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谈话栏目选介,国内主要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栏目选介,国内主要谈话节目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间谈话节目与夜间谈话节目有着清晰的界定,对既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她主持的谈话节目连续18年位居美国日间电视收视率的冠军位置,在全美拥有的观众多达2200万人。

第四节 电视谈话栏目选介

一、境外谈话栏目

1.《奥普拉·温弗瑞秀》(Oprah Winfrey Show)

1986年美国辛迪加的《奥普拉·温弗瑞秀》由哈珀公司(Harpo)制作,这是美国电视史上创下最高收视率纪录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也被称为首席谈话之王。日间谈话节目与夜间谈话节目有着清晰的界定,对既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奥普拉·温弗瑞秀》定位社会家庭生活领域,话题非常宽泛,从家庭厨艺交流、失业人员的理财建议到父母对摇头丸的了解、妇女遭遇的暴力侵扰。即便请来好莱坞明星,谈论的也是他们的家庭生活。“9·11”美国遇袭事件之后若干围绕此事件的谈话节目中,《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一期节目主题“怎样向你的孩子解释‘9·11’”尤其显出它对题材的敏锐触觉。主持人奥普拉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嘉宾,对别人的发言总是满怀兴趣和深情地倾听,不断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此外,她还敢于大胆地袒露自己的痛苦遭遇,现身说法,以此安慰他人。由于这个节目表现出了对嘉宾的尊重,鼓励人们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奥普拉亲切地与女性观众们分享着自己的小秘密,并且善于煽情地套出观众的小秘密,接着自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边擦眼泪边跟观众拥抱。她彰显了自己“以情动人”的主持风格。

奥普拉是位黑人女性,同时也是美国最有名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她主持的谈话节目连续18年位居美国日间电视收视率的冠军位置,在全美拥有的观众多达2200万人。美国《名利场》杂志评价她说:“在大众文化中,她的影响力,可能除了教皇以外,比任何大学教授、政治家或者宗教领袖都大。”奥普拉主持的节目拥有全美最高的脱口秀节目收视率,她坐拥数亿美元的资产,拥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她在书友俱乐部中推荐的图书从来都能轻松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她的名字已经成为“黑人力量”的代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新闻播报员。

2.《大卫·莱特曼深夜秀》(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t)

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的在纽约百老汇剧场演出的一档一小时的栏目。它是包括了深夜喜剧、新闻评论和脱口秀节目的混合体。节目于1993 年8月30日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3:30至次日凌晨0:30播出。其中包含许多小栏目:《CBS信箱》、《愚蠢的宠物骗局》、《愚蠢的人类骗局》均由大卫·莱特曼制作并主持,其音乐总监和CBS自有乐队的指挥是保罗·沙佛(Paul Shaffer)。莱特曼以前曾担任NBC《深夜》(Late Night)的主持人。他最先尝试在节目中增加即时的背景音乐,并以幽默、讽刺的风格见长。他经常拿名人开涮,讽刺美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甚至痛斥一些荒唐、不公平的事情,让观众在具有批判精神的娱乐中找到慰藉。通过他这种幽默调侃的方式,政治事件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被消解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紧张也得以释放,夜间谈话节目因此深受喜爱。

《大卫·莱特曼深夜秀》节目一开始便是对激动人心的音乐、现场观众狂热的尖叫和宏大场景的快速扫描。作为全美最红的夜间秀,莱特曼节目所占用的演播室奢华到令人吃惊:整个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剧场,能容纳数千名现场观众;主持人的舞台旁边有大型乐池,十人左右阵容的爵士乐队现场助兴;二楼还有不小的包厢,包厢里是衣冠楚楚、兴高采烈的绅士们。据节目自身2004年8月版的官方通讯称,11年里《大卫·莱特曼深夜秀》共播出了2264场次,包括4082场嘉宾访谈、1382个特写、1668场音乐表演、473个嘉宾和客串音乐人参与CBS乐队演奏,有275个现场喜剧和至少1382次游行。2005年秋起,该节目改为数字信号播出。

