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史

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史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球网络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网络新闻业的发展往往因其在世界上领先一步的优势而产生广泛影响[1]。它们是网络新闻传播核心力量的第一批媒体网站,因其出现于1994年,该年被称为网络新闻业真正兴起之年。

第一节 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史

如果把网络新闻业比作一个中国结,那么网络新闻媒体则是这个中国结上的结点。正是这些结点的环环相扣才使得中国结美感十足,如果离开这些结点,中国结将不复存在。正如通过对这些结点的认识可以看到中国结的全貌一样,通过对网络新闻媒体发展历程的梳理,就可以了解网络新闻业的发展概况。

美国是Internet的发源地,也是网络新闻业最早兴起的国家。在全球网络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网络新闻业的发展往往因其在世界上领先一步的优势而产生广泛影响[1]。所以在本节中,除了对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介绍外,还有以美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为代表的国外网络新闻媒体与中国网络新闻媒体横向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各自发展特色,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网络新闻业与网络新闻媒体

纽约大学新闻和传播学教授米切尔·史蒂芬斯(Mitchell Stephens)在对人类文明史上的媒介更替进行梳理时提到,人类文明史上迄今共发生了三次媒体革命:文字的出现和普及;印刷术的普及和出版业的兴盛;以电视和网络为代表的图文和数字化传媒的出现和飞速发展[2]。本部分所关注的便是网络传媒。

1.网络新闻业的定义

网络新闻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新闻业”或者说是“新闻事业”,而关键部分是“网络新闻”,所以要对“网络新闻业”下定义,必须先了解对“新闻业”的概念界定。2000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提到: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新闻事业区别于人际传播活动,有如下特征:(1)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2)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3)拥有以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4)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其次,必须明确网络新闻的定义。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收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3]。在这两个定义的基础上得出网络新闻业的概念:网络新闻业指网络新闻媒体及其运用网络进行的新闻传播(核心业务)及其他各项活动[4]。具体来说,网络新闻业是在合法的网络新闻机构中以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采用网络等新闻传播手段而进行的面向社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其核心业务为新闻传播。

2.网络新闻媒体

利用互联网发布新闻及进行其他各项相关活动的站点便是网络新闻媒体,其活动形式为网络版新闻信息的发布。现存的网络新闻媒体主要可以分为:

(1)由传统的传媒机构建立的媒体网站,其中包括以传媒机构为主,同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公司合作而建立的网站;

(2)参与发布或者转发新闻的以门户网站为主的商业网站;

(3)发布全面信息的个人主页;

(4)新闻博客。

个人发布信息越来越普遍,但是鉴于对其信息的真伪、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内容更新的持续性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在分析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时特指前两者。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美国的通讯社、电视台和报纸纷纷登录互联网提供新闻和经济信息服务,其门户网站也逐渐成为主流,传媒机构间、不同产业间也不断地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1.网络新闻业的兴起

(1)报纸网络版的兴起。通常所公认的第一家网络媒体是1987年创办的网络报纸San Jose Mercury News(《圣何塞信使报》 )。当时互联网还处在试验阶段,奈特-里德公司(Knight Ridder Corporation)旗下的这份报纸利用位于硅谷腹地的优势,试着把纸质报纸的内容搬上网络。1993年,《圣何塞信使报》在“美国在线”(AOL)上正式启动了一个名为“天使中心”的网上服务项目,成为全球第一家让传统报纸上网的报社[5]。1995年底,互联网上的电子报纸迅速增长到了1 000多家,此后美国报纸以每年60%左右的增长率上网[6]。2002年7月份美国Newslink.org网站上提供的数据表明:2002年6月,美国上网的报纸已达4 000多家[7]

(2)通讯社网络版的兴起。美联社、路透社等大型通讯社也登录互联网,在网上提供新闻和经济信息服务。它们是网络新闻传播核心力量的第一批媒体网站,因其出现于1994年,该年被称为网络新闻业真正兴起之年。

(3)广电传媒网络版的兴起。1994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1995年8月,美国ABC公司首先利用网络“进行全球播报” 。1998年底,美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台设立了网站。1999年,美国已有800多家电视台、1 000多家广播电台提供网上信息服务[8]。此后美国因特网委员会的网站上提供的《2001年因特网发展状况报告》中的数据表明,至2001年4月,世界上进行网上播出的广播电台已超过5 000家,其中一半以上在北美洲

