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新闻和经济媒体的分类

经济新闻和经济媒体的分类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关于与自然紧密相联的经济现象以及将影响经济的自然现象的报道。以传递经济信息、提供经济发展动向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这类新闻即报道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现阶段发展状况的新闻。有调查显示,62.9%的公众希望经常获得有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信息。

第四节 经济新闻和经济媒体的分类

一、经济新闻的分类

经济新闻的分类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出不同的种类。

徐人仲《经济新闻学初探》(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中把经济新闻分为三大类:

一是社会经济新闻。它是人类参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事实的报道,主要反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是自然经济新闻。它是关于与自然紧密相联的经济现象以及将影响经济的自然现象的报道。

三是边缘经济新闻。这是既涉及经济问题,又涉及其他领域问题的复合型报道。

在这三大类之下,还可分出许许多多的小类,大致有:政策性经济新闻;分析性经济新闻;述评性经济新闻;解释性经济新闻;预测性经济新闻;信息性经济新闻;经验性经济新闻;经济珍闻趣闻;人物经济新闻。

严三九《经济新闻写作概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按报道内容,将经济新闻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政策型经济新闻。以反映党和国家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为内容的经济新闻,政策性和指导性强。又可细分出以下几种:

A.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对经济建设、经济工作的新部署、新决策,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

B.各地干部群众在执行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中出现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涌现的新典型。

C.各地、各单位在执行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成果。

D.各地在开展经济工作中出现的带政策倾向性的问题和现象。

第二,信息型经济新闻。以传递经济信息、提供经济发展动向为报道内容的新闻。特点是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可细分为三种:

A.预测性信息新闻。这类新闻主要报道经济发展的趋势、趋向、前景,其内容包括产值增减比例、发展速度、市场供求、成本利率、物价指数等。

B.动态性信息新闻。这类新闻即报道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现阶段发展状况的新闻。动态信息报道是“预测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这一信息传播链条的中间环节。

C.反馈性信息报道。即以报道经济政策的实施结果、经济活动的效果以及群众对经济活动的意见和要求为内容的新闻。

第三,服务型经济新闻。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提供多方面服务、为群众生活提供多方面指导,以引导和促进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

第四,人物型经济新闻。以反映经济工作和经济活动中人物的事迹、活动为内容的新闻。又可分为人物活动型经济新闻、人物事迹型经济新闻和人物言论型经济新闻。

第五,自然现象型经济新闻。即报道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自然界现象的新闻。包括天气与海洋情况报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报道、有价值的经济新闻。

一般认为,按报道内容经济新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政经新闻:主要包括时事政治性和政策性的经济新闻,政经新闻可算是时政新闻的一个分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事访问、党和国家的政治会议、政治活动、发布的政策等都属于政经新闻报道的范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和新闻改革催生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市场化的政经类杂志,如《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小康》、《决策》等。它们大多以深度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进程,报道转型时期的重大政治和经济事件,深度解析和整合社会主流民意,提出合理性、建设性的意见为己任,在我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创刊于1985年4月的《南风窗》杂志,以“传播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事物、新潮流、新趋势,做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实践、领导与群众、几代人之间的桥梁”为办刊宗旨,2001年改为半月刊后,更是向着“办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经新闻杂志”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财经新闻:侧重于报道金融和财政领域,如股市、银行、保险、期货汇率等。广义的财经新闻或称泛经济新闻,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工作到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狭义的财经新闻,则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关注中国经济生活。

(3)产经新闻:以产业为经济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工业、农业、公司、贸易等第一、第二产业方面,从目前我国经济媒体的产经报道来看,主要集中在汽车、房产、IT等新兴行业。《中国产经新闻》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一家综合性经济类报纸,其前身是创刊于1996年7月的《中国资产新闻报》,是一份有影响力的以产经新闻为主的青年经济报纸,它对当下正在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产经业态深具远见。

借鉴经济学领域的划分,我们可将经济新闻划分为以下几种:

(1)宏观经济新闻:“宏观经济学是把经济当做一个整体而对其行为所做的研究。它考察一个国家的产出、就业、物价以及对外贸易的总体水平。”(32)宏观经济新闻就是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活动所作的报道。“由于凯恩斯及其现代追随者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通过选择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即那些影响货币供给、税收或政府支出的政策),一个国家能加快或减慢其经济增长的速度,点燃高速的通货膨胀或降低物价的上涨幅度,以及引起贸易逆差或产生顺差。”②由此可见,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根本。把握政策、传达政策、诠释政策,是宏观经济报道的首要任务;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的变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建设成就,也是宏观经济的业绩,这些都属于宏观经济新闻报道的范畴。有调查显示,62.9%的公众希望经常获得有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信息。因此,宏观经济新闻应该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报道,从总体上把握和报道经济建设的成就,并从宏观的角度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2)微观经济新闻: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个体或部门的行为。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及其行为发生的场所——市场,是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在经济学研究中,人都是理性的人,都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己任。其实整个经济学研究的内容都是供给和需求平衡的问题,即在稀缺资源的供给中,如何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参考微观经济学提供的理论路径,抓住需求和供给这一基本矛盾,理解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这是微观经济新闻的基本思路。相对于宏观经济报道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把握和全景展示,微观经济新闻则是对于经济生活中的个体行为或部门行为的报道;更多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有组织地发布市场信息,注重信息对消费者行为的导向作用,成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同时代表供需两端,以公众舆论的形式对市场机制的良性运作进行监督,以服务为主,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微观经济新闻应该立足于生活,根据受众的心理和实际需求,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好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帮助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自己的生产发展思路,并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意识。

