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自一导”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实施“三自一导”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侯莉

“三自一导”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它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实施“三自一导”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三自一导”教学模式中,读书是基础,质疑是深入,求索是升华。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必须做到:

一、学生自己读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读书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导入,即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有多种: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导入;设计问题导入,制造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第二步,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第三步,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或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为质疑、求索奠定基础。

二、学生自己质疑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难点,找疑点,提倡质疑精神,培养问题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就必须对所学问题提出质疑,然后才能进一步思考。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求学问,需学‘问’,只求答,非学问”。这些都是在强调学习要多疑善问。学生提不出问题,只是接受教材观点和教师的讲解,这也是学习,但只能是“浅者得其浅”,敢于提出新问题,善于提出新问题,深入思考,收获才能多一些,做到“深者得其深”。

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让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

学生自己质疑,往往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多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而引发学生质疑。例如我在讲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时,学生明白了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没有进一步的思维。这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不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情况出现呢?学生们会立刻进入质疑探讨的学习状态,经过热烈的讨论,确定了某些特殊商品如古董、珍稀邮票的价值量不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节内容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现实生活中有些消费者知假买假来获得索赔的行为是否真正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以此展开讨论,使思维向广度延伸。

三、学生自己求索

目的在于抓重点、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澄疑点、解迷惑,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明确,求索绝不是学生单个苦思冥想的过程,而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课前课后老师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里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讨论,有全班的交流,有师生的切磋,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有正反方的辩论,有老师的适时点拨,有学生或老师的小结。

学生自己求索,教师应掌握好“收”与“放”的关系,放开以各抒己见,收拢以达到相对统一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系列化、规范化。

在“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中,我感到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注意:

1.“三自一导”不是一个彼此孤立的、机械的教学程序,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和对象,采取多种多样的结合方式,既有导—读—问—求式和导—读—求—问式,又有导—问—求—读式,等等。

2.“三自一导”,“导”应贯穿于“三自”的始终。作为教与学这对矛盾,老师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三自”绝不是老师撒手不管。相反,老师的任务更重,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面对学生获得的众多的信息,教师如何导读、导问、导向,不仅要求教师有更多的信息与理论贮备和教法上的深入研究,而且还要求教师坚持教学相长,坚持教学民主,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本领。

3.实施“三自一导”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课型怎样变化,都不能忘记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其认识活动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的,别人无法代替。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检验“三自一导”是否真正到位,最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了,是否真正开窍了,是否真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