3.《拉里·金现场》(Larty King Live)

这既是一个谈话类栏目,同时也是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王牌栏目。主持人是拉里·金。这个脱口秀栏目是政客们和明星们频频光顾的舞台,在拉里·金时而紧迫、时而轻松、时而幽默的提问下,这些政客和明星向公众展示出他们职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侧面。拉里·金拥有45年广播经验,为《今日美国》(USA Today)撰写了20年专栏,职业生涯里做过超过三万次的访谈。他1978年就开始了脱口秀生涯,他的采访对象极为广泛:运动员、娱乐明星、政客、作家都是他的座上常客。不过真正让他扬名立万的还是1992年的总统竞选,当时的政客及候选人都纷纷选择他的脱口秀节目作为竞技场。1996年大选时,总统竞选人纷纷通过他的节目向受众灌输自由民主、福利等词汇,而他也随之成为政治脱口秀的代表人物。

4.《珍妮·琼斯秀》(Jenny Jones Show)

它由时代华纳播出,是美国“垃圾脱口秀”的代表节目之一。主持人珍妮·琼斯选择敏感刺激甚至耸人听闻的话题,尽量选择最有可能发生公开冲突的谈话主角。这一节目最通用的策略就是在节目进行中请出“出其不意”的为其他参与者不愿公开见面的客人。节目的取向完全低俗化,谈话只是幌子,暴露禁忌才是它吸引观众的要诀。

5.《今晚》(The Tonight)

1954年9月27日《今晚》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播出。开播时,节目时长为60分钟,在1954年曾增加到90分钟,现在又恢复到60分钟。

作为全国广播公司的王牌栏目,它曾造就了著名的主持人斯蒂文·爱伦、杰克·帕和约翰·卡森。现在《今晚》第五任主持人杰·列农几乎已经成为美国脱口秀栏目的代名词,并在1995年获得电视艾美奖。《今晚》的话题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社会问题、家庭婚姻、儿童教育、道德伦理或是对某一具体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话题往往较为轻松。

二、国内主要电视谈话栏目

1.《实话实说》

它是国内谈话类栏目的“元老”级成员。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春季推出这个栏目,栏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经过叙述、讨论或辩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

为办好《实话实说》,新闻评论部投入了精干的技术队伍,严格选拔和培训主持人,还邀请了北京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和专业人士出任策划,并在每一节目的筹划期向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广泛咨询。《实话实说》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在改进社会生活话题节目类型的同时,发展人生体验话题的节目类型。

《实话实说》播出后,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但在主持人变动及谈话栏目大潮的冲击下,《实话实说》面临着挑战,收视率大幅下滑,并被挤出了综合频道晚间的精品时段,何日再创辉煌,有待时间检验。

2.《艺术人生》

它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名牌栏目,并作为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精选的五个晚间精品栏目之一在周三播出。主持人朱军,节目时长50分钟。

节目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艺术人生》的主要嘉宾为文学艺术界的名人,话题围绕人生成长、从艺之路、情感之旅展开,以情感饱满为特征。演播室现场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方组成,主要环节为主持人访谈加观众(亲友)互动。

3.《对话》

它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主持人陈伟鸿,节目时长60分钟。

节目由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着重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

《对话》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逼热点新闻人物的真实思想和经历,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同时充分展示对话者的个人魅力及其鲜为人知的一面。

《对话》栏目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这里出现的人物颇具分量:左右经济走向的权威人士、经历商海沉浮的企业巨头、见证热点事件的当事各方。

经济热点的幕后故事、颇富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个人经历以及形形色色经济现象发生的背景分析等,是节目的主要话题。

4.《大家》

它是目前中央电视台容量最大的人物访谈节目之一,采访的主要对象是在我国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家”。2003年5月18日于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正式开播,2005年9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主持人曲向东,节目时长45分钟。

