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

基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对世界城市有多种描述。而且,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诸要素中,诸要素整合性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始终是北京能够有效建成世界城市亟须增强的领域,这需要不断建成和完善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及预警体系。在北京推进世界城市建设中,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要素与生态环境的整合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建设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又必须依托于构建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预警体系。

(一) 世界城市: 从外延到实质

世界城市的研究肇始于1915年苏格兰城市规划师帕特里克·格迪斯所著的《进化的城市》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世界城市”这一概念,并从经济和商业两方面将“世界城市”描述为在世界商务活动中具有最重要地位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关于世界城市的研究开始进入到比较深入系统的阶段。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德·霍尔在《世界城市》一书中对世界城市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做了系统性的描述,并对伦敦、纽约、东京等七个城市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真正开启了对现代世界城市的研究。目前,对世界城市有多种描述。以其发展阶段定义,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是国际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其发展地位定义,世界城市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指挥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它对当下世界范围产生的精神影响、制度示范、生活方式制约,是判断它究竟是不是世界城市的刚性指标。在当代较为公认的世界城市中,它们的观念原创力非常明显。与此同时,一座城市的制度创新力成为这座城市是否能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判断标准。这里所谓的制度创新力,指的是一座城市不囿于既成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而处在一种不断探索崭新的生产方式、技术手段、管理模式、行政进路、生态机制等的活力四射的状态。

世界城市在其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上也体现出了它的“世界城市”属性。就其内涵属性而言,世界城市高度地融汇了自身的历史优势和现实优势,呈现出世界城市的独特品质,成为一座被人景仰的世界城市。就其外在形式而言,世界城市包括一系列体现城市共性的指标,如城市规模、城市精神、生产能力、城市物质产出能量、城市制度创新状态、城市生活幸福程度、城市获得的居民与流动人口的认同程度、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力指数、城市的独特亮点与相互匹配的生态系统相互辉映等,这些特性也就是世界城市的外在属性所在。世界城市具有一切城市共同的资源聚集性特点,但二者得以区别开来的重要依据便是人们可以排除其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容、实际运行的诸种制度、现实展开的日常生活,而从其中离析出对一切城市取得世界性典范意义的内涵: 精神活力及其世界吸引力、制度创新能力及其世界性示范效应、日常生活的惬意性及其城市生态的融入度等。这些形式性要素,正是人们从一般视角论述城市的理由,也是人们从一般视角观察世界城市的根据。

东京在世界城市建设中走在了前列,以创新为源泉的雄厚综合经济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基础。自1960年以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城市环境问题凸显,使东京制造业纷纷外迁到国外或横滨一带,因此,曾有人预言制造业将在东京消失。但事实恰好相反,东京的主导工业部门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日元升值、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顾客的严格要求,它们规模不大,曾经是政府的搬迁对象,却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成为全国制造业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如以大田区为中心的东京南部的产业综合体已成为日本机械产业体系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核心,并出现了工业与居住良好共存的工业居住综合体,形成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最终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没有创新就没有东京制造业今天这样的生命力。创新也是东京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源泉。众多总部在东京的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大量的低级产业、资金和外围技术,经济活动分散化导致管理的复杂化。因此,跨国公司为了实施全球生产、资本的有效控制,就要求服务业不断创新,生产新的服务种类和新的金融衍生品,以满足控制不断延伸和拓宽的全球产业链的需要。

(二) 北京之世界城市: 从概念到实践

北京提出全面建成世界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并非是新近出现的说法,其本身具有比较清晰的规划考量和战略步骤。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北京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是: 第一阶段,全面推进北京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地位; 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而且,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诸要素中,诸要素整合性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始终是北京能够有效建成世界城市亟须增强的领域,这需要不断建成和完善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及预警体系。具体来说,第一是抓好重点功能区建设,促进生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是大力提高北京的国际化水平,针对不同需求,为各类国际组织落户北京提供低碳可持续环境; 第四是改善北京居住的诸方面条件,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打好生态基础; 第五是从规划源头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在北京推进世界城市建设中,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要素与生态环境的整合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建设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又必须依托于构建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预警体系。具体地说,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可行的生态评价及预警体系,为今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及政策方向,这里既包括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现状的客观评价,也包括对2020年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整体发展的科学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未来世界城市建设定下战略基调和正确方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为例,北京应通过明确重要技术领域,识别关键技术的发展路径,探索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及指标体系,合理规划绿色技术发展路线图。重点针对北京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等产业领域,系统分析北京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基础、技术差距、发展路径,明确绿色技术进步的目标和重点,科学预测新能源领域未来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需求,凝练需要重点突破的重大战略产品、重大技术系统和关键技术,呈现北京新能源领域详细的技术发展路径与节点,为北京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绿色能源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