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评论文采的情感理性与深入浅出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文采的情感理性与深入浅出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评论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论述要深刻,在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上还要讲究辞章,写得有文采,生动引人。新闻评论的写作文采主要指文风问题。

新闻评论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论述要深刻,在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上还要讲究辞章,写得有文采,生动引人。新闻评论的写作文采主要指文风问题。文风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技巧问题,同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也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作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反映。而文采主要是语言文风问题以及语言文风对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意义。当然,文风最终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语言的运用对于新闻宣传,特别是新闻评论尤其重要。写评论要注意文章的生动性,评论的语言还会影响社会上语言的运用,因此,语言文风对新闻评论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闻评论文采的情感理性与深入浅出的具体要求

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浅显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深入是浅出的前提。只有深入了解所评论的事物,才能深入浅出。

深入浅出的重要性:

(1)深入浅出是较高的标准,一种高境界追求

(2)深入浅出有一个重要前提——以平等态度对待受众。

青春至美是担当

童年时的情形,就是长大后的样子。青年时期的担当,就是决定整个人生价值的最重砝码。人都是现实的人,确定的人,都有行事的要求、做人的使命和负载的任务,这一点,不论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人生责任的规定性不会因为谁的有意无意而改变。只有那些认识到人生责任并在青年时期就勇于担当的人,才能从人生宿命的“必然王国”飞跃到人生成就的“自由王国”。机会的女神,总是特别青睐能负责敢担当的青年,不管你是“高富帅”还是“矮穷矬”,也不分你是“王子”还是“小矮人”。

责任的消解无异于青春的毁灭。外界的诱惑,特别是一些所谓的“青年导师”和“成功人士”,用片面代替全面,以表面掩盖本质,大讲要“听从内心的召唤”,要“做你最感兴趣的事”,甚至推崇“再不买房,美女都老了”以及“40岁时身家4000万,退休时成为亿万富翁”的功利观,扰乱了青年的内心,导致一些青年染上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铜臭味,蒙上了逍遥淡漠的出世烟尘,甚至充斥着凡事用极玩狠的暴戾气,走上了为付房贷抢银行、卖肾买手机以及情感遇挫就大杀无辜的邪路、末路和黄泉路。究其原因,就在于放弃了人生责任,否定了劳动价值,扭曲了奋斗精神,不愿意担当,妄想走捷径,以致青春褪色,人生暗淡无光,最后只能吞下人生悲剧的苦果。

责任和担当之于青春,是一身两翼的有机架构,是一车双轮的动力配置。没有责任,青春充其量就是一个时间段。不能担当,青春也就是一棵墙头草。在致青春的氛围里不谈责任,只能说是“不明觉厉”,而在中国合伙人的愿望下不讲担当,更是断送青春的“细思恐极”。

人是思想的芦苇,青春要在思想制胜和创意为先上大放光彩,挣开束缚青春的思想桎梏,以勇气和智慧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试试身手。

青春是最有生气的力量,要在创新创业创优上充分涌流,靠进取的犁铧让更多的生产力摆脱蛰伏潜藏。青春具有自强不息和民胞物与的大气度,行公益,做志愿者,给那些因种种原因陷入不利境地的人们以关怀和温暖,社会就能运转得更为有序有爱,人们生活在其中就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

现在,青年中流行“五个犹太人改变了世界”的说法,那么,是什么让这五个犹太人具备了改变世界的能力呢?答案是责任和担当。思维信仰和法治规律由耶稣和摩西给出了,社会运动的规律由马克思发现了,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由爱因斯坦破解了,梦想构成的规律由弗洛伊德解析了。因为责任与担当,他们的青春变得崇高与伟大。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却获得了超过20%的诺贝尔奖,就是责任与担当的基因在永续传承。

一位以色列小姐当选为世界小姐后,放弃了美国的签约,颁奖仪式上她的一句话震惊全球:“我成了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但我的国家还在打仗,今天我要回去,为祖国而战。”

