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谈话类电视栏目的策划要点

谈话类电视栏目的策划要点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排谈话的次序,呈现重点内容的方式,预测可能出现的几个谈话方向,并对这几个可能的方向做出相应的准备,与观众的互动环节的准备,整个节目节奏曲线的设计、嘉宾的选择、主持方式、气氛营造等都是根据节目的内容定位进行的必要的策划工作。

第三节 谈话类电视栏目的策划要点

据统计,2002年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就达170个,内容涉及新闻信息、科技教育、生活休闲人文情感等多个方面,创下了其他类型节目无法超越的收视奇迹。但就在谈话节目遍地开花、飞速复制的大好形势下,危机也悄然而至。形式雷同、选题匮乏、策划缺少创新,受众收视疲劳,谈话节目难以再现当年辉煌。2002年停播《朋友》和《半边天》(周末版)两档谈话节目,《新周刊》“2004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谈话节目甚至出现了空缺,许多资深的老牌谈话节目收视率持续下跌,面临改版甚至停播的困境。2005年9月,《实话实说》因收视率下滑,退出中央电视台一套,《艺术人生》也遭遇停播黄牌警告。2006年8月、12月,《东方夜谭》《李敖有话说》相继停播。我国的谈话节目进入了瓶颈期。怎样突破瓶颈,使谈话节目找到生存并发展的途径,是目前谈话节目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会客厅》制片人包军昊曾说:“谈话节目的瓶颈在策划环节,谈话节目的龙头是选题,策划是谈话节目生命力的源泉。”

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是节目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对节目的定位、风格及内容的确定起到指导性作用,如对节目话题的选择做前期调查和研讨,对嘉宾及观众的选择做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话题、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是谈话栏目的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成败,所以谈话节目的策划是紧紧围绕着这些元素而展开的。

一、节目前期策划

(一)优秀的策划团队

很多谈话类节目往往断送在一个不称职的策划人手里,因为策划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决定一个话题的取舍,同时又由于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话题显得褊狭。所以说,策划团队至关重要,大家集思广益,分析受众的关注焦点,只有关注受众的兴趣点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

《实话实说》能够一炮打响,它的策划班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个战功显赫的班底里,成员来自各个领域,有学者、作家,也有记者、编导、制片人,他们不仅引进了一种当时观众从未见过的电视节目样式,而且呈现出了人类语言的独特魅力,创造了电视领域的佳话。

栏目的策划从栏目的定位开始,经过话题的设计及把握,主持人、嘉宾、观众的选择,到节目制作过程中庞大的制作队伍各工种间的协调配合,无不体现策划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这也是节目正常运行和高收视率的保证。策划人不仅决定栏目定位和选题内容,更重要的是对节目的“设计”。策划人必须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熟知新闻政策的约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所选话题的多方面信息,给出正确的舆论导向等多种能力,所以栏目的策划人必须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策划者,大家共同参与,人人贡献智慧。但是栏目的策划团队要把握几个工作重点。第一,对节目主题的深化起到引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二,组建策划群体,收集资料,筛选素材,理出话题递进的线索、层次和思想脉络,找到恰当的“切入口”和“落脚点”,策划人必须要马上成为这个话题专家,甚至借用“外脑”来丰富自己,聘请某领域的专家。第三,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考虑周到,如何调动嘉宾,如何与观众形成互动。第四,在机制上保障执行策划方案,同时要给编导留下发展的空间。

(二)节目的定位

策划是节目的方向和旗帜,它的首要工作就是为节目定位,确定节目宗旨和形象,这是成为品牌栏目的第一要素。通常节目定位有以下几个角度:按内容定位、按特点定位、按收视对象定位、按谈话参与对象定位、按主持人风格定位。

节目的内容定位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所在,它决定着一个节目与其他节目的区别。准确而独特的定位是成功的一半,也是一个节目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栏目定位是结合时代、地域、观众的特点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应该与时俱进。

确定了节目内容定位后,再根据定位来确定谈话的风格和节目的形式,是以严肃为主还是以娱乐煽情为主,或者各元素兼备,由此对话题进行必要的分割、设计。安排谈话的次序,呈现重点内容的方式,预测可能出现的几个谈话方向,并对这几个可能的方向做出相应的准备,与观众的互动环节的准备,整个节目节奏曲线的设计、嘉宾的选择、主持方式、气氛营造等都是根据节目的内容定位进行的必要的策划工作。

例:2007年9月11日播出的一期《奥普拉·温弗瑞秀》中讨论教育问题的节目板块设计和现场控制情况。

img62

二、话题的确定

西方学者吉妮·格拉汗姆·斯克特曾把谈话节目喻为无序、绝望、愤怒的时代里的解毒剂。谈话节目释放、表达、抒发的作用,能引导舆论,舒缓压力。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强调参与性的新型电视传播形态,不可推卸地承担着传播优秀文化、教育社会民众的功能。所以,话题的选择,应该在不影响正面宣传的前提下严格把握话题的度,不能太窄或过宽,而应选择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话题。同时,有些观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如机组人员是不是应该和劫机犯搏斗,少年是不是应该奋不顾身救人,捡到东西归还失主是不是应该获取报酬等,理念的变化需要过程,需要社会的制度化建设,如果媒体提出这类理念过早,对电视栏目是危险的。

