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镇扬经济板块在南京城市空间和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宁镇扬经济板块在南京城市空间和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10-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南京和镇江是这一发展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宁镇扬板块当中,南京和镇江港口货物综合吞吐能力在我国内河港口排名位列第一和第四,是长江沿线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水道”的主要原因。总之,从长三角经济区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宁镇扬经济板块将是长三角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这种发展同时有有利于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对长三角区域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

二、宁镇扬经济板块在南京城市空间和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宁镇扬经济板块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一极

1.宁镇扬经济板块是长三角经济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它与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一起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长江三角洲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大。目前,区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2个地级城市,即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共计16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的6.3%。2005年,长三角16个城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 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高于全国9.9%的增速,占全国的比重为18.6%。

宁镇扬经济板块中的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地域广、人口多,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南京是副省级城市、长三角经济区域内的副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镇江和扬州是地级市,属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4-1 宁镇扬经济板块在长三角经济区的地位

img15

资料来源:根据长三角各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从表4-1中可以发现,在长三角经济区16个城市中,宁镇扬三市面积17 083平方公里,占长三角的15.6%;常住人口1 433万人,占14.9%。2005年三市GDP总量4 240亿元,占12.5%;固定资产投资2 216亿元,占13.6%;进出口总额339亿美元,占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510亿元,占14.1%;GDP增长率长三角经济区的为13.4%,虽然远远超过了全国的增长率,但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增长率却超过了15%,是15.07%,超过整个长三角将近13个百分点,对整个长三角的高增长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总之,不论是人口、土地等基本资源还是从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指标来看,宁镇扬经济板块在长三角经济区占有重要位置,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宁镇扬经济板块不仅目前已经是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区域

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即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具体来说,“一核”即强化上海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所谓“六带”: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二是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四是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即拥有沿海岸线的县市区,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大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发展新兴的临港产业、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经济带。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六是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成为全国性重要旅游休闲带和区域性会展研发基地。

在“六带”当中,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主要包括沪宁杭交通沿线地区,按照规划,将按照集约、创新、优化的原则,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服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区域。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南京和镇江是这一发展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京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之一,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高校最为密集的城市,总体科技水平位居全国第三,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镇江的中高等教育水平也比较高。总体来看,在这一发展带、甚至在整个长三角经济区,除了作为“核心”的上海以外,宁镇扬经济板块是科技教育水平最高的地方。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对该发展带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定位来看,宁镇扬板块将是带动该地区发展的排头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之所以在该区域规划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与以南京为主的这个城市带已有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紧密不可分割。

与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只涵盖了南京和镇江不同,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中的沿江发展带,囊括了宁镇扬经济板块中的所有三大城市。根据规划,长江沿线的县市区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引导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建成特色鲜明、规模聚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城镇聚集带,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宁镇扬板块当中,南京和镇江港口货物综合吞吐能力在我国内河港口排名位列第一和第四,是长江沿线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水道”的主要原因。同时,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恰好也是宁镇扬板块的优势产业,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因此,在沿江发展带的未来发展中,宁镇扬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宁湖(湖州)杭发展带的主要目的是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要求宁湖杭沿线县市须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容量及其生态屏障功能,选择与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开发方向和模式,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生态农业以及资源加工业,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有序发展的新型发展带。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板块处于宁湖(湖州)杭发展带的西端,是经济社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衔接点,对于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具有先天优势,是宁湖(湖州)杭发展带的发展重点,也是实现该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目标的主要节点。

总之,从长三角经济区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宁镇扬经济板块将是长三角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这种发展同时有有利于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对长三角区域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

3.宁镇扬经济板块是长三角扩展过程中西进、北上的枢纽

在地理概念的角度,长三角指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大致对应于上海、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和绍兴十五个城市,原来意义上的长三角经济区(圈)就是指这十五个城市。但是,经济区是一个经济角度的概念,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地理区域,应该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文化联系的角度去考虑其所涵盖的范围,长三角经济圈也不例外。因此,2003年在南京召开的第四次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上,浙江台州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一次突破了地理概念,使长三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域。

