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江东去浪淘沙

大江东去浪淘沙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代文学主要是以词为主。最长的有《莺啼序》,四叠共有240个字。一个爱情题材能集中于一种文学体裁之中,也是罕见的。苏东坡本人有360多首词,而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这类的所谓“豪放词”,十分之一都不到。作为一个时代文学之代表,唐代是唐诗,宋代无疑是宋词。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后者和李后主、纳兰性德三人被称为词坛三个清纯美少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次,唐、五代文学基本上讲完了,讲到诗词之不同。宋代文学主要是以词为主。词是最特殊的诗歌样式,大家知道诗的样式是比较固定的:一个是五言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一个是五言古风,一个是七言古风;一个是五言律诗,一个是七言律诗。偶尔有六言律诗,还有歌行体和乐府诗,其句式即便是乐府诗,也基本上是整齐的,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下面主体句式还是基本整齐的。而词很不一样,在形式上是长短句。在根本上,音乐是词的生命,词是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词是在音乐中产生的。词一开始,有不同的词牌,即不同的曲调,词的音乐生命开始时大于它的文学生命。后来到了北宋苏东坡以后,词逐步开始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词的音乐生命开始跌落,而它的文学生命开始伸长。所谓文学生命是在诗的意义上说的。

词的形式非常之多。清代万树(红友)《词律》收词牌有626个之多,如《踏莎行》、《蝶恋花》等。一个词牌还有不同的调式,如《蝶恋花》有97字体的,有101字体的;共有1100多个调式。清康熙年间编《钦定词谱》收有826种之多,调式有2000多个。词最短的如《十六字令·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句法是“一,七,三,五”。这是最短的。最长的有《莺啼序》,四叠共有240个字。中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诗歌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式,这是非常罕见的。这是一。二,词自诞生一直到晚清,有关男女爱情的题材占90%以上。一个爱情题材能集中于一种文学体裁之中,也是罕见的。三,词尽管有很豪放的苏词,我们认为这只是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气象。苏东坡本人有360多首词,而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这类的所谓“豪放词”,十分之一都不到。整个词,主题风格是婉约派占主流,轻柔婉约细腻,内容方面主要写男女爱情,风格上主要以婉约为主,体式方面有600~800多种。所以词是非常好的一种文学样式。

宋代人在巍峨的唐诗面前难以超步。唐代诗歌有51000多首,中华书局出版了20本;宋代诗歌,北大中文系编的,有近210000首,北大出版社出了72本,数量是唐诗的四倍,但宋代人都承认,在质量上没有超过唐诗的高峰。唐诗高峰是不可逾越的。宋代人非常聪明,改用词来抒发情感,用19000多首词,把宋词推上了顶峰。从此以后,唐诗宋词如“双峰并峙,两水分流”,非常之了不起。词可以说是最精美的文学艺术。如果说诗是精致的,词则是精美的。律诗中五律40个字,七律56个字,每个字都像一个文人雅士,一个粗人、俗人都不能搀杂其中;而词,每个字都可以算得上是名媛淑女,连文人雅士都不能搀杂其中。对词的特色、词牌、发展史等,我在北大要讲一个学期,在此不能细讲,也没有必要。

宋代分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共320年。从中国历史说来,宋代在政治上、经济上力量软弱,被人形容如“鼻涕”,但是在文艺上、在文学史上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词、散文总结了过去,高峰出现以后,文学高峰不再是诗词了,而小说戏曲开创了未来。我将专门讲一次小说:唐人传奇和宋人话本。宋代以后文学主流是小说和戏曲,戏曲自汉萌芽,唐有雏形,而后到成熟,繁荣,到衰落。就中国文学发展大势而言,宋代处于一个从雅文学向俗文学转变的时期,这当然也是相对的。宋代是文学、艺术蓬勃繁荣的时期。宋代书法在唐人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创新,书法四大家有米芾、蔡襄、黄庭坚、苏东坡,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绘画,特别到北宋徽宗时期国画非常繁荣,他治理国家不行,但文艺方面是非常好的,他的书法“瘦金体”很有名;建筑、雕塑等也非常突出。作为一个时代文学之代表,唐代是唐诗,宋代无疑是宋词。我们以词为主线,把宋代文学说一下。

宋初的词主要是晚唐五代词风的蔓延。有几个特点:

1.体制短小,一般是单调或双调,如《菩萨蛮》、《浣溪沙》等,都是比较短的。

2.体裁比较狭隘,没有什么突破,均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小庭深院,红楼翠阁这些方面的。

3.风格方面,基本上承袭了唐五代的特色:婉约柔媚。

宋初词坛是个过渡时期。这时有个重要词人晏殊,他有《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据说他当时吟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后,一时想不出下一句,问他手下的王琪,王应声答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他非常喜欢这两句。之后,他在写一首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中又用了这两句。但诗中好的句子在词中不一定好,反之亦然,因诗词的要求不一样。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五代诗人翁宏的诗句,作为诗句无多特色,但被晏殊的儿子晏几道写入了词《临江仙》,却成了名句。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后者和李后主、纳兰性德三人被称为词坛三个清纯美少年。前人说晏几道很淳善,生活中有人负于他,他也不计较。他的代表作有《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还有一首《鹧鸪天》,在艺术方面很好: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写他和非常要好的歌女重逢,写以前曾在一起喝酒。现在相逢却写以前在一起的情景,离别之后的心情。最后写到渴望的重逢。渴望的事一下子实现了,却疑惑是否是真的还是在梦中。这是很好的写法,值得仿效。末两句取了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意。