(一)话题应以引导人生为选择依据

业内专家称最近谈话节目收视有所下滑,相对于大事频发的2008年,最近比较平静,事件、人物缺乏亮点,观众觉得厌倦也是正常的。随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访谈节目面临创新和再提升的过程。

有人说,现在的谈话类节目,总想着说“国家大事”,对于老百姓街谈巷议、引为谈资的“小”事情反倒不关注了;“教育人”的节目太多了,轻松交流、思想碰撞的太少了;把“权威观点”推销给观众的太多了,让大家各抒己见、能容纳不同声音的太少了。但是,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期,人心浮躁,人们的意识和思想需要有效地引导,所以对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进行控制还是必要的。大众媒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的著名栏目,应该选取“激励”“振奋”“启示”的“阳光”题材,以正面宣传为主,引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唯收视率论”、不择手段、哗众取宠,短期内是可以吸引观众,但从长期来看,降低了节目的品位,对栏目的发展将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国内外的著名谈话节目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定位,引导人们的生活健康、快乐,丰富多彩。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话题的选择,应求小、求新、求广、求深,从关注大众的生活出发。

(二)话题应该常说常新

我国现在的电视谈话节目要么是选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与参与;要么是讨论的活跃程度和深度不够,难以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要么话题是出来了,可是由于国家政策等的限制,很多话题只能点到为止或者直接回避。一旦某个社会现象或事件成为谈话节目的关注对象,各个电视台便争相推出类似话题,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艺术人生》的成功,使许多栏目竞相模仿,常常出现同一明星作为嘉宾频频出现在不同的谈话节目。或者各电视台纷纷为民工讨工钱,纷纷推出捐助学生、助养孤儿的拾荒老人等,这都使观众深感疲劳。因此,“话题匮乏”是谈话节目的现状,也是谈话节目能否存活下来、发展下去的关键。谈话节目的话题必须推陈出新,充满创新意识,提出人们关心和深层次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才能推动谈话类节目的发展,也才能使栏目充满个性

(三)话题应具有争议性

谈话类节目保持收视率的重点,是所选择的话题应具有“矛盾”“冲突”与“悬念”。要把话题说深说透,而且还有可看性,这种具有矛盾和冲突的争议性话题的选择是首当其冲的。

一方面,话题的争议性让话题内蕴含的矛盾冲突得到充分展示和演绎,这是通过让谈话各方对话题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地阐述或辩论达到的。通过阐述,使谈话者和倾听者更全面、更客观地思考,能对话题的本质做深入地了解,更加接近问题的核心。另一方面,“争议性”带来的矛盾冲突模式让谈话过程极富戏剧性,使谈话“情节”引人入胜,激发观众的收视欲望。《实话实说》曾讨论过的“住房改革”“下岗后该怎么办”“农民话题”“海外归来”之类内含矛盾重大的话题,话题本身也非常前沿,具有时代特征;并且有些话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和重大的新闻事件,还极具焦点性。这样的话题使观众能够从政府、民间、专家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每个话题的辩论探讨,不是为了决个高低、分个对错,也不需要权威的定论,不是为辩论而辩论,更不是为争吵而辩论。而是通过这样的探讨引发人们的思考,能够把话题的多个方面展示给观众,提供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选定的话题都是与人们利益相关的事,这样的探讨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达到了解事件本质的目的。

(四)话题应“小”而“深”

谈话类节目选择话题应该从“小”入手,选择那些民生社会新闻,能够引起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这些“小”新闻谈深了也是大事情。

《奥普拉·温弗瑞秀》属于生活类电视谈话栏目,形式上较为灵活,该节目通常深入到生活中,挖掘与众人休戚相关的现实性话题,如减肥困难、自信心缺乏等。同时,该节目还经常讨论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如种族问题、流氓团伙、买卖儿童和家庭暴力等。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主持人与嘉宾和观众一同寻求解决方法,安抚受伤的心灵,缓解心理压力,节目充满着温馨的气氛。

对于话题的探讨,切入点不能仅停留于事件表面,而是要深入其中,追求深刻的同时不避讳尖锐问题的提出,这所谓一针见血的方式也是《拉里·金》节目中常常出现的方式,也是与《奥普拉·温弗瑞秀》的温馨氛围所不同的,是许多客观找寻事物本质的观众大呼过瘾的有力手段。关于刘德华隐瞒结婚的探讨的一档节目中,就引申到明星的隐私和媒体的报道间的冲突问题,这样尖锐的探讨增加了刺激感,也增加了讨论的激烈程度,引起大众的关注。