作为一个以传承人文精神为宗旨的栏目,《大家》在介绍大师们学术贡献及成长过程的同时,还着力铺叙他们所亲历的时代风云,借助他们的慧眼看世界、看历史。

节目在演播室访谈中间,穿插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力图在真实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当代知识巨子们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探索精神;以一个个典范式的例证,反省个人与时代、科学与人文的重大主题,并在大师们不经意的讲述中领略人生的真谛,掘取文明的碎金。

5.《荧屏连着我和你》

它作为北京电视台老资格的谈话栏目,在国内也是开办比较早的谈话栏目。栏目以注重普通人的生活、讴歌普通人的真实情感、追求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为主旨,主持人是田歌。

《荧屏连着我和你》以真实亲切的风格表现不同人物和职业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内容,走进社会上不为人熟知的人,成为它吸引广大观众的重要原因。栏目力图以紧贴现实生活、切近平常人群、真诚相扶、和睦共处、平等对话、亲善交流的方式,展现出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真谛,并借此折射出社会的本质、时代的主流。不矫饰,不掩饰,求真求实,反映真实的情感世界和性格内容,是这个栏目的灵魂与核心。

6.《超级访问》

它是一档娱乐谈话类节目,由北京东方欢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发行,全国30多家省市电视台播出。主持人是戴军、李静,节目时长50分钟。

《超级访问》是一档以访问明星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电视娱乐谈话栏目,每期邀请一位明星来到演播室,接受主持人全方位的访问。栏目把演播室内的明星访谈与大屏幕播放的外景采访相结合,将娱乐与谈话巧妙融合。它虽然定位在娱乐节目,却能在搞笑中交流,在轻松中引发真情,正是这些独到之处,使它从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一流的制作班底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使《超级访问》从开播起就获得成功,收视率迅速飙升,被业内人士称为不可多得的一档娱乐访谈栏目。

它的节目结构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开场白。由两位主持人介绍一段节目近期的动态。

嘉宾出场。主持人通过一定背景材料或影像资料的介绍,引导嘉宾出场,嘉宾登场时配合烟雾和音响效果。

嘉宾访问。在嘉宾简单地亮相以后,即进入节目的主要环节——对嘉宾的访问。在访问进行过程中,会适时地插入对嘉宾的家人、同学、好友采访的视频资料以及嘉宾的即兴表演。

结尾。节目会在一个动情点处达到高潮,让观众意犹未尽。

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每十分钟会安排广告时间,并播出栏目小片头。

7.《夫妻剧场》

这档节目以一对对夫妻的真实故事为主线,众多现场观众的配角故事为副线,每期一个话题。节目主持人是英达。

举凡涉及夫妻生活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成为栏目的主题。它标榜真诚交流的风格,轻松演绎正剧的基调,设置悬念的方法,精心制作的作风。

8.《杨澜访谈录》

它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是杨澜与上海东方卫视合作的一档访谈节目。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它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杨澜访谈录》最初创办于2001年2月9日,首访的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迄今已访问了240多位各国政界要人和科技、社会、文化界精英,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奥尔布赖特,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泰国前总理他信,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美国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威尔奇,著名艺术家小泽征尔、林怀民,著名演员陈道明、周星驰,著名运动员姚明、孙雯,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9.《前沿对话》

它是广东电视台的一个时政类谈话节目。节目紧扣“前沿”两个字,以前瞻的视野,敏感的触角,关注政坛、商界、文化及至娱乐界的重大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以大背景促人物,以人物反衬波涛汹涌的大背景。通过活泼生动的人物娓娓讲述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反映时代的脉搏,把握前沿的脚步。节目主持人是王今。时间长度为20分钟。

每期节目邀请一两位主嘉宾。主嘉宾可以是政坛人物、商界成功人士、文化界的名流,也可以是学术界的精英和娱乐界健康的明星。总之一句话,凡站立在各行各业的前沿者,皆可以是节目的主嘉宾。