宋初还有一位突出的人物范仲淹,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他的小词只有五六首,都非常好。如《苏幕遮》写秋天情景: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很有名。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为什么?原来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他写边塞生活,风格比较豪迈。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体裁和风格上在宋初都是别具一格,开了“豪放派”之先声。

再讲个词人——欧阳修,宋仁宗时做宰相,当时文坛上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继承韩愈、柳宗元开创的古文运动——“文以载道”。他的文,毫无疑问都是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有一篇《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的诗歌写得也是非常政治化的,但写小词却非常浪漫,有些地方甚至有点黄色,有人怀疑这些写男女情爱的词不是他写的,一定是他的敌人栽害在他身上的。这种见解没有什么必要的。欧阳修也是人,欧阳修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他把治国安邦那些大道理写入文和诗中,把生活中的儿女情怀写入词中,当时人的基本观点是:“诗庄词媚”。人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有一些情感巴不得让人知道,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等好的情感;有些情感想掩盖起来惟恐不及。欧阳修也有这方面的情感,写入词中也很正常,我们不必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他有一首《踏莎行》: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其中有以水喻愁的名句。先生们以后写诗,可以先把一个事情写得最远,而后说所思念的人在比那儿还远的地方。这是个很好的递进写法。他还有一组小词《采桑子》,就不举了。

他的散文成就非常突出。他出身寒微,四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要教他认字,没有钱怎么办?便用芦荻杆在沙地上画,所以有“欧母画荻”之说,后来把他培养成文章的一代宗师。他精心推敲自己的文章,注重字句的锤炼,文章写好以后贴在墙上改一改,最后能改到一字不剩。如他写《醉翁亭记》,最初说滁州四面有山,用了几十、一百多个字,后来统统删去,改定后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来概括,非常精辟。他晚年编文集还一丝不苟,反复锤炼,用思甚苦。其夫人说:年纪这么大了,“难道你还怕先生嗔骂吗?”他却笑答说:“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哂!”他怕后来的年轻人耻笑。

北宋初期有位大词人柳永。词到那时发生了一些变化,柳永创制了一种新词叫慢词,即长词。对词有一种分法:58字以下的叫小令,59字到90字之间的叫中调,91字以上的叫长调。如“念奴娇”正好100字,所以又叫百字令。柳永是个落拓不羁的人,是在下层和歌女妓女中混的一个人。他原名三变,求取功名多因名声不太好而不被录取,他写了一首《鹤冲天》,说自己无意功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次考试,放榜前,皇帝宋仁宗一看是柳三变,便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他索性自我解嘲,说自己是“奉旨填词”。后来改名为柳永,应试才取了。他在词的发展中地位很突出,创制了90多个新词牌,大都是长调。他潦倒穷困到死后连埋葬的钱都没有,还是几个红颜知己凑钱把他埋葬的。另外他把词从小亭深院红楼翠阁,引向了广阔的社会,是有贡献的。他的代表作有《望海潮》,其中写杭州的繁华:“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到唱这首词,倾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这么美呀!遂起挥戈南下之志想去攻打杭州了。对此明代人谢处厚有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讲的就是这首词。

柳永还有一首送别的词很有名,叫《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句,有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诗意。俞文豹在记录宋代诗坛趣文逸事的《吹剑录》中说,苏东坡一次问其善讴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回答说:“柳中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他抓住了不同词人的不同词风。

重点讲一讲苏东坡,他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生卒年是公元1037~1101。有人说他生于公元1036,也没错,因为他生在农历腊月。按农历是公元1036,按阳历是公元1037。苏东坡是千古第一文豪,千古第一才子,才如江海。他的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最有名的四家中,有所谓韩文如潮,柳文如泉,欧文如澜,苏文如海之说。他的文章有4800多篇。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诗有2700多首。词有360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是北宋四大家“米、蔡、黄、苏”之一,他所书写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几年我访台时去看过,看到了真品,确实非常之好。还有绘画,他和表哥文与可都善画墨竹,他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中说,画竹当胸有成竹。在画墨竹之前,先铺好纸,凝神细看,想象怎么画,但不动笔。等到构思成熟,才急起振笔,用笔墨追自己的构思,一下子把它画出来,此即所谓“胸有成竹”。苏东坡在哪一方面都可以算是大家,而且是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大。旷达人生,旷达胸怀。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朋友们如果到成都,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联说的是其父苏洵、苏轼和其弟苏辙;下联四大家说是指韩、柳、欧、苏。

他的思想非常解放,文学观点非常通达,兼容并包,主张美是多样的,不是单调的。他有诗《次韵子由论书》说:“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他还说“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美女也要允许有不太漂亮的一点;美玉是椭圆也不要紧。杨玉环胖乎乎,赵飞燕瘦得能在掌上跳舞,都美,美是多样的。他有一首诗写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写西湖写得最好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西子,巧妙地取其共同的一个“西”字,只要本质美,在阳光下面有明朗之美,纤毫毕露;下雨时有朦胧之美,后者更能激发人的情思和审美的好奇心。人的审美特征之一是,越是看不清楚的东西,越想看清楚。写西湖的词,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写得最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苏东坡对问者回答说,写文章应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他的诀窍是:“如流水行云,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此而已。他主张风格多样,还创造了一种“神智体”的诗,是以汉字字型特点,以字体长短、大小、正反、疏密、离合、笔划多少作出一首诗来。宋神宗时有一个北朝使者到东京来,自许能诗,说中原谁都不行,目中无人。皇帝就叫苏东坡去会他。苏东坡提笔写了一首题目叫《晚眺》的七言绝句请他读一读。那位使者看了,惊得目瞪口呆,连一个字都认不出来,声言“自后不复言诗矣”。原诗是:“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每行只写三个字,第一句亭字细长,景字扁短,繁体画字框中无人;第二句老字写得很大,拖字横过来写等等。)读这种诗,是“以意写图,令人自悟”;旧时以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再如《闺怨》:“月斜三更门半开,横枕长夜意心歪。别离到今无口信,望断肝肠无人来。”(第一句“月”字斜写,三个“更”字叠在一起,“门”字用半边,等)。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创造一个东西,是很了不起的。

