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甬商与台湾省甬商与宁波的发展姿态

新甬商与台湾省甬商与宁波的发展姿态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在全球化大时代的开放环境中,宁波的城市结构性公共关系调整中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姿态才能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宁波必须树立海洋大市的城市发展姿态是以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为基本前提的。而宁波,在这一切的优势存在中理所当然的是枢纽、是核心。宁波在这中间以其兼、连的中间文化

摘要:在全球化大时代的开放环境中,宁波的城市结构性公共关系调整中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姿态才能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宁波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必须摆脱环太湖意识和江南水乡意识,旗帜鲜明地树立海洋大市的城市发展姿态,全力向东、向海拓展。而新甬商也必须在建设海洋宁波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全力以赴地构建宁波市乃至于浙江省与台湾省、甬商与台商互动双赢的合作关系。如此,宁波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具有一种与海洋同质的发展定位,才会具备把与浙江海域相邻相关的一切现实条件资源和一切可能的条件资源都纳入到自己的发展视野加以规划与利用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打造与海洋宁波相适应的、具有开放、包容和思想动能的城市文化体系,实现宁波的驭海发展,跨海发展。

关键词:宁波海洋城市发展姿态新甬商台湾

一、全球化时代的机遇构成与机遇捕捉

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开放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耀眼的词汇而更是一个谁都不能回避的必解课题。因为,在国际化大背景下的开放不但孕育着合作交流发展的机会,也充满了选择与淘汰的风险。自然,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处于变革中的中国各地区都毫不犹豫地采取了积极迎合与利用的举措。但是,尽管在开放中对于机遇的捕捉与选择呈现为人人平等,可不同局部、不同地区的主客观条件构成却是千差万别的。对这一点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局部、一个城市对于开放中涌现的各种机遇的利用能力和利用效果。宁波要想在全球化的开放大时代获得理想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与把握这个大时代的属于中国的特定大气候与大环境,就必须正确认识与把握自身的区位条件与个性化优势,就必须在此基础上确立自身的个性化城市发展姿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宁波才可能高质量的利用全球化时代涌现出来的各种机遇,实现自身快速、均衡、科学的发展。

二、宁波确立海洋大市发展姿态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宁波自身的区位条件怎样?宁波的实际情况如何?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背景下不断加大的两岸经济文化开放融合共荣的历史性进程中有没有属于宁波的历史性机遇?答案是肯定的。宁波是大陆东部与台湾省相邻的太平洋沿岸城市,有着优良的港口航运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宁波又是民营经济异常活跃、市场机制发育较为成熟、政府管理水平较高、经济社会比较富裕的城市,经济交流上与台湾有着多角度的契合度。宁波还是海洋历史、海洋人文积淀丰厚的,与海洋和海洋中的远近邻居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以及长时期的多样性的互动交流的城市。这一切都为宁波建设海洋大市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宁波现阶段必须首先抓紧做好的工作就是认真调整和进一步明确城市的发展姿态定位,以使宁波在今后的发展思考中有更明确统一的文化指向,有更具创新性、更具开放性的边际意识,以为宁波赢得更为广阔、更为立体的城市发展空间构成,更为丰厚的资源构成和更为多姿多彩的机遇构成,进而实现自身健康、快速、科学的发展。今天,宁波的城市发展姿态定位就是:海洋宁波。在全球化格局中,宁波只有彻底摆脱那种迄今仍然浓郁的既舍不下环太湖江南水乡,又离不开大海的瞻前顾后,确立鲜明的海洋大市发展姿态,才会真正具备与海洋同质的博大胸怀,才会从真正意义上把与宁波、与浙江海域相邻相关的一切现实条件资源和一切可能的条件资源诸如近处的岸线、远处的岛屿、表层的水面、中层的生物、底层的矿产都看做是自己的家园与未来所在,都纳入到宁波发展与利用的规划视野,都视为宁波的固有权益。唯有这样的宁波才是丰富的宁波,才是长远的宁波,才是伟大的宁波。这个海洋大市的城市发展姿态定位绝对应该是明确的、毫不犹豫的,而不应该是模糊的、游移的。惟其如此,宁波才会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获得与开放、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

