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闻编辑心理的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网络新闻编辑心理的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时间:2024-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网络新闻编辑心理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所以实时互动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以千龙研究院与中科院心理所的调查结论而言,13项工作技能是可以培训的,12项个性特征很多是不可培训的,只能运用心理测量的方法甄别出来。

第六节 网络新闻编辑心理

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2005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网络编辑员”作为一个新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其职业定义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新闻编辑是网络编辑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探讨这部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个人内部因素(个人的能力和动机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工作性质、受众群体特征等),网络新闻编辑的心理和行为同样也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明了网络媒体的特点是进而研究网络新闻编辑心理素质的基础。

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四大优势:一是传播范围广,理论上可覆盖全球;二是容量大,部分综合型门户网站每天上传的文字图片比某些传统媒体一年的信息量还大;三是检索便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旧闻及相关报道;四是互动性强,受众可以对任何信息实时发表评论,也可以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中来,直接与当事人聊天对话。

对于网络编辑而言,可以通过互动随时了解受众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受众获得最新信息,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进程当中。对受众来说,在网上看新闻的同时,加入互动,也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实时互动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

与“传统媒体视角高于普通百姓”的观点不同,网络媒体自身的观点不一定高于他人,网络媒体也很难居高临下向受众灌输某种观点或理念。传统媒体针对某一新闻事件刨根究底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未必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采访到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象。而知情人士在有选择性地接受新闻的同时,还有向外界表达自己感受的心理诉求,他们易于现身网络媒体进行跟帖或发表评论,往往一针见血。这种互动不受时间、空间、电话线路、版面、身份地位等条件的束缚,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例如,神舟五号发射当天(2003年10月15日),一位网友就给新浪网投稿,作者从技术、文化、教育、政治等多方面对神五发射事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显示出深厚的学识和宽广的视野。稿件被新浪网在重要位置连续放置了72小时。10月16日,新华社随即在神五时评中大段引用了该网友的文章。

二、网络编辑的工作技能和个性特征

2005年底,千龙研究院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对千龙网(20名)、新华网(20名)、新浪网(21名)、中青网(20名)、北青网(9名)和听盟(10名)及六家网站的100名编辑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归纳总结了一名网络编辑(包括网络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工作技能(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和个性特征。

(一)网络编辑的工作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编辑所具备的工作技能,按重要性依次排序是:“主动学习、阅读理解、时间管理、学习策略、批判性思维、协调、主动聆听、社交的洞察力、判断和决策、书写、谈话、操作分析、解决复杂问题。”

对这13项工作技能进行梳理,可归为4类:

1.学习能力:主动学习、阅读理解、学习策略;

2.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操作分析、判断和决策、时间管理;

3.社交能力:协调、主动聆听、社交的洞察力、谈话;

4.书写能力。

(二)网络编辑的个性特征

该项调查还取得了一组数据,展示了网络编辑的个性特征,它们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为:“承受压力、注意细节、成就欲、毅力、主动性、创新、合作性、灵活性、分析性思维、独立性、正直诚信可靠性。”

对这12项进行梳理,可以归纳为6类:

1.承受压力、毅力;

2.成就欲;

3.注意细节;

4.创新、主动性、灵活性、分析性思维;

5.独立性、合作性;

6.正直诚信、可靠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新闻编辑较之传统媒体新闻编辑需要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因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不是某一天某一时段的任务,它需要24小时不间断滚动发布,虽有轮班,但工作量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网络新闻如果出现差错,破坏性效应会迅速扩大,给网络新闻编辑造成的心理压力非同寻常;重大新闻错报或漏报,受众的指责也会是难以承受之重;门户网站的商业赢利导向,还要求编辑在满足受众需求及广告客户需求之间作出选择和平衡;如果某几条新闻、专题处理不到位,还将影响到受众对整体频道甚至整个网站的质量评估及好感度。

三、网络编辑的“胜任特征”模型

网络编辑作为人力资源,适用于心理学中的“胜任特征”模型。千龙研究院和中科院心理所合作的这个项目,也是胜任特征模型的基础工作。所谓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它把一个人的能力分成两块,用冰山做比喻的话,则水上部分代表表层的胜任特征,如知识、技能等;水下部分代表深层的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后者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简单地说,“水上部分”是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水下部分”多是心理特质,很难通过培训提高。以千龙研究院与中科院心理所的调查结论而言,13项工作技能是可以培训的,12项个性特征很多是不可培训的,只能运用心理测量的方法甄别出来。网络编辑能否胜任职位,主要是看水面下的能力部分。

而水面下的能力取决于网络编辑对自身工作性质的认知,并最终取决于对互联网受众群体特征的认知。以下举门户网站网易发生的一件事为例来说明。

2006年末,网易新闻中心主编唐岩负责北京校园的招聘。在集体面试的时候,他出了这么一道题:如果你是一名网易新闻值班编辑,在同一时刻,拿到三条重大新闻:A.布什访华,与胡锦涛举行会谈;B.山西XX煤矿发生矿难,60人遇难;C.赵忠祥遭遇性丑闻,饶颖公布录音资料。如果需要选择其中一条作为网易新闻中心的头条新闻,请问你如何选择。