美国第一批报刊媒体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拓展其竞争空间,就像奈特-里德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托尼·里德曾说的,“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只要奈特-里德公司有一份主导性的报纸,有一个在当地影响很大的网站,那么,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公司对广告商的吸引力就不会下降” 。也正是基于此,该公司确立了“报” 、“网”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9]

第一批由传统传媒机构建立的网站在运行之初,通常是简单地将其原有的信息搬到互联网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媒和网络的进一步融合以及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网络图文声像等多形式信息的融合,传播媒体的网络版除了在网上提供印刷版的内容外,还通过超链接提供新闻背景资料和相关报道,并且开辟电子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列表等多种服务。

img4

图2.1 Boston.com网站

2.门户网站的发展

(1 )Boston.com。美国门户网站的发展经历了从被怀疑到被仿效的过程,以《波士顿环球报》的Boston.com为例,见图2.1。

1995年,《波士顿环球报》率先创建了地区性网站——Boston.com。它不仅利用互联网发布自己报纸的所有信息,同时与波士顿地区的其他传媒合作:该网站可以链接波士顿地区的所有传媒公司网站,其中包括6家电视台、12家广播电台和8家报社。这一建网理念被证明是成功的。后来的尼尔森网站用户率调查和Media Metrix公司的调查表明,十家最受欢迎的网站都是门户网站[10]

1999年,道·琼斯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和奈特-里德公司等,也分别宣布了其转变为新闻门户网站的意向,这也体现了媒体对网络受众特殊性的重视,因为网上用户不仅想获得新闻信息,还想获得更多其他方面的信息。

(2)nytimes.com。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是全世界公认的报纸所办网站中最成功的一家:它拥有1 600万的注册用户,每日的访问量150万人次(见图2.2)。

img5

图2.2 纽约时报网站

纽约时报公司因创办时报网站和“数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Digital)被列为全球最具创造性的500家IT公司之一。纽约时报网站创办于1996年,与其他的报纸网站一样,创网之初它只是报纸的网络版,归《纽约时报》直接管理。1999年,时报公司将公司的网络和数字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数字纽约时报。它突破了报纸网络版的概念,把传统纸质媒体的品牌优势和自身的技术特点结合起来,既与报纸共享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同时又独立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广告等产品。例如,纽约时报网站利用该报书评的权威声望,开办了网上书店,开设了网上电影专题(movies.nytimes.com),见图2.3。它汇集了《纽约时报》上20年来著名影评家的评论,回放了1929年以来的精彩电影评论,设有电影资料库(所有电影资料)、电影票务网(订票服务)、尼尔森数据库(提供周末预定信息)以及相关的“时报版面” 、“时报历史照片”装帧邮购服务,读者如果需要历史上任何一期时报的版面、任何一幅照片,都可以在网上订购,然后时报将原件装帧并邮寄到订购者手中[11]

img6

图2.3 纽约时报网站网上电影专题

时报网站在首页的显著位置开辟了“The Times Multimedia”(“时报多媒体” )栏目,这个栏目除了全文刊载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外,还提供报纸上没有刊发的或无法刊登的内容,例如时报记者在采访中所拍摄的录像、谈话录音、记者对采访过程的感想等。同时这个栏目还开辟了“回音板”,使得读者可以将读后感、观后感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发给作者,参与作品评析等。

3.传媒机构的网络联盟

广告收入经常被称为媒体运转的机油,分类广告也常被称为美国报业的生命线。在报纸的广告中,分类广告所占的比重达40%~60%,许多年来,分类广告青睐的媒体就是报纸。随着美国互联网用户的普及,加上各个网站的制作水平和运作水平的提高,分类广告从报纸向互联网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分类广告中,招聘和求职、汽车租售、房地产租售这三种分类广告所占的比重最大,转移的幅度也最高。对这一趋势,美国报界也是比较警觉的。为了更好地吸引广告商,传媒机构之间、传媒机构同相关产业的公司之间也纷纷联合建立网站。