(3)中观经济新闻:中观经济是指介于整个国家和具体单位(家庭消费者、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从广义上讲,它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所有经济形态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特指国家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城市经济。近年来,中观经济的理论思路已经成为媒体经济报道的一条重要组织原则。产业经济报道、区域经济报道和城市经济报道共同构成了我国媒体的中观经济新闻报道。

网络调查显示,人们喜欢的10种经济新闻分别是:对经济重大事件迅速而详尽的报道;介绍最新企业动态的报道;有深刻剖析的经济评论,既展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准确评说是非曲直;敢于做前瞻性预测的报道;语言平实,老百姓能看得懂的报道;建设性、可操作性强的报道;能够帮助老百姓获得财富,避免损失的报道;投资理财的信息和个案剖析的报道;务实、为股民服务的股评;经济政策的深入解读。由此可见,经济新闻不管采用何种分类法,记者的报道目的应该是写出受众喜欢的经济新闻。

二、我国经济媒体的分类

经济媒体可以分为专业性经济媒体和综合性经济媒体,前者主要围绕特定的投资工具和投资市场做文章,如《证券报》、《房地产报》、《保险报》、《期货报》等,后者则基本涵盖所有投资市场和财经领域,如《财经》杂志、《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等。

按照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的观点,我国经济媒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泛经济型新经济类媒体,如《经济日报》、《市场报》等,其基本定位是权威的经济专业报纸;(2)证券型新经济类媒体,如《证券时报》等三大证券媒体,这些媒体更专注于资本市场领域;(3)经济专业型新经济类媒体,如《经济学消息报》等,这类报纸更像是具有一定学术性的大众媒体;(4)行业依托型新经济类媒体,如《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产经新闻》等,这类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与某个特定的行业有天然联系,利用特定资源为立足之基;(5)新财经媒体,如《财经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33)

实际上经济媒体是从报道内容上划分的一种媒体类型,以刊载经济新闻报道为主的媒体。陆小华这里所说的五类经济媒体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划分的综合经济媒体,它的外延包括以《中华工商时报》(1989)、《中国经营报》(1982)、《中国证券报》(1996)、《中国经济时报》、《投资导报》、《财经时报》(1999)、《粤港信息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2001)、《经济观察报》(2002)为代表的经济类报纸中的主流报群,这五类综合经济媒体都可算作经济类媒体。这一类媒体的内涵包括以下特征:(34)

在内容上,迅速、准确、全面地提供国际国内政经、产经、财经、商业信息;对国际国内经济现象、经济模式关注和分析。

在社会职能上,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舆论监督;对市场环境敏感变化进行舆论引导;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信息服务。

在形式上,包括事件追踪报道、经济人物报道以及新经济形态介绍;企业分析;政府行为、决策、法律法规对市场的影响分析;前瞻性、对策性分析等。以深度报道为主,大版面编排,多版面栏目化设置,市场化发行。

在机构上,编辑部与经营部独立运作,实行市场化经营模式;有经济研究机构;具有独立的经济自主权。

【注释】

(1)格里高利·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2)张建平:《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3)张颂甲:《经济新闻写作浅说》,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4)彭朝丞:《怎样写好经济新闻》,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5)徐人仲:《经济新闻学初探》,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6)董玉琴:《漫谈经济报道》,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7)余镇邦、黄其庄:《经济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

(8)阎江、杨建国等:《经济新闻本体论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9)仇学英:《热点经济新闻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10)李洪波、张泽萱、刘先凡:《优秀经济新闻赏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11)程道才、严三九:《经济新闻写作概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2)樊凡、时统宇:《经济新闻范文评析》,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13)王华庆:《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4)刘笑盈:《经济学与经济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15)李道荣:《经济新闻的定义辨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6)《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9页。

(17)贺宛男、佟琳、唐俊:《财经专业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18)张艳华、张贺泽:《财经新闻的实用价值取向》,《中华新闻报》2003年10月9日。

(19)周瑞金:《财经报道与新闻改革》,《中国记者》2002年第10期。

(20)李本乾、李彩英:《财经新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21)王小波:《财经新闻与“利益”视角》,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895956,2006年1月2日。

(22)邓理峰:《从“经济新闻”到“财经新闻”》,《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10期。

(23)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中信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24)阮荣观:《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25)高路:《经济报道专业与通俗融合才完美》,《新闻战线》2003年第2期。

(26)罗以澄:《我国财经报道琐议》,《罗以澄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27)陈力丹:《我国经济新闻的发展和变化》,《新闻实践》2000年第4期。

(28)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阮观荣:《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30)陈力丹:《我国经济新闻的发展和变化》,《新闻实践》2000年第4期。

(31)裴毅然:《经济新闻学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

(32)②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4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33页。

(33)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页。

(34)李胜:《从〈经济日报〉到〈经济观察报〉——对中国财经类报纸产生及发展问题的社会学探讨》,《报刊之友》2003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