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对策建议

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包括指导机构、协调机构、执行机构在内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承担起构建重任。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不仅要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促进作用。并将《2007—2010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规划》纳入江苏省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范围。

四、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板块内城市或地区政府间的发展协调机构

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包括指导机构、协调机构、执行机构在内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承担起构建重任。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与实践,基于市场化的发展机制,为落实跨行政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宁镇扬经济板块有必要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法制化、更有力的跨行政区的联合协调机构和监督机构,管辖区域事务,沟通和平衡各方利益,协调解决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方针,制定具法律效力的区域协调公约和协调机制。“宁镇扬经济板块”的实质是一个板块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推动组织力量应包括政府组织(三市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板块内行业协会等)和营利性组织(板块内企业)。

我们建议:

1.建立由板块内城市或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区域经济专家组成的宁镇扬经济板块发展指导委员会,对板块内经济协作发展提出战略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并协调解决与国家规划、有关政府的衔接事宜。

2.根据“长三角地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南京都市圈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运作经验和模式,建立宁镇扬经济板块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三市市长承诺各自成立宁镇扬经济板块共同发展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经济板块协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对关系共同利益的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建设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划或决议。

3.设立宁镇扬经济板块协作办公室,贯彻落实“宁镇扬经济板块城市市长联席会议”所作的规划和决定,并负责协调和组织板块内合作的相关具体事宜。

4.组建非政府的民间咨询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不仅要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促进作用。一是积极推动组建以宁镇扬经济板块内外的专家、企业家为主体的宁镇扬经济板块发展咨询委员会这一民间社团组织,作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的咨询参谋机构。二是积极推动组建跨行政区划的宁镇扬经济板块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内外协调、信息沟通、参政议政、行内监管等功能。三是积极探索区域发展的利益调整机制,在区域共同政策实施中采取税收、统计转移、项目投资等形式对可能带来的地方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二)加快板块空间规划制定和三市的规划对接,明确合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

宁镇扬板块的空间规划必须以三个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各自城市的发展规划为背景来综合考量构建板块的战略性规划。一是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背景,如上海提出了“四大中心”建设战略: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二是全省发展战略背景,如江苏“四沿”战略: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加工产业带、沿海经济带。三是南京都市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展战略背景。

南京在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五个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东部城市绿色中心。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有条件和能力发挥东西南北四向集聚和辐射作用,不断巩固和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镇江在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为契机,加快“对接沪宁,融入长三角”步伐,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特别是周边城市间的交通互联、市场互通、产业互补、机制互动、资源互享、环境互保,更好地参与上海经济圈、南京都市圈的联动开发,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扬州在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扬州市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进程,加强与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深化区域内在交通、信息网络、生态环境治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信用体系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专题合作。发挥扬州市江海河联动的优势,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区域合作,共同开发建设长江产业带,提升扬州市的物流枢纽地位和产业分工地位,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以润扬大桥开通为契机,加强与南京市和南京都市圈各成员市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合作,进一步推进宁镇扬三市在化工、汽车等制造业、物流、旅游、信息等服务业以及轨道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加快三市“同城化”进程。

根据都市圈发展的水平和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出发,宁镇扬板块空间规划是超越行政区划范围的,因此必须对其中的公共问题,如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空间组织、产业结构布局等进行统筹规划,并统筹安排建设项目。目前,南京都市圈规划的修编已经完成,包括都市圈交通白皮书;镇江和扬州也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中对城市空间规划和拓展有所突破,镇江和扬州的十一五规划都明确了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和拓展的走向——融入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积极推动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构建和联动发展。

我们建议:

1.与省五年发展规划同步,三市共同编制了《2007—2010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规划》及若干配套专项规划,明确中长期合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举措。并将《2007—2010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规划》纳入江苏省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范围。