(1)传媒机构相互合作建立网站。

●传媒机构合作建立门户网站

1999年,A·H·Belo公司的《Dallas晨报》和奈特-里德公司的《沃思堡明星电讯报》宣布,它们努力地整合资源创建一家地域性/地方性门户网站dfw.com,该网站将刊登这两家报纸的分类广告,提供通往6 000多家当地网站的链接,并提供网上购物服务(见图2.4)。

img7

图2.4 dfw.com网站

●传媒机构合作建立专业网站

除了dfw.com网站,早在1995年10月,美国东西海岸六家著名报纸——《波士顿环球报》 、《芝加哥论坛报》 、《洛杉矶时报》 、《纽约时报》 、《圣何塞信使报》 、《华盛顿邮报》就宣布联合创建一个全国性的求职招聘网站——“就业之路网”(CareerPath.com)。这个网站依托各报的职业介绍信息,将各报刊登的招聘、求职分类广告同时贴到网上,为求职者提供一个能覆盖全国各地的职介信息的平台,这个“就业之路网”就是今天美国三大报业巨头甘乃特、奈特-里德和论坛公司联手购买和控股的“职介网”(CareerBuilder)。目前,“职介网”已经发展为美国数一数二的职业介绍网,有130家地方报纸加盟,网站发布、推出的职位介绍达60万个,占职介行业的45%,美国3万多家大型的雇工单位都通过“职介网”来发布招聘信息。200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职介网”新增的访客量达8 016万人次,营业收入为1.6亿美元[12]

●地方报刊同全国性的新闻网站合作整理资源

地方报刊同全国性的新闻网站如MSNBC的网站、CNN的网站、美国在线的“数字城”等签约合作。例如,《西雅图邮报》同MSNBC的网站进行合作,在MSNBC网站上设有通向它们的链接。前者希望利用后者的品牌优势将地方性的信息内容推向全国,同时从全国性的新闻网站获取文本、音视频等信息资源。而作为全国性网站的后者,网站上本地新闻和信息都很少,这是它们吸引地方性广告的致命弱点。而美国每年约800亿美元的地方性广告总额这块大蛋糕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令它们垂涎不已,所以与地方报刊的合作对它们来说也是有前景的选择。

(2)传媒机构与信息产业公司适时合作。

早在1996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就和微软公司联手创建了MSNBC.com网站(见图2.5)。1998年,奈特-里德公司成立了Real Cities Network,将公司在美国各地的29个网站连在一起,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同时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其他公司的报纸、电视台网站都可以加盟,成为其中一员。目前Real Cities Network除了奈特-里德公司的29个地方网站外,美国的先锋报业公司(Advance)、麦克拉奇公司(McClatchy)、媒介新闻集团(Media News)、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奥特维报业公司(Ottaway)、斯克利普斯公司(Scripps)等七家著名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纸网站都加盟进来。在全美国100多个市场上,Real Cities Network拥有地方网站,在全美最大的30个市场中,Real Cities Network覆盖了22个,每个月登陆的访客量达2 290万人次,这样的客流量对广告商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img8

图2.5 MSNBC.com网站

4.国际合作新动向

2003年以来,美国网络新闻业发展中显示出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最新动态。例如,美国RealNeworks公司同英国BBC公司签署协议进行合作。根据协议,BBC公司的Worldwide部将创制专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节目编排,然后由RealNeworks将之传输出去,使这些内容通过因特网进入美国市场[13]。美国的商业刊物出版公司VNU 2003年4月起,同英国路透社网站的媒介服务部(Reuters Media)合作创建了综合性的娱乐服务网点Reuters/VNU Entertainment Service,这样就将路透社新闻报道的丰富资源同VNU公司的来自《好莱坞报道》 、Billboard 、《幕后》(Backstage)等业界新闻渠道的娱乐新闻中的最精彩部分结合起来。相关新闻报道指出,Reuters Media同VNU公司新的伙伴关系将给娱乐新闻报道以及相关方面的服务带来种种改善:娱乐新闻报道和特稿的数量将会增多,内容涉及的范围将会拓展,娱乐服务也将扩展至更多的种类,同时,报道中穿插的图片、说明和著名的路透社照片将会使娱乐报道更具吸引力[14]

三、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

相对于美国这个互联网发源地来说,中国触网的时间是稍迟了些。较早意识到互联网价值的先行者便是中国网络新闻媒体,它们的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993年至1995年

首先进行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 。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下午版》通过该市的联机服务网络——展望咨询网进行传输,从而拉开了中国报纸网络化的序幕。不过当时中国尚未与国际联网,所以《杭州日报》网络版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其影响也十分有限。

