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直接价值取向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的物质、能量循环和信息交流严重被打破所造成的危机进行缓解、消除并预防,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与人类反思过去发展史有紧密联系。人类争夺自然资源愈演愈烈,人类挤压生态环境空间不断加剧,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认定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崭新的文明形态,给人类社会指明了未来文明发展方向。

在当今社会向健康发展的潮流中,生态文明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应注重全面均衡和谐发展,以提升城市生态竞争力为载体,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

(一) 最直接的价值取向: 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受制于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换句话说,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最直接动因是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即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危机。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在1935年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是指一定空间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反馈而形成的统一有机体。环境危机与生态危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环境危机是指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不再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危机,强调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注重考虑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环境危机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枯竭两个方面的内容。环境污染根据其污染物分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等;自然资源枯竭主要包括耕地、森林、草原、淡水、煤和石油等资源的枯竭,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生态危机是指地球生态系统的循环、平衡、稳定被打破,进而走向崩溃毁灭的危机。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和信息交流被严重打破,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反常现象 (或生态灾难)。比如,气候暖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飓风暴雨增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危机,物种灭绝加速带来的生态失衡和崩溃等危机。总之,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直接价值取向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的物质、能量循环和信息交流严重被打破所造成的危机进行缓解、消除并预防,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 蕴含的价值取向: 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与人类反思过去发展史有紧密联系。人类社会在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出现了“三大危机”——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及“两大有限性”——地球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争夺自然资源愈演愈烈,人类挤压生态环境空间不断加剧,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重新结盟、和谐共处,以代替过去那种人与自然的相互对峙、分离割裂的传统文明形态。具体表现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 人类是自然生命系统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复杂的生态网络之外;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科学技术不应该让人们误以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

(三) 核心价值取向: 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价值观也主张两个中心和两种价值,两个中心是人类与自然并存的两个中心,两种价值是对自然和人的两个主体的价值。城市的本质是人,所有学科和学者对城市研究的最终指向都是人和人的生活。《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未来北京将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能够给人类提供与农村等其他居住、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以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理想,其价值最终的指向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践行了这一城市发展的本质价值。从城市本质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既实现基本生存发展和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又实现人的综合幸福感。仇保兴在《生态城市使生活更美好》一文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使生活更美好,探讨了城市发展的等边三角形目标,其中一条边是可持续性,另一条边是经济利益,第三条边是幸福指数。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 最终价值取向: 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就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现代化,换句话说,就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社会文明的现代化。本书所提倡的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既是并列的概念,又具有更高一级的内涵属性,是人类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等领域所取得社会文明成果之总称。除此之外,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自然层面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和谐层面上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和谐统一、人类层面上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城市层面上的城市竞争能力的提升,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社会现代化。因此,我们认定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崭新的文明形态,给人类社会指明了未来文明发展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现实领域的内容,同时也是理论学科领域的内容。依据生态学、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行政学理论的观点、主张及其原则,在结合学者和实践者们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及其本质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界定为生态文明化与文明生态化的双向互动过程,即生态与文明相互融入、相互渗透。生态文明化使生态的具体内容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极度重视生态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各种文明中融入生态的因素,体现生态的内容,渗透范围具体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领域。文明生态化使文明的每一发展角落都体现生态的因素,对宏观而抽象的文明概念赋予更加具体鲜明的实践性特点。文明生态化要求在各种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都要达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谐共生、公平公正和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自然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