宁波必须树立海洋大市的城市发展姿态是以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为基本前提的。首先,从必然性上观察,宁波与海洋的联系是一种生命发育、生命滋养的必然联系。在长三角地区,综合看宁波的产业构成是全面的,经济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从海洋经济的角度看宁波的城市海岸线条件是最好的,开发利用度是最高的,与全球化物流的接轨质量也是最理想的。而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未来的角度看,宁波市与浙江省岛屿群落最多、海洋面积最大的舟山有着近乎天然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一家亲关系和发展关系。除此,宁波还有着悠久、多元、丰厚的海洋文化积淀。上述因素决定了宁波必然是长三角地区与海洋亲近机会最多、也最有资格全方位立体开拓海洋的城市。简单从地理位置上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在苏沪浙三省市中浙江省的海岸线从最北面的嘉兴到最南面的温州包括海岛线总长6486公里,内海面积为3.09万平方公里。远远超过苏沪两省市的总合(江苏省海岸线有954公里,上海市海岸线长400公里)。浙江海域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可供养殖的浅海400余平方公里;东海陆架盆地是一个有着良好开发前景的油气资源区;沿海共有潮间带滩涂资源2886平方公里。此外,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也很丰富。尤其重要的是浙江与东南面的省际邻居台湾有着由远及近、由物质到精神的绵密联系。而宁波,在这一切的优势存在中理所当然的是枢纽、是核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如此。只要宁波能够在自身发展的国土观念中立体地引入海洋内涵,宁波就不但不是一个人们传统上认定的资源贫市而是一个多方面资源的富市、大市。开发好、利用好海洋为宁波人民、为浙江人民造福是宁波乃至浙江的管理者、决策者必须做好的工作。其次从合理性上观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从迎接海洋的横截面角度看,还是从港口、岛屿等交通物流基础优势的角度看;无论是从产业发展形成的角度看还是从招商引资的基本行政单位角度看,宁波市的海洋包容接纳能力无疑都是最强大的,都是最好的。曾经有人说在传统文化构成上,浙江民俗文化与族群文化的地域性差别比较明显,以至于异体兼容的难度很大,浙南的温州与浙北的湖州相比尤其如此。但如果我们能够把海洋作为一条基本轴线从南到北连通浙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浙江的民俗文化与族群文化在海洋这个平台上不但没有裂隙而且还是相通的、相亲的、相合的。宁波在这中间以其兼、连的中间文化优势存在于浙江省的大家庭内部,连接南北、迎送东西,使浙江与临海的区域、国家产生了亲友、邻居的接触优势、互动优势。

近年来,江苏省的苏州、无锡两城市已经利用自身的江南水乡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地构建了环太湖经济带,与之相比宁波市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应该说确实不够出色。笔者以为,这其中,受制于没有一种明确的海洋大省的定位意识和发展姿态,缺乏对海洋国土的综合规划、综合掌控、综合开发利用意识,缺乏主动的与海洋周边邻居、亲友交往互动的意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在这一点上,笔者以为宁波市在城市观念的形成上应该好好向上海学习学习。上海市尽管地处江南水乡的核心地带,但上海市从建市初始就树立了极强烈的海滨城市意识,就把城市的发展与海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今天人们在说到上海的时候绝不会有哪个人对上海市是一个海滨城市的说法稍有迟疑。为什么?因为经过这多年的锤炼,这个说法已不再是人们刻意为之的努力而变成了一种必然的合理性深深地植根于所有人的思想意识中。这样的结果也是宁波市必须追求的。有了这样一种海洋宁波的城市发展姿态,宁波才可能产生依托海洋、面向海洋谋划自身发展、自身未来的清晰思路和强大主观能动性,才可能形成较全面的海洋边界、海洋维权、海洋交流意识,才可能有综合的、立体的、较长远的海洋开发利用规划与行动,在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民众的海洋宁波认知、海洋宁波观念、海洋宁波传统与准则。自然也才可能由此发散出海洋宁波的周边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铸成从意识到行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名副其实的海洋宁波的品牌形象。