从“小事”入手,深入探讨是谈话栏目的选题原则之一,但是,选题的范围可否进一步扩大呢?美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正是敢于触及所有严肃和敏感的问题,并且是相当深入地切入这些问题的核心,才会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相比之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曾经由于受国情的影响,在话题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不足。但是,如果制作者、策划团队和主持人有能力驾驭,可以选择深层次和敏感话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民主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政府信息也越来越公开,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直接对话。这种形势下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舆论环境也进一步宽松,谈话节目的话题也将会不断拓展。不仅社会生活的“软”话题继续得到关注,而且政治、经济、文化等“硬”话题也会较多地涉及。如果巧妙选择切入角度,敏感话题、边缘话题也不再只是若隐若现。在深度方面,话题也将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因此谈话类节目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话题应表现个性化

在策划中保持个性是为了让节目独具魅力,拥有独特的风格。节目的风格是强大生命力的源泉。而选题的个性化是节目个性化的基础,选题的提炼和筛选是策划人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选择话题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就转化为让话题个性化和个案化的过程。策划人根据节目的定位和特点选择话题,切入话题的视角与深度要与风格统一,以保持节目的个性。

如今,“受者本位”的传播意识改变了当今媒体传播格局,受众的注意力也就演变成为可用数字说话的指标,成为各电视节目成功的衡量尺度。所以,是让受众适应传播者的意图和兴趣,还是传播者一味满足受众口味,成为许多电视策划人游离不定的原因,这也就使节目失去了定位的核心,没有个性,也无法形成风格。“受众本位”意识并不意味着节目要一味迎合观众,令自己陷入“媚俗”的泥沼,而是要独具个性,形成个性化风格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三、对主持人的要求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所思所言,对于提升节目的档次、品位,吸引和引导观众显然是太重要了。所以挖掘适合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是谈话节目发展的关键。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主持人要负责衔接整个节目,在节目进行中要与嘉宾交流。交流之中,主持人风趣的语言、突出的个性、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能够使观众叹服。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应该以自己独特的主持特色,构筑起交流的平台和桥梁,用于与嘉宾平等地交流和沟通。虽然在谈话节目中有一些表现突出的主持人,但是数量较少。随着谈话节目的发展,我国需要一批知识丰富、灵活机敏、风格独特、富有感染力、具有个性的主持人。

(一)个性魅力

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节目风格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主持人的个性与魅力。主持人的知名度决定了节目的知名度,而节目知名度的提高也可以使主持人随之出名。因此,要想使节目成功并且具有个性,关键问题在于塑造和展示主持人独有的个性特色。对话题的切入角度也要尽量根据主持人的特点而确定。大多数成功的谈话节目都是在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好的主持人能够抓住观众的视线,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

谈话类节目需要主持人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好恶鲜明,有血有肉,风趣幽默,清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节目中重视引导,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客观、真诚地面对受众,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出发对听众进行引导,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节目中,使受众得到启发和教益。

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从广义上说可以理解为主持人所表现的主持风格、语言特色等。不同节目中主持人需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各有各的特点,所以具有很强的个性化。从狭义上来仔细分析,又包括很多内容,如主持风格、语言特色,以及举止动作、服装搭配等方面,都在体现着主持人的个性特色。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风格传播与个性传播的社会,只有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节目主持人,才能牵动观众的目光。

《奥普拉·温弗瑞秀》能够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奥普拉的个人魅力。首先,奥普拉本人的人生经历就是榜样和力量,激励着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女性。她的成功代表了一种美国文化和精神,激励着无数生活在挫折中的美国女性。其次,奥普拉从不以庸俗不堪、哗众取宠的题材和方式来吸引观众,她总是率直、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嘉宾,从谈话中挖掘真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观众来说,看奥普拉的节目,就好像倾听一个好朋友的交谈。她会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将注意力放在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遇到的人生难题上。独特的主持风格和不懈的努力,再加上良好的经营头脑,使今天的奥普拉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1.内在素质要求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长相可以不够漂亮、英俊,身材也可以不够苗条、高大,但是一定要有内涵、有品位、有个性,因为内在的文化底蕴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折射出来的,从而构成了他在受众心目中的外在形象。而主持人外在形象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节目,同时也体现出节目制作群体的形象。所以主持人的素质至关重要。