2.围绕《2007—2010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规划》共同编制宁镇扬板块合作发展专项规划:如宁镇扬板块区域发展规划、宁镇扬板块城市化发展规划、宁镇扬板块产业整合发展规划、宁镇扬板块生态规划、宁镇扬板块环境保护规划、宁镇扬板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等。

3.围绕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规划以及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各市融入宁镇扬经济板块的行动纲要以及对接措施。

(三)树立联动发展理念,加快板块内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现在宁镇扬板块内三市的公共设施还是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缺乏联动建设的合作模式,我们认为要加快消除板块内的建设壁垒,积极推进对接和联动建设,全面构筑宁镇扬板块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设施供给体系。

我们建议:

1.综合、归纳和梳理国家、长三角、都市圈和省市不同等级和效力的有关宁镇扬经济板块公共设施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由省里牵头,以南京为主,建立三市协调统一的板块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指导委员会,实实在在地解决板块内跨行政区域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实际问题,如公铁、港口、机场、跨江通道、公铁航空客货运以及板块内物流中心等都要从宁镇扬经济板块合作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和建设,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2.加快构建宁镇扬板块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将宁镇扬板块建设成为长三角或南京都市圈内交通最便捷、运行速度最快、出行最舒适和流动量最大的核心区域。宁镇扬板块应该在借鉴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两横三纵”规划建设体系经验的基础上规划构建宁镇扬板块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体系;该规划体系涉及板块内的主骨架城市南京、镇江和扬州以及板块内江都、仪征、高邮、丹阳、句容、扬中等城市;规划时还可以同时考虑与安徽的马鞍山、芜湖和滁州以及苏北的徐淮连板块和苏锡常地区的轨道交通对接,轨道交通的实现可以将宁镇扬三市城际间的通勤时间由现在的平均90分钟缩短到30分钟,彻底改变板块内物流和人流的交通瓶颈,为宁镇扬板块的经济腾飞创造快速、便捷、舒适和大流量的交通格局,将有力地构建南京都市圈客运交通大走廊,极大地提高板块的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巨大的影响。

3.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内公共设施资源的共享体系。一是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宁镇扬经济板块综合交通运营网络架构,跨区域整合交通资源,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交通运输营运和管理一体化战略,逐步建立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二是建立公、铁、航、空的客货运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客运异地联网售票系统”,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三是实现板块内城际公共交通IC卡一卡制,如构建板块内地铁、公交和轻轨等公共交通的一体化格局,实施板块内三市一票制的同城待遇。四是减免板块内跨城市营运和交通的过桥过路等费用,三市间交通同城待遇,实现城际间无障碍交通。五是建立板块内通讯资费的同城待遇。如板块内邮资同城待遇、话费同城待遇、信息费同城待遇、数字电视信息接收同城待遇等。

4.构建板块内公共信息网络的资源共享体系。一是加快城际之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会公共数据库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统一的信息互通平台,促进城际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城际的信息交流协作机制,加强城际在信息产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合作。三是构建由三市共同联办的宁镇扬经济板块信息网站,设置经济、社会和文化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平台,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机制。

(四)提升战略性优势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新优势

宁镇扬板块内产业门类齐全,战略性优势产业众多,特色产业明显,成长性产业发展迅速。从宁镇扬经济板块建构的战略眼光来看,我们认为板块内的战略性优势产业要率先发展,特色产业要错位发展,成长性产业要集群发展。板块内的化工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战略性发展优势,是战略性优势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选择应以市场为导向和推动,以政府政策和制度支持为发展的保障,协调板块内战略性优势产业的合作发展。

我们建议:

1.加快南京与扬州化工园区及其化工产业的联动、连片开发。如建立园区合作、产业合作、项目合作、资金合作、物流合作和营销合作纽带。

2.加快产业整合,形成产业的互补合作和配套。宁镇扬三市产业相融性和同构性强,在化工、汽车、电子信息、基础材料、服务和旅游等方面合作空间广泛,目前可以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船舶制造和轻工服务等行业进行整合:

