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政策措施

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政策措施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期临近,将出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迫切需要有一批组织化程度高、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参与市场竞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争取能取得主动权。加入WTO后,我国将不得不逐步取消外商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一切限制,这就迫切要求我国流通产业大力提高自身实力,培育市场竞争能力,以进行“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

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政策措施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实现市场经济运行起点——需求与消费不断上升并转化为新的运行起点,从而不断启动市场的“加速器”和“助推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先导行业,特别是随着消费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承担着实现相当部分消费需求转化职能的流通产业与GDP增长的相关性也就更加密切。对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功能可以概括为:(1)调节供求关系,推动商品生产的发展;(2)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开拓城乡市场;(3)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提供就业机会;(4)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可见,明确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探讨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

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大型的流通企业集团。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机械化、自动化得到了极大提高,现代化的大生产要求大流通与之相适应。这就需要建立大型化、国际化的流通企业组织形式,以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扩大流通产业整体规模,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和大市场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期临近,将出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迫切需要有一批组织化程度高、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参与市场竞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争取能取得主动权。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当前流通产业需要着重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二)加快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竞争能力

流通产业现代化包括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和经营方式等的现代化。①加快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能够有效地实现商品的位移,实现保管安全,为保证和提高商品的竞争力打下基础。其主要涉及装卸机械化、运输合理化、包装标准化、仓储现代化。②推进流通产业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作为一种无形生产要素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要实现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想的现代化。③建立现代化的流通信息网络。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流通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网络的现代化。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的竞争。这就要建设宏观信息网络、中观信息网络、微观信息网络,实现信息有效传递与交流。④发展现代化的经营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而生产方式的变革对经营方式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流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推进流通产业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逐渐融为一体,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都必须在开放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给各国带来一些好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和压力。加入WTO后,我国将不得不逐步取消外商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一切限制,这就迫切要求我国流通产业大力提高自身实力,培育市场竞争能力,以进行“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在外商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流通企业也应充分利用世界市场,争取尽快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一是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流通企业跨国扩张。特别是在目前消费不振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向外寻找发展空间。二是我国商品有世界市场。每年大量商品的出口证明国外消费者需要我国商品,与其全部让进口国批发商、零售商分享利润,不如适当组织一些流通企业跨国经营。三是流通企业已有跨国经营实力。我国流通企业在与外商企业的竞争中学习了先进的经验,掌握了竞争方式和方法,完全有能力进行跨国经营。

(四)积极推行电子商务,迎接流通革命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与传统商务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提高通信速度、加强信息交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突破交易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因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引发了一场流通革命。目前电子商务已被各国普遍接受,其发展速度、变革程度已超过人们的想象。据估计,到2000年底,我国因特网用户将达3000万—5000万,成为仅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子商务市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将对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流通产业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格局、新的趋势,这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加以研究。当然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还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巨大变革,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活动。

(五)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政府缺乏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企业的经验。这就需要改进和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把以行政手段、计划手段为主的直接调控变为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行政手段在其中仅起辅助作用。①建立对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制度。对一些重要商品建立健全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制度;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与市场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加强对重要商品进出口管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②建立和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③建立和加强流通中介组织。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中介组织,越是成熟的、发达的经济,中介组织越完善。

(六)推动西部大开发中的流通产业发展

流通产业的发展既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条件,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重视发展流通产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要发挥流通产业引导生产、扩大内需的先导作用,改造传统流通产业,实现集约化经营,使流通产业整体上得到提升。西部大开发中流通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东部流通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东部流通产业发展的活力是怎样激发出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经营方式、营销方式的现代化,业态选择的多样化等等方面,都有西部可以借鉴的东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东部流通产业发展的教训值得吸取。流通产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重复建设、市场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等等,特别需要西部流通产业在发展中加以借鉴。

二、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流通产业属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市场机制作用显著,其运行与发展对自由交换、自由竞争的要求最为强烈。由此造成一些消极作用:一是通过竞争导致商业资本的过度集中,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可能产生过度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可能会产生不公平、不公正、不正当竞争行为,扭曲市场信息,损害市场效率;等等。这样,市场机制就起不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即出现“市场缺陷”或“市场失效”问题。因此要求从市场外部加以矫正和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政府介入经济活动,制定流通产业政策。

事实上,流通产业政策的制定是有其理论基础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莫理斯·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就是其理论依据之一。有效竞争意味着竞争与规模经济相协调,既鼓励竞争,限制垄断,又防止低效的过度竞争和制止不公正竞争,以求兼得竞争与规模经济之利。从实质上来说,有效竞争是一种垄断和竞争相结合的垄断竞争;有效竞争是我们制定和实施流通产业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流通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政策。这里我们把流通产业政策分为产业竞争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准入政策和产业创新政策等四种形态。

(一)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实施流通产业竞争政策

流通产业竞争政策是保证流通领域中的市场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和促进流通产业内有效竞争的政策。

1.反垄断政策

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壁垒低,商品或服务差别化不大,还没有形成垄断的现实。目前的反垄断政策主要是针对已进入或正准备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大流通企业集团而言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在三到五年时间内逐步给外商企业最惠国待遇。我国流通产业将面临资金雄厚、规模巨大、管理先进的国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全方位的竞争,这些知名企业集团将凭借其价格优势,商品或服务的非价格竞争,压制国内的竞争对手等方法取得其垄断地位。

2.制定专门的以大型流通企业为对象的法律,对其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约束

美国和日本都曾因为大商店的迅速发展威胁到中小商店的生存,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而制定法律和政策来限制大商店的过度发展。在这方面应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以规范和约束国外大型流通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为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创造机会,保证流通领域的公平竞争。