主持人朱军

谈话类节目需要通过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才华风度、内在修养、阅历经验、语言形态等外在形象因素来吸引受众。这要求主持人除了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良好的政治素养等之外,还要具备一种“人文情怀”,一种发自内心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智慧和学识来自天赋和学习积累,而“情怀”则要从心灵深处打造。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把主持人分为三个层次:最初级的是技巧层次的介入。任何主持人都必须有技巧,但长期下去仅有技巧的主持人就是匠人,主持工作也仅仅是混口饭吃。第二个层次是智慧介入。主持人需要给嘉宾以安全感,彼此建立信任,用智慧调动嘉宾的倾诉欲,这种智慧必须来源于生活积淀,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我真正的“阅读量”,是我在四十年的人生中完成的。最高层次的介入是情感介入。也就是说,主持人必须真诚地投入情感。从嘉宾的眼睛走到他的内心,这就是情感的介入。[7]在朱军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主持人的主持技巧是最表层的,也是最容易学到的,可是智慧的融入却是主持人内在的素质修养,是长期文化熏陶、积累的结果,而最高层次的情感的介入,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情怀却是主持人人生阅历及对人生的感悟所得来的。这三个层面的融合是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对主持人资格的审定标准。

很多主持人之所以没有办法跟嘉宾对话,是因为人生阅历的匮乏。当别人的心灵在震撼的时候,作为主持人不能传递这种感应,你又怎么能够让你的表达穿透屏幕呢?有位学者比喻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形成雨,如果嘉宾的思想很丰富,嘉宾是一朵高的云,主持人在那儿是一朵低的云,两朵云都在那儿飘,你看着干着急,死活碰不到。

2.个性主持风格

个性主持人风格独具,谦和、犀利、儒雅、幽默,不拘一格。但是个性主持人不是形象异常,一些电视台选取长相奇特的主持人,一些电视台则让主持人打扮得奇形怪状,似乎就是独特,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没有内在魅力,肯定没有个性的吸引力,这样的节目在受众心中是存活不久的。

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分为感性魅力和理性魅力,也就是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素质的统一。感性魅力是指感官直接知觉到的主持人具体的形态属性,如音质、相貌、肢体语言、装束、说话的方式和表达习惯等;理性魅力是指主持人内在的品格,如学识、能力和品格道德等。主持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无不体现感性魅力与理性魅力的融合。

《今夜秀》主持人杰伊·利诺

首先,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主持人个性特点的突出方面。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实现交流的目的,表现出个人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同时,又可以通过不同特色的语言,呈现出自身的个性与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不同的节目背景下,主持人说话时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节奏和停顿等表达出来都会带给嘉宾和观众不同的感受。

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以说理见长,不太强调情感的外露,可以深入浅出地分析事态的发展以及事物的本质,其语言呈现出理性化、逻辑化,具有突出的深刻性与严谨性。这种语言风格适合于严肃庄重的话题。富有文化感的语言表述,一般以淳朴厚重、气度雍容见长,常常蕴含着浓郁的书卷气,彰显出说话人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主持人朱军,语言节奏婉转,语气诚恳,富有文化气息。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表述中,可以突出其温馨、随意、可亲的特色,他们一般不对语言做过多的雕饰,而是在一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体味到平等对话的愉悦。这类语言,一般呈现出清新淡雅、洒脱清纯的气息,往往能够使人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和平易,以及对话的自由和交流的顺畅。在一期《沟通》节目中,话题为“我的童年生活”,主持人讲述了一段自己小时候买早点的事情,使现场气氛轻松自然。

美国NBC公司的晚间幽默脱口秀节目《杰伊·利诺今夜秀》的主持人杰伊·利诺,慈眉善目,满头银发,谈吐和蔼可亲,却常在不经意间甩出让人笑掉大牙的笑话,自己却依然一本正经。他充满个性的语言风格和幽默讽刺的主持特点,使《今夜秀》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访谈节目。

语言是主持人的基本功,也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观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微笑、举止动作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联,同时体现不同主持人的个性特色。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眼神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信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手段超出了日常生活的范围,而带来了职业意义。主持人眼神要真切、自然。因为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谈话节目中,在嘉宾讲话时主持人都会默默地注视对方,这样可以表示对嘉宾的尊重与真诚的聆听。

不同类型节目中,主持人的各种笑可以直接体现性格特点和个性。谈话节目主持人常常用微笑发出丰富的信息,它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表示出愉快、友好、亲切、赞同、欢迎等多种意思。能在微笑中把观众吸引到节目中来,能在微笑中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给观众一种美感,让观众牢牢地记住你或甜美或开朗的笑,这样的笑才真正地具有了价值,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一面深深地留在观众心里,成功地展示自己的独有的个性特色。

主持人的服饰也是体现个性的元素,能很好地适应节目、体现谈话内容的服饰就是合适的。谈话节目对主持人服饰的基本要求是大方得体,不同类型的节目可以分别选择正装、休闲装等,但一定要干净整洁和亮丽。崔永元的中式服装,使得主持人很好地融入节目,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主持人自己独有的个性特色。同时,非正式的装束比正式的装束更适合谈话情景,普通的服饰弱化了主持人的存在感,更加符合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的主人角色。《一虎一席谈》中胡一虎总是一身休闲装,即是为了避免正装带给观众拘谨的现场感觉。