苏东坡有一首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去年写过一篇小文章,就是今天发给大家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在一次出游遇雨,没有了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但他浑然不觉,处之泰然,在雨中走,别有一番风味。后来雨过天晴,他也不为之过喜。“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胸怀坦荡、旷达。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奋斗了一生,退休了回过头来静静想想,“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得”没有了,“失”也没有了;欢乐过去了,痛苦也过去了。

苏东坡才如江海,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实际上他写词的地方(黄冈)并不是当年大战的赤壁(嘉鱼),有所谓文、武两个赤壁。而后是写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是总结了上文,“一时多少豪杰”是启下。下片是从多少豪杰中选出一个豪杰。谁呀?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小乔初嫁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非常明朗,非常豪迈。

苏东坡是大才华、大手笔,还在于他能以同样的一个词牌,写出两种不同风格的词来。如我们经常称道的《江城子》,是悼念他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的。这是悼亡词中最好的一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词中感情真挚,一往情深,而且风格细腻,婉约。同样的《江城子》词牌,他还写了《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非常豪放。两首《江城子》风格迥然不同,非常难得。真是说不尽的苏东坡!

其他词人再讲两位,苏门的四学士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黄庭坚和秦少游。黄是江西词派的代表,主张把前人词句改一改,能“点铁成金”,但效果有时比较生硬,往往不好,成了“点金成铁”。还有一位陈师道(无己),黄庭坚有诗曰:“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说陈师道一有诗兴,就跑回家关起门来,蒙在被子里苦苦思索,家里人知道他要作诗了,就赶紧把鸡狗都赶走,怕干扰他,过了一会儿他从床上推被而起,一首诗就作好了。陈黄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我们以前讲过黄庭坚有“《汉书》下酒”的典故。《汉书》是东汉的班固所著,继承司马迁《史记》的体例,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4年(23)共229年的历史。黄庭坚特别喜欢读《汉书》,一次到他岳父家,吃过晚饭,他就提了一壶酒,进书房读《汉书》。第二天早上一壶酒就没有了,第二天又是这个样子。他的岳父感到很惊讶,悄悄地看他是怎样喝酒的。看到他打开《汉书》,他读到张良指使勇士去刺杀秦始皇,一椎棰下,没有打到始皇,误中了副车,他一拍桌子:“惜乎未中矣!”然后满饮一杯。又读到一个地方,“哎呀!没有弄好呀”,又饮一杯。他的老丈人在门边听后说:“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多矣!”在座的先生们,晚上可以一边读唐诗一边喝酒,读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满饮一大杯。黄庭坚的词就不说了。

秦观(少游)是江苏高邮人,词的成就还是很突出的。苏东坡非常喜欢秦少游,去杭州路过他的家乡高邮,曾去访问过他;在他去世后,苏曾说“少游已矣,虽万身何赎!”对他评价很高。他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还有李清照)。举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月七日,天上云彩的样子变化非常巧妙,民间有乞巧节,闺中女子比赛针线活,常把云彩的样子刺绣下来。牛郎织女聚会,不忍心回顾离别之路。最后两句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千古名句。以前在座的朋友们两地分居非常难解决,这首词为两地分居找到了一个理由。但联系到整个词的意思和他其他的词作,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总觉得他是在故作旷达,实际上渴望的还是想朝朝暮暮,因为在现实中不能朝朝暮暮。我在北大讲课说如今年轻人情感太随意了,明知两情不久长,愣是要朝朝暮暮,卿卿我我,耳鬓厮磨。古时谈恋爱和情人幽会,不能在阳光下,月光还嫌太明亮,希望有片云遮月,可以温存一下。有一首词:“仗谁传与片云也,遮取片时则够。”月光都嫌太亮,而现在的年轻男女,在太阳下都敢亲热在一起。

他有一首《满庭芳》:“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也非常好。

秦观的诗歌也写得比较柔弱,有“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之句,后来被金人元好问讥之为女郎诗,说:“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山石》是韩愈(退之)写过的一首诗,开头四句是:“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用后一句来比较秦少游的这两句,秦诗就显得柔弱像女郎诗了。后来清人薛雪又写了一首诗反驳元好问,说:“先生休讪女郎诗,《山石》拈来压晓枝,千古杜陵佳句在,香雾云鬟也堪师。”“杜陵”指杜甫,他是诗圣呀!谁敢说他的诗不好?他有一首《月夜》,明明是他困在长安时想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诗中却说是妻子在想念他——久久伫立月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种手法被清人浦起龙称为“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秦少游的文。他写有《进策》30篇,《进论》20篇,共50篇,有一篇写用人之道说:“勿以寸朽而弃连抱之材”,这个观点非常好,不能因有小缺点而舍弃大才。还有一篇小散文,写一个妓女《眇倡传》,很巧妙。少一目即为眇,我认为汉字奇妙无比,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文中写一个十分喜欢这个女子的少年说:“自余得若人,还视世上女子,无不余一目(多余一只眼睛)者。夫佳目得一足矣,又奚以多为!”文章写的是一种缺陷美,写得很精彩。研究完整的秦少游,发现他是很不错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唐诗宋词可以说将中国人的情感写尽了,后人超不过它们了。但后人可以通过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胜过前人。文学是不断发展的,但每个时代的高峰都是不会再重复出现的。