随着社会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和交通通讯水平的提高,长三角的辐射作用不断扩大,在经济角度把长三角归结于16个城市,似乎仍存在缺陷。因此,有人把由16个城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叫做“小长三角”,认为长三角应该把江苏和浙江省的所有地方都纳入进来,并把由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组成的新的经济区叫做“大长三角”。更有甚者,在2002年4月,在南京举行的蓝鲸管理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了“泛长三角”经济区概念。认为以往长江三角洲多指上海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城市,带有区域不稳定性、行政不对称性、目标不确定性,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或是最高层次的区域一体化。由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构成的泛长江三角洲将是全球高成长经济区之一,未来将成为全球现代制造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并且能克服前者的缺点。而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一篇题为《明天的太阳从安徽、江西升起》的文章中指出安徽和江西将是首先接受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意味下一步快速崛起的将是安徽和江西。安徽和江西的土地、劳动力和能源方面占着极大优势,所以已提出[3+2]新概念,即把苏浙沪三省市和安徽及江西纳入“泛长三角”中。

总之,从“小长三角”到“大长三角”再到“泛长三角”,不管叫什么名字,也不管具体包含的区域和范围有何不同,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影响不断向外围辐射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通过向外辐射和扩展,保证了长三角持续、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长三角仍然限于16个城市的模式也有悖于全国统一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又不利于长三角在与珠三角、京津冀城市圈竞争中开拓国内腹地,从而形成支撑长三角成为世界城市圈的强大国内腹地。因此,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和推进长三角16市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进行“西进、南下、北上”,努力争取华东、华中地区和西南部分地区加入长三角网络。因此,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是长三角地区将逐步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

在长三角“西进、南下、北上”的过程中,宁镇扬板块以其独特的区域位置和经济特征,处于枢纽地位。正如前面所述,宁镇扬板块是经济社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衔接点,从宁镇扬板块向东发展,可联结苏锡常、呼应上海,在融入、提升长三角的同时,可以承接、吸收和转移上海以及苏锡常的影响;从宁镇扬板块向西,就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更远的是西南地区,通过宁镇扬板块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向西南地区发展,加大长江三角洲的影响力,可以与珠三角竞争,拓展长三角发展腹地;从宁镇扬向北,也是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以及安徽、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以宁镇扬作为节点,促进苏北以及安徽的发展并对山东南部甚至对河南部分地区产生影响,使长三角可以与京津冀城市圈争夺腹地。因此,宁镇扬经济板块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地位上都是长三角的西进、北上的节点,处于枢纽地位。

4.宁镇扬板块是长三角三大经济板块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经济板块

(1)宁镇扬经济板块在长三角三大经济板块中相对较弱。除了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以外,目前长三角已经基本成形的主要有以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为主的苏锡常经济板块、以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宁波三市为主的杭绍甬经济板块和以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为主的宁镇扬经济板块。在整个长三角地域图上,这三个经济板块呈鼎足之势,在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三个经济板块也是主力军。虽然三大经济板块同属长三角,在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长三角由于区位、发展基础、自然条件、国家和政府的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这三大经济板块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因而目前的发展水平也不处于同等水平上。相对来说,苏锡常经济板块和杭绍甬经济板块发展水平要高于宁镇扬经济板块。具体见表4-2:

表4-2三大经济板块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比较

img16

资料来源:1.杭州、绍兴、宁波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3.http://www.nbstats.gov.cn/ShowArticle.aspxID=22950。注:右上角标“*”号为2005年数据

