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辅导心灵的理论与方法

辅导心灵的理论与方法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分析疗法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疗法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集中表现在弗氏的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和性欲理论中。弗氏认为,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使人格的这三股力量均衡协调,避免心理失调。如果人的性心理发展中在某一阶段发生停滞或倒退,就可能导致心理异常。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目的,常用于戒烟、酒或药瘾以及矫正性变态、强迫症及某些不良心理行为。

辅导心灵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流派概述

心理咨询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近百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形成了诸多的咨询流派。各流派在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思想模式、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等因素上各有特色。咨询时,咨询员应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及来访者的问题等运用恰当的咨询方法。

一、心理分析疗法

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分析疗法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疗法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集中表现在弗氏的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和性欲理论中。弗氏的潜意识理论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①个体能够知觉的精神生活;②此刻意识不到,但可通过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③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生活,它由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后的多种欲望构成。潜意识的内容是那些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被压抑下去的个体需求,它会在人不自觉的情况下力图渗透人意识以获满足,从而构成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可能发生神经症、精神病病症、梦和过失。

弗氏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受生物本能和欲望支配,与潜意识的内容相对应,追求直接的、绝对的和立即的满足,以释放焦虑而不顾及后果;自我是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是在与环境接触中发展起来的本我,能奉行“现实原则”调节原始需要,以社会容许的方式指导行为;超我是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心、理性,按“理想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弗氏认为,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使人格的这三股力量均衡协调,避免心理失调。

弗氏的性欲学说中的“性”是包含广泛内容的身体内容,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而已。比如0~1.5岁属自恋期,婴儿的性快感通过口和唇的吸吮、咬、吃等口部动作来获得。如果人的性心理发展中在某一阶段发生停滞或倒退,就可能导致心理异常。

所以,精神分析疗法就是针对诸种潜意识的矛盾、三种人格的矛盾等,揭去心理防御机制,将来访者潜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破除压抑,使他们领悟到症状的真正原因,症状就可消除。一般常通过自由联想、释梦或对移情的分析等方法来揭示潜意识的内容。弗氏还认为对于常发生在5岁之前性心理发展障碍而形成的创伤,可让来访者有知觉地重新经历一次创伤事件,达到领悟和调整,那么正常的性发展会重新开始,神经症会逐渐消失。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并运用行为主义方法来咨询。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正常与异常与否,都可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判断。而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并由于一定的行为方式受到奖励得到强化和巩固,以致形成固有的行为方式。一般来说,当某一行为的结果已不再具有社会适应性时,就会受到惩罚,即负强化,那么该行为就会减弱、消退。但有精神性疾病的人就是在他们的行为丧失了社会适应性后仍不消退,从而阻碍自身的社会适应。那么咨询员就需要通过对个体的再训练的方法,或在某些方面改变其所处环境的方法,把不正常的行为变为正常。

常用的行为疗法有:第一,系统脱敏法。将引起来访者焦虑、恐惧、厌恶的刺激分成轻重不同的层次、等级,让来访者由刺激反应程度轻的到反应程度重的逐一接触,当他们一出现恐惧、焦虑时就让其做神经肌肉放松,直到各等级刺激与焦虑反应的联结消除为止。例如对于社交焦虑,可让其与一个人打招呼,逐渐到与人交谈,到最后练习在大众面前出场,使之逐渐习惯而除去旧习惯。第二,厌恶疗法。咨询员帮助来访者将要消除的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之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例如疼痛刺激(弹痛或电刺激)、催吐剂(如阿扑吗啡)和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声响刺激,出现或想象出现要消除的行为,就施以这些刺激。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目的,常用于戒烟、酒或药瘾以及矫正性变态、强迫症及某些不良心理行为。第三,条件操作法。当来访者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的行为表现时,马上给予奖励,从而使该行为得到强化,目的是通过强化使来访者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习惯。第四,模仿法。利用社会学习原理,咨询员可设计一些程序,使来访者有机会得以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用适当的行为取代不适当的行为。比如让有社交恐惧的来访者观看人们交往、娱乐录像,或听人们对话的录音,或由咨询员做示范,在这过程中,咨询员要求来访者注意观察,并保留在记忆中,然后,共同讨论所见所闻,应该如何做等等。咨询员应对来访者的积极反应给予强化。此外,行为疗法中还有自我调整法、扮演角色法、行为限制法等。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咨询员要注意进程适当,有及时的奖罚,训练目标明确,培养来访者足够的行为动机。最重要的是明确来访者问题的实质,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改变行为的程序计划。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理论否定了心理分析学派对人悲观消极的看法,认为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的,有正面的人生取向,并且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的和自我指导的。若在良好的环境下让他的潜能自由发展,将会是健康而富有建设性的。因此,心理咨询、治疗不是在操纵一个消极被动的人格,相反是要协助来访者,让他内在的能力与潜质得到发展。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咨询,由来访者指引进程,甚至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下次咨询时间等,一般也由来访者决定。咨询开始时,咨询员告诉来访者,他可以自由地决定谈什么,如果他想宣泄感情,可以用他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咨询员要做的是以热情的态度去倾听,不干涉、不打断、不解释,不把自己的价值观作用于对方,不指导、不评论,而是对来访者的所述表示兴趣、理解和耐心;咨询员可以作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以重复来访者说话的要点,澄清来访者的情感,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咨询员咨询中的真诚、无条件的绝对尊重和准确的原因分析,加上来访者乐意被帮助,又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现实检验能力,体会到咨询员的理解和尊重,那么,来访者就会进步,就会产生建设性的改变,并将改变扩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四、交互分析法

