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优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调控政策,适当进口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市场统筹利用,既保障农产品供给,又保护农业产业发展,既促进农民增收,又维护农民权益。

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经营方式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要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无论方式怎样转、无论结构怎样调,都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调低了、耕地调少了,这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也是确保产能的要求。当前关键是要稳产量、提产能。一方面,稳定粮食产量是前提。要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要保住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在这个前提下,还要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要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实现更均衡更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升粮食产能是根本。只有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有底气。要坚持“一稳、两保”的基本要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谷物播种面积,要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政府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要加快划定和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首先要从大中城市周边等重点地区抓起,先把好地和最容易被占用的耕地保护起来。同时,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要让消费者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一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道,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过程,着力打造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加大综合执法与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强化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

要强化粮食领域的基础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升国家粮食科技创新能力。要完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新的农业科研和推广投入机制,强化公共科研和推广单位的公益职能和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科研单位;继续增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要注重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区,强化密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推广。此外,还要注重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四)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缓解我国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转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治土治水治环境力度,降低农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生产环境。

(五)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不能简单地通过土地的集中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要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户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把农户引领到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上来。

(六)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一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引导鼓励构建兼顾农牧结合、粮豆结合和粮饲结合等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生产结构。二是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紧缺、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重点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统筹布局北方牧区、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带、南方草山草地四大片区,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三是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着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七)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农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和大市场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谋划农业发展战略。一是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优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调控政策,适当进口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市场统筹利用,既保障农产品供给,又保护农业产业发展,既促进农民增收,又维护农民权益。二是要着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政策体系。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扩大农业对外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培育一批跨国经营的大型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国内涉农企业为主体,以加工业、贸易渠道和基础设施为重点领域,立足周边,深耕南美,巩固非洲,放眼全球,逐步构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三是要努力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改革。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消费大国的协调,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高级别工作组、20国集团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等国际组织,以及联合国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八国峰会、世界粮农组织大会特别会议、APEC峰会等重要国际和地区会议,推动各项粮食援助承诺得以落实,推动统筹运用金融、贸易、援助、环境保护等各项措施系统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邹一南: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讲师、经济学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