青年们,担当吧!(中国青年网评论员,2013年10月30日中国青年网)

【案例分析】

深入浅出就是要求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本篇评论谈论“青春至美是担当”这一具有深刻思想的主题,开篇提出了高境界追求:“青年时期的担当,就是决定整个人生价值的最重砝码。”“只有那些认识到人生责任并在青年时期就勇于担当的人,才能从人生宿命的‘必然王国’飞跃到人生成就的‘自由王国’。”文章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平等的态度探讨:能负责敢担当的青年,不在于你是“高富帅”还是“矮穷矬”,也不分你是“王子”还是“小矮人”。文章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没有担当的人“放弃了人生责任,否定了劳动价值,扭曲了奋斗精神,不愿意担当,妄想走捷径,以致青春褪色,人生暗淡无光,最后只能吞下人生悲剧的苦果”,而有担当的人“具有自强不息和民胞物与的大气度,行公益,做志愿者,给那些因种种原因陷入不利境地的人们以关怀和温暖,社会就能运转的更为有序有爱,人们生活在其中就感到高端大气上档次。”文章还运用了例证法,大量使用网络上的鲜活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只有担当的青春才是最美的!

二、要考虑受众的特点和要求

受众是评论写作的出发地与归宿点。尊重和了解受众,说理方式和语言运用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群众。

家教应力倡孝与俭

家风,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上的体现和成果。无论是传统文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是普通百姓向往的“五福”(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善终),反映的都是人们的核心价值观。而家训、家教则是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中国传统社会,因血缘关系而形成庞大的家族。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家族的缩小、家庭小型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熟人社会中那种利用道德自律的约束力量,大大减弱。家庭的早期教育和家风的熏陶感染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人格的养成具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家庭和睦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面对众多诱惑的多元世界,家庭的家教与家风日显重要。

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古人精心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这些家训涵盖面广,涉及立志、修身、求学、治家、为人、处世乃至日常生活细节的规范。有些内容虽然带有封建宗法制度的色彩,不完全合乎情理,但在教育约束子弟、和睦家族家庭、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的有益部分,在今天看来,仍不落伍,值得汲取。特别是孝道与俭朴。

时下的社会通病是,忙忙碌碌的很多人对工作、人生丧失了热爱,没有了神圣感,感受不到它们的意义。一些人只知道不断向外索取,追求享乐,满足膨胀的私欲而不知内省。而没有了神圣感,就不知敬畏,不会感恩,不懂珍惜,自然而然会道德沦丧。所以,当下的家教家风,应力倡孝与俭,因为它们是敬惜之心的发端。

孝道在封建社会里升格为《孝经》,作为统治者推行封建宗法思想、维护社会秩序的理论依据,以之治天下,甚至还出现了有悖人伦有违科学的愚昧的《二十四孝》。本文所说的孝,是孝的原始意义:善事父母。首先是物质上的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是孝的最低层次。其次是顺从,言语和气、态度谦恭、及时回应父母要求。孝的最高层次是发自内心、不带附加条件的对父母的敬爱。

为人子,止于孝。子女奉养父母,晚辈侍候长辈,是本分。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美德。它也是一个人爱家爱国的出发点。从孝敬父母开始,继而爱小家,逐步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不独其亲的境界,进而爱大家、爱国家。

俭朴也是古代家训里念兹在兹的。《诫子书》不足百字,思想深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司马光专门写了一篇《训俭示康》,指出崇俭戒奢、劳谦终吉。《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

俭朴是人主观上对待财富、物质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这种态度体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人的一种理性的自我克制欲望的能力和精神,使人不滋生贪婪物欲,不贪图享受,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陈品高,2014年4 月11日光明网—《光明日报》)