当宁波确立了海洋大市的发展姿态定位,宁波会发现自己在自己的心中,自己在世界的眼中都具有了一种全新的身份定位,宁波会发现自己不但是个经济强市,更是一个资源富市;据统计,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物种已鉴定的达20278种,石油资源量约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8.4万亿立方米。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到2005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占GDp将达4%左右,到2010年将提高到5%以上,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还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进口的主要通道。2008年,中国的GDp总值是33700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达25616亿美元,约占GDp的75%,原油进口高达17888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47%,而我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90%以上依赖海上运输。这一切中的相当部分都将到达或过境宁波海域。今天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海洋将决定一个民族的兴亡。而这种先进的国家意识应该也必须具体地体现为宁波的海洋意识和海洋城市发展姿态。一旦宁波确立了海洋大市的发展姿态定位,宁波会发现,在和平统一的大背景下浙江省与台湾省都是共处于一个海洋环境——东海中的兄弟和邻里,原来浙江与台湾两省之间可以共享的财富是那么多,而宁波在这种省际合作中可以发奋的事业是那么大、那么多,万顷东海、一湾海峡是宁波未来大展宏图、共谋发展的新天地。

在向东向海这样一个城市发展姿态的引领下,宁波的城市定位就应该是也一定会是连接海陆的亲水型综合枢纽城市。宁波的城市品牌形象是海滨城市,宁波的城市基本色是海洋的蓝色。

三、城市文化体系改良是城市向东向海发展的辅助基础

一般而言,在城市发展姿态的形成与发展实施中有两个要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足以实现过程化支撑响应的城市硬件。譬如相当的经济产业规模、良好的交通物流基础、出色的城市环境等。没有这些,一个城市既不可能产生全球化扩张的欲望,也不会具备全球化融合的物质实力。但是仅有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沿海副省级城市中,宁波的经济实力毫不逊色于大连、青岛、厦门,但宁波的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上却远不如上述城市。说到底,打造一种极具特色优势的城市文化体系是使一座城市在发达的基础上出色的另一个必须要件。宁波市在构建城市文化体系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向东向海的城市发展姿态必须明确。惟其如此,宁波才能够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逐步将自身从一般意义上的沿海城市蜕变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滨城市。向东、向海的姿态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个姿态的确立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决定宁波的城市定位,左右宁波的城市发展,约束宁波的城市品牌形象甚至影响宁波的城市市民心态。这个城市发展姿态是个理念问题、是个本质问题,是个务必解决好的基础性问题。我以为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抓什么?放什么?俗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对于宁波的城市发展姿态而言,就是要舍西而逐东、舍山而逐海。就是要舍弃数千年农耕经济造就的对于青山绿水的依恋,全力以赴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面地、立体化地经营海洋宁波。这里笔者不说得而说逐,用意在于主动,在于追求的主动。不主动者肯定不能得。这里笔者说经营宁波要全面,用意在于不仅要着力经营物质形态的海洋宁波,更要着力经营好意识形态的、文化形态的海洋宁波;不仅要着力经营好别人眼里的海洋宁波,更要首先着力经营好宁波人心灵里的海洋宁波。自己心灵里没有海洋宁波,也不能指望别人眼里有美的海洋宁波。这里笔者说经营宁波要立体,用意在于一是要有经营海洋枢纽的认知和动作。即把海洋宁波当做是一个联通和集散海路、陆路、空路、天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枢纽,当做是一个整合与活络内陆市场供求与海外市场供求的市场枢纽加以经营,二是要把海洋宁波多层次地、丰富地加以经营。即从海面的渔业旅游运输到海底的油气矿藏资源开发,到海洋天域的动能、气象、环保利用,特别是海洋水体这个城市未来发展性命攸关的财富的蓄积保护。宁波有两件事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是可圈可点的。一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二是城市中心的东迁。但是这还很不够。宁波不能仅止于长自己所长的在物质形态上日新月异,更要长自己所短地在精神形态上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城市的整体文化心态也要全力建设。具体地说就是精神上宁波该怎样形成一种北望上海、东揽舟山的主流城市气魄;文化表达上宁波该怎样对象山开渔、春晓油气、北仑海运、镇海沧桑等固有的和潜在的海洋文化元素精耕细作并不断挖掘和注入新的属于宁波的海洋文化元素,使宁波的城市文化表达逐渐地更趋蓝色、更趋开阔浩渺;教育培植上宁波该运用怎样更丰富的形式和更丰富的手段让宁波人和进入宁波的人从一开始就认知海洋宁波,就接受海洋宁波,就确立海洋宁波的文化心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宁波是个缺水的城市这句话已经喊了多少年了。但这是句山民的话,从海洋城市的角度考察宁波是个富水城市。这句话现在说似乎痴人说梦,但迟早有一天宁波会发现海水是宁波的命根子。

