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答媒体敏感话题时可以模糊化

回答媒体敏感话题时可以模糊化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各种传媒极其发达的信息时代,传媒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话不说,使得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样的感觉:稍有不慎,自己说的某句话或表达的某个观点,就会让媒体拿来大做文章,轻者会损害自己为官者的形象,严重时还会断送自己的仕途。特别是对某些记者提出的那些特殊而敏感的问题,在回答时更要慎之又慎,实在无法回答时可以采取模糊化的方法应对。

在这个各种传媒极其发达的信息时代,传媒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话不说,使得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样的感觉:稍有不慎,自己说的某句话或表达的某个观点,就会让媒体拿来大做文章,轻者会损害自己为官者的形象,严重时还会断送自己的仕途。因此种种原因,让一些领导很害怕接触媒体。

但是,由于媒体在影响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与公众利益有关的方针、政策,传递公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让公众知晓和理解,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更好地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作为政府形象代言人的领导者,自然离不开媒体的配合和支持。因此,领导要想把工作做好,就需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在媒体面前要谨言慎行。特别是对某些记者提出的那些特殊而敏感的问题,在回答时更要慎之又慎,实在无法回答时可以采取模糊化的方法应对。

有一次,基辛格在出访中到德黑兰作短暂停留时。当天晚上,伊朗首相胡韦达邀请基辛格观看一位叫帕莎的舞女的表演。帕莎的表演很精彩。出于外交礼节,基辛格看得很专心,帕莎表演结束后,他还礼貌地与她闲侃了一阵。

就是这样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却被当地记者当成了新闻。第二天,一名记者在采访基辛格时,多事地逗问他:“你喜欢她吗?”

基辛格没想到对方居然问这样的问题,非常生气,但他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若无其事地回答那位记者:“你说得不错,她是一位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浓厚的兴趣。”

见基辛格这么回答,那位记者立刻不相信地问道:“真的吗?”

基辛格看到对方有继续问下去的意思,就开始使用模糊化的语言回答他:“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我费了好些时间向她解释了怎样改装SS-7型导弹,让它能在潜艇上发射。”

那位记者本想听一些艳趣,没想到基辛格利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来应对他,让他感到索然无趣,最后自动放弃了这个话题。

记者会上,领导难免会遇到一些敏感问题不便正面回答。但是拒绝回答对方,往往会令对方下不了台,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有失风度。这时候,就需要领导像基辛格这样来模糊回答。这么回答的妙处在于,既向对方解释了他咄咄逼人的问题,又让对方知难而退,不失为一个对付媒体那些敏感问题的良策。

对于领导来说,现在有些媒体时不时的会来“找麻烦”,有时一件意外事情刚刚发生,你还没有赶到现场,一些报纸已经登出来了;有些工作中细枝末节的失误,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上了报道的头条……总之,在当今社会,传媒对领导者及领导行为和领导活动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和明显。接触媒体、跟媒体打交道日益成为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传媒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和微妙起来。

对于企业的领导来说,最让他们头疼的是,当自己所在的企业遇到困难时,有些爱捕风捉影的媒体会不分场合地对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和猜测等信息提问求证。由于那些问题很敏感,而对方提问时的口气又咄咄逼人,所以,一些不冷静的领导会在冲动之时,冒着得罪媒体的风险,与提问题的记者发生言语上的冲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对于这类问题,领导最好选择如实回答,但要记住,在回答时要有技巧,不能只说一个“是”字就了结了。因为当你单纯地承认后,经新闻媒体的传播,会让企业陷入十分困难的舆论中。所以正确的方式是,在肯定的同时还要阐明问题的原委、发生的原因,如果是决策失误,则要主动承担责任,这样至少会留下诚实、讲信用和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国内一家油田的一个下属工厂,一些工人因厂里半年多来经营效益不好,要求调离工厂。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媒体纷纷来采访新上任的厂长,提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敏感,有的甚至问:“面对这样一个许多工人都想逃离的亏损工厂,作为新上任的厂长,你觉得你能在短时间改变它吗?”

新厂长对记者说:“下属要求调动,我并不觉得奇怪,也不会埋怨、指责大家,相反,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厂有很多困难,我也憷头。但上级让我来,我想试一试。希望大家能相信我,给我半年时间,如果半年后我们厂还是那样,我就辞职,到时大家一起离开这里。”

媒体将新任厂长的“军令状”如实公之于众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厂长的一番与工人“同在一个战壕里打拼”的话,不但让厂里的工人感动,就连政府也对新任厂长刮目相看。工人因此而干劲十足,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后,工厂就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效益日渐上升。不久,这个厂就在这位厂长的带领下旧貌换新颜了。

这位厂长面对记者一个个敏感的问题,没有高调,而是用朴实无华且模糊的语言作了恰当的回答:新任厂长虽然坚决地表示了决心,但“我也憷头”“我想试一试”的话却很中肯,既为自己留了余地,也为下属和公司留了余地。他没有正面阻止下属的调动要求,而是用“如果半年后我们厂还是那样,我就辞职,到时大家一起离开这里”,这话像是在立“军令状”,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个来“试一试就走”的厂长。相反,人们从他那合情合理、心底坦荡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力量,看到了希望。这才让这个工厂恢复了平静,让失去信心的人增强了信心、振作了精神。模糊语言在这里发挥了神奇的效果。这就是模糊语言的智慧,无论多敏感的问题,只要领导学会模糊化回答,就能让自己在媒体面前顺利解围。

当遇到有些记者提的问题不能如实回答或不好不答时,故意用模糊语言作答,让对方得到答案,却不能获得有用的信息,是一种很好的策略。有时候,在回答对方敏感的话题时,故意歪曲理解对方的问话,并根据这种曲解的内容来作答,也可以起到答非所问的效果,帮助自己巧妙避开敏感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