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徽古籍的整理开发

安徽古籍的整理开发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徽古籍的整理开发第一节 安徽古籍的整理开发一、书目编纂1、《安徽省古籍善本书目》安徽省图书馆于1980年代为配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而编纂。该书共收录安徽主要古籍收藏单位善本古籍5048种。该书基本上全面反映了安徽善本古籍收藏情况。丛书之二:馆藏历史人物手札选,2003年西泠印社出版安徽省图书馆古籍珍藏中,历史人物手札占有独特的地位。

安徽古籍的整理开发

第一节 安徽古籍的整理开发

一、书目编纂

1、《安徽省古籍善本书目》

安徽省图书馆于1980年代为配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而编纂。该书共收录安徽主要古籍收藏单位善本古籍5048种。该书目收录范围是:各单位报送参加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古籍全部收录(一般称善甲),至于原作馆藏善本(一般称善乙)和具有学术资料价值的其它书籍,特别是地方文献,鉴于本省的实际情况亦收录较多。该书基本上全面反映了安徽善本古籍收藏情况。

2、《皖人书录》

蒋元卿编纂,1989年黄山书社出版。这部历时四十多年,凝聚了蒋元卿先生一生心血的皖人著作目录,收录上起春秋,下迄1919年安徽人著作17000种,著者6600多人,基本上反映了安徽文化学术发展面貌。该书以著者为纲,按著者姓名四角号码顺序排列,且对每位著者列一小传,书后附书名索引。

3、《安徽省馆藏皖人书目》

安徽省图书馆编,黄山书社2003年出版。该书收录了上起春秋,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几千年中安徽省人的著作8656 种,主要以安徽省图书馆的收藏为主,兼顾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庆市图书馆、桐城市图书馆等单位的收藏。它是对现存皖人著作的一次大汇总,对于认识安徽、研究安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它一些古籍藏量较大的图书馆也都编印了本馆馆藏目录。如,安庆市图书馆早在1962年就整理编印了《安庆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大学图书馆、桐城图书馆、皖西学院图书馆等也都分别编印了本馆馆藏古籍目录。

二、整理开发

除书目编纂外,安徽省馆立足本馆馆藏,近年来整理编辑出版《安徽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书》系列,目前已经公开出版的有:

丛书之一:红楼梦图咏,2001年黄山书社出版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在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围绕《红楼梦》内容创作的绘画作品也有多种,其中以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红楼绘画史上颇有名气。改琦(1774——1829),字伯蕴,一字香白,号七芗、玉壶山人。本为西域回族人,寓居上海松江。除人物画外,兼擅山水和花卉。

《红楼梦图咏》,清改琦绘图,清李光禄辑,淮浦居士重编,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该画集共绘制了通灵宝玉、绛珠仙草、警幻仙子、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迎春……宝玉等人物画50幅。图中林黛玉柳眉杏眼,樱桃小口,为典型的传统古典美人形象,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病态”身躯入木三分。与其他红楼梦人物图画相比,同样的一个人物,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气质被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为之题咏的有张问陶、徐渭仁、吴荣光等清末名流34人,共75首。其中最早的题词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最晚的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

改书刻工精良,充分刻画了改琦作品的神韵,形象准确传神,线条流畅自然,体现了清代版画的高超技艺。

丛书之二:馆藏历史人物手札选,2003年西泠印社出版

安徽省图书馆古籍珍藏中,历史人物手札占有独特的地位。作为时代代表人物们留下的墨宝,虽然是吉光片羽,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足珍贵。关于历史名人,不少专家学者作过精辟而深刻的研究。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历史名人离我们总有些遥远、模糊。贴近历史名人,感性化地把握历史名人,是文史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目睹历史名人手迹,领略他们的个性风采,已成为我们这些后来者与其“亲密接触”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字如其人,写字与做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这些历史人物的手札中,我们会体会诸多字里字外的意蕴。

