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民间体育的现代功能

我国民间体育的现代功能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类是重在健身,促进心理健康还只是附属目的,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事防身项目。而民间体育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逐渐展开并为人们所熟知的。民间体育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其教育的功能逐渐由单

一、我国民间体育现代功能的简述

民间体育的现代功能应当具备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建立在历史传承基础上的民间体育功能,二是民间体育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的一种带有明显社会文化价值色彩的功能,是一种现代性的品质集结,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一)促进身心健康功能

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现代性发展体现了环境决定生存的形成机制。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一直是民间体育功能中最基本的构成,民间体育现代功能也将其作为最核心的环节,但是在继承的过程中又有所发展,始终都体现着时代的需求,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民间体育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现代性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继承和认识为主,第二个阶段则主要以扩充和纳新为主。

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民间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以历史传承为主,兼有新内涵的扩充。这一阶段民间体育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重在健身,促进心理健康还只是附属目的,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事防身项目。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内战在局部地区持续,而国际战争也时有发生,民众为保家卫国而参军的意愿强烈,此时以军事为主体的“实用技击”和民间的“套路演练”为主要的项目类别,其强身健体的功能以能通过军队入伍检验和战场近身搏斗取胜为主要目的,这一类强身健体的目的功能在冷兵器时代一直都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第二类是以祛病健身、安慰心灵为主来发挥民间体育的功能。古时候医疗条件有限,人们期望通过一定形式的体育表演祛除病邪。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以此祛病的方式不再通行,但是以此预防疾病的理念逐渐盛行,通过各种简单便捷的民间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和活动,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来对抗可能的疾病的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得以推广,而且其健心功能已经崭露头角。第三类是以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强身健体,以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身心合一的体育锻炼一直都是古人孜孜以求的,而且自此也产生了很多民间体育项目,在现代社会广泛流行,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不无关系。休闲人群的增加使得民间体育着眼于强身健体的目的更加盛行,比如为了陶冶情操的放风筝、荡秋千等;为了追求阴阳相合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将太极拳、五禽戏等进行广泛流播,以促进身心的和谐统一。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民间体育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由认识上的模糊到逐渐清晰,并呈现出螺旋式的发展轨迹。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做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而民间体育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逐渐展开并为人们所熟知的。民间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功能已经无可厚非了,而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劳动力的替代增多,以及现代文明病的逐渐增多、社会压力的增加,都迫使人们寻求新的发泄途径,于是在不规则的时间里寻求到不一定规则的场地,开展规则多变的民间体育活动则成为人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良好途径。此时,民间体育锻炼开始介入人们的心理健康,并且逐渐地由意识化走向生活化。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民族的即是全球的理念盛行,民间体育除去其文化特质以外,最能为其他民族和国家接受的就是其良好的健身功能。通过民间表演大舞台,在展现健身功能的同时,也同样强烈地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和民族自立的心理需求。

(二)健身娱乐功能

健身娱乐功能的现代内涵是在结合造就新质的形成机制下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健身娱乐功能与民间体育项目是相伴相生的,但健身娱乐的功能是在近代才逐渐被发掘和开发,并显示出了迷人的魅力,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工作和学习。

民间体育项目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祭祀、祈福和敬天,这些都可以归为娱神的功能。这一功能伴随着民间体育的发生和发展,安慰着人们的心灵,昭示着努力的方向。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获得福祉渠道的增多,对神的崇拜逐渐降低,民间体育的娱神功能逐渐转向娱人的功能。人们不仅创造了民间体育,而且还要享用它。民间传承下来的许多民间体育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如蹴鞠、放风筝等。到了近代,民间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功能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开放思想相结合,其健身娱乐的功能就越发突出。例如各个民族的年节民间活动,几乎都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而通过场景的再现,连续的表演,民间体育带给人们的不止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震撼,于是民间体育的观赏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追求新的宣泄途径,情绪的宣泄与民间体育的娱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民间体育新的娱乐内涵。个体本能在群体生活中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这些被压抑的本能有时则可以从参与民间体育活动中得到宣泄。客家族的席狮舞就是在丧葬中宣泄了人们的不舍和难过,而抬花轿中的丑角表演则宣泄了人们对世俗的讽刺和不满,还有傣族的泼水节等,都起着宣泄平日循规蹈矩生活中所积压的心理能量的作用。

民间体育的娱乐功能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指明了民间体育娱乐功能补偿性的新内涵,即由过多的不良感受转移到关注民间体育项目上来,寻求另一种形式的补偿。当工作了一天,劳累疲乏的感觉袭来时,如果参加了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那么立刻就可以换来愉快的心情,获得工作疲劳以后的心理补偿。当在工作当中遇到阻力时,参加娱乐性的民间项目,可能就会产生灵感,获得另外的解决办法,由此来突破灵感的瓶颈,获得心理上的思维补偿。