宁波要确立向东、向海的城市发展姿态是个人民工程,不仅各级领导要亲力亲为,更要动员全体百姓身体力行。宁波要确立向东、向海的城市发展姿态更是个历史工程,整个城市要下决心从根本处抓,从一开始抓。25年前邓小平同志参观上海市十年科技成果展时说了一句极富远见的话:“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其意涵所指就是事情只有从开始时就抓紧才能具有根本的效果、长远的效果。确立城市的发展姿态也是如此。

2.枢纽城市的枢纽表现应该是综合的。即不但城市的产业业态是完整的、综合的,尤其第三产业是具有突出优势表现的,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城市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半径也是综合的、强大的。没有优势明显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会展、物流乃至酒店餐饮,城市就无法为城市以外的需求实现提供有效服务,而这是一个枢纽城市必须做到的;没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传播覆盖力,一个城市就会失去对开放信息、开放人才、开放文化观光的吸纳整合影响能力,而这是一个枢纽城市必须具备的能力。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唯有具备以上两个基本前提,城市的枢纽表现才可能是综合的,城市的枢纽能力才可能是完整的,城市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枢纽城市。而站在城市文化体系构建的角度看,宁波市在这方面最应该做好的是进一步强化城市的文化开放包容能力。即不但能包容外国的文化、也能包容外地的文化,不但能包容来自富庶地区的文化、也能包容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文化,不但能包容特色不那么鲜明的文化、也能包容特色鲜明的文化。做好这件事关键在两点。一是全民积极参与,构建一种开放、包容甚至是欣赏的整体市民心态,只有这种整体的健康市民心态才是一个城市开放包容能力长期得以保持的大前提。二是管理层面大力推动。譬如新文化元素、新文化品种的引进,多元文化、多元信息的交互推广以及不同文化习性、不同文化民俗的交流认知等等。

3.以务实的干劲务虚。进入21世纪,世界也进入了文化引导实现价值的时代。不但制造业离不开文化创意的提升,就连文化创意本身的产业表现也是风起云涌,格外抢眼。宁波市能不能搭好这班车?我的结论是能。因为宁波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有自己突出的优势。具体说一是城市基础实力强大,足以在产业启动之初获得足够的支持,进而使产业发展在初期就形成超常的速度与规模;二是城市文化底蕴深厚、丰富,足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内涵支撑;三是城市领导高度重视,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育提供有效的权力推动。那么,宁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呢?就是以务实的干劲务虚!宁波人一直津津乐道于自身久已形成的一个素质,那就是执著的务实。宁波人是应该为这个素质津津乐道的。因为其给宁波打造了辉煌的成就,因为其是宁波人整体发散的优良品格。但是换个角度看这又可能是个宁波的短板。因为执著于务实,所以看不起务虚,不屑于务虚。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达恰恰就离不开务虚、离不开长长久久的务虚,执执著着的务虚。唯有这种务虚才能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育长大营造一种如同高山云雾之于茶苗的氛围而利于其品质、而利于其久远。在今天、在一座急欲迅速成就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这个城市人群的整体状态尤其是个短板制约因素。笔者是做城市文化研究的,自然在这方面关注多些。记得六七年前宁波曾经在CCTV4做过一个城市形象推广广告。广告最后是一个玲珑剔透的洋娃娃欣喜地欢呼“My new house, NingBo China”。我曾为此欣欣然对家人说,宁波也开始做城市推广啦。遗憾的是这景象没几日就不见了。倒是山东始而从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个体,继而以全省的名义做套装城市品牌推广广告,而且孜孜以求,越做越大。到今天,电视看客几乎都熟知“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广告主题词了。反观坐拥更大东海的宁波市却从人们的文化视野里消失了。为什么有超过的底蕴、有超过的成就,宁波的城市大众知名度却远不及青岛、厦门呢?恐怕不屑务虚推广也是问题成因所在。我们当然相信,即使世界已经进入了文化引导的时代,执著的务实或者务实的执著仍然是一种美德。问题是宁波决不能够拿着执著的务实去执著地拒绝务虚。相反,要以一种把象山开渔当冰箱、当洗衣机制造出口看的欣赏、向往态度,用执著的务实去务虚,去学习怎样务虚才是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的取胜之道。在这里笔者要大声疾呼,是时候了,宁波要急起直追,努力践行城市文化战略的制定,努力践行城市文化氛围的形成。努力践行城市文化系统的构建,努力践行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形成和推广。五年后,宁波的文化能不能像今天宁波的工业产品一样卖钱,宁波能不能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关键要看今天宁波的文化构建和文化推广工作做得如何。