丛书之三:中国历代帝王翰墨选,2005华宝斋书社出版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将“三皇五帝”的尊号集于一身开始,富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皇权制度便绵延两千余年之久。作为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所作所为对其在位时及身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历史的烟云悄然散去,对各位皇帝的功过是非,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已有精辟而深刻的评述,而多方位、多途径地贴近并感性化地了解这些形象鲜活的封建帝王,则是生活于当今时代为数众多人士的愿望。“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矣。”各具特色的皇帝墨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既反映了他们多才多艺的书法成就和艺术修养,又折射出他们见仁见智的执政风格和个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不同于常人的意趣、情绪和性格,使他们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书之间。”历代封建帝王中,喜书、善书者甚多,其中不乏以书法名世者。秦始皇不仅第一次统一和规范了中国文字,且命人作隶书,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日理万机之余酷爱书法,对王羲之推崇备至,曾不惜重金寻求“二王”墨迹,死后还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随葬,清王澍赞其书曰“太宗书全法右军兰亭,而纵横自如,有凌跨一切气象。”一代女皇武则天喜作字,《宣和书谱》评其书“有丈夫气”。宋太宗赵炅曾数次诏令天下搜罗前贤墨迹,其命刻的《淳化阁帖》,世称“汇帖之祖”。宋徽宗赵佶才华横溢,书画兼长,其“瘦金书”更是风流千古。宋高宗赵构书法宗晋唐名家,善真、行、草各书,后人赞其“天纵其能,无不造妙”。明太祖朱元璋虽出身行伍,其书法也毫不逊色,康有为称其书“雄强无敌”。明宣宗朱瞻基翰墨精妙,《书史会要》评其书“飞云流水,飞动笔端,真天藻也”。清圣祖玄烨临帖多至万卷,“听政之暇,无间寒暑,唯有读书作字而已。”清高宗弘历自称“少年时间,涉猎书绘,登极后,每缘几暇,结习未忘,弄翰抒毫,动成卷帙。”他每到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

各类皇帝墨宝是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书法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流连其间,犹如领略无声之诗,既有“大江东去”之豪迈气概,又有“晓风残月”之婉约风姿。阅晋人尚韵,观唐人尚法,赏宋人尚意,赞明人尚姿,叹清人尚变,书页间信手拈来,竟如翻阅一幅幅烟波浩渺的历史长卷……

安徽省图书馆珍藏有历代封建皇帝的翰墨珍品,从中精选出数十位封建帝王的书法代表作,汇辑成册,名曰《中国历代帝王翰墨选》,裨能满足广大读者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鉴赏与研究。

丛书之四:米芾书法精粹,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书法发展到宋代,书法作品体现出崇尚书法家个人意趣和性格的新风尚,即康有为所称的“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宋人书法呈现出的是超迈俊逸的风貌。宋代书法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为“四大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米芾的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高,他对于书法的布局、结构、用笔,皆有独到的体会。其书法倜傥纵横,跌宕多姿,骏迈雅逸。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多刻其书法,其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宋代书法家中独领风骚。该书从各类翰墨名帖中汇辑了米芾书法作品六十多幅,大多为行书作品,兼有草书楷书等,文体丰富,精彩纷呈。

丛书之五:包公故里遗踪,2008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这些名家中,能让人肃穆致敬,交口称赞乃至家喻户晓的,屈指可数。包拯即是其中之一。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进士,历任天长县知县,知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江宁府及开封府,出使过契丹。先后任职工部、刑部、兵部,担任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等。包拯为官二十余载,清正廉洁,为民伸冤,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所任之处,成绩斐然。包青天之名,孺妇皆知。

该书辑录了大量有关包公的像赞、祭文、赋文、匾额、楹联、轶事、戏曲唱本、奏议等史料,让读者追寻包公的遗踪旧迹,并从中得到精神升华。

丛书之六:新安画派精品选,2008中华书局出版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徽州文化是其中瑰丽灿烂的篇章,新安画派又是徽州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上独放异彩。作为一个绘画流派,新安画派继承了宋元山水画家们健康纯正的品格明清之际,在文人绘画风行的氛围里,这一地域性画派在人品和艺品上均开山水画一代宗风。新安画家们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神灵的皖南山水是他们写生作画的范本,变幻莫测的云海霞雾,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他们深究画史,广征博采。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画风,众多造诣高深成就卓越的画家,奠定了新安画派在中国画坛上的重要地位。

该书从省图书馆馆藏中遴选整理出三十五位新安画派知名画家的作品二百余幅,依次辑为新安先贤、海阳四家、渐江传人、新安诸子、新安画友、后继新军六类,基本诠释了新安画派的渊源脉络、传承交流、绘画技法及品格风貌等,为全面、直观、生动地揣摩和理解新安画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另外,由专家学者申报古籍整理课题,将馆藏底本点校出版。仅安徽省图书馆来说,有《皖政辑要》(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课题)、《清代徽人年谱合刊》(徽学中心课题)、《歙纪》(安徽省古籍办课题项目)。

省图书馆与全国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联合影印出版《徽州名族志》;与法国远东学院合作,编辑《徽州家谱中纂修、印刷史数据库与研究》

省图书馆与安徽大学和国家《清史》项目组合作,完成《清史图录》图片的拍摄与整理。作为国家《清史》项目,省图书馆整理点校出版《慎宜轩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