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与机制研究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与机制研究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肯定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是社会现实矛盾的反映。诚然,高校大多数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与机制研究

惠民 赵杰艺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校党建工作、党的群众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在肯定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是社会现实矛盾的反映。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不过硬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用崇高的理想激励自己,用高尚的道德规范自己,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自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诚然,高校大多数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但是,一些教师表现出与教书育人天职不相适应的弱点,具体表现在:

1.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作为人民教师,应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党爱国之情,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较强的政治鉴别力。但是,一些教师与此要求尚存距离。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仅敷衍了事,甚至于自觉不自觉地误导学生,弱化了教育效果。

2.价值取向倾斜。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政策鼓励人们创造效益,舆论又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二者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谋整体之利,本身就体现着无私奉献,谋个体之利,也与奉献存在相容性,关键是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地谋利,在谋利的过程中弘扬无私的奉献精神。目前,高校教师并非都正确地处理好了谋利与奉献的关系,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转向世俗功利,奉献敬业精神下滑。由于价值取向有些倾斜,一些教师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一切以唯我作为出发点和衡量个人行为的标准,对己有利的事就做,于己不利的事就绕开。个别教师的这种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中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二)学术规范细则缺位,研究规范与教·学·研相长关联度偏低,行业不正之风、学术腐败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高校自然科学领域学术规范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大多属个体自发行为,缺乏实施细则的支撑,国家、学校或学科整体竞争力不足,缺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低水平重复和数据作假仍有一定的市场,这对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不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规范存在着更多的问题,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7月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第一次较为宏观地、定性地规定了社会科学教师的研究规范,内涵包括思想政治、社会责任、法律规范和学术道德等四项基本规范,并在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然而由于缺乏细则,实施效果比较有限。这项措施主要面向研究工作,对教学工作和大学生成长的直接作用不大,如果处理不好,会出现教师的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激烈冲突的局面。

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负担加重,高校形象受损、教学质量滑坡等不和谐因素逐步增多,有的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一是师德建设不尽如人意。在学生考试、评优、招生、就业等工作中存在钱、权、色的贿赂和交易。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上提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容乐观,被学生认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到10%。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结果。二是乱办班、乱发文凭现象突出,直接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部分高校为筹措发展资金不惜降低入学门槛,高价销售“大学门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生源质量和社会形象。三是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高等学府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不曾被玷污的“象牙塔”,然而现在却不断有各种抄袭、剽窃以及学术造假行为出现,而且已经渐成规模,抄袭者级别越来越高,学生、讲师、甚至教授、博导也不乏其人。当前学术浮躁,低水平重复研究不断上马,粗制滥造的著作增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玷污神圣的事业,损害社会环境,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教师教学道德规范方面,师德魅力有所削弱,道德评估与教学评估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

教育部于2002年6月实施了改良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从教师风范角度进行了有限度的师德评估,主要观测点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内涵为教学评估反映出来的教师教学质量、授课质量的优良率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水平等,道德评估不够全面、不够科学。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师德评估也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太“软”而往往流于形式。虽然一些高校制订了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有专门制定的师德评估体系,并对师德师风指标给予量化,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和提高、“三育人”工作、工作作风、环境管理、公益事业和教职工日常品德修养等六大项,但非常明显地偏思想政治口号和行政要求,没有与教学评估及规范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和向往,人们盛誉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往往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美妙的言行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学生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字迹等。其不良的言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负面影响,制约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整体发挥。

二、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既有高校内部的原因也有高校外部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党的群众工作不适应高校新的发展。

(一)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干部管理存在制度缺陷

毫无疑问,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几个关键因素上,进展不大。(1)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进展缓慢,始终不能走出校门选人用人,缺乏内外流通的体制。(2)“官本位”思想比较突出,对管理的专业化认识不足。一是相当部分稍有成就的或“双高”(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都在设法走向关键的管理岗位,同时也准备着在不得意的情况下随时离开管理队伍,因此难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二是某些高校领导的主要来源是党政机关,他们有丰富的党政管理经验,但高教管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明显不足,进入工作角色较为缓慢。

(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不高,手段单一化、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重大挫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滋长蔓延,冲击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重大,急需高素质的教师和政工干部,而一些高校恰恰把那些业务上无长处、管理上无优势、政治上无前途的“三无”干部安排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上来,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贻误了党的事业,损害了党的形象。在“两课”教学中,“两课”作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生对此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但实际教学效果不能令学生满意。“两课”教师当中,一些教师功底深、水平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搞好教学,而另一些教师对自己所讲述内容不熟悉,甚至不相信,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热爱,甚至有反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关心,甚至有误导。正是心理期望与现实条件的反差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兴趣不足。