宋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的诗词和散文可以说是总结了过去,中国的诗词和散文到了宋代发展到全面鼎盛阶段,以后的元明清就再也没有这样突出了。它的小说和戏曲开创了未来,宋代的小说和戏曲成为未来元明清文学的主流。它是中国文学从正统的“雅”文学向“俗”文学转化的时期,因为小说戏曲在当时都属于“俗”文学,而诗词则属于“雅”文学。

李清照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生于公元1084年,一生经历了南北宋的交替,北宋灭亡时44岁。她是济南人,是著名的“济南二安”之一:女的是李易安,即李清照,男的是辛幼安,即辛弃疾。北宋灭亡后,北方的人都往南方跑,她的丈夫赵明诚南下江宁(今南京),她也到江宁去了。可是第二年,她45岁的时候,赵明诚不幸去世,她便漂泊在江南。所以她的前半生是非常美好的,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能遇上一个志同道合的丈夫是非常难得的;而她的后半生却是很凄惨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我认为她是最伟大的女诗人,文学成就很了不起。中国古代文学本来就是男性为主的文学,女性是很弱的,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很少。在这当中,第一个是蔡琰(文姬),东汉蔡邕的女儿,她有著名的《悲愤诗》传世。唐代有不少的女诗人,但真正数得上的也就是那几个,像薛涛、李冶、鱼玄机等,总的说来成就也平平。而在宋代最了不起的就是李清照。她的词并不多,一共才30多首,加上存疑的也不过50多首,可是每一首都可以称得上是精金美玉。

她的词有记录她少女生活的,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与女伴们一起游玩,写得非常好。她结婚后与丈夫感情很好,丈夫外出做官,离别后她十分思念,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词曰: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中以最后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几句最有名,是极为人称道的佳句。据史料记载,她的丈夫收到后,一看此词写得太好了,但有点不甘心,不服气,于是闭门谢客三日,一共写了50首《醉花阴》;把李清照寄来的这一首也一并抄写放在当中,然后请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后,大加赏识说,士隔三日,刮目相看,你的词大有长进,其中最好的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听到这样的评论后,赵明诚长叹一声说,其他词都是我写的,惟独这一首不是。这一段故事,传为佳话。

李清照晚年的词比较凄婉,其中《声声慢》是她的名篇。词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一连串的叠字最为人称道。叠字是我们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修辞手法,叠得好,效果会很好的。这首词接下来就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下面写她愁苦的心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得非常好。

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下,我们北京大学有一位有名的教授叫吴小如先生,学问非常好。吴小如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有他自己的新意。他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没有己意不动笔。例如,对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历来人们都是解释为:满地黄花(即菊花)凋谢了,堆满了一地。大家知道,春天的花是落瓣,秋天的花是落朵。如果菊花都已经凋谢成那样了,还有什么用不用摘的呢?吴小如先生认为,历来人都讲错了。“满地黄花堆积”,并不是说黄花都凋零了,而正好相反,指的是黄花开得非常茂盛,花团锦簇,一朵一朵重重叠叠的菊花,构成“满地黄花堆积”的视觉效果。菊花是那样美,而我的心情却是那样的凄苦,“憔悴损”,不是说菊花,而是说词人自己面容憔悴,谁还有心情去欣赏和采摘那样的菊花呢!这就是“如今有谁堪摘?”我认为,从古到今,只有他讲对了李清照的真实意思。

李清照晚年写过一首《永遇乐》,说最难熬就是在帘儿底下听别人欢声笑语,这种愁苦可以说是最为不堪,最难以忍受。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另外像晚年的《武陵春·春晓》也写得很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她晚年飘泊到金华时写的。春天来了,风光非常好,她“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们说双溪的春光明媚,自己也想去观赏一番,但就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担心双溪那小小的船啊,它承载不了我内心这么多、这么沉重的愁啊!写得多好啊!从来没有人把“愁”写成有重量的。“愁”是属于精神情绪,怎么会有重量呢?历来写“愁”的有几个名句:

第一个就是李后主用长江水来比喻“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长江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滚滚无尽”,是用长江的滚滚无尽来写自己愁绪滚滚无尽。

第二个就是北宋的秦少游,在《千秋岁》一词中写道:“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也是名句,用大海来比喻愁。大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是“浩浩无边”;用“愁如海”,来形容愁之浩浩无边。

再一个是北宋的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这里他用三种事物来比喻愁。“一川烟草”的特色是什么呢?是茂盛;“满城风絮”的特色是什么呢?是缭乱;“梅子黄时雨”的特色是什么呢?是“绵绵无绝”。这是博喻,用三种事物来比喻愁之盛、之乱、之绵绵无绝。

还有很有名写“愁”的诗句,就是李白《秋浦歌》中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比喻好在哪里呢?以上的比喻虽然都很好,但所有的比喻都跟“愁”的情绪没有什么关系,“江”跟“愁”没有关系,“海”跟“愁”也没有关系,“梅子雨”跟“愁”同样没有关系。惟独“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的“白发”与“愁”是有关系的,因为“愁”很多而愁白了头。

在所有这些写“愁”的名句中,李清照能别出新意,说“愁”有重量。她这个人很有创造力,不肯重复别人,她创造性地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就是说,我担心上船后会把船压沉啊,为什么会压沉呢?因为我满怀的愁绪,实在太多了,太重了!

