更强大”。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记忆是建筑的第六盏明灯。他进一步指出:“没有建筑,我们照样可以崇拜,但是没有建筑,我们就会失去记忆。”“有了几个相互叠加的石头,我们可以切掉多少页令人怀疑的记录!”20世纪初,美国文学评论家、艺术史学家查尔斯·诺顿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保存历史的延续性非常重要,建筑可以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思想家的凡尔·本杰明从城市的角度做了广泛的分析,他认为:“城市是人们记忆的储存地,是过去的留存处,它的功能中还包括储存各种文化象征。这些记忆体现在建筑物上,而这些建筑物就此具备的含义便于其建筑师原本的意图大为不同了。”他还认为:“建筑物表明了集体性的神话,即使是废弃的建筑物,也会留下种种痕迹,揭示出以往各个时期的种种记忆、梦和希望。”[23]

3.5.2 彰显精神价值

在文脉的四大价值中,精神价值表现最为充分。主要表现在是前人的文化精神价值创造并通过传承的方式教化后人的双向同构关系中,正如温士顿·丘吉尔所说:“我们造就了建筑,而建筑又造就了我们(We shaped our building and they shape us)”[24]。另一方面,在城市文化的三个层面中,表层文化是城市形态,构成文脉的显性表达;中层文化是城市的习俗,深层文化是城市的集体性格,后二层文化则构成了文脉隐形表达。如果说表层文化可以再造,那么深层文化则是历史的积淀,城市一旦形成深层文化,就形成了市民的集体性格,这个城市便有了灵性,有了魅力,也就有了城市精神,文脉的精神价值由此体现。

2006年4月,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中对文化有一段至为深刻的论述:“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的建筑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特征都毫无例外地表达在城市和建筑文脉关系中,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大特征就是伦理思想始终贯穿在城市和建筑中。追求崇高的理想品质,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情操,尊老爱幼、尊卑有序的伦理观社会秩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这一主导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单体建筑的各个方面。如《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城市规划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面朝后市,左祖右社。”以规划(规范)的形式体现了一种伦理观和社会秩序,这种规划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绝大多数的形态特征,形成了浓烈的文脉关系世代遗传,至今仍见之于中国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并对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再如中国北方的四合院民居,是宗法制度和伦理思想在建筑上的典型代表,其明显的中轴和强烈的对称感,以及因气候原因形成的内庭院结构表达了人们“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和“尊卑有序”的行为准则,也理所当然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人们对世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也形成浓厚的文脉关系世代传承,成为北方地区居民的典型代表,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并沿继着强烈的生命力。

第二大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注重对真理的追求和辨证的思考,有着浓厚的思辨传统。先秦的儒、墨、道、法几个最著名的学派都十分强调理智与智慧的重要,强调人们对真理认识的重要意义(朝闻道,夕可死矣)。我国传统文化辩证思维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是统一的整体,并力求从整体的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上来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因此人们在了解、观察、分析和认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现象时,都是从统一的视角来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在营建上,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单体建设,都倾向于把它们看作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融于环境之中,讲求“天人合一”。在城市建设上,讲求“因天材,就地利”的辩证统一思想;住宅上,“夫宅者,天地之枢纽,人轮之轨模”,前一句是住宅的自然属性,后一句是它的伦理属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深深地包含着伦理主义的行为准则。

第三大特征是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用诗歌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情操的空前繁荣时期。在文学和艺术的各个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是全人类文化中最重要,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文学艺术上,仅流传下来的唐诗就有五万多首,著名的有一万多首。继唐诗之后又出现了“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几个文学艺术的发展高潮,创造了绚丽多彩、辉煌灿烂,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艺术传统,形成高潮迭起的文学艺术高峰,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意识。这些文化意识形态成果,也毫不例外地影响着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形成浓郁的文脉关系不断更替演进至今。

3.5.3 提升品质价值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来自效益聚集,有了聚集就有了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使得人的知识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一进程中,城市集中了更多的学府、科研机构和文化设施,高层次文化机构和设施的聚集,带来了高层次人才的聚集,这些高层次人才在对城市文脉所含信息的阅读、提取和发扬的过程中,其实质是在创造和沿继城市文化,进而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城市品质提升显然是人对城市文脉品质价值和定位功能的发扬,而且城市文脉越发达,其所含信息越多,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城市品质价值提升越快,文脉就越能彰显。

当前,文化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文化作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能够使人们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品位、更有档次,能够更加关怀人的幸福、爱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以此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凝练更高层次的城市文化关系。从满足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要素,到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则是城市文化的时代追求,也是城市文脉的品质价值所在。

