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大学生搭建自我教育平台的实效性探索

引导大学生搭建自我教育平台的实效性探索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我思索和面对,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主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使学生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展示自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引导大学生搭建自我教育平台的实效性探索——以大学生“筑梦基金”行动为例

土木工程学院 沈洪波 曹恒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律,应充分认识自我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和启发学生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对个人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赵超凡在《简明政治教育辞典》中,把自我教育与灌输教育相对应,说:“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和自身修养,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自觉克服错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邱伟光、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指出:“所谓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即是其主体性。从思想的形成规律来看,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主要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种选择是大学生通过主体认知、思考、实践后完成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内化”的心理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所以,社会外部教育只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个体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自我教育体现在学生德育的全过程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外部的社会教育而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采用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缺乏时代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身规律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有所背离,不利于激发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同时,我们所处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新内容,也使其面临更严峻的新挑战。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我思索和面对,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主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入耳、入脑、入心,实现心灵自觉和主体实践。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实效,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和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二、引导大学生搭建自我教育平台的实效性探索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使学生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展示自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现以我院2009级“筑梦基金”为例,就此方面的尝试作一探讨。

活动案例:“筑梦基金”,大学生在奉献社会中健康成长

当今的大学校园,无论是以班级还是以年级为单位的主体都普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经过了中学单调和枯燥的生活,一旦走进大学校园大多感到迷茫和彷徨,突然而来的自由和宽松,带给他们的不是年轻的激情和活力,反而是感情上的孤独和失落。学生经历了入校时的新鲜和兴奋之后,大部分都又沉浸到自己的小世界里,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感觉不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筑梦基金”由我院2009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年级自愿捐助、年级义卖、志愿者拾荒等形式募集资金,用于长期资助帮扶贫困地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同时用于帮助身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学生。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爱心基金,“筑梦基金”成立之初就以学生自发自愿为原则,年级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学生自己为自己提供这样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团结协作、自我管理、奉献爱心、快乐成长。

1.筑梦起航,爱心汇聚

在“筑梦基金”成立前期,年级辅导员指导学生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并在年级做好基金成立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基金成立的目的和意义。基金管理委员会由2009级各班学生代表组成,共计71人。由他们制定和修改基金管理办法,负责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基金成立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基金的资金募集。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了以自愿捐助、年级义卖、志愿拾荒等形式筹集资金。“筑梦基金”成立至今,共举行了一次年级自愿捐助和年级义卖、两次志愿拾荒活动,共募集资金6 543.5元,看着爱心一点点地汇聚,学生们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和奉献爱心的快乐。“当我们大家都在做同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自然地就凝聚在了一起。”这是很多参与基金管理委员会同学的感想。基金成立本身也是大家凝聚力与向心力结合的象征。参与到基金管理中,学生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奉献社会才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在爱的氛围中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也使学生们更多地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弱势、服务社会。

2.透明管理,健康成长

“筑梦基金”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的制度,本着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即将走上社会的“90后”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公平意识和自律意识。基金成立之初,年级辅导员给予基金管理委员会适当的引导和建议,但其主体还是学生本身,学生要学会怎样管理基金、怎样共同商量确定基金相关事宜、怎样选择爱心与公平的最佳决策、怎样记录基金会议、怎样拓展基金来源、怎样依章程开展基金活动。参与到基金的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团结、爱心的力量,铸就梦想是大家一起的事情。“没有谁是真正的管理者,大家都是筑梦的管理者。”这是参与基金管理的学生们又一最真切的感受。在基金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困难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困难,去思考怎样做才会使基金更加健康地发展,并学会规划如何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同时,作为“90后”的大学生,以一颗积极而又充满热情的心投入到对社会的奉献中去,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应如何帮助别人,充分体现“90后”学生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对将来要担当起社会的重任充满信心和期待。

3.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基金的如何使用,是“筑梦基金”管理委员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学生们和远在内蒙古的三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中学生建立了联系,并决定每学期为三名学生每人资助500元钱,用于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实现人生梦想。每学期开学,管理委员会还以年级所有学生的名义写一封信,鼓励三名学生认真学习、乐观生活,在这种书信的互动中,年级的学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幸福、感动和快乐。管理委员会不断拓展基金的用途,帮助开封一位爱心孤寡老人建立筑梦爱心辅导站,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星期去开封义务辅导22个农民工的孩子,为他们带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制订计划帮助他们辅导功课。在爱心辅导过程中,学生们变得懂事了,知道感恩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筑梦基金”在帮助贫困孩子们铸就梦想的同时,更重要的也是学生们接受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奉献了爱心,帮助了他人,成长了自己。

4.和谐年级,筑梦远航

一年来,“筑梦基金”在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年级所有学生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学生们是基金真正的管理者,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通过基金管理,不仅使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也使得大家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整个年级形成了和谐友爱、感恩奉献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都变得愿意和别人交往,积极参与到学校和年级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每一名学生都享受着集体的温暖和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学生们在学习上也都自愿结成一帮一的帮扶对子,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或者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进行辅导,在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中,年级整体的挂科人数明显比往年减少,单科的挂科率也明显降低,出现严重挂科现象的学生人数也比往年减少很多。在感恩、奉献的氛围中,学生们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关系,无论是助学金的评定还是勤工助学岗位和其他贫困助学补助的申请上,大家都会相互谦让,没有因补助的发放出现任何不和谐的现象。整个年级团结、友爱的氛围浓,勤奋向上的学风正。“筑梦基金”就是这样一个由学生搭建的自我教育的一个平台,是学生在奉献社会中健康成长的一个舞台,也是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这是我院在如何引导学生搭建自我教育平台的有益尝试。学生们在“筑梦基金”这个平台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教育,逐渐形成了“责任、奉献、公正、自律、友爱、进步”的筑梦精神,增强了年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了当代大学生奉献社会的主旋律,为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探索引导学生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的新方法、新思路,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困惑,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浓郁的氛围,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启蒙.论自我教育主客体的对立统一[J].湘潭大学学报,1995(1).

[2]孙明,朱洵.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3]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