另外,讲话者适当的肢体语言往往能够吸引观众,助思想表达一臂之力。但在摄像机镜头前,主持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都会直接影响谈话者的心情、思维。主持人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才显得大方得体。谈话节目《半边天》的主持人张悦经常只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半边脸,她的正面朝着嘉宾,肘部支撑着上半身向嘉宾倾斜,显示出极强的倾听欲望,很能调动起嘉宾的诉说欲;常常随心所欲翘起的“二郎腿”,折射出一种亲近感和兴奋感;由内向外拨转的手势传递给嘉宾的是一种“掏心窝”的信息,让嘉宾感觉到她有许多话急着要对我说,有许多问题需要我帮她解决。肢体语言应是出自内心,千万不能做作,否则会弄巧成拙。

除了上述的外在表现外,个性主持人拥有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必须让观众觉得他富有亲和力。所谓亲和力,就是让观众感觉到主持人亲切、真诚、可信,没有抵触情绪。亲和力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主持人与被访者间交流的基础。亲和力体现在这两者中,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在节目中是个极具亲和力的主持人,他朴实的形象以及“平民化”的谈话方式让观众、嘉宾喜欢并信任他,能够畅所欲言。如果一个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缺乏亲和力,意味着他缺少个性风采和人格魅力,那么他的形象是很难在受众心中“活”起来的。

(二)引导话题

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是话题引导者、讨论者,而不是旁观者,主持人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立场。这就需要主持人在制作每一档节目前,充分认真地做好案头准备,包括文字和“腹稿”,从导向、知识、社会现实以及节目的策划、结构的起承转合以及提问等方面做细做足,这样主持人在节目中才能游刃有余,充分引导和发挥。主持人鲜活了,节目自然会增添“生气”,主持人有魅力了,节目自然就充满个性。

一个好的主持人应该在节目前就有自己的看法,在节目中能够引导而不能简单地陶醉其中,否则可能在场面上非常热闹,但观众并没有看到事情本质的一面。所以,一个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语言魅力,也要有“挑逗”的能力。在辩论型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不能有观点上的倾向性,因为一旦主持人在话语组织或发言安排上微微偏向一方,那另一方就会毋庸置疑地处于劣势;或者是,一档辩论型谈话节目活生生地变成了主持人高谈阔论的个人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在节目观看和社会影响上产生恶劣影响。

但是引导话题并不是充当“和事佬”“仲裁人”,当出现观点冲突时主持人应该因势利导,借机挖掘,深化、升华主题,而不是一味采取“调和、稀释、幽默、偷换话题”等技法来瓦解求新求异思维碰撞所激发的火花,使得观众与嘉宾几乎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时间。这种情况下,嘉宾只能正襟危坐,严肃端庄,言谈之间也多是随声附和,谦恭有礼,尽可能在大众媒介的情境中避免发生争执,而观众则绝大多数充当的是忠实的听众和旁观者,很多则是满怀对名人权威的景仰之情,这使得谈话中的整个交流过程仿佛是“新闻发布会”中一问一答的“独白式”对话。这样的谈话节目的实际效果和对观众心灵与心理所产生的震撼力实在令人难以恭维。

《一虎一席谈》的成功正在于胡一虎深知节目需要的是平衡,所以从来不妄作价值评判,但他惯于倾听和协调的参与方式,并不妨碍节目在引导舆论上的观点表达。例如,在《兽首何时回家》这期节目的最后,胡一虎进行了这样一番总结:

请所有在座的代表回答我这个问题:你认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想尽办法把兽首带回家,还是全心全力把所有身边的文物好好保存好,不要让它再流失国外?第一个议题我知道经过刚刚的讨论,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答案,而第二个议题是每个人的共识——今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讨论如何把流失海外的东西带回家,别忘了更多的精力是不要让我们身旁的文物莫名其妙地又离家出走了。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节目客观和理性的立场,胡一虎欲用所有人的共识规劝那些沉陷在兽首的争论里不可自拔的人,从身边做起、开始切实地保护行动,才是上上之策。他的分析有助于引导人们正视文物保护问题,体现了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意义——引导舆论,促进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8]

(三)话语控制

在众多的谈话栏目中,主持人肩负着现场访谈、叙述故事、控制话题、发掘情感等多种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要同时扮演听话人和说话人两个角色。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只有将语言信息放在与话题具有关联的语境中进行处理,才能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含义;而对说话人而言,必须根据语境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语言表达,即主持人的话语受语境因素制约,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迅速分析、组织语言的能力,做到全面倾听、准确判断、深入探究,就可以与谈话对象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如果主持人的话语生成失败了,就无法在与谈话对象和观众交流时形成最佳关联,谈话对象随后的表达可能会受到阻碍,而观众则无法清晰地了解事件及嘉宾思想的真实面貌,节目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在谈话现场,主持人是观众的代言人。主持人常常会使用一些话语技巧,来充分、全面、客观地展示话题的核心。反复、追问就是主持人从观众的角度,深入客观地探究真相的一种方式。访谈嘉宾的话语可能是省略性的、模糊的,这就需要主持人在理解话语时,结合语境,运用推理规则,反复与追问相结合,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保证观众通过现象了解到事件的本质。