现代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聚集地。任何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等待经济发展以后再来重视文化问题。事实上,市民们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城市文化并凝集成新的文脉关系,城市经过人们创造的一切事物和成就都是人们文化意识更高层次的追求结果,推动着文脉的更替演进,同时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来提升城市品质,这也是文脉具有品质价值的运作机制。

3.5.4 强化创新价值

文脉的创新价值体现在文化的创造性中,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不可能产生伟大的文化创造,凡是强健、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文明都自信、多元和宽容。文化多样性体现了文脉的多样性特征,是实现文脉创新价值的基础和保障。

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往历史悠久而漫长: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便具有文明对话的含义,犹太哲学家M.布伯亦有“对话主义”交往理论,哈贝马斯在其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中也详细探讨了“对话”和“交往”这两个哲学命题。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往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对话与交往可以使思想流动、灵感闪现,从而创新不竭。弘扬城市文脉,只有继承不够,还要有创新。费孝通先生认为传统和创造的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亡的,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生命”。文脉的创新价值就体现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往之中。“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智慧,价值观丰富了人类社会,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融合、发扬不同的文化,为人类寻找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25]这是《北京宪章》对文化交流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文脉创新提出的要求,文脉的创新是其根本的价值所在,是文脉价值体系的灵魂。

现代建筑片面强调功能和当代技术的结合,由于功能趋同和技术的通用性,使现代建筑呈现同质化特征,城市面孔苍白毫无地方特色。但在城市中却存在大量的传统建筑,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建筑文脉的多样性,汲取其精华用现代技术条件重新展现,就有可能实现城市面貌和文脉关系的创新性发展,从而充分地表现地域主义中文脉关系的现代意义。

【注释】

[1]注释:主要从文化的组成、结构、历史、心理等角度阐释文化的含义。譬如:
·怀特(L.A.White):由以使用符号为特征的诸功能领域的物质对象。如工具、器皿、装饰品、护身符等,以及行为、信念和态度等组成的,它是一种复杂的机制,是由特殊的动物种系即人在为生存进行的斗争中所使用的超有机体方式和手段组织。
·伯亚斯(Boas),1930年:文化包含着一个社群里社会习惯的一切表现形式,个人对于他所在的群体习惯至影响产生的种种反应,以及受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类活动值产品。
·苏波兰特(Sutberland)和伍德吾(Woodward),1940年:文化包含能够从这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事物。一个民族的文化乃其社会遗产。这种社会遗产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使用工具的技术及其交通方法。
·维利(Willey),1929年:一个文化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和相互依赖的反应习惯型模之系统。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09-410.

[3]徐康宁,等.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罗国杰.中国传统文化于21世纪人才培养[J].载学习与研究,2006(6):50.

[5]亨延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4.

[6]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3.

[7]张松,周旋旋.城市保护规划及可持续发展[J].理想空间,2006(15):5.

[8]杨明贵.论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建筑[J].安康学院学报,2008,20(4):8.

[9]如中国的建城选址,历来主张相地之墓,“人杰地灵”是故。对于城市岗阜的变化,水系的组织,导现环境的营造,交通的便利都提到重要的位置来实施,虽说在历次城市的变更中有较大的调整,但自然环境对于城市骨架,文脉的形成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10]周铁军.气候是不可移植的地方特征[G]∥古文军,张兴国,刘真诚.建筑西部——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图写之理论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1]周正楠.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45.

[12]查尔斯·詹克斯.建筑符号[M].司小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2.

[13]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6.

[14]徐康宁,等.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5]徐从准.论空间行为的文化差异[J].建筑学报,1996(12):44.

[16]A.拉普卜特.住屋形式与文化[M].张玫玫,译.台北:境与象出版社,1979.

[17]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一种新的世界观[M].吕明,丹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8]文脉是永远处于发展文化中的,任何一个建筑环境或单体建筑,只是体现了在当时那个时间范畴内民族传统文化、种群行为习惯和生产力在物质化的凝结。作为一个“切片”既传承了过去,又给予了未来,因此,称为文脉的“时间片断原型”。

[19]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92.

[20]曲冰,梅洪元.建筑与文脉的系统整合[J].低温建筑技术,2004,1(97).

[21]冯骥才.思想者独行[M].石家庄:花图文艺出版社,2005:22.

[22]刘易斯,艺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进[M].宋俊岭,倪文秀,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73.

[23]帕特里厦·法拉,卡拉玲·帕特森.记忆(剑桥羊皮主题讲座)[M].卢晓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4]刘易斯,艺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进[M].宋俊岭,倪文秀,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73.

[25]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台北: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