(2)宁镇扬板块也拥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首先,宁镇扬板块具有独特的区域位置。一是宁镇扬板块独特的区域位置首先表现在它在整个长三角经济区的独特位置。如前面所述,宁镇扬经济板块“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是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交融区域,具有战略性的枢纽地位,在长三角西进、北上中将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将促进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独特的区域位置也表现在它在江苏省的重要位置。核心城市南京是江苏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宁镇扬板块地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对于沿江开发和联动发展、促进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并融入苏南板块、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等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三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独特的区域特征还表现在板块内三市的空间格局上。三市相互毗邻,扬州与镇江隔江相望,与南京的距离都在100千米左右。宋人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诗句虽然并不想证明宁镇扬三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地缘优势,但是也说明早在宋时,按当时的道路交通条件,人们已经认为三地之间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如果说当时长江天堑横隔南北,使南京、镇江与扬州的往来相当困难的话,现在四座长江大桥把三市紧紧联系在一起,城际联系方便快捷,已经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而且南京新的过江隧道已经动工,长江四桥也即将上马,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使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大促进宁镇扬板块的发展。

其次,宁镇扬板块具有共同的产业基础。三市的产业结构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南京的支柱产业是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钢铁、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扬州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化纤纺织、电工电缆、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船舶制造等;镇江的支柱产业是化工、造纸、电子、机电仪一体化、能源、工程机械、自行车、眼镜、五金等。在经济板块构建过程中,一般的看法是产业互补,才有合作和协同发展,产业相同,就不利于经济板块的构建。因此,在宁镇扬经济板块构建过程中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一大障碍是三市产业过于雷同。如石化产业都是三市的支柱产业,实际上,只要进行合理整合,这些地缘很近,产业雷同的城市更容易协同发展。因为可以把三市的石化产业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可以达到共赢的局面。如南京化学工业园与扬州(仪征)化工园区、镇江(丹徒)化学工业园可以按照现代石化产业“大型、先进、集约、联合”的发展要求,实施产业整合,加强合作与合理分工,将上下游产业链有机衔接起来,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可使该地区成为国家最大的化工产业基地。

再次,宁镇扬板块具有充分的资源优势。一是科技和人才资源。南京教育、科研水平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拥有各类高等院校48所,各类自然科学研究和研发机构571家,其中国内一流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00多家,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专业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2000年申报重大科技成果800多项,专利申请量1 300多件。拥有两院院士6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在校大学生近22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3万多名各类专业大学毕业生。镇江、扬州两市的科技教育水平最近几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镇江市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每万人拥有的在校大学生列江苏省第二,每万人拥有的自然科技人员数列江苏省第三。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等十余所大中专院校。到2005年宁镇扬高校在校生数达61.8万人,占江苏省的49.93%,为宁镇扬经济发展奠定了优秀人才资源,这是苏锡常和杭绍甬经济板块所无法比拟的。二是文化与旅游资源。南京已有近2 500年的建城历史,经历了十朝都会,与北京、西安、洛阳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著名的历史文化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遗产、深厚的历史遗存。她与南京雄浑秀美的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构成了城市独特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镇江、扬州也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扬州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古迹147处,旅游景区、景点40多处,其中4A级景点4处。国家重点名胜瘦西湖—蜀岗名胜风景区名扬天下;何园、个园、大明寺,各具风格;乾隆水上游览线集众家园林精华于一体,呈现“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内外推出的国家级旅游线;扬州还有汉广陵王墓、高旻寺、隋炀帝陵和原汁原味的汪氏小苑、康山园、吴道台宅第等深宅大院以及东圈门、东关街历史街区和古运河、凤凰岛等特色风光。扬州拥有旅游涉外饭店52家,各类旅行社96家;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较为稳定的海外客源地。镇江更是有一个“天下第一江山”的称号,这里山水相依,奔腾万里的长江与婉约南下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形成的“十字黄金水道”,与连绵的宁镇山脉和城中闻名遐迩的金山、焦山、北固山等一起,孕育了古城山的雄奇与水的灵秀,自古就有“城市山林”的美誉。总之,宁镇扬三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计有16家4A级旅游景点。是江苏两大旅游资源密集区(一是宁镇扬地区,二是苏锡通地区)之一。与杭绍甬、苏锡常板块的旅游资源相比,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但是,宁镇扬板块的旅游资源开发远远落后于苏锡常和宁镇扬,因此,只要三市在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统一行动,品牌共创,客源共享,就可以放大宁镇扬名城效应,使其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三是港口资源。如前所述,长江穿越整个宁镇扬板块而过,使之具有“依托长江、承东启西”的战略区位优势。宁镇扬共同拥有长江岸线约530千米,占江苏的一半以上,优质深水岸线占有相当比重。同时,由于航道和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限制的原因,万吨轮船只能到达南京长江大桥以下水域,从而使南京港成为远洋巨轮商行的终点和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口,而镇江也成为我国内河的第四大港口。由于宁镇扬地区交通网络发达,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现代运输方式齐备,港口具有优越的集疏运条件和广阔的经济腹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宁镇扬板块长江北岸约270千米的大部分还未开发利用,这在长江下游岸线开发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显得弥足珍贵,也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后发优势之一。