李清照是位女子,但她非常泼辣,敢于反对流俗。例如,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偏偏才情洋溢。再如一般女子不能喝酒,她却很喜欢喝酒。只要翻开她的词,几乎篇篇都有“酒”。如:“三杯两盏淡酒”,“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未成沉醉意先融”,还有“沉醉不知归路”等等,几乎都离不开酒。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人不随流俗的性格。

从唐代到宋代,李清照之前有很多词人名家,像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李煜,宋代的晏殊、欧阳修、柳永等,都没有一个人写过词学理论著作。而到了李清照的时候,她写了一篇著名的词学理论著作,那就是《词论》。这是中国词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我经常说,一个人要是能留下一个“第一”,此生不虚也!当然要是好的“第一”了。在这篇著作里,李清照以女子无羁的才华横扫须眉,一一评点前人。说晏殊怎么怎么样,说欧阳修怎么怎么样,说秦少游怎么怎么样,说苏东坡怎么怎么样,一个人一个人地点评了一遍,每个人都有不足。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才华!

我上次说过,她有一篇《夏日绝句》写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五绝共20个字,真让千古男儿为之汗颜。这么好的诗句,而在她以前有那么多的伟大诗人却没有写出来;在她以后又有谁能及呢,也都没人能超越她。写楚汉相争的诗句中,最好的就是这豪气干云的20个字。

这就是男子汉的气概,虽然失败了,但也是失败的英雄。相反,有的人虽然胜利了,但却不一定是英雄。项羽自刎了,但自刎得好,这是英雄。李清照的观点是不满南宋的投降主义,跑到长江以南去,以长江为天险,在临安苟延残喘。一个女子在当时能够发出这样的时代强音,非常了不起!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她,怀念她。

李清照还有一篇散文《金石录后序》,写她与丈夫的日常生活,写得非常好。她们两口子很喜欢金石字画,当时他们还能看到唐人的字画,甚至王维的字画,南北朝顾恺之的字画。有一次看到一件很好的字画,两口子喜欢得不得了;可是要价太高了,两人把家里的家具首饰全加起来都还不够,只好把这件字画又还给人家了。可惜北宋灭亡后,她家的字画都散失掉了。

下面我要接下来讲讲南宋的词人,那是从1127年到1279年。南宋的首都是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曾有诗人林升写诗《题临安邸》讽刺南宋的统治集团。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们在杭州花天酒地,不想打回到北方去了。在北宋灭亡之后,最强的呼声就是抗战的呼声,就是要恢复中原,这是当时时代的主旋律。在这样的主旋律当中,产生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比较突出的,例如岳飞。岳飞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主要是戎马征战,抗金卫国。可惜后来被秦桧害死了,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展示,不但是武的才华,文的才华也没有得到展示。他写的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大家都可以背诵。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这首词就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号角。词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现在对这首词略有争议,我认为不要争议。有人对“壮志饥餐胡虏肉”提出异议,认为“胡虏”也是少数民族,不能吃他们的“肉”。我认为,这是历史呀!倘若不歌颂岳飞,难道要歌颂卖国的人吗?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胡虏”现在是我们的兄弟民族,那是后来历史发展的结果。岳飞满腔热情地要收复中原,可是朝廷的主要矛盾是,一个主和,一个主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宋王朝是一个软弱的王朝,有人称之为“鼻涕宋”,像鼻涕一样软软塌塌地提不起来。在北宋的时候,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革新与保守的矛盾。在南宋时,主和派老是占上风,主战派老是掌握不了实权。所以岳飞一直都很愁闷,他写了另外一首词,叫《小重山》。如果说《满江红》写的壮怀激烈,那么《小重山》写得低沉悲愤。这是他不同风格的两首词。《小重山》词曰: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他满腔的悲愤,盘郁着深深的激情,没法喷发出来。一个人能写出“怒发冲冠,凭栏处”这样豪放的词,又能写出“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样低沉、委婉、悲愤的词,是非常难得的。

其他词人例如张孝祥,也是主战派的人物。他的《六州歌头》我们这里就不说了。他有一首词叫《念奴娇·过洞庭》,是一首写中秋很著名的词。关于写中秋的词,历来人们最推崇的当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座年事已高的前辈,社会阅历非常丰富,当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就会脱口而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会感到人生不会是永远美好的,自古以来难以两全其美。所以词人最后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者,美女也,这里指嫦娥,月亮里的嫦娥。“千里共婵娟”就是千里共月亮。有人十分推崇地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样的评价,从夸张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这首词非常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从事实来看,这是夸张了的。我认为,什么中秋词都可以“废”,但却不能把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废”掉,事实上也“废”不了。这首词,是张孝祥被贬到岭南以后,由于大赦,他从岭南回来,经过衡阳,到湘潭,到长沙,然后到岳阳,到洞庭湖。洞庭湖在明月云烟之下,一碧万顷,风景非常美丽,令他写了这首词。词的上阕写洞庭湖的月下美景;下阕抒发自己的情怀。在填词的时候,一般都是把上下阕分开来,上阕写景,下阕抒怀;或者上阕写往,下阕写今;或者上阕写白天,下阕写晚上。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是这样写的: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其中,“青草”是指青草湖。“表里俱澄澈”是说月光皎洁,在月光照耀下,“表”是指湖水的上面的空明,“里”是指倒影在湖水里面的景致,二者都非常清澈,非常透亮。我想,当时空气的能见度肯定要比现在好多了,现在已很少能够见到“表里俱澄澈”了,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情景啊!真让人神往。下阕是写他自己的心情,虽说被贬到岭南去,但初衷不改,“肝胆皆冰雪”。最后写“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把江湖当酒,把北斗当酒杯,以天地万象为宾客,共饮共醉。“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扣着船舷,放声歌唱,竟然不知是何年。写得非常好。在写心情的下阕中,“肝胆皆冰雪”这五个字写得非常好,是说自己情怀高洁,“一尘不染”,如唐代诗人王昌龄所说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曾经把这两句摘出来,做成一幅很好的对联:“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但是遗憾的是,“澈”是仄声字,没有问题;但“雪”也是仄声字,对联必须仄起平收。为此,我将“冰雪”改为“雪冰”:“表里俱澄澈,肝胆皆雪冰。”我们北大的袁行霈教授,他是中央文史馆的馆长,他把杜甫的一句诗“心迹喜双清”与张孝祥的这句词集到一起,自己书写了一幅对联,他的字也写得非常好:“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心”是一个人的精神和思想;“迹”是一个人做的事情,这两样东西都很“清”。不仅境界好,平仄对仗也很好。

