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4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这些文件构成了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体系。1.4.2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体会计准则有38项,具体规范三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处理。

1.4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它是会计实践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概括,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使之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1.4.1 会计准则的产生

早期的会计规则是较粗糙的,只限于记账方法和事项处理程序的研究,会计实务没有统一的约束规范,缺乏理论支持,这是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发展对会计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在工业革命后,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批量生产出现,产生了折旧会计。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产生了企业会计的处理程序和方法要符合社会化、标准化的客观要求。企业会计除了向管理当局提供有关信息以外,还要向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者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社会化大生产和股份公司的发展为会计准则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但这一时期对会计准则的研究还处于自发阶段。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建立提供了契机。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证券法》,1934年又颁布《证券交易法》。这些法律规定,凡是上市公司都须提供标准一致的会计报告,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制定统一会计准则。以后,会计准则便作为一种国家干预下的会计标准化措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第一次使用了“公认会计原则”(简称GAAP)这个名词。1959年成立“会计原则委员会”,旨在研究会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原则。从1959年到1973年十四年间,会计原则委员会共出版了31号《意见书》和4号《说明》。1973年后,制定会计准则的任务转由独立于美国会计师协会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和针对以前发布的会计准则的《解释》。这些文件构成了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体系。

在美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同时,其他国家也根据自己国家的社会经济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国会计特点的会计准则。

1.4.2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经济制度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标准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历程经过了四个阶段。

1)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这10余年的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1978年以后,我国积极引进外资,组建了大量的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我国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还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对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审计鉴证业务。

2)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

1992年我国开始对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在参照《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制定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了“两则两制”。“两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制是指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首先对原来的大约40多个会计制度进行了合并,并借鉴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的模式建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体系。以后,又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对在香港发行H股的企业作的一系列补充规定等。

3)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为了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原来“两则两制”的基础上陆续发布了17个《企业会计准则》(16个具体准则和1个基本准则)。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体系从原来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体系转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的体系,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企业。

4)会计准则的完善阶段

为了全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在多年研究和准则制定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国在2006年构建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通过制定20余项新准则,同时对现行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进行全面的修订,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1.4.3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次构成。

1)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对具体准则起着统驭和指导的作用,具体准则应在基本准则规定的框架内,按照会计业务或事项的类别进行制定与执行。基本准则主要内容包括:

(1)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过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的基本假设)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方面。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告整体要求。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个。会计报告的内容为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2)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应根据基本准则的精神制定,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具体会计准则有38项,具体规范三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处理。

(1)一般业务处理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计量。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职工薪酬、收入、建造合同、所得税、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资产减值、每股收益、企业合并、企业年金、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

(2)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处理。如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

(3)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定业务的确认与计量。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或有事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

3)应用指南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会计实务操作的细则,主要解决在运用会计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以及编制说明。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如图1.4.1所示。

图1.4.1 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本章小结】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涵义、会计的方法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事业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和综合地反映和监督,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具有反映与监督的职能。会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会计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包括取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资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七种专门方法。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次构成。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职能?会计基本职能有哪些?

2.会计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的特点是什么?

3.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4.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哪些层次构成?

练习题

一、判断题

1.会计在产生的初期,只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之后随着剩余产品的规模缩小,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职能。                            (  )

2.由于会计的特点是综合反映,因而只利用货币计量。                     (  )

3.会计的方法就是指会计核算的方法。                            (  )

4.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主要工作程序来说,就是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  )

5.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而反映职能则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  )

6.会计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也可反映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活动。           (  )

7.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是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的。                     (  )

二、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产生是由于(  )。

A.技术进步的需要

B.社会分工的需要

C.生产关系变异的需要

D.生产实践活动的需要

2.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这两种职能是(  )。

A.相互替代

B.相互排斥

C.相辅相成

D.互为因果

3.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

A.实物计量单位

B.货币计量单位

C.劳动计量单位

D.工时计量单位

4.会计监督主要通过(  )来进行。

A.实物量指标

B.价值量指标

C.劳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5.“四柱清算法”产生于(  )。

A.明朝初期

B.唐宋年间

C.清朝初期

D.西周时期

6.会计的管理活动论认为(  )。

A.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B.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C.会计是一项管理经济的工具

D.会计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供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7.对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为(  )。

A.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

B.决策有用观与信息系统观

C.信息系统观与管理活动观

D.管理活动观与决策有用观

8.会计方法体系中,其基本环节是(  )。

A.会计预测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

C.会计监督方法

D.会计核算方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会计反映职能的特点是(  )。

A.反映已发生的经济业务

B.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C.主要利用货币计量

D.预测未来

2.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是(  )。

A.事后监督

B.通过价值指标监督

C.事前监督

D.事中监督

3.会计方法包括(  )。

A.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

C.会计监督方法

D.会计预测方法

4.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

A.成本计算

B.填制和审核凭证

C.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D.分析财务会计报告

5.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会计反映

B.会计计量

C.会计决策

D.会计监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B.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

C.没有反映职能提供可靠的信息,监督职能就没有客观依据

D.没有监督职能进行控制,就不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7.下列关于会计属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计具有技术性与社会性

B.会计技术性体现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C.会计的社会性体现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D.会计的社会性集中体现在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上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美国上市公司泰科公司,其前首席执行官柯劳斯曾一度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为优秀企业家。但是2002年,纽约州地方法院对柯劳斯提起诉讼,理由是柯劳斯涉嫌偷税。同年柯劳斯辞职后,调查人员还发现柯劳斯在任期内大量挪用、侵蚀公司财产。最臭名昭著的是柯劳斯在纽约第五大街购买一套住宅的事件。柯劳斯购买的这套住宅所花费的1 680多万美元的购置费用,100多万美元的艺术品,以及大量的装修费用都以公司的名义支出。

微软董事比尔·盖茨也曾一掷万金用于私人支出。1993年至2004年,共耗资1 440万美元,购买西雅图郊区的麦迪纳小镇几乎整个街区,以保护其家庭隐私

(1)说明柯劳斯与盖茨的行为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

(2)结合柯劳斯侵蚀泰科公司财产事件,说明会计工作对监控上市公司的作用。

案例二

王林在某大学附近租入一个门面,准备开设一家复印室。他花10 000元购置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打印纸张等设备和材料。另外,他雇用了一名打字员。该复印室每天的营业额在500元左右。

复印室的隔壁为某超市的连锁分店。经营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经营日用百货。该超市的员工包括一名分店经理,两名副经理,以及10名售货员和一名收银员。每天营业额为10万左右。

你认为哪家商户需要专设会计人员?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