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傣族的传统医药古籍文献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在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独树一帜。如傣族传统医药文化遗产的社会基础亟待抢救和保护,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流失和损毁现象十分普遍,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亟待加强和协作,需要迫切重视傣族医药古籍文献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等,情况不容乐观。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三批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项目佤族医药、彝族医药、傣族医药正在整理研究中。

少数民族医药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是我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少数民族充分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行医方式,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方面有不少独到之处,加之少数民族医药具有与群众联系紧密这一特点,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民族医药工作者都是少数民族地区防病治病的重要力量。《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发展少数民族医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承发展祖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长期任务,对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长诸国本在谈到少数民族医药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重要意义时强调说:民族传统医学既是历史文化遗产,又是现实的医疗卫生资源。既有独立的文化意义,有的成为濒临危亡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又要继承发展,合理利用。[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采取积极措施对少数民族医药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1951年国家颁发了《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提出了团结与提高民族医药事业医疗的方针,各民族地区先后建立了一些民族医药机构。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医药学被视为“封建迷信”,不少少数民族医药人员被打成“牛鬼蛇神”,一些民族医药书籍被付之一炬,使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党的民族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国现有各级少数民族医药医疗、教学、研究机构110多个,民族医药专业人员3700多人。有的省、自治区还发掘、整理、编著、翻译、出版了一批少数民族医药书籍,开展了一些临床研究工作。1984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全国民族医药工作的几点意见》,意见指出:“要做好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加强对理论体系尚不完整的民族医药的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有效药方及有价值的医药资料,逐步摸清历史渊源、理论、疗效状况及队伍分布等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保护、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007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发展民族医药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为民族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进一步实施,民族医药研究渐成热点,民族医药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民族医药的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少数民族医药的学术发展不能抛开文献,而且必须依赖文献的支持。由于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损毁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流失、流传错漏以及持有人秘而不传等原因,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存世数量较少。并且,随着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变迁和现代医药的迅速推广,为数不多的民族医生相继逝世,后继无人情况日益严重。

傣族的传统医药古籍文献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在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独树一帜。这些弥足珍贵的传统医药学遗产,是傣族数千年来生息繁衍的重要保障之一,迄今仍在继续发挥着保障各族群众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开展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傣族医药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促进傣族医药文献理论的继承、整理和提高,保障傣族医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继承发扬,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傣族新药开发及产业化,加快傣族地区经济发展,这些重要的意义,已在多年的发掘利用工作中得到显现。

但是,受各方面情况的影响,目前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利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傣族传统医药文化遗产的社会基础亟待抢救和保护,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流失和损毁现象十分普遍,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亟待加强和协作,需要迫切重视傣族医药古籍文献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等,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傣族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利用已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在整理民族医药典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有文字记录的民族医药典籍进行了整理,有的还出版了汉文版;没有文字的典籍用汉文做了记录和整理。目前已有35个民族的传统医药资料得到整理。据了解,“十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献整理研究专项,资助经费达300万元,先后对藏、蒙古、维吾尔、傣、壮、回等19个民族的83种医药文献及口述资料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内容包括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史、基础理论、临床医学、药物方剂各个方面。2006年2月,全面总结中华民族2000多年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当代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的4卷本出版。567万字的“民族药卷”分为“藏药卷”“蒙药卷”“维吾尔药卷”和“傣药卷”4卷,分别收载临床上常用、疗效确切的民族传统药材396味、422味、423味和400味,并配置了相应的插图。它不仅从各方面对药物做了较系统的整理研究,同时还参阅了现代民族药学著作,体现出了民族药学的现代研究成果。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三批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项目佤族医药、彝族医药、傣族医药正在整理研究中。在此大背景下,傣族的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