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徽古籍的数量分析

安徽古籍的数量分析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徽古籍的数量分析第一节 安徽古籍的数量分析安徽历史悠久,历代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寺院藏书构成了严密的藏书体系。除电话和邮件明确说明无古籍收藏外,共收到反馈调查表57份,基本上包括了安徽所有的古籍收藏单位。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安徽57家单位收藏的古籍总数是1022248册。

安徽古籍的数量分析

第一节 安徽古籍的数量分析

安徽历史悠久,历代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寺院藏书构成了严密的藏书体系。明清时期,安徽文化繁荣,以徽州地区为代表的丰富的私人藏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但由于历史的、政治的以及纸张本身的原因等,古代安徽藏书中流传至今的为数甚微。以徽州地区为例,解放初期,古旧书箱被误认为是封建糟粕,藏书人以2分到2角一斤的价格卖给杂货店、油条包子店等作包装纸使用。乡村农会将收来的图书,当作废纸售给纸坊作纸浆或连同田契而一并付之一矩。1950年,屯澳文化馆派员到隆阜、湖边、闵口、上新等各乡村农会所收来的图书、古玩集中点去查检,单是抄书名、作封存,就花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仅从各处收集来的一部分善本线装书,就塞满了一储藏室。1953年,中共屯溪市委宣传部和文化馆作了一次调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单是屯溪、歙县两地的私营土特产信托公司收作纸浆的古书就达15000公斤;当时歙县深渡就有造纸作坊51个,共收古书作纸浆的也达25000公斤以上。另有一次,中共屯溪市委宣传部来电话,要文化馆立即派人去到五六艘满装古籍图书的民船上去检查。因为任务重、时间紧,于是全馆人员出动,验了十多麻袋古书回馆。1956年9月,市文化馆又奉命前往爆竹合作社,捡放出古籍图书400多公斤。

一、安徽古籍收藏的渠道

流传下来的安徽公藏古籍,从来源渠道看,主要有:

1.接收。安庆市图书馆1950年建馆之初,接收原国民党政府安徽省立图书馆和安徽通志馆的部分书籍文献和市法院没收的一些旧书刊。

2.移交。“文革”时撤消安庆市古旧书店,一批古旧书刊移送到安庆市图书馆。

3.个人捐献。1951年桐城李相朴少量捐书、1954年胡子穆代表胡氏明经堂捐献1.7万多册、“文革”时期徐太素教授及各时期社会人士的捐献是安庆市图书馆古籍的重要来源。1961年,芜湖人洪镕将自己珍藏的古书1338种,14157册捐献给家乡芜湖市图书馆。这批古籍,可以列入全国古籍善本总书目(收录范围)的有113种,计2124册。其中明成化九年(1474年)内府刻本59卷,共5册的《御治通鉴纲目》;明政德十六年(1522年)8卷共4册的《孔子家语》;明万历五年(1579年)刻本30卷,计20册的《史记阅林》;以及前面提及的康熙十九年刻本《通志堂经解》等,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1986年5月23日,桐城人章伯钧先生(1895-1969)的夫人遵照章先生“来之于民、还之于民”的遗愿,把老人生前所藏珍贵善本330部2562册古籍捐赠给安徽省图书馆。这批珍贵的古籍,包括明刻本277种、2239册;清刻本53种、323册。多为国家级善本,具有极高的价值,如明正德刻本《唐文鉴》21卷,《汉魏诗集》14卷,《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2卷,明正德9年司礼监刻本《少微通鉴节要》50卷外纪4卷和《资治通鉴节要续编》30卷,明成化刻本《贞观政要》10卷和《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章集韵附篇韵贯珠集》23卷以及明刻本歙县汪道昆所撰《副墨》4卷等。

4.从社会上搜集抢救。安庆市图书馆《十竹斋画谱》、《资治通鉴纲目辑览》、桐城方宗诚等人的手稿残册,抄本《南诏野史》,还有一些地契、历书、字画等,就是五十年代蒋元卿先生任馆长时图书馆从收购的破书废纸中抢救出来的,陈独秀家族《義门陈氏宗谱》是“文革”后期从民间收集的。