我国第一家真正走上互联网的媒体应该是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周刊》(CHISA — China Scholars Abroad)的电子版《神州学人》在互联网上发行(见图2.6)。在《神州学人》的发刊词中写道:在祖国和海外留学人员之间搭起一座电子桥,沟通信息,为留学生服务——这是本刊电子版的唯一宗旨。由此可以看出电子版保留了《神州学人》作为国内唯一的留学生刊物的特点,同时它以更丰富的信息、更方便的获取方式和更快的出版周期成为海外学人的朋友。

img9

图2.6 神州学人网站

1995年10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电子版更是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它的起点较高,一开播就通过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图文电视、全国电子信箱信息服务系统(Chinamail)三大渠道向国内外传播。

而同年12月份开通的《中国日报》网站则在国内开启了全国性日报办网站之先河。在中国媒体上网的先行者中,《中国日报》网站的发展显得更为迅速、稳健。1996年9月,《中国日报》在美国建立镜像站点。1997年,“美国在线”将《中国日报》网站列为全球领先的新闻网站。

2.1996年至1999年

如果说1995年中国新闻媒体开始迈上网络之路,那么随后的三年里,中国新闻媒体则加紧了网络化步伐,这一阶段出现了中国媒体的第一次上网浪潮。虽然此时新闻媒体上网的形态比较简单,大多数新闻媒体网站的发展规划也不是很健全,但是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上网,已经表明中国媒体对互联网的发展充满信心。而新浪等商业网站对新闻传播的涉足,也为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1997年1月1日正式运行的《人民日报》网络版预示着中国媒体的中坚力量开始出击互联网,国家确定的八大重点新闻网站也多与《人民日报》网络版在同一阶段起步。同日,国务院新闻办建立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开通,这便是日后国家八大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的“中国网”的前身。新华通讯社网站正式建立于1997年11月7日,适逢其建社66周年之际。该网站后来发展为新华网,它也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在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中一直起着主力军的作用。1996年底,中央电视台也开始上网,1999年1月它进行了全面改版并正式对外发布。199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设立了简单的网页,1998年12月26日,“国际在线”(CRI Online)正式对外发布信息,这也是第一批政府重点新闻网站队伍的成员之一。1997年底,《光明日报》成立了网络版编辑部,1998年1月1日,《光明日报》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集成了《光明日报》集团下的《光明日报》 、《生活时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和《书摘》 、《博览群书》 、《考试》等报刊的内容[15]

(2)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在我国传统的传媒机构逐步向网络进军之时,一批商业网站也纷纷加入到网络新闻传播中来。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收购华渊后成立了新浪网。而新浪最大的对手搜狐也渐渐成长起来,1997年2月,张朝阳创办的埃特信公司正式推出ITC中国工商网络,1998年2月,推出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搜狐(Sohoo,后改为Sohu),搜狐网成立,它们开始同我国传统的新闻传媒机构一起涉入到网络新闻传播中来。因为商业网站没有采编权,只能发布、转载新闻媒体的新闻,所以商业网站的专长还是在于技术方面,它们要走的路应该是做门户或平台。正如新浪网的王志东说的那样,新浪只是发布平台,所起到的作用是发布信息和信息组合,在观点上没有加工。

(3)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地方媒体也不断地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和东方网所形成的千龙模式和东方模式便是其探索中比较成功的代表。

img10

图2.7 千龙新闻网

img11

图2.8 东方网

●千龙新闻网

2000年3月7日,千龙新闻网正式启动(见图2.7)。时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龙新民亲自将新网站命名为千龙新闻网,以合2000年新千年之始与传统龙年之祥,同年5月25日开通正式版。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的千龙新闻网,它的“千龙模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政府背景的新闻网站和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因为千龙网站是实华开公司和《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北京青年报》 、《北京晨报》 、《北京经济报》和《北京广播电视报》等九家媒体注资成立的,其中实华开公司持有45%的股份,九家媒体持有55%的股份。