(1)石油化工。宁镇扬三市有着良好的石化产业整合的基础。比如,南京的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等在全国均享有盛名,是扬州化工的主要原料基地;扬州市境内也拥有数家大型石化企业,特别是扬州化工园区的崛起,更是令人瞩目;镇江也有一些优势化工企业。因此,宁镇扬经济板块石化产业合作前景十分可观,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宁镇扬石油化工产业带和沿江化工走廊,其潜力无限。当然,要实现宁镇扬经济板块石化产业的深度整合,必须加强南京化工园与扬州化工园的联动、连片开发,推动两地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联结,但关键是要按照“精细化对接、错位式竞争、差别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两园产业分工的角色和地位。而建立石化产业合作纽带、项目合作纽带和资金合作纽带,则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石化产业整合的基础和突破点。为了充分共享宁镇扬经济板块一体化合作的平台,南京化工园、扬州化工园可采取共同开发石化物流港,合资建立运行实体,互相开放一定区域,协调利益分配机制,共同对外招商引资,共同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密集区。

(2)汽车制造。宁镇扬经济板块集聚了众多汽车产业资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合作前景更是无比诱人。扬州市和镇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与南京市的合作源远流长,尤其是众多的零部件企业为南汽等整车生产厂家配套。比如,扬州柴油机公司与南汽长期合作,是跃进轻卡车的重要配套商。因此,建议要继续加强宁镇扬三市在汽车产业领域的互动合作,推动南京跃进、菲亚特、长安、美国福特、南汽名爵汽车等企业与扬州亚星、中集通华、扬柴、上汽仪征公司,以及镇江市的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确保在整车和零部件上适当分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整体产能,推进宁镇扬经济板块汽车产业链的建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建设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星火密集区。当然,在宁镇扬经济板块汽车产业整合中还必须明确,目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是全球开放市场的竞争。因此,宁镇扬经济板块汽车及其配件产业应当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拓展国内外市场。三市要通过规划、政策和市场体系等手段,联手打造宁镇扬经济板块汽车产业基地,从而提升整个板块汽车产业的发展层次。比如,在整合后的产业定位上,南京与仪征可定位为轿车生产基地,扬州可定位为客车生产基地,镇江可定位为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

(3)电子信息。江苏省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南京则是江苏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南京不仅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而且研发实力强大。长期以来,扬州和镇江一直致力于推进与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技术合作、企业合作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宁镇扬经济板块电子信息产业整合的层次,宁扬两市可以加强与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江苏软件园和南京软件园参与宁镇扬经济板块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能够共同建立宁镇扬经济板块软件研发共享平台、电子商务交流平台、板块内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宁镇扬经济板块软件创业中心,将扬州和镇江软件园建设成为策应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基地。通过进一步整合宁镇扬三市软件产业科技人才,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远期规划、协作与分工,共同扶持、做大新兴支柱产业。当然,在宁镇扬经济板块电子信息产业整合过程中,要以南京为中心,建立科技协调网络、技术信息网络和交易网络,联合推进宁镇扬经济板块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构建华东地区信息产业研发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4)船舶制造。宁镇扬三市紧邻长江,历来是船舶工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具有广泛的产业整合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南京金陵造船厂已在仪征设厂,并且投资新建了2个10万吨船坞和江心码头。在未来的规划中,南京造船产业已决定将5万吨以下的船舶留在南京本部生产,而将5万吨以上的船舶放到仪征生产。因此,宁镇扬经济板块在船舶制造方面,利用板块内独特的人才优势,充分协调和共享长江岸线资源,共同规划板块内的船舶制造基地,完全能够承接更多的大额国际造船订单,比如,扬州发展船舶制造产业群可以与镇江的特种船舶及船用设备产业交流和融合,不仅可以带来技术上的联合效应,而且能够提升宁镇扬经济板块船舶行业整体的技术升级。