另外,现场还有观众30~40名。现场观众不仅可以烘托现场气氛,也是节目的参与者。“对话”从展现主嘉宾的细节(即个人故事)开始,穿插生动的画面,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细节来贯通对话的全过程,做到言之有物、物中有情。从细节开始,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命运。

10.《背后的故事》

它是湖南卫视一档大型故事性情感类谈话节目。节目主持人是张丹丹。

该节目被《新周刊》评为2003年度中国电视最佳谈话节目。《新周刊》列出《背后的故事》当选理由时指出,“《背后的故事》的出现代表了电视品质的一种提升方向:人性化的新闻内幕、故事化的情感内幕、围炉夜话式的纪录片;它总能在纷繁表象的背后,找到合适的时代主角,诉说不一样的版本,拨响意外的心灵弦歌”。

其栏目宗旨是“目击事实,穿透视听”,注重人生舞台“幕后的故事”,追求“大情感,大故事,大震撼,大感动”。它的受众群体多是当今社会中坚力量,中高学历、中高收入、中青年、干部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公务员是其最主力的观众人群。

11.《锵锵三人行》

它是凤凰卫视的名牌栏目,主持人窦文涛,时长30分钟。

《锵锵三人行》由主持人窦文涛与海峡两岸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各抒己见,但又不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豪情,并借话题引发意料之外的联想,激发另类观点,达至融会“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主持人的作用是引导嘉宾发表具有个人色彩的大胆言论,营造日常聊天的形态、谈笑风生的状态,力求轻松、搞笑的气氛,同时强调平民化、趣味性和知识性。

《锵锵三人行》的话题有着“饭桌上的谈话”般的轻松幽默以及“散”的特征。

“散”——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市井趣闻,而且话题基本上没有禁忌,没有瞻前顾后的顾虑,而是看似口无遮拦地直抒胸臆。将娱乐元素注入时事节目已成为《锵锵三人行》的最大看点。

形式上,整个节目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用广告自然分开。“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也成了此档节目的标志性话语。这样的谈话设置很自然,而且符合交谈逻辑与既往习惯。中间插播视频,以激发谈话的兴奋点,增加谈话的角度与纵深,以显示时效性与可看性。

作为《锵锵三人行》这一档“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窦文涛做得恰如其分、游刃有余。曾主持过娱乐资讯类节目《相聚凤凰台》以及新闻时事类节目《时事直通车》的双重经历,使得他可以在“谈话”与“闲聊”间找到很恰当的突破口与平衡点。与以往的谈话类节目不同,《锵锵三人行》并不将主持人作为一个倾诉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也是谈话角色之一。谈话互动性强且有立体感,构建了所谓的“立体式谈话空间”,受众接收起来也舒适自然。

《锵锵三人行》的演播室是利用电脑3D合成的一个不大却很有时空感的房间,背景玄妙且有时尚感。嘉宾围桌而坐,三角形分布显得自然而稳定,没有面对面交谈的突兀,有的是轻松自如的真诚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中,观众能够很快进入角色。

12.《鲁豫有约》

它是凤凰卫视的名牌栏目,主持人陈鲁豫,节目时长45分钟。

这是一个分享型的访问节目,分享回忆,分享故事,分享心境,充满人情味。曾接受陈鲁豫访问的有文化名人、影视明星、传奇人物等,近来节目有向“小人物”倾斜的倾向。它注意发掘嘉宾不平凡故事的背后故事,包括被访者的背景、对生活的体验及人生观等。李敖、成龙、钟镇涛、谢霆锋、香港保安局前局长叶刘淑仪和鲁迅之子周海婴等都曾做过嘉宾。主持人陈鲁豫对人一直都很感兴趣,且乐意倾听别人的心底话。此栏目曾在凤凰网的“2002年凤凰卫视十大观众最喜爱节目评选”中列第二名。2005年节目改成日播,播出平台也由凤凰卫视扩大到全国省级电视台。

