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进一步促进党风政风好转,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营造清正廉洁政治环境的重要方面。他律自律,法治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他律”中,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社会舆论、干部群众的监督作用。

四、营造清正廉洁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一方面,被解放的生产力给政治、经济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和机制的转换,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冲击下,不少个体失去了自我,腐败问题开始变得突出。历史经验表明,腐败高发期与社会转型期相伴相生,腐败对资源分配、收入分配乃至社会心态都能带来不良的社会效应。广大群众对社会管理中滥用权力,依托资源垄断、行业垄断等形成的分配不公,对贪污、索贿、受贿等犯罪现象十分不满。腐败所带来的综合负效应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度,削弱或者动摇国家政权赖以支撑的群众基础。一些邪教组织正是利用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兴风作浪,以售其奸。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仅有经济增长是不够的,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也是预防与惩治邪教、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一)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推进源头防腐

多年的反腐斗争实践告诉我们,各种腐败形式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体制性原因。特别是在政治、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的暖房。因此,应该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破解反腐难题。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一是整体推进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和干部人事三项制度改革。在行政审批制度上,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对保留项目的审批环节也要解决好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财务管理体制上,通过锻造透明财政防止资金运作上的腐败;在干部人事制度上,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得到落实,使买官卖官等行为渐失市场。二是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要减少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改善权力运作环境,实现权力体制科学化,从而减少腐败发生和控制腐败规模。因此,要加快改革权力结构,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努力提高和改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建立高效、透明、责任、服务型政府,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特别是要充分认识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通过舆论监督,及时发现党政机关党风、政风和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支持和完善网络监督,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工作的渠道。纪检监察部门要畅通媒体传递信息的渠道,保护民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

(二)从党风政风建设入手,树立良好形象

党风政风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同时,也关系到个人的进退荣辱。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风不正,形象不好,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如果听任各种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恶化党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造成群众对党组织和政府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对抗。国内外敌对势力包括邪教组织就会伺机闹事,拉拢群众。因此,进一步促进党风政风好转,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营造清正廉洁政治环境的重要方面。加强党风政风建设,要采取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方法。他律自律,法治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促进领导作风的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领导干部的作风好、风气正,人民群众才会心齐气顺,才能与党与政府同心协力,才能减少邪教利用的空间。因此,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增强抵御外界各种致罪因素的免疫力,是加快作风建设,构建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要把《廉政准则》作为面向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的主要内容,提高教育实效,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以达到“不能腐败”的境界,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模范行动,作清正廉洁的表率。领导干部不但要在工作中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作风正派、生活情趣健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拒绝黄、赌、毒,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率先做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带头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引发民愤民怨的恶性事件;重点查处用人腐败、行政执法和司法腐败、审批权腐败等典型事件;抓紧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案件特别是违规发放、核销贷款案件,政府投资项目中虚假招标投标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查办;抓紧对以各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案件,特别是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国有资产等案件的查办;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案件等。在“他律”中,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社会舆论、干部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于少数无视党纪国法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进行查处,绝不姑息,以儆效尤,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

(三)从廉政文化建设入手,营造反腐倡廉的浓郁氛围

所谓廉政文化,是指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在其指导、影响下的廉政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和相关的制度,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腐败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反腐败不单单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较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方面,是营造清正廉洁政治环境的客观需要。搞好廉政文化建设,从广义上讲,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特质层面。现主要从精神层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是要构建大平台,增强廉政文化渗透力。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大宣传、大教育、大文化的总体部署。整合各种新闻媒介和宣传载体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促使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部队。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警示教育。同时,不断拓展教育内容、增强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二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社会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的工作格局,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地区、行业、部门、单位整体推进,形成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态势。要实行社会联动,扩大廉政建设的认知面和影响面,营造守廉、尊廉、崇廉的浓厚氛围,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构筑防线,遏制腐败。三是抓住重点,发挥正反两方面典型的示范和预警效应。廉政文化的重点在于教育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规范地行使公共权力,同时规范和引导公民对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评价和监督。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使之落到实处。在典型示范和预警教育中,一方面,要树立清正廉洁的正面典型,引导党员和群众以先进为榜样,以此来弘扬社会正气。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反面教员的作用,用一些典型案例和腐败分子的现身说法,对周围的人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进而,在全社会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以利于拒腐防变长效机制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