(5)轻工服务。宁镇扬经济板块历来具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目前,宁镇扬三市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如镇江已形成机械、化工、造纸三大支柱产业和十大产业集群;南京拥有石化、钢铁、电子、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和十大产业链;扬州也已形成了石化、汽车、纺织、电工电器、船舶、电子信息、金属板材设备、医药及器械八大支柱产业。虽然三地部分产业具有同构性,但并不代表是重复。如南京、扬州、镇江均有良好的石化产业基础,但在产业分工上各有侧重,主打产品也不尽相同。虽然三市都有重工业偏重现象,但三市可以利用重工业产品的产业关联,通过相互合作和相互整合,增强配套能力。可以说,宁镇扬经济板块已经具备了轻工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可以在电动玩具、汽车配件、医药器械、装饰材料等领域加强整合力度,将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联系起来,将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有机衔接起来,推动宁镇扬经济板块轻工产业群的发展和升级。服务业方面,宁镇扬三市要围绕各自的城市特色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产业互补,共同构筑宁镇扬经济板块服务业集群,比如,三市在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应当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进行整合,提升宁镇扬经济板块现代生产者功能和层次。

当然,不同的产业特性有着重大的差别,这就要求在对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整合时,应当结合产业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整合路径:一是要以规划对接为统领,促进宁镇扬经济板块优势产业的战略融合;二是以产业对接为核心,促进宁镇扬经济板块新兴产业生长点的培育;三是以重大基础设施对接为关键,促进宁镇扬经济板块内产业的地域融合;四是以旅游文化产业为纽带,力争放大宁扬镇板块历史名城效应;五是以交通网络为框架,共同对接上海大都市圈;六是以建立多种合作为保障,促进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的全面融合。

3.加快板块内省市软件园及其信息产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板块内高度集中的科技研发资源为板块内信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如与板块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南京为中心共同建设宁镇扬软件学院、软件研发中心和软件创业平台,统一政策支持、统一准入门槛和统一技术标准,打造板块内信息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五)整合板块内现代服务业资源,提升发展规模和水平

随着板块内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大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为板块内构建现代服务业大流通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因此要更加重视南京都市圈内宁镇扬三市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平台,放大宁镇扬板块现代服务业在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现代服务业的地位,着力引导周边地区生产要素在板块内的交流集散,从而在经济活动中有效实现长江三角洲以南京为极点城市的宁镇扬板块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提升。

根据我们对宁镇扬经济板块三大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调研,我们认为该板块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现代服务业构建和传统服务业提升的重点应该是一般性消费者服务业(如商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医疗保健服务业、物流服务业、会展旅游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八大类。

我们建议:

1.构建板块现代服务业的交通支撑体系。构建板块内城际现代交通网络体系,提高板块内城市的快速物流和人流的广度和频度,进一步促进板块内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畅通,使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更为便利,淡化行政区划影响,加强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要加快构建板块内城际现代交通互通共享服务体系、板块物流接驳转运服务体系、板块交通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等。

2.构建板块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和信息技术支持体系。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构建和发展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甚至有些门类的服务业本身就是信息技术性服务业,板块内服务业的信息化改造和信息技术的提升,对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构建和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快板块内服务业的信息和信息技术支持体系构建已经刻不容缓。

3.构建板块现代服务业的公共服务体系。板块内的服务业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板块内的上述八大类资源在长三角地区位列第二,对安徽、苏北和苏南等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这样的资源优势应该为更广大地区所共享,要在辐射力上做文章,树立板块大服务理念,构建板块大服务体系。不但要将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引进板块来,还要能使这些资源走出板块服务于整个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因此,要加快为板块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使服务业资源在板块内快速流转、最大限度地为板块所共享。

(六)促进板块内资源要素流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宁镇扬板块的科教文卫的实力在全国排位前三,但是板块内仍然存在着科研应用性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结构性矛盾,与其科研能力和科教实力极不相称,科研开发与产业化的脱节,科教实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太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板块内产业总值的比重较低,板块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总体水平上看还不高,文化和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也较低。因此,需要组合本板块范围内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制度供给、技术、资金、设施等资源,以激发创新欲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以服务于板块内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板块内科教文卫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资源要素无障碍流动,形成包括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与信息咨询、医疗卫生机构及文化服务机构、政府等在内的板块创新体系。