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谈话,不同于日常性的言语交际,除了现场嘉宾、观众,还有大量屏幕前的受众,这就意味着主持人的话语生成要充分关注到观众的认知语境,必须服从节目的情节和节奏安排,要制造悬念,让观众形成收视期待。所以符合大众要求的信息,全面又言简意赅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谈话段落间的衔接,又是主持人承上启下、把握主题、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在众多的语言约束和话语控制因素中,主持人必须考虑电视节目实现大众传播这样一个大语境,主持人要牢牢把握话语的发展方向,在生成话语时,要始终围绕谈话主题,这样才能生成合理的话语表达。所以在访谈过程中,适当的调节与引导可以确保节目的方向按照主题的要求发展。也就是在理解谈话嘉宾话语的基础上,主持人应该引导谈话者继续顺畅讲述,或调节谈话人情绪与现场气氛,或调动观众的收视期待。

但是也有的谈话栏目因为片面追求新意,失去了对节目的准确定位,导致主持人在现场表现失控,不仅没有起到话语引导和控制的作用,个人表现反而遭到观众的质疑。湖南卫视曾推出的一档娱乐资讯节目《我不同意》,采用辩论的形式,男女主持从对立的角度进行辩论阐述。栏目选择热点话题,以当前娱乐圈、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但它一开播便遭到无数观众的口诛笔伐,除了因“设计成分过重出现‘为了争吵而争吵’的场面外,争论语言庸俗、主持人表现粗野、内容毫无意义、思想性缺失”等,是节目的致命伤。另外,辩论声势太强、主持人无法控制,导致节目舆论导向偏失,造成现场“言论自由”的闹市场面,这样的节目生命力是不会强大的。

(四)调动观众

在以主持人与嘉宾形成现场主导的谈话节目中,现场观众常常作为聆听者,广大受众代表的身份被忽视了,成为节目的背景,从而失去现场观众作为谈话节目要素之一而应发挥的作用。其实,现场观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填补辩论式节目中嘉宾论证中的漏洞,也能在讲述类等其他节目中烘托气氛,带来主持人意料之外的信息,成为节目的又一亮色。但是,如果现场观众没有被赋予话语权,或者因为面对摄像机的紧张感而失去了表达的愿望,整个演播室就会陷入尴尬的局面。美国的谈话节目中,现场观众发言踊跃,或是有感而发,或是为嘉宾出谋划策,甚至用偏激的言辞陈述观点,有时主持人成为嘉宾和观众共同攻击的对象,这样的节目总是会带来突发的情景,给观众留下悬念和收看的动机。因此,如何调动现场观众深度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谈话节目现场,主持人应该淡化主持意识,以真实本色真诚地融入到谈话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这种率先进入常态的表现自然会给现场观众和嘉宾一种感应,使嘉宾与观众双方都会进入常态的自然表达。崔永元每次录制节目之前,都要在现场做个热身,或讲故事或说笑话,特别能调节到场来宾与观众的紧张情绪。胡一虎坚持“不穿西装”,而以毛衫或衬衣或二者搭配的便装出现,在短片播放后他会调动大家一齐高喊“一虎一席谈,有话大家谈”的鼓励语,以消除观众的紧张感。而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他也会出其不意地“幽默”一把,让观众对他和节目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得以自由地表达。

其次,主持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亲切感是主持人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它可以消除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紧张情绪,排除交流上的阻碍因素。主持人的亲切感来自诚挚、平等,所以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在现场尽可能地保持亲切平易的状态,是建立自身形象与节目形象,并能与嘉宾、观众形成交流的必要条件。

(五)挑战嘉宾

国内的许多谈话节目制作,出于整体掌控的需要,谈话开始之前往往要预先采访嘉宾,并会将节目的安排告之嘉宾,有的节目甚至在预访的时候就把节目中要问的问题逐一演习了一遍,这样节目在进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状况导致现场失控,充分显示出我国节目策划、编导及主持人求稳求和的原则。但是,嘉宾对现场安排了如指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种在突如其来的争辩面前出现的真实观点与情感就不会被真实地表达出来。即使现场观众问题深刻,知道了主持人“节目意图”的嘉宾也会从节目的整体高度从容应对,争议失去了即兴与未知的色彩,也显得没有了趣味。而国外知名栏目的主持人,往往在节目前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却不与嘉宾见面,保持现场的新鲜与好奇感,并常常有意激起嘉宾与观众表达的愿望,追求突发事件的自然真实感。