5.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主要是从古旧书摊或私人那里,购买本馆需求的古籍。通过购买的方式入藏古籍,在1980年代比较普遍。21世纪以来,一些大型的图书馆会通过参加拍卖会来购买珍贵古籍或者是本馆急需收藏的古籍。

二、安徽古籍的数量

数量庞大、浩如烟海的古籍是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遗产,广大文献工作者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古籍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从全国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古籍家底不清,二是古籍破损老化严重,三是古籍存放环境差,四是古籍人才特别是修复人才奇缺。

为摸清安徽所藏古籍的家底,掌握安徽古籍存藏与保护的实际情况,2008年上半年,由笔者牵头,组织专人对安徽古籍的存藏与保护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是全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物管理局(所)、博物馆和寺庙等收藏单位及民间个人收藏。调查方式主要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辅之以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当面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共向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发放纸质调查表200多份,同时将调查表在安徽省图书馆网站上发布,用户可以自由下载。对于民间和其它单位如中学图书馆等的古籍收藏情况,委托当地公共图书馆来协助调查。除电话和邮件明确说明无古籍收藏外,共收到反馈调查表57份,基本上包括了安徽所有的古籍收藏单位。

调查表设计了《安徽省古籍收藏情况调查表》、《安徽省古籍收藏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安徽省古籍保存情况调查表》三种表格。这三份表格基本上囊括了古籍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表格,总体上可以把安徽古籍收藏和保护情况全方位地勾勒出来。

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安徽57家单位收藏的古籍总数是1022248册。其中公共图书馆约56万册,高校图书馆约32万册,博物馆、文物、社科院等单位收藏约14万册。另外,其它有些单位,如中学等有一定的收藏,私人特别是皖南民间收藏一定数量家谱和先人留下的古籍,本次调查中未能将这部分数据准确掌握,初步估计这些数量在10—15万册之间。因此,安徽所藏古籍总量应该在120万册左右(不包括契约文书、尺牍和诰命等零散文献)。

以下是调查统计结果。

1、公共图书馆系统收藏古籍情况

表1.1统计数据显示,安徽31个公共图书馆收藏古籍数量总计58万册。其中安徽省图书馆最多,为35万册。安庆市图书馆次之,为85394册。芜湖市图书馆再次之,为60000册。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经过百年积累,安徽省图书馆通过征集、购买、划转、政府调拨、接受捐赠等各种途径所收藏古籍在数量上居全省图书馆之冠,在质量上居于前茅。安庆作为前安徽省府所在地,其古籍收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原安徽省立图书馆收藏的部分古籍留在安庆市图书馆,因此该馆古籍收藏数量在公共图书馆中位居第二。芜湖市图书馆由于接收了大量的私人捐赠,古籍收藏数量大增,位居本省公共图书馆第三位。

表1.1 公共图书馆系统收藏古籍情况

img2

2、高校图书馆收藏古籍情况

表1.2 高校系统收藏古籍情况

img3

从表1.2可以看出,安徽高校系统收藏古籍计39万册,其中安徽师范大学最多,为19万册;安徽大学次之,为10万册。

3、文博系统收藏古籍情况

表1.3 文博系统收藏古籍情况

img4

表1.3中,安徽16家文博系统收藏古籍计17万多册,其中安徽省博物馆最多,为10万多册,占整个安徽文博系统的一半以上,在全国文博系统中也占重要位置。

通过以上3份表格,显示安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文博单位三大系统公藏单位收藏古籍总计为114万余册。加上个别漏统计的公藏单位以及民间收藏,安徽地区收藏古籍总数量应该在120万册左右。

三、安徽所藏善本古籍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中各单位填写的善本数字统计,安徽各收藏单位共藏善本1万多种,但这个数字可能不太准确。1980年代,安徽省图书馆编印过《安徽省古籍善本书目》,该书目收录范围是:“各单位报送参加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古籍全部收录,至于原作馆藏善本和具有学术资料价值的其它书籍,特别是地方文献,鉴于本省的实际情况亦收录较多”。该书共收录善本5048种。相对来说,这个数字更科学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