3.限制过度竞争和各种不合理竞争

基于实现公平竞争和促进流通产业运行效率提高来考虑,可以采取以下政策:一是保证流通企业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实现发展机会的均等;二是推动流通企业的适度集中,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建立合理而适度的竞争秩序。政府推进流通企业的适度集中,以提高竞争能力,与进入国内的国外大型流通集团相抗衡。这样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大企业之间相互制约,中小企业可以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形成合理的市场流通秩序。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作用,以抑制、协调、消除过度竞争和各种不合理竞争。这就需要政府引导、支持这些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中介组织体系。

(二)加快中小流通企业和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实施流通产业扶持政策

流通产业扶持政策,实际上是在反垄断政策之外,专门用来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以便与垄断大企业相抗衡的一种政策。

1.扶持中小流通企业

对中小流通企业的扶持,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①资金扶持。对中小流通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以政府补贴和贷款方式扶持。②劳动力扶持。对中小企业职工、经营者进行培训,提供有关就业信息等。③发展规划扶持。协助中小企业制定其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指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行业发展情况;收集和发布各行业的统计数据;散发管理知识和情报资料。

2.扶持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需要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根据东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经验,由国家专门部门出面在西部地区跨行政区划建立若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形成市场竞争的主导力量。②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比如适当开放一些批发领域,吸引外商的投资。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投资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兼并、重组、承包、收购西部地区效益不高、机制不活、生存困难的国有中小流通企业。要给予个体、私营企业以足够的优惠,让其能够得到。应当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吸引内外资。③加快边境贸易发展,开拓边境市场。西部地区有5000公里的边境线,有众多的边境口岸。要加快边境口岸的建设,积极开展边贸,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的增长点。④各级政府要为流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搞活流通,经济就能发展上去,这已为无数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为此政府要为流通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在西部地区聚集。

(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流通产业准入政策

流通产业准入政策是对进入流通领域的企业资格、经营内容、经营区域等方面进行限定的政策。

1.坚持重要商品经营者资格的认定

如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要对经营者资格进行严格认定,发布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管理。

2.加快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力度,只要符合我国利用外资的有关规定的企业均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加快批发领域对外开放力度,物流配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我们不能不承认国内物流配送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不妨加大试点范围,让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物流配送,为国内企业起一种示范教育作用。当然,对物流配送的开放要集中在哪些领域,经营什么商品及其相关问题还需作出明确规定。要注意借鉴国外经验,改善外商投资流通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审批办法,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进行必要的控制,尽快制定流通产业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促进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

3.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允许流通企业涉足内外贸活动

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商品服务为起点的,其经营区域随着实力的增强将会逐步扩大,而不可能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域。因此,内贸企业有取得商品进出口权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将市场拓展到国外,扩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将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直接从国外进口,而不必经过专门的外贸部门作中介,这可以降低流通环节、流通费用。同样,外贸部门也需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而不仅限于作为进出口的中介。这样内外贸企业可以同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商品”,内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经济效益可能会显著提高。当然对内外贸企业我们可以统称为“流通企业”,而不再是过去所指的流通企业即内贸企业。显然,内贸企业参与进出口活动需要对其资格进行审查,只有符合有关条件才能取得资格。

(四)推动流通产业现代化,实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

流通产业创新政策是增强流通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增强整个产业环境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政策。

1.产业组织创新

在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中,国有流通企业要有序退出,适当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领域还要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对于一般国有中小流通企业要坚决放弃,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兼并、重组、合并、拍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对于保存下来的大中型流通企业,一般要进行公司制改造,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重点吸收非国有资本的介入,坚决实现改制公司的股权多元化,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才可能形成,才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有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改革的过程正好可以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同时,要考虑将内外贸企业进行合并成立新型的流通企业集团,实现跨国经营。通过多种方式集中成立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国内市场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于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要促使其制度创新,逐步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发展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各种新型流通业态。

2.产业技术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流通产业经营技术、物质技术的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技术创新和运用是流通产业增长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促进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和运用,往往意味着较大的资金、技术、人才需求和较大的风险承担能力。如流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包括“POS”系统(销售时点管理信息系统),“VAN”系统(附加价值通信网)、“E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和“EDI”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一般中小流通企业尚没有能力进行创新。政府主管部门需制定相应的技术政策,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此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编制技术创新的发展计划;建立与科研、生产单位联合开发新技术的组织,及时将成果转化为流通生产力;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组织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物质技术等引入并消化吸收;提高员工素质,培养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创造技术创新和运用的良好环境。对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政府要进行必要的支持,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促使技术创新。

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政策是分不开的。从政府角度来说,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①制定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政府政策制定者要尽快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规划,刺激更多的信息产业公司从事部门和企业的信息电子化,为企业网络建设争取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②参与国际电子商务框架建立。我国应积极参加电子商务的国际对话,鼓励中国企业与外国公司开展对话,吸引外国公司参与开发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和技术手段,争取建立一个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电子商务框架。③建立完备的行业综合保障体系。互联网服务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保障电子商务顺利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平台,利用我国独创的关键技术,设计网络安全方案,开发不同层次的网络安全产品;要鼓励业界尽可能自我规范、自主管理;要加强对网络工作者和用户的职业道德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④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等。另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取决于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⑤推广试点成功的电子商务经验。由政府先抓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广。⑥加强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要加大对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教育,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网络和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徐从才.商业产业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2]张声书.商业产业经济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3]黄京华.电子商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原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商业经济》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合作者张庆亮博士现为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