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当代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

论当代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当代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临床医学系王乔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心理辅导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据调查显示,学生对心理辅导的目的认识及作用认识在总体上是积极的,也会建议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前去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在自己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很少愿意主动去寻求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

论当代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

临床医学系 王 乔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心理辅导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肯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才成熟的象征。调查表明,16%~54%的大学生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焦虑、交际能力降低、神经衰弱、强迫症和抑郁症等负面情绪经常出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不少高校都已通过开设学生心理教育选修课、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等形式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新趋势、新挑战,高校辅导员责无旁贷,应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积极学习和优化心理辅导方法,帮助大学生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心理辅导的定义及现状

1.定义

心理辅导(Psychological Guidance)本意是指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学素养的人员,对需要得到心理学指导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在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辅导的涵义被大大深化,它既包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也包括教育工作者运用专业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心理辅导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等特点。

2.现状

(1)学生群体和辅导员群体普遍认识到心理辅导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人格更加独立,寻求社会肯定的欲求更加强烈。同时他们对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不明确,面对社会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心理压力。作为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普遍认识到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心理辅导的有效开展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已迈进了一大步。据调查显示,学生对心理辅导的目的认识及作用认识在总体上是积极的,也会建议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前去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在自己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很少愿意主动去寻求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当问及“如果你遇到心理困扰而自己又难以排解时,你通常会向谁寻求帮助”时,大学生的回答依次是同学朋友、自己承受、自己所信赖的师长、父母,最后才是心理咨询机构。

(2)高校辅导员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辅导员群体普遍采取的形式有:深入学生生活,主动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将心理问题对策的重心由治疗转向预防;重视贫困生、残疾生等特殊群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活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积极探索创新,采用网络宣传、博客、信箱等更加切合实际和更加高效的心理辅导途径。

二、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定位不明,概念不清,思路不明

心理辅导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心理辅导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针对学生的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等问题,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适应它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过程;而心理辅导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个性和谐,使对象摆脱消极情绪,确认自身的内在价值,了解自身需求,提高自我适应的能力,针对的内容是心理卫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障碍等负面情绪和心理疾病,在心理辅导中教师担任帮助、指导的角色,一般对学生的心理和价值观念没有彻底的否定权。

然而现在很多辅导员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区别与联系,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存在心理问题政治化和政治问题心理化的认识偏向,特别是对于来自不同学科、经验较浅的年轻辅导员来说,心理学专业知识缺乏,很难将两者完全划分,导致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会以社会比较确定的道德标准、伦理常规来衡量学生所做所想,进行价值判断,轻则影响心理辅导效果,重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心理辅导的工作方式存在单一性、个别性、滞后性

(1)心理辅导方式单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目前普遍采用的心理教育方式主要限于开设选修课、讲座、宣传等形式,这些方式的目的在于整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人格独立和成长。然而由于过于宽泛、不够深入,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具体问题,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2)以个别心理辅导为主要工作方式,不能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包含大量的常规性和操作性内容,这有机制的原因,也有着辅导员自身调整的原因。在现实中,很多辅导员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忙于琐碎事务,却很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只能对个别出现问题、急需帮助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治疗性远多于预防性,忽视了学生群体的整体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把握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

(3)心理辅导方式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目前很多辅导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只放在个别出问题的学生身上,对于学生日常心理困惑和临时性的负面情绪常常忽视,只在学生确实出现心理问题时才会采取措施,不能将学生心理辅导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贯穿起来,只是单纯担任着“救火员”的角色。

3.心理辅导队伍缺乏专业性

由于来自不同学科,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没有经过心理辅导的专业培训,未能掌握有效的心理辅导的正确方法,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总是会模糊辅导目标,以经验为主导,以闲聊谈心或泛泛说教为主要形式,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不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空有责任感,却分不清思政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区别,特别是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年轻辅导员来说,对社会上的许多问题也缺乏深层次的感悟,常常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出现价值导向或价值中立无法取舍的矛盾。

三、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方法的优化

1.明确工作定位,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心理辅导工作者角色的冲突,辅导员要开阔视野,准确定位,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依据是社会认定的道德规范,辅导员可用它们来衡量学生所作所为,以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为重,从而作出价值判断,甚至予以奖惩,从而达到规范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和行为的目的。作为心理辅导者,则要处于一个完全接纳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要本着宽容和理解的爱心予以尊重,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对学生进行询问、帮助、指导,为学生保密,让学生在自己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构建心理世界。

2.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培训

心理辅导强调内心交流,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言传身教,就必须为自身构建一个足够正直、公平、善良、乐观的内心价值体系,同时应当多学习、多了解时事,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辅导者自己具备足够强大的精神世界,才能切实从正面影响和指导学生。减少辅导员个人价值观念与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矛盾点,寻求更多的共同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出现社会利益与学生利益的冲突。

加强专业培训是完善心理辅导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辅导员应当加强心理学专业学习,多参加相关培训和讲座,多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加强辅导员队伍内部之间的专题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水平,对各种心理学问题都能做出正确而恰当的反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3.积极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心理辅导工作网络

(1)以针对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为基础,整体提高学生的道德与心理素质。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极好的趋势。与此同时,高校应开展各种围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围绕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以更具实效性和时代性的多种心理辅导形式来提高和增强心理辅导成效。

(3)仅仅采用单方面主动的方式往往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当从同学之间的互动入手,举办座谈会、茶话会等具有较强互动性和交流性的活动;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宣传、博客、电子信箱等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设立心理委员,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心理动向,帮助学生排解处于萌芽阶段的不良情绪。

(4)以具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为补充,对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注,如贫困生、残疾生、学生干部等,为这些具有特别压力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积极探索更加创新的辅导形式,如最近开展的以帮助学生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团体辅导、以学生自身为辅导主题的朋辈辅导等。

在当代社会,要培养出成熟、全面的人才,不但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更要具有自信、公正、善良的健全人格。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辅导员队伍来说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不断提高自身,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将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陈小爱,陈勃.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易发事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4(1):94.

[2]郑日昌.大学心理辅导[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98-145.

[3]蹇千东.切入与融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实践路径[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

[4]陈瑛.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与心理辅导[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142.

[5]崔彬,曲晓丽.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68.

[6]黄友生,陈晓燕.团体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班,2008(3):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