(3)宁镇扬板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宁镇扬经济板块具有如此多的发展优势,但是从前面表4-2中已经清晰地看到,从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的绝对量角度分析,宁镇扬经济板块几乎位列第三,远远落在苏锡常经济板块和杭绍甬经济板块后面。实际上这恰恰说明宁镇扬板块协同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这也正是从江苏省到南京、镇江、扬州各市,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寻求和倡导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的原因。令人欣喜的一面是,同样在前面的表4-2中,虽然国民经济统计的绝对量上,宁镇扬落后于苏锡常和杭绍甬,但是,从相对指标来看,在所有五个增长率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宁镇扬板块都是名列第一,尤其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合同外商直接投资两项,更是把其他两大经济板块远远抛在后面。与苏锡常、杭绍甬两个经济板块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相比,宁镇扬板块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之中,已经体现出其发展的巨大潜力。

总之,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宁镇扬经济板块已经成为与苏锡常、杭绍甬相媲美的长江三角洲的第三个增长极,而且正成为长三角新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并在长三角拓展腹地、扩大影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宁镇扬板块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和主力军

相对于在长三角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言,在南京都市圈,宁镇扬经济板块则是整个都市圈的核心,没有宁镇扬,就无所谓南京都市圈。这是因为:

1.南京是南京都市圈的“领头雁”

南京都市圈是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南京都市圈的具体范围,早在1986年,苏皖赣三省18地市组成南京经济区,并制定了《南京区域经济联合发展规划》,应该说这是试图围绕南京进行区域规划并协同发展的最早尝试。南京作为长江下游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特大城市,应该在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但是,即使到了20多年以后的今天,南京所具有的综合实力与城市辐射强度,仍然难以达到覆盖18地市的程度,因此,所谓的南京经济区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000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适时提出江苏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要求,即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江苏省政府决心强化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更好带动全省城镇发展,从而又把构建和提升南京都市圈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所谓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沿沪宁、宁通、宁杭、宁马等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宁芜铁路等对外交通线扩展的都市圈。一开始,该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以及淮安的南部(金湖县、盱眙县)和巢湖的部分地区(巢湖市区、和县、含山县),其空间半径为100千米,高速公路行程在一小时左右。所以,又叫做南京“一小时”都市圈。2006年《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时,把南京都市圈扩展为由安徽省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四城市与江苏南京、扬州、镇江、淮安四城市共八个城市组成的都市圈,可以说这是官方认可的关于南京都市圈范围的界定。

2006年有学者提出基于宁合芜成长三角构建南京都市圈的思路,从而把安徽省省会合肥也纳入到南京都市圈的范围之内。对于这种思路,作为《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的总执笔、南京市建委研究室主任陆玉龙高级经济师也是认可的,在《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讨论稿)研讨会上,他就曾大胆预测,到2010年,现有的南京都市圈完全有可能演变成为宁合都市圈。