思考1

对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思索

中美两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深深地打上了两国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的烙印。以“善在人伦”为主旨的中国道德伦理规范存在着理想主义的“崇善”倾向。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基本上都在追寻着一种崇善而不失真的理想谈话境界,保持着对社会稳定的调节功能。美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商业化的压力下,过分追求现实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真实”,这种“真实”在大多数的电视谈话节目中已经蜕变为一种追逐利润的工具。美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片面追求新奇、刺激,表现出较多的低级趣味,带来社会负面影响,根子在于纯粹商业化的制作机制和竞争机制。但同样应该看到,这种制作机制和竞争机制也为把节目做得更好看、更富生命力积累了经验和技巧。在经验方面,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可供我们参考的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坚持栏目化原则,重视品牌效应

美国电视事业兴起之初,就把栏目化视作天经地义的事情。美国电视人所坚持的栏目化原则值得我们重视。这个原则主要有三点,即周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所谓周期性,是指除非有特殊情况或明显的改动需要,电视谈话节目总是在每周固定日期的某个固定时段中播出。日期和时段的固定有利于培养稳定的观众群,以星期为周期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稳定性包括主持人的稳定和节目样式、风格的稳定。在美国,谈话节目很少更换主持人,若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失去了原来的主持人,许多谈话节目宁可就此改场。美国谈话节目《今夜》在40多年的历史上先后有过四位主持人,每人担任主持的时间至少有数年之久,其中约翰·卡森主持了整整30年。至于一个栏目的样式和风格,包括各板块的组成方式,也应保持不变。固定的主持人、固定的样式、固定的风格,成为一个成功谈话节目的品牌和外部质量标准,也为观众提供了信誉保证。

一个谈话栏目如果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和较多的稳定观众,若非收视率下降到不可容忍的地步,或是受到巨大社会压力,就不会随意取消或是大幅度改版。《今夜》至今已经持续了45年,《唐纳休访谈》持续了38年,具有超级影响力的《奥普拉·温弗瑞秀》也已持续了近20年。由此可见,美国电视业是非常重视名牌栏目的无形资产价值的。

二、注重对主持人的包装,突出主持人的作用

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的定位相辅相成,主持人的知名度决定了节目的水准和知名度。在美国,一个精心策划出台的谈话节目总是千方百计地包装自己的主持人,同时也会利用各种时机让主持人在各种媒介事件中大出风头,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奥普拉是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后才开始主持全国性的谈话节目的;另一位日间谈话明星莉基蕾克在准备她的谈话节目时,努力争取参加了三部影片的拍摄;而大卫·莱特曼参加主持1995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后,知名度也大大提高。现在,每一位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都在互联网上开设若干网站,在报刊上开辟专栏,并且频频在各种大媒体露面。这实际上体现了电视谈话节目一种重要的经营策略。

此外,在美国,为了突出和张扬主持人的个性,节目的形式、话题以及对于话题的切入角度都是根据主持人的特点而确定的,主持人的个性建立在对节目的成熟驾驭和对节目定位的深入把握的基础上。每个成功的谈话节目正是由于在主持人个人魅力的基础上展现出节目个性,才能抓住一大批观众,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

三、选题贴近现实生活,轻松自然中消解沉重

美国现代社会问题多多,大到国际紧张局势、经济危机和环境污染,小到个人的情感纠纷、心理障碍和生活困境,还有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剧烈变化,全都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撇开商业性的因素不谈,美国电视谈话节目正是敢于触及严肃的问题,并且相当深入地切入这些问题的核心,才会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事实上,各式各样的美国电视谈话节目不论其格调高低,它们讨论的话题大体上都有一个严肃的背景。但与此同时,美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又是以最不严肃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话题的,用一种嬉笑怒骂、嘻嘻哈哈的方式把主题中的严肃与沉重消解。作为沉重现实生活的一种润滑剂,对于生活紧张而单调又总是要面对太多严肃问题的普通大众,确实能够起到抚慰和放松的作用。这或许是那么多的美国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观众对这类节目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思考2