在南宋词人中,还有一位叫陈与义,他有一首著名的词叫《临江仙》,写得很委婉,非常好。词曰: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词的后半片也写得很好,这里就不多说了。

南宋最著名的词人中,还有陆游。他出生于公元1125年,也就是说当北宋灭亡的时候,他才虚岁3岁,他于公元1210年去世,活了85岁。在我的印象中,唐朝诗人中八十岁以上的有贺知章,他也活了85岁。北宋有个词人叫张先,也活了85岁多。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倘若要数中国伟大的诗人,人数不超过两位数字即不超过10位的话,那一定要把陆游数上。第一个是屈原,第二个是陶渊明,第三个是李白,第四个是杜甫,如果把白居易也数进去,那么下面就是苏东坡,陆游,辛弃疾等,这些都是超一流的诗人。陆游一生中成年后几乎没有一天不写诗。从古到今,他是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留下将近一万首,九千多首诗词。后来听说清朝乾隆皇帝的诗歌也挺多的,多达四万多首,但是我们一首都记不得。当然,唐朝的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永垂不朽。

陆游诗歌的主旋律是抗战的声音,他是浙江绍兴人,他生活的时代是民族矛盾很尖锐的时代,他是在收复中原的呼声中长大的。因他在年轻时代就立下豪言壮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能文能武。他确实作为战士到前方去过,去到哪里呢?陕西的西南部古代叫南郑的地方。后来他回到老家绍兴,经常回忆自己在西部的战斗生活。晚年的时候写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了一首伟大的诗歌,叫《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又例如他的《书愤》也是名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其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诗歌中很有特点的修辞佳句,它不用任何的虚词,全都是实词。你们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都是实词。后来的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词都是并列的名词,不用任何关联词,不用虚词。

陆游的词有160多首,也写得很好,他的词名为诗名所掩。词中有一首《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写他人虽老,心仍在天山,可是只能空老于林泉之下,写得非常之好。

陆游词中还有一首叫《卜算子·咏梅》,他是我们古代喜欢梅花最突出的一位诗人。中国古人喜欢一种事物都跟他的人格、他的兴趣和他的审美爱好很有关系。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喜欢橘树,写有《橘颂》。大家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的齐相晏子出使楚国,当宴请他的时候,楚王故意安排捆绑一个人从宴席面前走过。大王故意问,绑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是晏子所在的齐国的人。又问,为什么绑他?回答说,他是小偷。大王就问晏子,你们齐国的人是不是都会做小偷?晏子立即回答说,臣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橘树到了淮北就结出枳子了呢?因为水土不一样。这个人在我们国家的时候从来不偷东西,到了你们国家就偷东西,看来是你们国家的水土适合于使人偷东西。晏子这个人很聪明,在古代是智慧的化身。他经常出使他国,有一次到了楚国,楚王嘲笑他说,你看你们国家多差劲,都选不出像样的人当使者,怎么派你这样又矮小又残疾的人出使来。晏子回答说,我们国家有规定,有才能的人派到好的国家去,没有才能的人派到差的国家去。我是我们国家最差的,所以就派到你们国家来了。智慧啊!回头再说屈原,它之所以喜欢橘树,是喜欢橘树那种“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那样一种精神。

梅花是陆游的最爱。他写梅花有这样的诗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就是说,有什么办法把我陆游变成亿万个陆游呢?孙悟空有这样的办法,拔一撮毛,口一吹就变成许许多多的孙悟空。那当然是神话。倘若有这样的办法的话,那么在一棵梅花树前就有一个陆放翁在欣赏梅花。你们看,陆游多喜欢梅花。陆游那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毛主席非常喜欢,我也非常喜欢。词曰: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凋谢掉下来,与泥土和在一起,车子走过以后,把花泥压成尘土了,形体已经没有了,但只有香如故。这就是陆游所渴望的、所向往的境界。这就是人的气节,一个人要是没有气节,就是精神上的软体动物,一辈子匍匐在别人的脚下。人应该有点气节,有点骨气。

陆游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跟他的表妹唐琬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个结婚以后感情非常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唐琬。也许是陆游与唐琬的关系太密切了,他妈妈嫉妒了。陆游的母亲硬是逼着陆游把唐琬给休了。以后他们都分别结婚了,唐琬与一位叫赵士程的结婚了。几年之后,他们在沈园相遇,都非常感伤。然后,陆游写了一首《钗头凤》词,这是一首大家都能背诵的好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说后来唐琬也和了一首,但有人说是好事的文人附会的。但是唐琬这次见面后不久就去世了,这是有记载的。然而,这首和词也写得非常好: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管是不是唐琬写的,这首词都写得非常好。人最凄苦的就是这种情爱的分离。