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南京都市圈的内涵和范围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无论其内涵和范围如何变化,在整个南京都市圈中,南京是带动整个都市圈发展的“领头雁”,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南京都市圈本身就是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其目的就是利用南京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和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的独特地位,通过与周边城市和区域的广泛合作,实现都市圈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目前,南京市以不到都市圈15%的土地和25%左右的人口,GDP要占都市圈的40%左右,财政收入占5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占60%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四分之三,人均GDP将近是都市圈的两倍,是整个都市圈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据相关研究,早在2001年,南京作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已经显露出来。在当时,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问题以及行政壁垒的约束,南京与周边地区在资产、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正常流动关联度还不是太大,但是,在南京市场上主要农贸商品产自南京本地的仅占15%左右,而来自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占50%左右;从农副产品的销售来看,南京几大农贸市场在销往外地的商品中,70%以上流向了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南京市作为都市圈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同时,2001年南京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 183亿元,占都市圈总量的49.1%。根据调查,南京商圈的辐射范围东至常州,北到淮阴,西及合肥,南抵芜湖,其影响距离已达到200千米左右。双休日南京市的主要商场外地消费者占总客源的比例高达30%—50%,南京的空调、电脑、手机、装饰材料等已经成为都市圈的集散地。可见,早在六七年前南京已逐步成为整个都市圈的核心,经过六七年快速发展后,南京作为南京都市圈核心的地位应该实至名归。

2.镇江和扬州是南京都市圈的东翼

根据《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南京都市圈的主要八个城市整体上呈以南京为核心、以江苏部分为东翼、以安徽部分为西翼的“一核两翼”格局。

南京都市圈的江苏部分,除了核心南京以外,主要就是镇江和扬州以及淮安南部的小部分地区,所以,所谓南京都市圈的东翼,其主体部分就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的镇江、扬州两市。而在整个南京都市圈,人口扬州名列第二,镇江排第四;土地面积扬州第三,镇江第四;GDP总量扬州第二、镇江第三;人均GDP两市都高于都市圈平均水平。因此,在整个南京都市圈中作为东翼的镇江和扬州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南京都市圈的区域总土地面积约44 05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 325万,平均城市化水平46%,GDP总量2 690亿,人均GDP为11 600元。其中江苏省部分占南京都市圈总人口的59%,土地面积的47%,GDP总量的75%,平均城市化水平超过50%,人均GDP是安徽省部分的两倍。而南京都市圈的江苏部分主要就是宁镇扬经济板块,因此总体来看,南京都市圈目前的基本特征是:(1)南京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非常明确;(2)以宁镇扬为主的江苏部分是南京都市圈的主力军。

(三)宁镇扬板块在江苏省的地位和作用

1.宁镇扬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交通、商业、金融等多元中心

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核心城市是南京,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是江苏省甚至全国最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之一,拥有全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综合科技实力,高科技产业发展潜在的本地市场和区域市场都有相当的规模。南京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高校最集中的城市,在本地集聚了40多所高等院校,拥有一批较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同时,南京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基础工业发达,其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中心城市中位居第七。所以,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南京市场发达、商贸流通活跃、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具有强劲的辐射功能。除国家各专业银行外,全国性或地区性商业银行纷纷落户南京,境外标准渣打银行、富士银行和比利时联合信贷也在南京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全市拥有银行营业机构1 000多家;商业设施逐步完善,新型业态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全市现已拥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7万多个,各类市场550多个,早在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已超过400亿,居全国十强城市之列,成为长江流域金融、商贸、流通四大中心之一。到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已超过1 000亿,在江苏省,南京是无可争议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城市。

从交通状况看,无论是苏南与苏中的联系,还是苏中与苏北的联系,南京是交通干线(路、桥、河)的辐射点,镇江和扬州是干线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一般来说,交通干线也是重要的经济辐射干线;处于辐射干线上的宁镇扬,相互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经济资源流动加快,信息更加畅通。宁镇扬共同拥有长江岸线约530千米的“黄金水道”,水运相当发达和便捷,尤其长江与闻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在镇江十字相交,贯通整个江苏。从而使宁镇扬板块成为江苏的交通枢纽。

2.宁镇扬是江苏省继苏锡常后的又一个“金三角”

宁镇扬地区人文相近,地缘相邻,产业结构相似,经济的相融性、互补性较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江苏省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体见表4-3:

