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作弊心理进行归因分析,试图为高校考试管理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表7作弊方式分布情况二、我校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作弊行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何酉宁 杨 浩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校近五年来发生的131起作弊事件的分析,找出我校学生作弊的特点,进而分析学生作弊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以期为预防作弊行为的发生,建设良好的考风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生 作弊心理 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作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作弊手段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这不仅败坏了学风、考风,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不利于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作弊心理进行归因分析,试图为高校考试管理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我校学生作弊行为的特点

笔者调查了我校近五年来发生的131起作弊事件,涉及人数181人,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6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说明作弊行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表1所示。

从作弊学生所在的年级来看,在参与作弊的学生中,二年级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9.69%,大学一年级的比例排在其次,最后是大三,如表2所示。

表1 作弊学生的性别差异

img3

表2 作弊学生所在年级分布情况

img4

从作弊学生所在专业来看,在参与作弊的学生中,理工类学生人数最多,远远高于文科类学生和艺术类学生,占所有调查事件的61.07%。而文科类的专业与艺术类专业比例相差不大,如表3所示。

表3 作弊学生所在专业分布情况

img5

从学生作弊的课程来看,等级考试中作弊的比例最高,达40.46%,其次为专业课,如表4所示。

表4 作弊学生作弊课程的分布情况

img6

从学生参与作弊的考试性质来看,等级考试中作弊的比例最高,达40.46%,其次为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达33.59%,补考和重修所占的比例为25.19%,如表5所示。

表5 参与作弊的考试性质分布情况

img7

其中,在等级考试中,发生作弊事件的主要是英语等级考试,高达75.47%,计算机考试仅占24.53%,如表6所示。

表6 等级考试中发生作弊的分布情况

img8

在调查的作弊事件中,作弊方式主要是夹带写有考试资料的纸条、教科书等,比例为所有行为的50.38%,是作弊性质最严重的作弊行为。手机和代考的比例也不低,其比例分别为22.9%和19.85%,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作弊方式分布情况

img9

二、我校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

作弊行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这很大程度上缘于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一方面男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较为严重,平时学习不努力,主动性较女生差,稍有困难,就止步不前,把希望寄托于考试作弊;另一方面,男同学的面子思想不如女生重,在作弊行为被发现后,其自责、内疚感通常低于女生,有的甚至是无所谓的心态。这就导致出现男生作弊的比例远高于女生的状况。

作弊学生中,理工科生远高于文科生和艺术生,其比例比理工科生总人数占全校总人数还要高10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学科性质有关。大学里面理科学习难度较大、任务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不好,或者上课不认真听,或者学习方法不恰当,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一些学生因为学习困难,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干脆不再努力,平时靠抄袭别人的作业混日子,到考试的时候就把希望寄托在作弊上,以蒙混过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理科作弊学生中男生居多,达到了79%。这说明理工科生中男生的有关教育必须引起重视和加强。

作弊学生中,二年级的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学生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基础较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努力不够的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和无助,成绩一直上不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觉得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现状,于是就懒于学习,投机取巧,喜欢碰运气,希望考试时逃过老师的眼睛,侥幸过关。如果被抓住,就自认倒霉。

其次,二年级是学生学习科目最多、学习任务最重、学习压力最大的一年,一些学生由于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习方法不科学,尽管学习非常努力,但是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而影响到学习。为了避免不过关带来的恐慌和心理压力,逃避老师和家长的责难以及补考、留级和退学,这些学生就只有通过作弊来自救。

再次,受周围其他学生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开始考试时并未打算作弊,但看到其他的同学平时尽情地玩耍,考试时通过作弊轻轻松松地就取得了好的成绩,有些人还因此得到了奖学金,而自己认认真真学习,成绩反倒不如别人,由于“模仿和心理感染的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便会产生能作弊就作弊,不作弊就会吃亏,不能眼看别人取得高分而自己却面临不能考过的风险,于是纷纷加入作弊的行列。

最后,在学生中存在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能成功作弊是聪明的体现,是有能耐的体现。部分学生曾多次作弊,一旦作弊获得成功就会不断总结“经验”并改进“方法”。他们每一次作弊的成功都会成为自己或他人作弊的强化剂。如果别人作弊而自己仍不能参与,心理上还会产生一种无能感,甚至担心会被那些有着高超作弊技巧的同学嘲笑和孤立,所以,一部分学生迫于群体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参与作弊。

一年级时,很多学生因为对学校的考试情况不很熟悉,对考试纪律存在敬畏之心,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所以,作弊的人数相对比较少。三年级时专业课基本上都已经结束了,很多班级就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闭卷考试的科目很少,所以,作弊的学生比较少。所以,二年级的作弊学生最多。

在作弊课程和考试性质方面,等级考试所占比例最高,尤其以英语等级考试为甚,达到了总作弊的75.47%。等级考试是学校所有考试中考试纪律最严格的,为什么学生要铤而走险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等级考试是全省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要求比较高。而且实行的是目标考核,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能过关。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觉得不作弊肯定不及格,作弊也许还有成功的可能,于是就怀着侥幸的心理,不惜冒险作弊。二是等级考试跟学生能否拿到毕业证直接挂钩,如果学生过不了规定的等级,就意味着不能顺利毕业,这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三是社会上的就业单位在录用人时,也往往硬性要求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必须到达相应的等级,否则不予录用。四是正因为等级考试事关学生能否顺利毕业、顺利就业,一些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为了防止考试出现意外,也加入作弊的行列中。