美国电视谈话大潮中存在种种局限

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真正形成一股巨大潮流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却是在80年代,特别是此后勃勃兴起的日间谈话节目,因其对揭示个人隐私的过分热衷而被一些人称为“电视垃圾”。当下美国和欧洲各国流行的“真人秀”即由电视台选择若干年轻的男女观众,在电视台布置的场景中生活若干天并被全天候拍摄。这种极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将电视谈话节目中对个人隐私的揭露更加地扩大。在电视谈话节目和揭露性节目营造的高收视率的背后也暴露出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种种局限。

一、日益严重的商业“谈话”和娱乐垄断倾向

“新闻媒介的自由来自于拥有他们的那些人”——李伯龄(A.J.Liebling)在1960年5月14日的《纽约客》上如是说。

美国是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包括电视在内的众多行业都是以市场为中心的。

《1996年电信法案》出台以前,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禁止三大广播公司拥有任何电影公司,以避免垄断控制。1970年,联邦通讯委员会甚至强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必须卖掉维亚康姆,理由是广播公司不允许与它广播中提到的公司存在经济联系。但是,随着有线电视和包括维亚康姆的UPN广播公司在内的两个新广播公司的发展,国会决定不再限制,因此掀起了兼并风潮。

这样超大规模经营权的集中,对美国现代传媒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不同媒体的整合程度,以提升媒介集团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有利于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及合理化配置,降低成本。“1995年夏天的媒体合并大潮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而在当时最保险的节目就是那些制作费用低廉的电视谈话节目”。然而,传播媒介具有商业经营和社会舆论功能的双重性质,控制权过分集中于某些利益集团,可能会产生同样巨大的副作用。“巨型媒介集团控制了大部分的受众市场,信息传播口径趋于同化,受众的知晓权可能会因此受到侵犯”。本·拜哥迪恩在《媒介垄断》一书中讲道:“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继续合并下去,到21世纪定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集团控制所有的主要媒体。”

兼并与整合带来了产业集中和垄断日益加剧。媒介权力的日益集中是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理解公共问题明显而直接的威胁,也是对民主有效性的威胁。经济上垄断的结果便是财富的日益集中。垄断公司不会满足于美国国内的市场,在全球化的今天会逐步扩张到世界各地。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介集团渴望垄断全球的媒介市场。“美国媒介集团不仅仅提供产品和服务,还要推销美国精神以及他们的世界观”。

二、电视业的利润驱动和广告支持造成的商业化倾向日益明显

追求利润、服务于广告商,使得广播电视业越来越少考虑公众利益,越来越多地提供娱乐、暴力。美国广播电视中暴力、娱乐、耸人听闻内容的增多已经引起了美国国内人士的强烈批评,美国的媒体和受众都相互指责对方,受众认为媒体的低级趣味影响了他们,而媒体认为这也正是受众影响媒体的重要原因。

观众吞下为他们准备好的“食物”,伪装的自由经营方式使观众产生幻觉,几乎没有人去抱怨什么。越来越多的频道对于观众来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多样化的选择。“我们正在给予美国人民所想要的。如果你想给美国人你认为他们所需要的,就到广播公司来。”——汤姆·默菲(Tom Murphy), Cap Cities ABC公司的总裁。1984年媒介泰斗们掌控着价值观念,这些观念重点反映在他们的新闻和大众文化中。他们是美国公共价值观念最重要的形成人,他们组织的不断联合也对政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美国的电视内容、政治、经济不可遏止地纠缠在一起。