表4-3 宁镇扬板块在江苏省的地位

img17

资料来源: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整理

从表4-3中可以发现:到2005年,宁镇扬板块以17%左右的土地和人口,GDP已占全省的22.81%,社会消费品总额占全省27.25%,进出口总额占全省14.85%,合同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23.27%,财政收入已占全省的23.86%,固定资产投资已占全省的26.96%,而且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三市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三市的GDP将超过8 2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将上升到28%。

对江苏经济区域的划分,20世纪80年代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苏锡常是金三角、宁镇扬是银三角、通泰盐是铜三角、徐淮连是铁三角。当然,“金银铜铁”的说法虽然褒贬色彩太浓,但也不失客观。不过随着这几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四桥和过江隧道的建设,润扬大桥的通车、沿江高等级公路贯通等,使宁镇扬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同时,随着交通、通讯的便利和产业发展,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沿江产业带进一步集聚,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等已初具规模优势。如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联动互补,整体推进,充分发掘和利用潜在优势,宁镇扬板块必将成为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带。

媒体上有个比喻:“四五年后的宁镇扬,就是今天的苏锡常。”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未来的宁镇扬,确实可能是江苏又一个“金三角”,但绝不是、也不应该是现在的苏锡常。因为,如果宁镇扬三地协同发展、政策得当,充分利用宁镇扬板块是江苏省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商业、金融等多元中心的有利条件,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大发展时期就会来临。预期其未来几年的发展,可能已经不是“银三角”,而是与苏锡常相媲美、甚至超过苏锡常的“金三角”。但未来的宁镇扬绝不是对苏锡常的模仿和重复,而是在学习和借鉴苏锡常经验,发掘和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具有自身特色和发展模式的科学发展。因此,是江苏省的又一个金三角,但绝不是又一个苏锡常。

3.宁镇扬板块是带动苏北发展的桥梁

由于多方面因素叠加的影响,在江苏,南北区域经济呈明显的梯次分布,苏南最发达、苏中次之、苏北最差,而且差距还在不断的拉大。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迅速增大,后五年有所趋缓,但十一五规划以后,差距又趋扩大。2000年苏南GDP、人均GDP分别是苏中的2.98倍和2.40倍、苏北的2.44倍和3.55倍,到2002年上升为苏中的3.22倍和2.55倍、苏北的2.58倍和3.74倍。2002年苏南人均GDP 28 594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98.7%;苏中、苏北人均GDP 11 232元和7 643元,分别低于全省平均的22.0%和46.9%,苏北比全国平均还低354元。而到了2005年,苏南、苏中、苏北的GDP总量分别为11 417.34亿元、3 216.36亿元和3 610.76亿元。苏南人均GDP 50 508元,苏中人均GDP 18 591元,苏北人均GDP 11 148元。人均GDP苏南是苏中的2.72倍,苏北的4.53倍,整体上呈现出差距拉大的趋势。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的这种不平衡发展的格局严重制约全省经济的进一步扩展。因此,如何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江苏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江苏苏南、苏中、苏北的协调发展问题,20世纪就曾有人提出中间突破,两头带动的战略。中间就是指宁镇扬,当时扬州是大概念,包括现在的泰州。现在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南带动、支持苏北是必要的,而两头带动的战略似乎不太可行,但是,作为“中间”的宁镇扬的作用似乎更大。因为在整个长三角,上海是辐射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是它带动并锻造出了苏锡常经济板块。但由于“能量级”的梯度转移随着空间距离的延长而减弱,因此,上海对苏中、尤其苏北地区的影响力相当有限。因此,江苏提出带动苏中,辐射苏北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强化南京的中心地位。同样因为“能量极”的梯度转移随着空间距离的延长而减弱,苏中和苏北要接受南京的带动,扬州是重要的节点。因此,完全靠苏南带动苏北还不够,必须有宁镇扬板块作桥梁和中转站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宁镇扬做大了,才能带动苏北、辐射苏北,上游做大了,下游也才能做大。

总之,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宁镇扬板块“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是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交融区域,具有战略性的枢纽地位。在江苏省,宁镇扬板块地跨苏南、苏中、苏北,对促进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并融入苏南板块、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等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是苏北发展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