在作弊的手段中以夹带居多,占到50.38%,这也是学生惯用的作弊手段。代考和使用手机者较多,比例分别为19.85%和22.9%。使用手机和代考都是有组织、有预谋、性质比较恶劣的作弊行为,但仍然有这么多学生冒险作弊。通过多次与学生交谈,发现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对作弊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够,认为作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第一次害怕、第二次担心、第三次胆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劳而获的不良心理,甚至作弊时的内疚、羞耻和自责全然消失。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明知代考的危险性和严重后果,但是,碍于好朋友的情面不好拒绝,只好违心地去冒险作弊了。

三、影响我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生考试作弊虽是发生在校园里的行为,但深层追究,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社会行为的折射,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高职高专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

近年来社会上的浮躁心理、急功近利、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心理,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表现在某些大学生心理上的狂躁与骚动,学习不安心、做事无恒心,更表现在道德观中的强烈的“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观上的不务实,想走捷径,总想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为了能获得学位证、毕业证、等级证书和奖学金等,不惜铤而走险,催生了考试作弊的动机。

2.“信而无用”的守信吃亏心理和道德认知偏离的“无信不可耻”心理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实质是“诚信缺损”的问题,是诚信危机的一个主要体现。学生受到守信无用、守信吃亏心理和道德认知偏离下的无信不可耻心理的社会传染。虽然每个人在作弊时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是弄虚作假;但别人通过作弊获得了好处,感觉自己如果不作弊就吃亏了。如果从道德评价和价值观念的角度去分析大学生作弊行为的话,他们在现实利益和精神范畴的道德防线面前更愿意选择前者。在道德认知偏离下,无信并不可耻的心理大有人在。在这种社会心理背景下,大学校园考试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害怕害羞变得比较坦然,似乎考试作弊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这牵涉到大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及行为合理性、正义性和崇高性的理解产生了异化现象。

3.“勇于挑战规矩”的逆反心理和“道德软约束”下的放纵心理

在现阶段社会“非道德”的心理日趋严重,反道德行为大量涌现。少数大学生身上的反社会型人格,是对社会和制度现状的一种不满和心理表现,在思想认识上偏执,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羞耻之心。他们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挑战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他们不再把作弊这种“私德不检”的心理和行为当成严重的问题,而是把它当成是在生活和学习方式上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力。大学生人生观的玩世不恭和放纵的心态是其消极社会心理的又一重要方面,这种态度集中反映在精神上的“疲”和态度上的“混”。由于社会变迁和就业的迷茫,一部分大学生迷失了人生的价值和目标,他们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因而产生了精神上的空虚感,丧失了自信和进取的勇气,采取一种游戏人生、放任自我的态度。他们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不投入,混考试、混毕业、混文凭,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混”的怪圈。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道德教育产生排斥和抵触,以消极的态度、油滑的手段对待考试和现行考试制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大学生考试作弊有着深刻的心理基础,要解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除了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及考务管理外,更要从大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寻求对策。

四、杜绝作弊行为的对策研究

1.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以促进考风建设

加强教风建设。有了良好的教风才会有良好的学风。教师的教学态度、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风气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治学,从严治教,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则必定也会促进良好的考风建设。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才会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考试。

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教学问题,它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只有建立好良好的学风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作弊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面对学习和考试。有了良好的学风,才会有良好的考风,在整个校园形成一种诚信、严肃的考试氛围。

在加强教风建设和考风建设的同时,以各种形式宣传、加强考风建设和诚信教育。除了加强考前教育,还可定期在学校举行以考风建设为主的活动,在学校形成一种重视考试的氛围,以改变目前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考试持漠视态度的状况。

2.加强心理指导

对不同群体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考前教育措施,尤其要加强作弊高发群体的教育。在从根本上消除作弊的同时,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辅导员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必要的考前教育,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思想教育,力求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如,尤其要加强理工类学生中男生的考前教育,要多地与这部分学生沟通,把握其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调整其情绪和心理状态,消除精神负担。总之,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制力,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作弊问题。

注意对考试认知的调整。心理学研究发现,应激和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许多同学做出作弊行为源于对考试的认知存在偏差。如能让学生合理地转变自己绝对化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模式,那么,他们就能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及考试结果。

3.完善考试制度

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探索更为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重,或者增加考试的次数,适当减少闭卷考试,增加开卷考试。考试内容方面,减少“死知识”的比例,增加解决问题的“活知识”的比例,将考核重点转到考核学生的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来。这样就可以在很大限度上减少期末考试作弊的比例。

其次,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加强考试各环节管理,确保考试质量,杜绝考生的作弊行为。第一,要严把试卷关,杜绝漏题事件发生。第二,规范考场管理,强化考场监督,严格考试纪律。注重监考培训,提高监考人员素质,加强监考、巡考工作,严抓考风考纪。杜绝因考试管理松散,造成各种作弊行为的产生。这样可以对存有侥幸心理,伺机作弊的学生具有一定震慑效果,能有效地抑制部分作弊行为的发生,使其自生自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同时,还可减弱因作弊得手而产生的强化心理。此外,正确处理考试作弊问题,严肃考试违纪处理,对考试违纪行为决不能姑息迁就,对考场作弊者更不能宽容放纵。要让违纪学生意识到,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以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在处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违纪学生进行引导和关注,避免其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维勋.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透视.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

[2]谢君.大学生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3]陈梅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探析及教育策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

(作者何酉宁: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工作人员,讲师,教育学硕士;杨浩: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干事,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