交互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伯尼认为,人类的人格由P(Parent,父母)、A(Adult,成人)、C(Child,儿童)三种自我状态组成。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和要求,是父母的内化作用或替代作用;A反映出对环境要求的客观评价,是人格的客观部分,它不情绪化,也不作批判;C包括人格中童年的本能部分,包括情感冲动及自发性行为。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反映出并受制于人格中占主导地位的自我状态,每一种自我状态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风格和不同的言行举止,如P讲话时语气严峻,常有命令口吻;A则不快不慢、适当而温和;C则讲话急促,语气冲动或带恳求与无助的腔调。

每个人的人生态度是在其3~7岁的自我状态中形成的,父母的权威压抑会导致孩子“我不行——你行”的人生态度,惩罚性的父母使孩子认为“我行——你不行”,父母与子女交往中的含混状态会造成“你不行——我也不行”的心理,只有民主理性家庭才培养孩子“你行——我也行”的健康人生态度,即认可自己也、认可别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

因此,咨询员的任务是促使来访者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从P和C的影响中解放出来,在生活实践中多发挥A的作用,使P和C以合理及有控制的方式表现在行为中。具体方法是:首先做构造分析,通过个别交谈发现并指出来访者与咨询员和其他人交流时的自我状态;其次是交流分析,向来访者详细解释他所持的人生态度,并指导他建立起更现实和更适宜的生活态度;再次是竞赛分析,咨询员在分析来访者人格结构及生活态度的同时,也分析自己,使其成为客观的相互竞争过程。最后是脚本分析,以来访者的实际生活作脚本,让他们表演自幼以来的经历和体验,特别重视幼儿时期受P、A、C的强有力影响,并建立契约,共同分析生活脚本和基本生活态度。

五、理性情绪疗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认为,人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非理性的,人的大部分的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合逻辑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如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透顶的思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不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最终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如果人们能学会并扩大自己的理性思考、合理的信念,减少不合理的信念,则大部分的困扰或心理问题就可减少或消除。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咨询员的中心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情绪困扰和心理不适的非理性概念,并用逻辑的、合乎理性的信念代替,尽量减少来访者自我挫折的潜伏倾向,协助他学习接纳现实,对人对己不过分苛求,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的种种不合理的要求。

这种疗法主要有四个步骤:①帮助来访者明了自己有哪些非理性观念,以及与消极情绪之间的联系;②帮助来访者明了目前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③帮助来访者改变非理性观念,调整认知结构;④帮助来访者学习理性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相反,咨询员在这里处于主动教诲的教学角色,而来访者大多处于被教育状态。

六、完形疗法

完形疗法认为,阻碍人去意识、体验的唯一障碍就是为了避免痛苦和麻烦,人们常指责别人而为自己开脱。人在许多时候也由于很多原因而压抑许多未表达的情感,如愤怒、仇恨、痛苦、失意、悲伤、罪恶感、遗弃感等,这些未完成的事务常无尽地消耗人的宝贵时间,从而使人无法有足够的精力去全面地洞察当前的情况。因此,咨询员应指出来访者的问题,迫使来访者更直接地正视自己的冲突,接触到自己忧虑的情绪和心理方面,使情绪能以直接的、自发的和自我暴露的方式反映出来,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我信任的人、有自我意识的人。这种理论十分重视觉察力的获得,丧失了觉察力就等于失去了改变人格的工具,只要有了觉察力,人就有能力面对并接纳他们过去所否认的事物,并能与重现的经验和现实作接触,来访者因而可以变得统一与完整。

img12

咨询员在这里常用“如何”、“什么”来促使来访者处于此时此地中,比如“你现在的感觉如何”、“你体验到什么”等等,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自己的行为、情感和体验中去,即去发现来访者是如何躲避意识中那些未完成的情绪或人格中的不足成分,如何拒绝或抛弃他们人格中的某些部分的。并尝试使来访者在谈话中的“可能”、“也许”、“我猜”等限定词,变得清晰和准确。

完形疗法中最常用的是“空椅技术”,让来访者通过前后变换角色(一个是坐在椅中的人,另一个是想象中的人),来体验自己和对方的情境,并在两者之间展开对话,从而使来访者把自己受到心理创伤的心情和愤懑全部投向这个空椅,实现情绪的宣泄。此外,完形疗法还有一套依原理设计的技术与游戏的组合。

七、现实疗法

现实疗法的创始人美国加州精神病医生威廉·格拉泽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爱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焦虑、自责、抑郁、愤怒,就有可能逃避社会,就会变得不负责任,产生行为问题。行为异常只不过是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取决于他能否负责地生活。所以,咨询员就是让人们学习负责,学习当自己做错时能够自我矫正,自己做对时能自我称赞,协助来访者负责任和现实地行动。

现实疗法的主要步骤为:首先,咨询员协助来访者制定特殊、具体、可测的行为改变计划,并以契约的形式写下,以便付诸实行;其次,帮助来访者作出在真实生活中履行自己计划的承诺;再次,在履行承诺中,咨询员不接受任何借口,并在良好的来咨关系基础上,不断地对来访者生活中不负责任的言语提出面质,揭示其矛盾之处,不让其含混其词;最后,促使来访者付诸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