(三)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师生政治追求有降低趋势

一是部分高校教师不能正确处理物质利益与政治追求的关系,只求实惠,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社会活动和个人政治素质的提高,因担心入党以后的学习、开会、参加组织生活等占用时间、影响精力,而不愿入党。二是政治追求与政治经济利益挂钩。由于民主党派队伍在“文革”期间的多年断档,使得加入民主党派的一些年轻人能够得到较快的提拔任用,有人便认为加入民主党派提升快、名气大、地位高,因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不迫切。三是受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个别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腐败堕落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四是随意性太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繁荣,虚拟的网络世界在为人们提供很多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它的弊端,流行于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政治笑话、政治段子等,特别是个别党员干部的出格言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师生政治追求有降低趋势。

(四)高校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不注重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导致政治敏锐性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一是高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功底不深,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要求,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有些党员干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不深。二是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抵制腐朽、反动、错误思想侵蚀的政治敏锐性,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认识不清,在思想上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三是部分高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少教职工反映,高校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工作条件、办事程序等方面有“政府化”倾向。

三、加强和改善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完成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深刻认识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在理论上、实践上、方法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高校是育人的场所,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职工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有育人的职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使学生有正确的理想信念,首先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正确、要坚定。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抓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者在理想信念上要更明确、更坚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两课”教学,坚定教师和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1.重新定位“两课”教学的指导思想。高校“两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

2.重新修订“两课”教材。教材的编写应适应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性、实用性、可读性相结合;删减教材中不实用的、陈旧的内容和“两课”各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及时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教材,重点把能够反映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客观规律性、创造性的理论贯穿于相关章节中,真正使教材符合学生思想实际,赢得学生认同。

3.努力提高“两课”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将那些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口才一流的教师不断充实到“两课”教师队伍中来,对于行政干部、专业教师兼任“两课”教师的要从政治上鼓励、业务上扶持、报酬上从优。二是选派“两课”教师到中央党校、省级党校挂职交流、学习提高。三是组织“两课”教师开展业务练兵和社会调查,让他们进一步走向社会、认识国情、了解现实,为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坚实基础。四是从各级党政机关、党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社科工作人员中选调一批高校“两课”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提高“两课”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切实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要求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人文关怀,在爱才、育才、用才、护才上下工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1.逐步提高教职工收入,特别注重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收入分配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广大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应关注生活困难的教职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授等弱势群体,及时给他们送温暖、送爱心、送关怀,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作用,加强高校与银行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完善助学贷款的管理机制,增加助学贷款的发放金额,多渠道筹措资金,妥善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求学问题,杜绝因贫失学、中途辍学现象的发生。对特困生、困难生求学问题,应从学杂费的减免、生活费的补助等方面切实考虑解决。目前,我校对特困生分别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助学金、阳光奖学金和阳光助学金就很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党团组织、社团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途径,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4.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端正就业态度,使学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生活更为接近;加强学生就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自我展现、自我推销的能力;同时,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三)紧抓为人师表教育,是我国一直以来卓有成效的教师德育政策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项大政方针对树立师德榜样、激励教师热情工作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到了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它仍是不可或缺的,对稳定教师队伍和弘扬吃苦耐劳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调查表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仍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教师赞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标准;认同“劳动和奉献仍然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认同“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四)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夯实基础

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扎实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要引入目标管理机制、定期评估机制、奖励机制、吐故纳新机制等,实现党组织的动态管理,激发党组织建设的内在活力;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党员工作中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严把“入口关”,严格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特别要重视把“双高”(高学历、高职称)青年教师、真正有能力、品质优良的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培养发展为党员,以此感召广大知识分子认同党组织、靠拢党组织、支持党组织,切切实实地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坚持清正廉洁,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坚持从严治党、治校的方针,注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积极进行专项治理,并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努力探索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从规范教学管理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学术信誉评价体系和科研不端行为监察制度,对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要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进行严厉制裁,决不姑息迁就。

总之,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我们有很多老党员在努力学知识、学本领、勤奋工作,多作贡献,不少人从“外行”很快成为“内行”,甚至成了某个方面的专家。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联系在一起,认为所做的对社会有意义的每件具体事情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是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决定性因素。任何一项工作要做好做精,做出好的成效都不容易,但又必须迎难而上。毛泽东同志说过,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哪里有困难,有问题,你去解决了,就是好同志。不想付出心血汗水,要想把工作做好,出一流成绩那是不可能的。把工作当学问做,工作质量才会高,工作才会有创新。要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流成绩,必须掌握做好这项工作的知识、技能、本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把学习工作业务和掌握工作规律与从事工作实践和运用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来谋划本单位的发展,绝不能只主观臆断。工作一定要求实效,见实绩,绝不能做“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

(本文第一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