许多常接受国外媒体访问的学者和知名人士都曾描述过这样的经验,国外记者采访的问题极具挑战性,经常让被采访者有意外的感觉,以至有兴趣甚至愿意去回答。而且,国外做谈话节目的记者或者主持人要做半年的充分准备,嘉宾的爱好、经历,甚至大学时期的成绩单都调查得很详细,做到对一个人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在谈话时,主持人的提问常常是由表及里,避免出现一些很肤浅的问题,让人很高兴回答。所以对嘉宾的采访应留白,并且提问要具有挑战性。敬一丹在《实现真正的对话》一文中说:“自从干了电视记者这一行,我就给自己订了一个戒律:不许问‘请问你有什么感想’。是这句话本身有什么错吗?不是,它没错儿,用起来很顺手、很保险、很通用,甚至能以一对十,可以应付记者眼前发生的千种心情,万种事端。那为什么不用呢?因为这句话太没个性了,太容易养成记者的惰性了,太容易局限记者的想象空间了。”

的确,封闭式的提问会暗示应答者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忽略对事物的客观评估,而“请各位用一句话来概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那次事件中,最让您难忘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技巧可以引导谈话者谈出充满个性的观点,在凸现观点多元化的同时还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对话》栏目有一期节目,面对一个“擅长谈判”的谈话者,主持人的提问就极具挑战性:“您挑人是不是都爱挑跟您一样的人?”“您不会说‘不’,那美国人跟您谈判,他们说‘NO’,您说什么?”这种挑战性的问法让嘉宾的回答也充满了个性色彩。

胡一虎曾说自己是“挑拨离间”的主持人,其中的“挑”就是指“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他善于调动嘉宾“说真话”“表真情”。在节目中,胡一虎常常用“我很好奇……”“……是这样的吗?”的语言来掌控现场气氛,用最直接、最自然的语气和问题突然插入到嘉宾的表述中,激发嘉宾进一步讲述的愿望,而不是为了缓和冲突,“和稀泥”或视而不见一笑而过。

(六)真诚倾听

敬一丹曾说,即使是孩子,也要真诚地面对。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嘉宾,倾听他们的讲话,尊重每一位嘉宾,是主持人的职责。观众喜欢真诚的主持人,也信任真诚的主持人。体现主持人魅力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倾听”。鲁豫、奥普拉·温弗瑞、崔永元等都是善于倾听的成功的主持人。崔永元能敏锐地抓住嘉宾话语中闪光的内容,通过复述、概括等方法巧妙地加以引导,在不经意中,崔永元接过话题点化一番,或是主题被升华,或是成了爆笑的包袱,有人诙谐地把这种方式比喻成崔永元下套。

img65

主持人崔永元

谈话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日常交谈,受众都希望看到一个真诚的主持人,用心地倾听来自于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声音,这也是主持人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会用心倾听,主持人就不可能对现场的情况加以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主持人在节目中倾听的身份是受众的耳朵,但扮演的主要角色仍然是采访者,主持人所关注的是节目的主题,考虑的是如何将嘉宾与观众的表达与节目的主题紧密联系起来。在倾听过程中,主持人可以理清话语思路、抓住话语要点,为进一步理解话语、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这都要看主持人是否有驾驭现场的能力和实力。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现场表现是关键。

四、嘉宾的选择

谈话节目依托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给观众提供直接见证沟通过程、感受当事人态度与反应的机会。参与谈话的人物是谈话节目的灵魂,谈话者的沟通能力、现场表现能力和事件阐述能力,决定着谈话节目的可看性,进而影响着谈话节目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CSM媒介研究2009年1—5月对全国153个城市在播的190档谈话节目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是:在播的节目中40%为人物类谈话节目,另外60%为事件类谈话节目。虽然人物谈话节目的制作数量没有事件谈话节目的数量多,但是人物类谈话节目的播出时间占据所有谈话类节目的73.39%。人物谈话类节目在谈话节目整体收视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6.03%,充分说明人物访谈类节目在国内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而人物谈话类节目中的谈话人物,更成为谈话节目成功的主要因素。谈话栏目的嘉宾,作为主要的谈话人物,其重要性在于提供谈话节目的“血肉”。目前对嘉宾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指“受邀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内容的电视节目中的各界人士”。选择嘉宾的标准主要以权威性、与话题的直接关联性、语言表达能力为原则。在主持人引导下,嘉宾娓娓道来的故事、经历和心得,是观众关注的重点。谈话嘉宾是否健谈,影响着谈话节目的丰富性和饱满性;谈话嘉宾本身的专业性、话题性和影响力同样也会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收视兴趣。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谈话决定着谈话节目的逻辑主线;而诸如现场观众、嘉宾采访团和场外嘉宾、观众等谈话人物的出现,则在丰富和补充节目主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嘉宾的选择由节目的定位、风格及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决定,嘉宾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成败。不同谈话节目对于谈话人物的选择和组合,往往是影响其节目形态的重要因素。

