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第三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甘肃第三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尽快出台加快发展甘肃省第三产业的政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快发展,甘肃省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原则等方面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出具体意见。税制问题是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明显障碍。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将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首选。

四、甘肃第三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一)政策先导,管理加强

应尽快出台加快发展甘肃省第三产业的政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为了加快发展,甘肃省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原则等方面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出具体意见。应明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还要在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上做出政策规定,如放宽产业市场准入,推进产业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企业集团,加大产业对外开放力度等。

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协调发展。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对第三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加强管理。特别对重点行业要制定较为详尽的发展规划,包括短、中、长期总体规划以及各地区、各行业规划,使服务业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全面协调发展。在统一规划后,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对第三产业按行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

(二)深化改革,放松管制

加快服务领域体制改革。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城镇化都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改变目前产业发展滞后、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就必须从体制创新上进行突破,包括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让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吸收外资的法律和法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基于甘肃实践,优先发展运输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体制改革,将服务需求从第一、二产业中剥离。很多大型制造企业中包含了众多服务业项目,但目前都统计在制造业当中。将服务项目从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中进行分离,下一步还需加快进行企业体制改革,把这些企业中的服务需求释放出来,扩大服务业市场规模。支持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研究推进酒(泉)嘉(峪关)、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放松产业管制,突破管制税制体制。税制问题是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明显障碍。按照目前的税收政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税负成本相差很大。举例而言,服务业是征收营业税,即全额征税;而制造业是征收增值税,即只对增值部分征税。因此,这样的税收政策就导致一些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企业母体中分离和独立出来后,就要承担较高的税负,这一因素就导致制造业的前端和后端不能有效独立出来成为服务业,故建议将向第三产业征收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三)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投资力度

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新兴第三产业,允许民营资本入股铁路、民航、通信等公用事业行业,放宽教育、文化、中介服务等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允许国内投资者进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型服务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对中小型生产服务企业、社区群众生活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规费减免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

加大投资力度。在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相对第一、二产业来讲增长的空间更大、发展的活力更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将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首选。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加大投资力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抓住政策,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

(四)推进“三化”建设,消除体制障碍

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营造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减少政府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通过政策倾斜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软硬件环境,为社会投资进入服务业创造在法律、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大力鼓励吸引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服务业,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促进竞争和市场机制形成。

推进部分服务领域的产业化。适宜产业化的服务领域应由“政府办”转向“社会办”,盈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非盈利性机构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

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党政机关营利性的后勤服务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加强第三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第三产业人才教育体系。尽快制定出第三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就是加大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推动甘肃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需要政府政策大力扶持、R&G投入保证、企业的依托,积极推动研发机构的建立,同时在财税政策和建立研发平台上给予大力支持,重点支持有明显市场价值、能够适应企业和公众服务要求的项目,争取在一些领域取得一批具有世界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并由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六)加速推进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传统第三产业在农村的深度拓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目标,这是区域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这些基本的公共服务不因地区差距和收入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就成了解决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这一长期性问题的根本性保障。这就要求第三产业必须加速发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达到各区域间的相对均衡。

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支持完善农民创业园。大力扶持对农村的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建立农村人才智力支撑体系。加大对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引智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紧缺人才,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培训资源,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在兰州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加大“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西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力度。

(七)积极打造高端第三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发展环境

做大做强物流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速全省高速公路网、铁路大通道和民航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兰州集装箱节点站、天水现代物流园和武威煤炭集疏运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县城超市及配送中心、乡镇超市、村连锁农家店等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及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推动金融业加快发展。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利用水平,全方位推动各类企业开展发债融资,推进重点企业加快上市融资,积极运用产业基金、企业股权、信托、租赁保险等新型融资方式展开融资;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大“招行引资”力度,加快组建甘肃银行、地方法人保险机构,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平台;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着力提高“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适当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积极稳妥地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未来将大力支持甘肃有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支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培育和发展金融产业,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适当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

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进一步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界限,紧紧围绕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更新的需要,采取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单位短期合作、个人自由组合、市场招标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有限的科技资源进一步发挥作用,力争解决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在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使甘肃省科技人才优势、试验设备基础条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培育读者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香包、刺绣、民间剪纸等民俗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建设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支持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建设,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加快森林旅游发展。扩大旅游产业经营范围,扶持旅游产品开发。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原草原旅游、回藏风情旅游,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和临夏穆斯林风情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和政县古动物化石保护,提升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会展业。强化“共办、共享、共赢”的理念,创新思路、提高水平,把“兰洽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对外交往、投资、经贸合作平台。在充分发挥各市州资源优势、积极举办敦煌飞天国际文化艺术旅游节、庆阳香包节、甘南玛曲赛马节等各种地方节会的同时,大力吸引范围更大、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的国内外会展活动在甘举办,推动全省会展产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执笔人:杨波

课题组成员:郝希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