三、谈话节目主持人个性张扬和缺乏约束机制带来负面影响

今天,美国的电视主持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各电视网表现了重名人轻节目内容的倾向,随之也出现了问题——主持人的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节目的内容,主持人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兴趣来做节目。在美国电视商品化的影响下,导致节目主持人变成了一种“商品”,除巨额薪金外,许多新闻播音员,如巴巴拉·华特斯(Barbara Walters)、彼得·詹宁斯(Peter Jennings),还经常被邀请到大公司或者特殊利益团体讲课,有时一次可拿到5万美元。美国社会有识之士担心他们的公正客观会向金钱折腰。这种情况在谈话节目中也是十分普遍和严重的,即便是在有观众(听众)参与的节目中,主持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处在控制的位置。“有时电台会为主持人配备一种装置,可以自动让主持人的声音占优势,回应者的声音很容易被主持人完全压过去,迫使回应者屈服在主持人的权威下,浑然不知自己已丧失了说话的影响力。”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毫无经验的嘉宾要面对的是一些作为职业谈话者的主持人,嘉宾的发言受到主持人的无形控制,甚至会变成主持人讥讽的对象,或成为观众的笑料。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在这种看似平等的交流中,把自己荒谬的观点在一遍遍的叫嚷中灌输给了观众(听众)。

四、娱乐性和新闻性节目的界线日渐模糊

新闻与娱乐竞争激烈、关系紧张,致使新闻传播质量日趋滑坡。在媒介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时代,国际新闻越来越重要,美国的国际新闻却越来越少。根据1998年的一项调查,各种各样的“特别节目”从1997年的15%增长至1997年的43%。电视上“辛普森案件”、“克林顿性丑闻”之类的东西没完没了。人们一边指责电视制造了大量的信息垃圾,一边又极热衷于这些东西,这种“特别节目”的收视率要远远高于新闻节目。同时,传媒也在影射是人们的低级趣味促使了其热衷此道。

美国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彼德·劳佛在其所著的《叩应内幕大公开》一书中写道:“仔细收听美国境内的任何一个叩应广播节目一个小时以后,就能发现两个危险。第一个是,主持人经常将讯息说得像事实一样,丝毫不仰赖大众认可的记者的兴趣,他们只想煽动听众,制造高收听率”。虽然这种情况在电视谈话节目中要稍微好一点,但这种拿娱乐当新闻的现象依然值得反思。

五、谈话节目的随意性形成缺乏引导的情感宣泄

美国的很多电视谈话节目由于主要受到市场利益的驱动,片面地追求对抗、宣泄、暴露隐私等,导致了畸形的人际关系,节目追求将生活中的矛盾和痛苦展现在观众面前,缺乏真诚、冷静地关注社会生活和问题的态度,把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弃置一旁。观众们更多地把这种节目当成一出闹剧,而主持人或是专家的建议则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远比节目中所反映的要复杂得多。“嘉宾们因在全国性的电视中展示他们的痛苦而得到了短暂的出名机会,但此后许多人会更痛苦。”

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并不满足于吸引家庭主妇的注意力,制作者更期望抓住年轻人的目光,因为他们是广告商们更看好的消费群体。这类节目中充满了更加令人窒息的冲突与矛盾。然而大多数节目根本无法帮助那些参加节目的嘉宾,只是将他们的经历扩大化地展现出来。

当这种小报式的节目和垃圾节目盛行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对这些节目产生逆反心理。“人们试图寻找一种在言论自由和控制言论的公共标准之间的平衡点。”美国政府也在对这些节目进行一些软性的调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公开批评一些谈话节目挑动人们对政府的不满,诱使受众做出危害社会的举动。而市场本身也开始对那些过于愤怒、对抗的谈话节目失去兴趣,迫于以上的种种情况,一些社会影响最坏的节目被迫撤销了。但是目前这种小报式的谈话节目仍然是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流。

思考题

1.谈话节目的类型有几种?

2.谈话节目中的“热点”和“卖点”如何体现?

3.广播新闻谈话节目与电视谈话节目的异同?

4.根据定位的受众群,设计一期谈话节目,不少于25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