我们建议:

1.构建板块科教资源整合的体制和机制。一是要创新板块科教资源整合的体制和机制,在体制上要加快制定板块科教资源整合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构建板块内城市和地区科教资源整合的规划;二是要加快构建板块科教资源整合的投入机制、板块科教资源共享机制、板块科教资源产出机制、板块科教资源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板块科教资源的人才配置机制、板块科教资源的创业融资机制等。

2.加强板块内的科技合作。共同研究城市交通、绿化、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等领域的重大课题和组织科技攻关;探索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信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宁镇扬板块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

3.建立板块科教成果应用和转化的平台和载体。以南京为中心建立宁镇扬板块科教资源开发、应用与转化中心,组建若干功能分区,为板块内人才流动、研发创新、创业投资、资源信息和知识产权等提供公共服务,将官、产、学、研、商、资等有利于板块科教资源整合的各种要素统纳和协调起来。并在板块科教资源中心的统一规划下建立诸如科教成果转化应用中心、企业与科教联合开发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教资源信息库、科教资源人才库、科教资源配置中心等实体性创业和整合机构。

4.整合板块内的文化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其辐射力和内聚力。板块内的文化和卫生资源极为丰富。板块内二甲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达60多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达16家,约占江苏省三甲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8家)的57%,板块内可以构建三甲医院的资源共享机制,如板块内就医一卡通、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医疗技术板块内流动、板块内合理配置高层次医疗资源等。板块内文化机构很多,文化馆、艺术中心、体育馆、剧团剧院等资源丰富,给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平台,同时板块内众多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整体联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成立宁镇扬地方文化交流与促进中心,将三地特色文化整体打造、合力推出、品牌构建,走出都市圈和长三角,走出国门。

(七)打造都市圈核心生态区,构建板块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宁镇扬经济板块内的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山又有水,名山和名湖很多,江湖河网、山丘林木等生态类型也很丰富,建立以宁镇扬经济板块极点城市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群。

我们建议:

1.规划构建以板块内三大极点城市南京、镇江和扬州联合生态环境保护圈。生态环境保护圈不以行政区划的范围为界限,而是一个流域或地域性的合作构建概念,在宁镇扬经济板块范围内,有着众多的山水等自然资源,按照生态及环境自然特征,生态环境保护圈的重点地域范围包括江湖水资源的原生地和取水地、山林自然覆盖地和名胜文化古迹地等,这些地域应该是禁止生产和生活污水、化工污染等直接排入,污染型企业进入,且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需要治理、监控的城市和地区。板块生态保护圈涉及南京,镇江及其丹阳、句容和扬中,扬州及其江都、仪征和高邮等城市和地区。

2.成立宁镇扬经济板块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保圈联席会议制度。这既可以采取政府推动式的,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发起的,目的是起到交流经验和信息,编制环保圈的城市和地区环境保护规划,减少污染型、高能耗企业,确保联手治理有明确的目标,协调和促进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的贯彻实施,启动特别的监管机制,确保污染物按严格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3.加强宁镇扬板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探索板块生态环境能力建设的途径。具体举措为:一是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通过对非建设空间的控制,避免城镇建设空间的无序蔓延,保障、优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建设用地的扩展和整合,积累土地资本。二是加大环保科研投入力度,以实现增强生态环境的总质量。应逐步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增强“三废”治理能力。通过“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等相结合的措施,减缓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三是维护和强化板块内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提高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建立以林地为主体的生态廊道,实施湿地保护、平原绿化、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实现板块内的各类绿地有机组合,形成有助于改善环境的生态网络。