梁启超非常推崇陆游,写诗《读陆放翁集》称赞说:

诗界千载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在北宋还有两位诗人,一位是范成大,一位是杨万里。范成大是个田园诗人,田园诗写得很好。杨万里,号诚斋,所以他的诗体叫诚斋体,是比较有名的。杨万里有一首绝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是一首具有人生哲理的好诗。我们人生正是在万山丛中前行,是走在无形的万山丛中。奋斗奋斗以后提拔为科长了,前面还有处长呢;再奋斗奋斗,成为处长了;可前面还有司局长呢,还得奋斗奋斗。人生就是要这样不断地进取。

下面说一位南宋时期另外一位伟大的诗人,那就是辛弃疾。他是从公元1140年到公元1207年。大家知道,北宋是公元1127年灭亡的,也就是说,北宋灭亡了14年辛弃疾才出生。那么,当他20岁的时候,北宋已经灭亡33年了。在北宋灭亡后的50年间一直有抗战收复中原的声音,但是到50多年以后,反抗的声音就渐渐减弱了。时间一长就承认既有的现实,划江而治,苟延残喘。辛弃疾是济南人,叫辛幼安;而李清照叫李易安,因同是济南人,故被人们称为“济南二安”。但李清照比辛弃疾年长56岁,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一个豪放派,一个婉约派;一个是豪放词之鼻祖,一个是婉约词之正宗。

辛弃疾不仅是个词人,他首先是位战士,是位英雄。他年轻的时候,他的祖父就不断地给他熏陶,向他灌输,要收复中原。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勇敢起义,带着一帮人马从中原济南南下投奔到南宋那里。后来,他带上几十个人到北方偷袭敌人的大本营把叛徒张安国抓回,带到南方将这个叛徒审判。因此,这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首先是位战士,是位英雄,其次才是一位书生,才是一位著名的词人。但是由于他是带着部队投诚到南方去的,南宋朝廷对他老不放心,使得他纵有一腔激情却得不到施展。他写了《美芹十论》给南宋朝廷,陈述他治国安邦的策略,但都得不到南宋的信任和赏识。因此,他的词多是盘郁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一种沉郁愤懑的心情。例如,他写的《南乡子》中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又如《永遇乐》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都是这种心情的抒发。

他写的词一共有600多首,是两宋词坛上填词最多的一个人。他的词有个特色,就是用典故、成语、故事非常多,将这些信手拈来用在自己的词中。例如,《南乡子》的下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其中“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本是曹操说的一句话。曹操在大江边看到吴国的战船如此整齐,如此威武有序,他极为感叹地说:养儿子就要养孙权这样的儿子!辛弃疾就把曹操的这句话原封不动引用在词里,用得非常的好!辛弃疾的词,有的非常豪放,而有的却非常婉约。例如,他写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等就是如此,对此就不多说了。

辛弃疾还有一些“田园词”,他晚年不做官了,被贬到江西的上饶,在那里过了十多年的田园闲居生活,这期间,写了很多诗词。其中有一首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面写的田园风光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田园风光写得非常好,特别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中永远迷人的“交响乐”,可是现在很少听得到蛙声了,人类把环境弄得越来越坏了。这样下去,人类总有一天捣鼓捣鼓把自己也捣鼓完了。现在科技发展很快,但它的发展要和社会的道德水准、政治环境等一致起来才行,否则会出问题的。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就会报复人类。“听取蛙声一片”这多美好呀。我们都有儿时美好的回忆,晚上看萤火虫在上下流动,听着此起彼伏的蛙声,这多好呀。这一片蛙声也不知迷倒了多少诗人。关于辛弃疾就简单地说这些。

南宋后期和辛弃疾风格相近的有“辛派三刘”,一个叫刘过,一个叫刘辰翁,一个叫刘克庄。这里就不说了。

另外还有开创了“江湖派”的“永嘉四灵”。永嘉是浙江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有四个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每人的字号上都有一个“灵”字。我们只说其中一人,号灵秀的赵师秀。他有一篇精彩的小诗叫《约客》。本来和朋友约好了,夜晚来下盘棋,可是夜都深了朋友也没来,他就写了这首诗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非常好,灯结花了,说明时间很长了,灯油快烧干了。我要特别说一下,唐宋人写绝句写得很多,因为绝句比较灵活。可以先不对仗,后对仗;也可以先对仗,后不对仗;也可以全不对仗,也可以全对仗。一般说来,前两句写景,或叙事,一般比较普通,但不要紧;后两句抒怀,或议论,一定要精彩。前两句是铺垫,是蓄势,后两句爆发出来,要精彩。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是写景。又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前两句是叙事,等等。其前两句都很平常,这没关系;但要记住:在写绝句的时候,后两句一定要精彩,如果后两句也不精彩,就干脆甭写了。一共才四句,都不精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以动写静,“闲敲棋子”,甚至可以听到“当”、“当”清脆的敲击声,在夜晚的时候,这声音非常响亮、清脆。所以这个“敲”字用得很好。“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一句能听出声音,正说明夜晚的幽静。“落灯花”有动,写出了环境的安静,客人不来连灯花的掉落都可以感受得到,这折射出诗人落寞的心境。