●东方网

在千龙新闻网酝酿之时,上海市委也筹划着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国内一流的大型新闻网站“东方网”,其定位是以上海为基础,辐射全国,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知名度的播发权威性信息,全方位开发网络信息服务,并拓展相关领域电子商务的网站[16]。2000年5月28日,东方网正式开通(见图2.8)。第一天东方网的日访问量就达到了200万,注册用户超过3万。运行之初的东方网拥有“东方新闻” 、“东方财经” 、“东方体育” 、“东方机会” 、“东方文苑” 、“东方生活”等10个频道、800个栏目,大型信息平台初显雏形。东方网也与《解放日报》 、《文汇报》 、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电台、东方电台等上海14家主要新闻单位,就有关信息内容的利用和开发达成了资源共享的协议。根据协议,14家新闻单位以第一时间向东方网传送信源,经编辑后在东方网上即时刊发,而东方网也尽可能向对方提供广泛的宣传平台,包括链接、广告等。除了资源共享之外,东方网还与14家新闻单位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合作。14家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可在第一时间为网站撰稿,东方网将依据首次发表、最新、最快等标准支付稿酬; 14家新闻单位还定期派出3名记者到网站轮岗,担任东方网的独家采访任务,共同完成东方网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17]

大部分传统媒体上网之初,都致力于以网络版的形式来扩大其影响,在新闻理念、新闻手段等方面,还明显受到传统形式的束缚。而1999年后,传统媒体网站已经开始认识和研究网络版的独特之处,开始尝试建立地方门户网站,如《浙江日报》网站除了提供网络版外,还建立了“浙江在线”这一地方门户网站,这在网站的经营方面已有所体现。此外,网站名称变动也能体现这一点,如《电脑报》网站改称为“天极网”,《中国计算机报》网站改为“赛迪网”,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网站改称“申网”,《广州日报》网站改名“广州日报大洋网”,《深圳商报》网站改名为“深圳新闻网” 。

3.2001年至今

此阶段是媒体网站在对已有经营经验总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的时期,这阶段改革和提高是主旋律。而网站自我调适的目标是:一方面更好地提高其新闻传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代表网站便是新华网、人民网,还有央视网站等。

(1)各大网站纷纷改革。

在改革中新华网是引领者,2001年起它就不断对网站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探索。2003年2月10日,新华网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主旨进行了第七次改版。改版后的新华网,新闻报道内容约占65%,其余35%为各种资料、数据和其他服务型内容。首页增加的集文字、图片和搜索功能为一体的“数据中心专区”,为网民浏览信息和查询信息提供了方便。同年4月10日,新华网新闻中心增加了“本网主要栏目推荐” 、“新华访谈” 、“网友热评”等栏目以及“图文报道” 、“音视频新闻”等精品板块。而6月17日新闻中心又一次改版,其定位是第一时间直达新闻,全程传达来龙去脉,深入透析幕后外延,深切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传播各类专业新闻资讯(见图2.9)。

img12

图2.9 新华网

新华网视频频道也进行改版,以体现网络视频技术的科技含量和时尚感,设置了“中国” 、“国际” 、“财经” 、“电视集萃” 、“网上直播” 、“上周回放”等12个栏目。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华网于2003年9月19日再次全面改版。此次改版进一步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贴近性,中英文报道快捷,互动性更强,网民想看、爱看的新闻与服务内容大幅增加,英文版全新域名www.chinaview.cn也同时启动。新华网第八次改版集中体现了新华社在中英文报道和新闻信息方面的整体优势,为政府、企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信息发布、商务拓展提供了强大的中英文发布平台。

2003年6月,人民网也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在突出新闻网站特性、加强重大新闻分量、突出头条新闻的同时,进一步凸现自己的个性。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强国社区”越来越受到网友的认可,同时加强商务、增强服务也是人民网改版时所关注的。

中央调整重点媒体网站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则是中国经济网的开通,至此第八家国家重点网站问世。2003年8月6日,由《经济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网(www.ce.cn)在京举行开通仪式。中国经济网从一开始就是以经济报道和经济信息传播为主的新型网络媒体,这对进一步完善网络新闻的宣传体系、扩大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经济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网络新闻频频出彩。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特别报道中,央视国际与《东方时空》节目进行了网上互动直播; 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央视国际设置了现场互动专区,并首次引入网络主持人的概念。