嘉宾的状态也成为观众对节目能否保持长久兴趣的原因之一。中国的谈话节目中嘉宾常常作为“参与者”而不是“当事人”,所以现场表现往往是温文尔雅、不苟言笑,绝不会情绪波动、言辞偏激,充分展现出大家的风范,而美国嘉宾却以“当事人”的身份,因为意见不同而“大打出手”,甚至在现场争辩谩骂。郑也夫曾说:“如果说《实话实说》节目比同类节目质量略好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挑选嘉宾上更慎重、苛刻、下功夫。”[9]在节目的早期,由于过于倾向选择专家学者名流,而忽视了平民百姓,因此在节目里缺乏鲜活气息和生命力,节目刻板、冗长,没有风趣。但是《实话实说》后期嘉宾人选的生活化、平民化和多样性是节目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锵锵三人行》对嘉宾选择采用另一条路线,几位主要嘉宾一直保持着节目中的出席率,梁文道、张坚庭、马家辉等,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在节目中表现十分出色。

西方的许多谈话节目则特别看重嘉宾的知名度和传奇色彩。美国谈话节目的嘉宾身份并不固定,上自总统、国会议员,下至妓女、吸毒者,无论什么身份,来到节目中,主持人都以普通人待之。在西方的脱口秀节目里,长盛不衰的NBC的《今夜秀》,在嘉宾选择上颇有特点。这档节目每期选4~5位嘉宾,一些人很著名,一些人小有名气,另一些人则完全没名;组合方式通常是:一个歌手,一个喜剧演员,一个平民,一个知名人物,一个大众文化分析家如社会学家,在现场即由分析家来分析节目话题所涉及的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的趋向。

纵观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在谈话节目发展的早期,大多数谈话节目倾向于邀请名人明星,或者专业领域的专家作为谈话对象。至今仍有73%的谈话节目侧重于对演艺明星、体育明星、文化名人、专家教授、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访谈。但是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普通百姓在沟通、交流和表达方面的意愿日渐增强,在一些涉及生活和情感选题的谈话节目中,普通百姓逐步成为主角,由此进一步强化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亲和性和贴近性。谈话嘉宾从名人明星向平民百姓的转移,丰富和拓展了谈话节目选题范围和表现形式。另外谈话人物由少向多、由专业向大众的发展趋势,使越来越多的人物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加入到谈话节目当中,目前嘉宾采访团成为不少谈话节目借以增强互动性和讨论性的一种手段。嘉宾采访团是指由谈话节目邀请参与节目的,与主持人一起共同与谈话对象进行交流的嘉宾。例如,《最佳现场》就组织了八人的记者团,在现场对嘉宾进行深入访问,这些嘉宾是与所谈论的话题和人物有一定相关性的专业人士和知名人士。访问团的出现,为谈话节目带来更丰富的观点和更宽阔的讨论空间。

五、现场观众的调动

西方电视谈话节目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才开始尝试在谈话节目中引入现场观众;而在中国谈话节目发展的早期,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谈话节目就开始将现场观众纳入了谈话的范畴之中。现场观众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谈话节目的互动性,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有更强的见证和亲历体验。谈话节目离不开嘉宾和观众的扶持,他们是节目的主体。

现场观众的作用有三:其一,作为话题的关注者和利益相关方,参与讨论,这种情况在一些讨论社会问题和政务民生的谈话节目中较为常见。其二,作为观众,见证谈话过程,烘托现场气氛,并补充性地参与讨论。其三,在作为观众之余,发挥营销作用,对参与谈话节目的名人明星或者对谈话节目的冠名赞助单位产生宣传效应,比较常见的就是演艺明星谈话节目中出现的“粉丝团”和“助威团”。其四,在辩论节目中,观众的支援可以弥补弱势嘉宾的不足,保持辩论双方的平衡,增强节目的趣味性,使节目能够有节奏起伏地进行下去。

谈话节目是做给观众的,突出观众参与性和其在谈话节目中的地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现场观众参与性表现很弱,绝大多数人恪守着“让说的说,不让说的不说”的规则,在大部分节目中现场观众都是和演播室的其他布置成为背景,也只有当主持人提问或允许时,才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少有激烈言辞。

著名栏目《艺术人生》的现场观众被定位在明星嘉宾的“崇拜者”与“追随者”上,这有益于烘托现场气氛,营造一种众星捧月的意境,但温馨之余,听不到不同的声音,那些非崇拜者甚至是反对者的观点无法成为节目客观性的支撑,让他们对嘉宾的“艺术”与“人生”进行争论,或许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西方的谈话节目现场观众积极参与,慷慨陈词,或是为嘉宾谋划,或是阐述自己的见解,常常出现观众与嘉宾激烈争辩、大声叫嚷的情况,有的节目中观众和嘉宾甚至一同攻击主持人,现场气氛热烈而真实。目前我国谈话节目亟须把现场观众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让现场观众“说话”,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讲出来,真正做到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的互动。

为丰富谈话节目的表现形式,扩展嘉宾和观众的阵容,有的谈话节目中加入外景访谈,或由与嘉宾相关的人物补充信息,或是随机采访路人,增强了节目内容的感染力,使现场气氛更加活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