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未来趋势

基于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未来趋势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将北京建设成多元化、体系化、文明化的生态城市不仅符合当前国家治国策略,而且也是未来北京谋划发展的根本出路。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是在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进行的,也是在经过多年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既有现状”情况下进行的,同时还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已经形成很大“透支”状况下进行的。

(一) 生态城市: 多层次的反思与变革

目前,有关生态城市的定义较多,但未形成统一概念,这说明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合动态的系统概念,我们也没必要拘泥于死板固定的定义体系。生态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发展而经历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城市是一个“进化”的定义,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和谐的进化过程,它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 (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而不是组分的增长),以不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意味着又一场社会革命——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生态革命 (Ecological Revolu-tion),这场革命是全方位的、全球性的,包括文化、思想、信仰、科学、技术、产业、行为、教育、伦理、财富观及人生观等内容,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生态城市作为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人类居住区,其内涵必将反映生态文明的思想,它不仅需要对现有人类居住区物质环境、空间形态进行重建、重构,还必须有变革传统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内容。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是在对工业文明时代城乡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更为高级的人类生存空间系统,可以说是人类居住区 (城乡) 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

与已有文明形态相比,生态城市在多个层面上显现了其优越性。首先,价值观层面,人类作为自然征服者的地位观成为工业文明时代的行动哲学。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就是机械世界观,要改变现代社会的危机局面,就必须超越这种陈旧世界观,而转向一体化宇宙的、生态学的世界观——生态世界观,并在这种新的世界观指导下,进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发展革命。生态世界观决定了生态城市在人与自然系统整体和谐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人、自然的局部价值都不能大于人—自然统一体的整体价值。其次,在城市文化层面,生态城市在文化观念意识的深处,崇尚健康、节约、控制、人道、平等、公正、民主、正义、协调、共存、精神追求与物质满足的协调,与多种文化的互补和渗透等,而反对浪费、挥霍、放纵、自私、特权、侵略、征服、掠夺、急功近利、历史虚无主义、沙文主义、技术至上主义等。彰显生态文化个性和传承生态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生态文化也成为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标尺。再次,在发展观层面,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经济模式的最大缺陷在于其过度使用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依托的是一种“外在化”的资源型经济。而生态城市建立的是一种以人力资本为主体的“内在化”的知识经济,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资源与资金配置,对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变革。最后,在发展技术层面,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由于其“固有的缺陷”使之不可避免地从兴盛走向衰落,而以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海洋和空间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和发展,它们是利于人、自然和睦相处的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体系,是以知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取代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以理化技术为核心的传统工业技术,是人、自然和社会高度协调的新技术体系,是科学知识高度密集的科学化技术群。

(二) 北京之生态城市: 多领域的转型与跨越

将北京建设成多元化、体系化、文明化的生态城市不仅符合当前国家治国策略,而且也是未来北京谋划发展的根本出路。然而,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不言自明,这不仅需要决策者的策略智慧,更需要多领域的转型、改废或新建。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宗旨就是要按照自组织原理来重建失去的环节,通过对城市系统的自然生态生产能力和降解能力的恢复,来增强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是在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进行的,也是在经过多年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既有现状”情况下进行的,同时还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已经形成很大“透支”状况下进行的。2012年,北京的水资源总量为39.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为193.3立方米,虽然比2005年增长26.3%,但仍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是我国以及世界上最缺水的特大城市之一。土地资源方面,《北京土地规划 (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用地要控制在3817平方千米。按此测算,2006—2020年建设用地年均增量要控制在39平方千米左右,但到2011年,已略超这一限量,年均增加40平方千米左右。生态环境方面,2012年,北京污水排放量为15.2亿吨,比2005年增长50.5%,增幅在31个省份中排第9位,同期上海排第25位; 2012年,北京市道路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2分贝,在全国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位于上海、长沙和西宁之后,排第4位,位次比2005年上升了7位。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必将充分考量上述经济、资源与环境三者的合理位置与发展速度,使建设生态城市战略在经济较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和谐共存方面具备优势与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