在城市文化的务虚推广上,我以为宁波有三件事应该是花大力气努力做好的。一件是努力深、广、高地发掘宁波的各种非物质文化财富并将之纳入到一个地域个性鲜明的人文大系统里面加以整合、宣扬。宁波市有两条可以贯古今、通未来的大脉适合用来打造这个人文大系统。一条是自海上丝绸之路直至于今日新甬商的商脉,一条是自明清浙东学派直至于今日宁波籍两院院士、文化名人的文脉。就笔者个人看,宁波市在这方面的工作迄今存在着务实的发掘保护有余而务虚的整合推广不足的缺憾。另一件事就是举全社会之力推广宁波城市形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塑造宁波的城市品牌。这两件事都是务虚,但却都需要用执著的务实去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长周期、全社会的努力。第三件事就是借助于上两件工作的开展,虚实结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宁波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文化的务虚之道上宁波应该好好学习云南。一个偏远的省份,这些年来,旅游上做了大理做丽江、做腾冲,产品上做了兰草做鲜花、做普洱,文艺上做了电影做舞蹈、做音乐。一直地做下来,几十年间看似不经意却又从无间断、又无一不是大获成功。就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红土省份靓遍了全国、靓遍了全世界,而旅游大省、文化大省桂冠也理所当然地呆在了云南头上。宁波市诚如此,则我们有海上丝绸之路、有河姆渡、有上林越窑、有泥金彩漆,有浙东学派、有甬商,宁波又何愁不是文化大市?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大市呢!