2003年新闻大事颇多。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新浪网第一时间将此消息放在网上。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此消息也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上。新华网于2003年10月15日在网上率先播报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消息。同年两会前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在一天内接连发生两起爆炸案。新华社、中新社立即发出相关报道,千龙网、新浪网不遗余力地转载所有报道,新浪网还在第一时间设立了相关专题及讨论区,网罗了十几条有关这次爆炸的新闻。3月份,千龙网对盛福大厦6楼路透社北京分社受爆炸威胁事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现场报道。负责该新闻报道的5个新闻编辑记者几乎是大楼里最后一批撤走的,而撤离现场之前他们已经发布了14篇文字、16幅图片。撤离后,千龙网的一部分记者继续关注事情的发展,并对前方记者用手机发回的最新消息进行编辑、筛查,再利用网站的论坛发布出去。

网络媒体从业人员面对面地与突发事件相遇时的表现向我们展示了职业新闻人的风范,对“非典”疫情快速而准确的报道更是让网络媒体的公信度得到提升。在搜狐揭晓的“ 2003年推动中国进步十大新闻事件”中,第五位事件是“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对民间声音的表达,对高层决策的影响,标志着网媒已迈入主流媒体行列”,这是对网络新闻的积极肯定。

(3)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认同。

八家国家重点网站中的最后一家中国经济网成立后,除了强调新闻的专业性,努力做成国内最好的经济新闻网站外,中国经济网还提出以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来与商业网站竞争。中国经济网总裁王玉玲说,和商业门户网站不同,中国经济网这样的重点新闻网站有自己的采编队伍,有丰富的新闻来源,他们强调客观、公正、权威,不热衷于炒作和浮夸。

此外,商业网站对新闻的定位开始发生转变,把网站仅当作新闻的“发布平台” 、多关注新闻数量等低层面的竞争转移到挖掘新闻事件、对新闻内容负责等高层面上来。他们都做出了承担社会责任的姿态,例如新浪网的陈彤曾表示,“负责任的媒体应该崇尚冷静和理智,与成熟的传统媒体相比,年轻的网络媒体更需要防止滥用媒体权利”,“现阶段中国网络媒体需要更多地展示它的建设作用而不是破坏能力”[18]。现已辞职的搜狐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李善友也曾说过:“事件背后的深刻意义和传达出的理念是我们要求编辑拿到消息后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把过去海量的、平面的网络新闻变成结构化的、有针对性的新闻,在追求客观报道的同时,表达搜狐新闻独特的观点和声音,从而改变网络新闻的纯报摘形象,增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度。 ”[19]

四、网络新闻业的发展特点

在对中外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网络新闻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快”与“稳”

作为网络媒体业公认的“领头羊”的美国,其网络新闻业的发展首要特点是“快”,并且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中国的网络新闻业,因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企事业双重身份的影响,在发展中便打上了“按部就班” ——“稳”的烙印。

(1)美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快”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是第一个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所以其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而这些恰恰为网络新闻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硬件设施。此外,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面美国采用新自由主义政策,传媒建立网站不需要申请新闻许可证[20],如此宽松的外部环境使美国网络新闻媒体能够很迅速地上马,所以自1994年美国出现第一批报刊网站后,传媒上网很快席卷美国。

(2)我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稳” 。我国网络新闻业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略晚一些,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也因国内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受到一定影响。虽然“可以吸取他国的经验,实现跳跃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方面还是不可避免会受到他国的排挤。我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我国传媒网站是在基层的积极努力和政府的大力鼓励、推动下成长起来的。我国新闻媒体的网络化过程,从起步以来就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以1997年《人民日报》网站的诞生为标志,我国新闻传媒上网速度逐步加快,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人民网负责人蒋亚平曾指出,从2000年开始,政府在经济上的支持使新闻媒体网站的投入状况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21]。我国网络媒体发展正是在党和国家的全局发展、持续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的,所以体现出了“稳” 。

2.“新”与“迎”

(1)美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新” 。美国新闻传媒业间的竞争同其他行业的竞争一样激烈,在高度发达且又竞争激烈的传媒业中能够胜出的策略是什么?那便是“内容为王” ——积极创新,追求新颖。“内容为王”是美国媒体长期以来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创建地方性新闻门户网站、设立与受众互动的讨论平台、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最新信息、开设博客空间、在报道中“图文音像”并用等举措,最初都是美国网络媒体的创新之举。