答案是惊人的一致,20位应聘者中有19位选择了B,而唐岩本人倾向于A,他内心认为:重大的时政新闻应该是首当其冲的。

同一天下午,《凤凰周刊》的主笔黄章晋应邀来网易讲课,在交流中,唐岩向黄章晋问了同样的问题,而黄章晋的答案彻底颠覆了唐岩对互联网媒体与受众的认知。

黄章晋的答案是C。在黄章晋看来,赵忠祥在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解构意义。他认为,新浪在超级女声决赛期间把李宇春夺冠的新闻摆至头条,压过一切时政新闻,也是一个极佳的新闻操作典范。传统的主流媒体几乎都拿超级女声的赛事及其炒作当作是无聊的娱乐新闻(俗称“八卦”),但这没有妨碍“超女”成为2005年度中国互联网最流行的词汇。对超女不屑一顾的媒体失去了一次解构社会的机会。

事实也是如此:网络媒体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较传统媒体更明显的“世俗化”(学者喜欢称之为“媚俗化”)倾向。传统媒体一般都是采编和经营分离,也即内容和业务分离,而网络媒体的采编是为经营服务的,网络编辑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增加网站访问流量和独立IP数,从而赢得广告商青睐。因此,网络编辑在内容的取舍编排和标题的制定等方面,需要顾及互联网受众的接受习惯。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包括以性冲动和侵犯冲动为主的本能冲动。本我由“唯乐原则”支配,追求享受。互联网受众在上网冲浪时,由于隐身在电脑屏幕后,显露的基本是本我的状态,哪怕在社区发言或发表新闻点评,留下的也不过是一个虚拟的ID或变换的IP。正是本我的“唯乐原则”这一心理偏好,为网络的世俗化传播提供了前提。

顾及到大多数互联网受众的喜好,网络编辑需要针对“本我”设定传播内容,于是网络内容的选择表现为一种“类”的倾向——倾向软性的、奇异的、世俗的内容。对此,甚至连新闻都难以摆脱。

四、网络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

一个好的网络编辑通常需要独自一人承担选题的构思、策划、访谈、文字组织、页面制作与发布等任务,因此编辑需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要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应具备所在频道或栏目的专业知识。比如财经频道的编辑要懂得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足球栏目的编辑至少要是一位球迷。

2.要学习新闻传播方面的知识,了解新闻传播规律,了解受众特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要掌握互联网基本技术,具备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例如网页的设计、数码图片的处理、后台系统的发布与修改等等。

4.应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以便及时浏览英文网站和接收外电。

除以上几点外,网络编辑还应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网络新闻产品,不仅仅是标准化作业下的工业产品,更是艺术品。在例如足球世界杯、神舟六号发射、奥斯卡颁奖典礼等重大活动的报道中,如何使内容更有冲击力,更具观赏性,不仅仅取决于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更取决于编辑的审美观及人文素养。

一方面,良好的人文素养能让编辑站在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高度看问题,增强编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人文素养作为一种价值观,能在潜移默化中令编辑抵制住不正当的物质和功利的诱惑。

如果把一位编辑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就是编辑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木桶底就是编辑的人文素养。如果木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就会开始泄露、开裂乃至脱落,令木桶崩溃。

复习要点:

一、编辑的胆识

“胆识”即胆量和见识。它是人的态度倾向和行为的结合,是人格的体现,也是编辑重要的心理素质。强调编辑的胆识是由编辑在新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总编辑更是在全局上把握方向,组织工作的关键人物)所决定的。编辑的“识”主要表现在其对编辑工作的意义的认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编辑的“胆”则主要表现在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魄力上。

二、编辑的认知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的表现于认识活动中个体差异的一个新维度即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区别在于场依存性者倾向更多地利用外在事物作为信息加工参照物,其人际交往技能相对高;而场独立性者则更多地利用内在知识经验为信息加工的参照物,其认知改组技能相对高。对于善于独立思考、有权衡稿件优劣的目力、有自信心和决断力、敢于承担责任的编辑来说,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更符合其职业的要求。场独立性属于一种认知方式,它与党性原则、道德水准分属于两个层面的问题,不应将二者混淆。

三、编辑群体的平均向性多为内向型

四、编辑同记者、受众之间的心理活动

作为在新闻活动中处于组织者和把关人地位的编辑,与新闻报道的提供者——记者和新闻报道的接受者——受众之间存在着或显或隐、或直接或间接、或肤浅或深刻的心理互动,主要表现在隐没性、相容性及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等方面。

五、不同媒体新闻编辑心理的差异

在对比不同媒体新闻编辑业务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编辑心理的区别:其一,相比较而言平面媒体比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编辑更倾向于内向型;其二,平面媒体新闻编辑更倚重理性思考,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则更倚重感性体验。

六、网络新闻编辑心理

在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网络新闻编辑心理素质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作技能: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书写能力。

2.个性特征:包括承受力、成就欲、关注细节、创新性、独立性、合作性、正直诚信等。

3.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包括表层的胜任特征,如知识、技能等;深层的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等。

4.综合素质:包括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互联网基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复习题:

1.编辑胆识的内涵是什么?

2.试析编辑最佳的认知方式,说明理由。

3.你认为编辑的向性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4.编辑同记者、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5.请分析网络新闻编辑心理素质的构成。

【注释】

[1]常昌富、李依倩编选,关世杰等译:《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第58页。

[3]谢斯骏、张厚粲编:《认知方式——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版,《编者的话》第6页。

[4]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第58页。

[5]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9页。

[6]晨雨:《做嫁衣裳者素描》,《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