4.弱化政府干预强势,重视甬商作用发挥。即使是今天看宁波的城市文化系统也还是有不足之处的。这不足一个是偏硬,滋润化解能力不够;一个是偏纯,多元融合度不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不是哪一个层面的问题;二是宁波社会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不足,是一种宁波原乡人可能完全觉察不到,但外来族群感觉特别明显的不足。网上曾有人对宁波原乡人做过一个简单评价。不够科学自然是显而易见。但11个县市区的宁波原乡人评价下来,整体的偏硬、偏纯却是不容回避的。我想,若宁波原乡人扪心自问,对这种偏硬偏纯保持欣赏态度的恐怕不在少数,但如果任由这种偏硬偏纯伤害宁波未来的富庶发展,那肯定不会有几个宁波原乡人心甘情愿。这就是问题所在。偏硬就容易产生城市的文化排斥与拒绝,不利于枢纽城市必须的文化吸纳与凝聚能力形成;偏纯则不宜形成文化的共生共融,进而伤及枢纽城市的文化丰富优势与文化竞合优势。解决之道也有二。一是弱化政府干预功能。就是说要逐步摆脱宁波固有的那种事无巨细均仰赖政府的市民文化心理。凡可以经由法律诉讼路径、社会团体路径、公共关系路径、人际亲情路径融合处理的政府功能都退出来而让上述路径发挥作用。让市民们认识到,其实好多事情由政府以外的路径加以解决会更好。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城市文化的丰富性与影响作用能力会得到强化,另一个是政府功能可以集中力量在那些政府必须的工作面上充分发挥好作用。二是发挥新甬商特有的文化携带、文化扩散、文化交流作用,使宁波的城市文化体系在开放度上、在包容度上、在丰富度上具有显著的先进性。既然我们已经在理论上确认了今天新甬商构成成分的丰富性,既然我们已经毫不怀疑新甬商所具有的强大的整体实力和传播影响。那么,通过主动的引导、推动使外出的新甬商能够在做生意的同时也做好宁波城市文化的扩散交流工作以及外部文化信息的汲取和反哺,使外来的新甬商在生意落户宁波的同时也实现其自属文化在宁波的落地生根以及对宁波文化的认知推介,使本地的和外来的新甬商通过其团队内的交流融通和团队外的扩散影响最终实现宁波城市文化体系的丰富与多元价值,获得更为长久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促成宁波的城市美好、生活美好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宁波的城市文化构建必须强调与台湾的交流互动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1983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1995年,中央出台了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即著名的“江八点”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又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四点建议《人民日报》2003年3月12日。回顾这一系列历史性的对台工作纲领性文件,其精神落到实处就是一句话:和平统一、实现台湾回归祖国。30年的始终如一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表现,更是一种民心所向和历史的必然趋势。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诸多成果便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把这样一种必然与正致力于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自身和平崛起的基本国策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祖国”绝不是针对某一局部问题的孤立选项,而是和平崛起、振兴中华的21世纪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会变动的基本国策。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首先应该致力于寻求台湾民众与祖国大陆、与祖国民众间主流民意的和解共融。而寻求这种和解共融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大陆敞开胸怀,在两岸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交流互动中实现互利双赢。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大陆的沿海城市义不容辞地承担着首发阵容的责任。宁波市尤其应该积极地发挥自身与台湾间独有的地理、历史、人文、情感联系以及自身在航运、制造、民营经济体制、政府高效管理等方面的立体优势,在与台湾的良好互补互动中实现高水平快速发展,也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应该说,这方面的工作宁波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比较还是需要再加一把力的。仅从数据表现看,在浙江的北面,截至2009年3月,上海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000多个,合同台资超过210亿美元。李荣 “上海市台办:沪郊可容纳中小台资企业落户” 新华网 2009-3-30 江苏省吸引台资的规模更加诱人。截至2009年,台商在江苏投资项目累计超过2万多个,合同利用台资金额超过410亿美元,在江苏常住台商台胞超过80万人。这一事实已使得江苏省成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经贸和文化交流最为密切的地区之一支持台资企业健康平稳年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在浙江省南面的福建省则以特别活跃的人员往来和省际贸易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仅今年头四个月,闽台间贸易额即接近17亿美元,入出境旅客近7万人次。赖文忠 “前四月闽台经贸与人员往来剧增 贸易额逐月攀升”《福建日报》2009-5-24 与此相较,尽管宁波的台资企业占了浙江全省台资企业的近半数,但其规模与频率既不能南望厦门,更无法北超上海、苏州。这样的局面显然应该引起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高度重视。

五、宁波该怎样利用海洋框架内的浙江台湾省际关系

当前海峡两岸已经形成了和平发展共荣的主流民意,而台湾近年来经济一直低迷不振,高成本、高风险因素更使得台湾高科技企业与金融航运资本格外属意于大陆。依据上述分析,宁波市在吸引利用台资上面临的机遇有三:第一个机遇是中央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统一祖国,鼓励民间多方位开放交流、互动双赢的大政方针。而台湾当局自国民党执政后力推两岸和解共生政策,海峡两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这是最重要、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宁波市趁势发展甬台互动关系最有效的政治保障。第二个机遇是近年来宁波市在经济上的迅猛发展及其蕴含的巨量商机已经为与台湾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波台资二次西进比较上世纪90年代的台商第一次离岛登陆,一个极大的不同即是这一次登陆的台商无论是业态(高科技制造、金融、物流),还是规模(大集团、大企业、大手笔),抑或层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水平)都是前一次所远不能及的。第三个机遇是宁波市经济社会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已产生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要求。而这个必然要求在资本、技术、管理和开放度上形成的巨大需求对于正在寻觅市场机会的台资而言无疑是极具魅力的。二次西进的台资无论其业态构成、技术含量构成、还是资本规模都与宁波市乃至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对接度很高、互补性极强。这三个机遇中,前两个是全国共有的,关键看谁能用好用足。后一个则绝对是宁波市的个性化机遇,抓住这个机会,大量吸引纷纷西进的台湾资本、技术以及规模企业,就可以借力发力,推进宁波经济的转型升级。

