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焦虑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焦虑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焦虑成因及对策分析湖北工业大学 肖志玲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接收到了巨大的冲击波,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正确看待大学生的焦虑,科学分析焦虑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意义重大。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的倾向还广泛存在,学生焦虑心理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
大学生焦虑成因及对策分析_青年学术论坛

大学生焦虑成因及对策分析

湖北工业大学 肖志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接收到了巨大的冲击波,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参与各种激烈竞争,他们的社会化水平与外界压力产生一定的矛盾,产生了诸多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滋生诸多的苦恼和焦虑,若不能及时疏导,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其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正确看待大学生的焦虑,科学分析焦虑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焦虑的类型

焦虑是个体通过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危险刺激对自我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不安感,并伴随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焦虑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的影响是双重的:适度的焦虑对个体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长期处于过度焦虑这一负性情绪状态的人,会对其生理和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从焦虑的性质上分析,大学生焦虑的类型不外乎目标性焦虑、手段性焦虑、环境性焦虑三个方面。若从内容上划分,大学生焦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焦虑 学习生活是大学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因学习或与学习相关的情境所产生的过度的紧张、担忧情绪通称学习焦虑。笔者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学习焦虑仍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内容是:对个体学习能力的怀疑、对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对学业负担过重的焦虑、因学习方面的比较而产生的焦虑、考试焦虑等等。

2.人际焦虑 主要表现为对人际处境的过度紧张、害怕。当人际焦虑个体处于陌生环境或者可能受到他人的仔细观察时,以及同学关系紧张时,都会表现出显著的对社交情境或活动的焦虑。其主要内容是: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自己丢脸的心理、对所处社交情境产生逃避的心理、异性交往极度不适应心理等等。

3.经济焦虑 其主要内容是:对个体学费、生活费的担心、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忧虑、对因经济问题制约了个体发展的苦恼、与同学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对他人有关贫困的言辞的过度敏感等等。

4.就业焦虑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严峻的就业竞争现实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构成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对就业环境的恐惧、对个体是否具备就业能力的怀疑、对可能出现的困难的担忧等等。

5.发展焦虑 当今社会强大的竞争压力直接冲击校园生活,对自身前途、人生目标的焦虑使学生不得轻松。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对未来的迷茫、对发展过程取舍的焦虑、价值选择的焦虑、理想与现实反差的焦虑等等。

三、大学生焦虑成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焦虑状况,是社会主体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概括地说,导致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1.环境因素 是指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境况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与过去的计划体制相比,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竞争激烈了,节奏加快了,工作紧张了,压力增大了,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政策调整也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一是毕业生由过去的“统招统分”过渡到现在的“双向选择”模式,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发展焦虑日益加大。二是高校收费政策的出台和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导致目前部分学生的经济焦虑难以缓解。由于竞争的加剧、节奏的加快和网络的日益普及,人际交往方式由原来的密切交往逐渐演变为快餐式交往,人际关系越来越松散和淡漠,孤独、寂寞、危机感成为大学生焦虑又一重要因素。

2.教育因素 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的倾向还广泛存在,学生焦虑心理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不能有效衔接。中学阶段以高考为指挥棒,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全面成长,科学知识的积累成为考察学生合格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人格塑造、价值观念、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成为学校忽略从而学生忽略的环节。二是高校对学生焦虑关注程度不够。大学教育是在假定学生都达到了相应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开展的,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虽然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和心理咨询,但与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比,仍是杯水车薪。同时,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的瓶颈。部分高校将未经心理咨询专业系统培训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上他们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因此在应对学生心理问题上多少有些有心无力。

在家庭教育中,目前独生子女的比例已大大提高,作为物质流、感情流、文化流的焦点,独生子女往往会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不易把握分寸,单凭学习成绩论英雄,从而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懒惰、心理承受力差、心胸狭窄、缺乏交际能力等问题,一旦走进大学开始集体生活,自身问题也成为学生焦虑的重要因素。

3.自身因素 指学生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往往自我期望值与现实存在差距,竞争意识及取胜之心较盛,因此其自我评价也存在着与现实的较大差异。由于大学生对自我缺乏客观的估计,因此个体目标、发展规划及为人处世往往不切合实际,因为迷茫、挫折、失落而导致个体的焦虑。

四、大学生焦虑对策探讨

焦虑的形成应具备情境、认知评价、个体差异和信息反馈四个方面的条件,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境刺激、对情境的不同知觉、信息反馈的不同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影响。大学生焦虑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现实课题,如何消除和减轻过度焦虑,理应纳入环境—教育—个体三个方面综合探讨。

1.帮助大学生科学归因,树立自信 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并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因果解释和推论。通过对自身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进行理智、客观的分析,克服消极的自我意识,勇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做出肯定性的自我评价,不断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既学会察觉自己消极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养成向消极意识挑战的习惯。同时帮助学生勇于面对挫折情境,并积极寻求消除焦虑的办法,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和缓解焦虑。

2.运用系统反射原理挑战自我,系统脱敏 这一疗法是个体在放松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对考试的过敏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除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首先是将导致焦虑的情境按照情境刺激的强度由弱到强排列,然后利用想像进行脱敏训练。从最轻的情境开始,尽可能详细、逼真地想像情境中的具体细节、环境和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到有焦虑反应时则进行意念放松训练,直至焦虑消除。然后进行下一个情境的训练。依次类推,直到想像最后的情境时不再感到紧张。意念放松、系统脱敏贵在坚持,当感到所有情境均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时,焦虑就会有所缓解。

3.寻求学校和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罗德勒认为,焦虑是人在无助感中产生的。当前大学生面临一些刺激情境时,无助感明显增强。因此,学校和社会给予足够的支持,是大学生克服焦虑的重要条件。学校方面,一是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辅导等途径积极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减轻和消除大学生的过度焦虑。二是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学生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给青年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对大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加强学生辅导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的系统培训,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增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从社会角度而言,开展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的活动、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加大高校育人观念与社会人才观念的接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实际行动切实解决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他们获得较强的社会支持感、远离焦虑的重要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