我再说一两个南宋的后期词人,一个是蒋捷,他有两首词比较有意思。一首叫《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里面有很多人生的感慨。蒋捷在这首词中,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听雨歌楼上”,说明少年的轻狂,享乐,花天酒地。“壮年听雨客舟中”,到处飘泊,为生活所迫,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为了生活,人们到处流浪。”下片的“而今听雨僧庐下”,已经老了。(大家记不住没关系,我介绍大家一本龙榆生先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里面都可以查到。这些书是应该随身带在身边的,在排队买菜时就可以拿出来读读。此外,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也属此类书。)“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到了很无奈的境况。

他还有首词,叫《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后面的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很有名的句子。类似的有陶渊明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人世间有很多河流,只有一条河流是单向向前流,永远不会停下来,更不会向后倒流,那就是人生岁月的河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代古诗《长歌行》)岁月是那样匆匆忙忙,它不管你,自己一直向前走,一会儿樱桃红了,一会儿芭蕉绿了。“红了樱桃”是春天,“绿了芭蕉”是夏天,这就是岁月向前行进时留下的足迹。北京这地方很好,四季分明,春夏秋冬,要是在海南岛,在昆明,就看不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样一种情景。

宋代文学的最后一人就是文天祥,他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逃到广州,逃到零丁洋那里去了,最后陆秀夫(他是我的老乡,江苏盐城人)背着小皇帝跳海死了。这一跳,就意味着宋代从此灭亡了。文天祥抗击元兵被抓了,现在北京东城区还有关押文天祥的地方。他写了很著名的《正气歌》,太长了,就不讲了。诗中他把历史上有正气的人一一列数,然后说在牢房里怎么怎么不好,但他不在乎,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正气。这正气就是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因此,文天祥的《正气歌》是宋代诗歌的最后绝响,宋代文学由此落下了帷幕。

下面简单说一下金元代的诗歌,元代从公元1279年到公元1368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元代在文学方面主要是杂剧和散曲。先说一下金人,南宋是在淮河以南,而以北就是金,即宋金对峙的局面。金时期有一位诗人,叫元好问,成就很突出,词与诗都写得很好,颇受宋人的影响。他有《论诗绝句三十首》。过去我曾给大家讲过一首这样的诗: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这是元好问《论诗》中的很有名的一首,“平吴例”就是吴越争霸,越王被抓起来,卧薪尝胆,得放回来后,想报复吴国。范蠡给他出主意,第一要富国强兵,第二要使吴国不行,因吴王非常好色,就派几个美女过去,让他整天不治理国家,我们能强大起来就可以把它灭亡了。派谁去呢?派他的女朋友西施。吴王果然如此,后来越国派兵一攻打就把吴国给灭了。范蠡的功劳非常大,越王要给他高官厚禄,黄金万两。但是,范蠡一概不要,只要一个条件,就是给他西施。后来范蠡带着西施,不知所终。可是越王非常怀念范蠡,就用黄金铸造了一个范蠡的塑像,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元好问在这首诗中说,倘若按照范蠡帮助越国灭吴国这样论功例子的话,我们倒应该给陈子昂立个黄金塑像。说明他对陈子昂的评价非常高。这样的论诗绝句,第一是脍炙人口;第二它准确地把握住了诗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因此他的诗,历来为人们称道。

北朝有一首民歌《敕勒歌》,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中的“见”不读jiàn,而读xiàn。风一吹,把草压下来,牛羊就露出来了。元好问对这首民歌非常推崇,他说: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往下介绍元人的散曲,说两个人。一个是马致远,以及他的《天净沙》,题目是“秋思”,大家都能背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句并列九景,第一组“枯藤老树昏鸦”,是非常凄凉黯淡;第三组“古道西风瘦马”,也是非常凄凉黯淡的;但是在这两组之间加上“小桥流水人家”,就大大增加了诗词的色彩和亮度。另外,这九个景都是单独的景色,诗人用四个字就把这九个景统一在一起,这四个字就是“夕阳西下”。就像一幅画一样,“夕阳西下”就是这幅画的底色,夕阳一照,就把所有的景都联到一起了。这全是写景,最后一句是抒怀:“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叫“秋思”,所以最后一句落在“思”上。

我们再看一首《天净沙》,也是这个时期的人写的,这个人名叫白朴,题目叫“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可将这两首比较起来读,上面是“枯藤老树昏鸦”,这里是“孤村落日残霞”;这里是写秋天的色彩,你们看“一点飞鸿影下”,又是“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全是秋天的色彩。秋天是色彩最丰富的季节,春天比不上它。这首诗写得很美,但是没有令人回味的余地,全是景,没有情,不如马致远的那首那样情景交融,意蕴丰厚。

另外再说两首散曲,元代人怀古的散曲。一首是张可久的《卖花声》,题目叫“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是些秦汉相争的故事,“美人”指虞姬。最后说“读书人一声长叹”,无限感慨。

另一首诗是张养浩的《山坡羊》,题目叫“潼关怀古”,写得也很好: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这个人相当了不起,他的生卒年是公元1270年到公元1329年。他50岁的时候就挂冠而去,回家了,元朝廷怎么样请他,他都不出来做官。但是到了他59岁的时候,关中一带大旱,老百姓没东西吃,人们“易子相食”。这时候他看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毅然决然出来做官,而且在他上任的路上,把自己的钱财、衣物等都一路散发给灾民。所以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在这首词里,“波涛”就是黄河,“西都”就是长安,“意踟蹰”是说犹豫徘徊,最后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国家是兴是亡,百姓都很苦。他的感慨非常有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