(八)整合板块内文化旅游资源,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

宁镇扬三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现有1个5A级、16个4A级旅游景点,融合了南京“博爱之都”的沧桑、镇江“山林城市”的雄奇、扬州“淮左名郡”的秀雅。我们认为,宁镇扬板块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无论从级别还是类别来看,已经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越条件,以此实现三地文化旅游资源的要素集聚效应和整合倍增效应,逐步形成板块内文化旅游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我们建议:

1.在省和各市十一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三市联合编制宁镇扬文化旅游合作发展规划,并成立宁镇扬板块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协调工作委员会,提供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实现三地文化旅游资源和项目的统一开发及对接。

2.将板块内体现南京金陵文化、镇江京口文化和扬州广陵文化的人文景观等资源与三地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和整体营销,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整合放大效应,将景点的游览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欣赏相结合,以听觉、视觉和味觉的综合欣赏留住旅游者。比如到南京旅游可以让游客欣赏南京白话和南京云锦等历史文化遗产,到扬州旅游可以让游客欣赏扬州评话和品尝扬州美食,到镇江旅游可以让游客欣赏镇江的民间文化艺术及传说。

3.通过板块内政府和企业相互间的协商和合作,共同构建“宁镇扬文化旅游产业经济联合体”,共同研发文化旅游产品,统一构建文化旅游精品战略,实现板块内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战略,联合打造板块内文化旅游品牌,比如联合举办宁镇扬文化旅游经济联合体高层论坛、民间艺术节等统一主题的活动;共同构建三地美食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国文化旅游、民间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创新产品的统一推广发展模式。

4.在联合体的架构下具体实施文化旅游产业的六个一体化发展战略。如逐步实现要素配置的一体化、资源信息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市场营销的一体化、行业管理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一体化。为规范板块内文化旅游,可以统一板块内文化旅游标识、统一板块内文化旅游人才准入门槛、统一板块内文化旅游资费结算制、统一板块内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配送等、统一板块内文化旅游资源的共享机制,如宁镇扬板块内居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以采用IC卡一票制。

(九)构建板块内特色农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模式

宁镇扬经济板块在地理上基本是一个气候带,农业种植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惯和农产品种类基本相同,这就决定了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过程中,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构造板块内农业经济新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以取得最佳效益。宁镇扬板块内的特色农业品种非常丰富,有瓜果、茶叶、蔬菜、水产、禽肉蛋、菌类产品等;农业技术门类齐全,有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技研究高校和院所;种植面积和腹地广阔,宁镇扬板块农林种植地域广阔、水土资源丰富、河网密集。在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乃至华东地区都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板块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产业链构建不到位,小作坊多而产业规模不大,品种质量和档次还不高。所以我们认为宁镇扬经济板块内的特色农业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走联动发展加错位发展的战略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板块内的特色农业发展才能做强做大。

我们建议:

1.打破板块行政区划的限制,成立宁镇扬板块特色农业产品技术联合开发中心,构建板块特色农业合作发展战略模式,拓宽合作途径,统一农业技术信息咨询、统一农业技术服务、统一农业技术开发等技术合作联动。

2.依托特色农业名牌企业,建立板块内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合作开发宁镇扬经济板块农副产品,实行深度开发,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要充分利用板块内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和创建大型特色农业联合加工企业,逐步实现板块内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3.整合宁镇扬经济板块农业技术资源优势,建立战略联盟,采取基地合作模式和基金合作模式。基地合作是指在生产基地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以政府推广或企业运作的形式进行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基金合作是指为促进某一或某些技术领域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或大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定规模的风险基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依靠政府联合建立宁镇扬板块特色农业市场流通中心,目的是向长三角或都市圈及更加广阔的区域推广和营销农产品,可以统一产品准入标准、统一产品检验检疫、统一产品收购和配送、统一产品市场信息。

5.构建板块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将板块内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水产养殖等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用旅游景区建设的理念来发展观光农业,将农业风光欣赏、农村风俗体验、农业产品购买、休闲农庄度假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服务,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一个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