【案例分析】

评论是写给受众看的,评论的选题要为受众所熟悉、所关心,说理方式和语言运用要联系实际,与受众形成共鸣,才能发挥评论应有的作用。“家教”是人人熟悉的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常谈常新,在特定历史时期又会是热门话题。本文从“孝道”和“俭朴”来谈论家风、家教,话题是大家熟悉的,也是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的。既有引经据典,如引用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又有通俗的解释、论证。总之,考虑受众的特点,组织语言进行论述说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运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

新闻评论的语言要易读、简洁、幽默、通俗易懂,反对晦涩、矫揉造作,要生动活泼,接近群众,反对空话、套话和各种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学生理想太现实折射理想教育“缺钙

近日,人民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们的作文,让语文老师高华云犯了愁,不知如何评判。作文题为“我的理想”,可大家的理想不再“高大上”,变成了“美食家”“吃货”,有的甚至想当“土豪”。(4月8日《楚天都市报》)

作文题为“我的理想”,学生习作从内容来看不能说学生“跑题”了。“我手写我心”,孩子们的作文都说出了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篇佳作。言为心声,从“文以载道”看,孩子们的“道”也确能反映孩子们的思想境界,但也有点不“正道”的味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通过改作文去引导纠正孩子们的“道”很有必要。按理说评判习作不应太难,之所以难应该是难在评判的标准太游移,难在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反差太大,难在找不到一个稳定的切入口。

孩子们的理想变成了“美食家”“吃货”,有的甚至想当“土豪”,理想如此“接地气”,一方面是出于孩子的本能欲望观感的需要,是为“童言无忌”也。另一方面,也是大人“理想”的投影,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理想”。从大方面说,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思潮也会部分传递到孩子身上,不仅孩子,许多成年人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理想。

辩证地看,孩子理想太现实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引导也能转化为正能量。做名“土豪”只要不是为富不仁,只要能爱家爱国,也能作出更大贡献。至于“当官”“美食家”什么的理想,都能“行行出状元”,都是社会需要的,应该引导孩子为社会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这样的理想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理想“高大全”比较流行,但也有点走向极端的倾向。那个时代人们把内心的真实世界掩盖起来,一切都是政治思想挂帅,把灵魂放在首位,这固然很需要,但为此我们吃过的亏也不少。饿着肚子干革命,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在艰苦的年代需要一种精神,现实物质的匮乏不得不如此。和平年代,物质富有了,理想教育不应太“高大全”,应该与时俱进,要责权利相结合,社会奉献与个人应得相结合。

当然,现时代的理想虽不能“高大全”但也不能太现实,最终走向另一个极端。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流行,自私自利庸俗媚俗,主流价值观渐渐迷失,许多人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这种倾向也是很危险的。为扭转这种危险的倾向,就要“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崇高社会理想,学会为集体为全人类的幸福多作贡献。

不客气地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多是一种应试教育功利教育,而德育弱化理想教育缺失值得审视,有的孩子一直到大学乃至出了社会,理想教育都比较“缺钙”。过去我们讲“又红又专”,现在仍然需要强调。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幼苗易曲又易直,为了花儿更红,学校家庭社会当合力教好理想这一课。(徐大发,2014年4月9日光明网—时评频道)

【案例分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说空话、套话,“接地气”才能受到受众的欢迎,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本文从小学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引发思考,论述了当前学生理想太现实、折射出理想教育“缺钙”这一重大社会问题。选题关注重大热点问题,能吸引全社会的关注。文章在写作上大量运用流行词语,如“高大上”“美食家”“吃货”“土豪”“高大全”“正能量”等,比较“接地气”,通俗易读,容易为受众所接受。通过现象看本质,能够辩证地看问题,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理想因人而异,本应丰富多彩。可是“许多人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一味地追求“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庸俗媚俗”流行,“主流价值观渐渐迷失,这种倾向也是很危险的”。因此,扭转理想教育“缺钙”这种危险的倾向,“学校家庭社会当合力教好理想这一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