初步分析,宁波利用机遇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经济成分的优势。宁波经济的主力是民营经济,而且是在劳动力、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覆盖诸方面达到相应水平的民营经济。这为台资在宁波的落地对接提供了极大便利。第二是地域的优势。宁波与台湾共处一片东海,非常方便与台湾在综合开发利用东海的合作课题上做好大文章。第三是政府引导支持的优势。宁波市各级政府观念先导科学、管理水平高、服务意识强、有实干精神已经是形成口碑的。这一点对于初初落地、迫切盼望顺利进入发展轨道的台资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第四是传统的、亲情的联系优势。浙江省与台湾省不仅有经由捕鱼业、商贸业形成的传统往来亲情联系,更有经由长期共同抵御外侮形成的传统往来亲情联系,更为独特的是经由上世纪国民党离开大陆撤退台湾形成的、以蒋氏家族为核心的老兵传统往来亲情。这种多元素交互渗透的往来亲情使得浙江省与台湾省在传统上、民俗上、心理上乃至于民族大义上形成了难以割舍的联系。依据以上四个优势,尽快行动起来,是宁波发展的必须,也是浙江发展的必须。

要把机遇和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成果,还必须出手快、定位准。笔者以为,这个关系定位可以表述为:一种和平统一大背景下的互利双赢全方位省际交流发展关系,一种祖国、民族框架结构内的好兄弟、好伙伴、好邻里省际交流发展关系,一种务实的、互补的、互利的省际交流发展关系。在这样一种实质性的省际交流发展关系构建过程中,宁波应该着眼于在东海的框架结构内与台湾发展合作交流。具体地说,比如依托宁波-舟山港和台北、台中港的交通物流业合作、依托宁波制造能力优势、劳务成本优势与台湾技术、管理优势的高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制造合作,依托宁波高校与台湾高校学科专业优势的文化教育合作以及依托东海的海洋石化、海洋综合资源开发合作,依托旅游观光、商务考察、会展参与等的旅游观光会展业合作等。在海洋大市的城市发展姿态确立后,宁波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围绕这一发展姿态研究制定并出台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地方法规政策,为与台湾的交流合作创造全新的、宽松的发展环境;其次是围绕这一城市发展姿态,规划出台富有创意、富有想象空间、富有吸引力又能落到实处的大项目、大课题,使合作双方形成优势互补。比如联合舟山市、台州市设立台资专署的经营区域,比如在宁波以及下属县市设立浙江与台湾传统亲情往来史迹的陈列展览,比如主动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人群参与的乡情宁波、商机宁波、财富宁波、美丽宁波等主题推展活动,把宁波深入介绍到台湾去,把台湾深入介绍到浙江来。其三是围绕这一城市发展姿态,依托海运、利用陆空运输路径构建内部覆盖浙台皖赣、辐射中国内陆地区的贸易物流网络,外部联通东亚,辐射全球的中转物流网络;其四是依托双方的资源、技术、资本优势,围绕东海进行海洋的综合利用开发合作。能如此,则东海不但能够成为浙江与台湾的合作之海、致富之海,更能够成为祖国和平之海、祖国统一之海。这,是每一个宁波人、每一个浙江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幸甚至哉的。

结语

宁波与海洋密不可分,宁波人应建立开放、包容、完整的海洋意识.,宁波应该具有全新的海洋城市发展姿态,宁波应该构建并且成功运转一种向东、向海的亲水型枢纽城市文化系统。所谓向东、向海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朝向更是指宁波的城市文化系统中应有的一种国际化视野;所谓亲水则不仅指有水皆亲,更是指宁波城市文化系统中应有的立体、综合的海洋宁波文化构成,这是一种能够对未来宁波城市发展产生决定性引导作用的文化构成;所谓枢纽则特别强调了宁波城市文化系统中必须具备的从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的强大的吸纳、创新、产出,交联、辐射、影响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宁波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城市影响力半径,而这个半径是一座枢纽型城市必不可少的。可以说以上就是宁波向东、向海的亲水型枢纽城市文化系统的所有意涵提炼。这是历史赋予宁波这座城市的责任。就让我们从确立这样一种城市发展姿态,构建这样一种城市文化体系开始工作吧,这样一个美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必将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