美国网络新闻媒体也始终努力在其传播活动中形成不同于传统新闻传播服务的新颖的服务,最显著的体现便是对美国电子数据库的应用。因为美国在电子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走在前沿,使得传媒网站在提供丰富的信息检索、网点链接等传统传媒所没有的服务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华尔街日报》在线模式便是成功的例子。作为美国著名的全国性日报、经济信息的权威媒体,《华尔街日报》建网后,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容量无限的优势,更好地打出经济信息服务的王牌,以迅速快捷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和有助于研究经济态势的内容(如政府的经济报告、某些特殊行业的经营预算等),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登记付费用户。

(2)我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迎” 。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网络媒体,在发展时虚心吸收国外的创新成果,把握和迎合网络传媒发展的特点,走出自己的新颖之路,这样的发展心态是好的,使我国网络新闻业可以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中来。对创新成果的果断利用也为我国网络新闻业的发展争取了时间,缩短了与外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差距:从网站内容的拓展到网络版相对独立;从创建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模式到传媒网站参与到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尝试。在具体的业务开设方面,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出手也很快,例如手机短信新闻的订阅、新闻讨论版面的建设和维护、新闻信息上传的鼓励政策、MPEG或AVI视频信息和三维动画表现及全程播放的应用等。

3.“特”与“鲜”

(1)美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特” 。特,即特色,这与“新”有一定的联系,各网站在追求新颖、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第一节对美国网络媒体的介绍中所提到的网站,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

“华尔街日报在线”(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见图2.10)在保持其纸质版《华尔街日报》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动式特写稿、编辑与专栏作家同网站访问者的讨论区,同时还设有Wall Street Journal Podcasts,即华尔街日报播客[22],使得网页访问者可以更直观地获得权威人士关于个人财经、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同时,此类权威专家们的“现身说法”使得信息分析更具参考价值。

img13

图2.10 华尔街日报在线网站

●信息的全面性、即时性

美国另一报业巨头《华盛顿邮报》的网站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在线模式。该网站于1999年—2001年连续获得数项Eppy奖[23],这些成就与网站精心设计的板块和内容分不开:该网站提供“新闻”(News)、“我的邮报”(Mywashingtonpost.com)、“直播在线”(Live Online)、“论政治”(On Politics)、“娱乐指南”(Entertainment Guide)、“工作”(Jobs )、“市场”(Marketplace)、“摄影作品”(Camera Works)、“车行天下”(Cars )、“房屋咨询”(Real Estate)等板块(见图2.11),每个板块都会以其即时更新、报道迅捷可靠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img14

图2.11 华盛顿邮报网站

●服务功能的多样性

上文提到的都是有著名传统媒体背景的传媒网站,其发展多少都得益于其母体媒体的品牌。而曾获得过网络服务供应和网页设计奖的Sunline网站(www.sunline.com,见图2.12)则没有上述优势,但该网站定位于“社区第一、新闻第二”,把主要精力放在该传媒公司熟悉的社区服务上,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自身服务对象的特点,提供特色内容服务。该网站大量开发地方性特色的内容,鼓励用户参与网站,撰写书评、组建网上俱乐部等。

img15

图2.12 Sunline网站

(2)我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鲜” 。我国网络新闻业的发展中虽然带有向先进国家学习模仿的痕迹,但是也不乏“鲜” (取新鲜、稀有之义)这一特点,大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观。

中国人对字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一些颇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的名称便是很好的说明。在十大中央新闻单位网站中,虽然基本上都有传统媒体的背景,但是其网站名称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变动,诸如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青网等,虽然只是把“日报”两字去掉,但是显示出来的网上发展士气和雄心却不同。其定位也是各有千秋:新华网的权威新闻、人民网的服务为民、中青网的定位青春等。地方网站中江苏的龙虎网、湖南的红网等也都是颇具匠心的命名。

当然,我国的网络媒体不只是把工夫花在表面上,在内容方面也是颇费苦心。以新华网为例,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网络新闻首次参加了这一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评选,新华网制作的专题《网民感动总理,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获得一等奖,网评《“房地产就该暴利” ——任志强叫嚣有理还是叫板和谐社会》获三等奖。人民网也凭其原创评论作品《人民时评: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荣获本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以上内容梳理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网络新闻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网络新闻业走过的历程,并总结出网络新闻业发展的特点:快与稳并行,新与迎相继,特与鲜相成等,这为从整体上把握网络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料基础,同时也为认识网络新闻编辑奠定了相关知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