(三)现代教育功能

现代教育功能的发展是在变革引起创新和结构决定功能的形成机制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人类对后代的教育手段之一,民间体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作为民间的风俗文化之一,民间体育项目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性格和喜好;同时,民间体育以其对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中的作用而具有独特的引导功能。而民间体育的教育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地消弭了一些,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转变了一些,随着时代的需求,也逐渐改善了一些,使得民间体育的教育功能逐渐完成了由单一性发展为综合性,由注重传承到注重开发的现代化进程。

民间体育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其教育的功能逐渐由单一性发展为具有综合性。例如清明的踏青郊游,就由古代单一的墓祭发展为祭祖、传承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等教育功能。重阳节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它的形成和传衍充分体现了民间体育项目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发展过程。唐代重阳节被正式确定为民间的节日,而自魏晋以来,重阳气氛日渐浓郁,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最多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所以又称“登高节”。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登高远眺不仅健身祛病,更让人心旷神怡又倍增思乡情结,在民间的观念中,九九因与“久久”同音,因此重阳节又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这些不仅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体现着浓厚的礼节教育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起,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增添了其尊老、敬老的文化内涵。因此重阳节登高不仅仅是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更培植了新的教育功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民间体育除了基本习俗、规范的教育功能外,还注重发挥对劳动生产技术和技能的传授教育以及对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育。叉草球这一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就是产生于赫哲族的渔猎生产实践。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善和生活的提高,用渔叉叉鱼的生产方式逐渐被人遗忘,叉草球作为民间体育运动项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叉草球的运动过程生动地再现了生产的实践和生活的磨砺,体现了当地丰富的冰雪文化和渔猎文化下的民间体育教育功能。

随着民间体育项目某些功能的消失,对功能变异的思考也体现了民间体育的教育功能。一些具有宗教和法术含意的民间体育活动,其迷信或者信仰的功能逐渐变成了今天以娱乐功能为主的表演。民间体育功能的发展与变异,从客观上来说,是社会需要变化的驱使,但从民间本身来看,它这种功能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智力开发和对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重新审视。民间体育某些功能的消逝,尤其是祈福和敬天功能消失的过程,就体现了民间体育教育功能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

(四)维系功能

民间体育的现代维系功能的存在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时代需求决定了其发展的性质。民间体育的维系功能小到家与家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体育项目一度作为维系族群内部安定的手段而被发扬和推广,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密切,民间体育的政治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重用。

民间体育曾作为氏族、宗族内部社会统治者推行礼乐、教化族人的工具,以宗族为主体统治力量的村落统治者为了维护和稳定宗族既有的社会关系,规范族人的社会行为和活动,往往利用村落民间体育来娱乐、教化、凝聚族人,以达到统治村落宗族社会的目的,如在岁时年节、宗族祭祀等民间传统节日中,村落宗族统治者利用当地的风俗习惯,组织村民进行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表演,以营造宗族的团结协作、安定和谐的祥和气氛,这种村落民间体育的表演活动不仅能够调节族人的社会关系、稳定宗族社会生活秩序,而且也将村落的传统体育习俗传承下来,继续发挥教化族人讲秩序、循规矩、重礼节的教育作用。如今随着文明的发达,儿童通过耳濡目染已经使民间体育的维系思想深入内心。[1]

维系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过程其实就是体现民间体育的政治功能的过程。当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开始在我国盛行,并且迅速成为强势的主导体育文化后,本民族的民间体育文化日渐式微,在这种急剧的文化变迁过程中,民间体育的维系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适应外在物质环境与内部个人和团体间关系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社会内部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变幻莫测,这些都导致民间体育的维系功能的结构和模式不断产生质变。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必须保持社会生活整体的相对稳定,使社会不致因急剧的变化而发生分裂,民间体育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当竞争意识开始增强,民间体育不仅要维系着团队合作的意识,更要维系着竞争生态的平衡。当经济意识增强之时,民间体育就被开发为一个可行的经济发展实体,维系着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五)经济功能

民间体育的娱乐功能不断地开发利用,成为目前旅游业的重要活动内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投资或洽谈贸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民间体育正是以娱乐功能为基底,不断地壮大其经济功能的发挥。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还处于隐性的状态,因为没有导火索,一直处于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有“21世纪朝阳产业”之称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已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于是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旅游便异军突起。旅游部门加大了对民间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很多地方都已兴建或正在兴建浓缩各著名风景区以及各少数民族村寨的“民间文化村”“民间生态村”“民族风情村”等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经济实体,而民间体育则成为休闲娱乐的主打项目。就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民间旅游已经和自然风光游、名胜古迹游共同成为旅游业的重要业绩增长点,不断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赢得经济振兴发展的机会。

时至今日,民间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成了令旅游者惊叹的宝贵资源。民间旅游取得了巨大的收益,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发挥的效益尤其突出。利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或发展现代节日促进旅游发展。我国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苗族的“芦笙节”、黎族的“三月三”等,这些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常常吸引大批旅游者。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组织下,这些节日举办得更热闹更隆重。除了传统节日,各地还发展了现代节日,如南宁的国际民歌节、潍坊风筝节等。很多民族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也是商贸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如那达慕大会,其内容非常丰富,比赛项目除了传统的射箭、赛马、摔跤外,还有马术、步枪射击、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方圆几百里的蒙古族、那温克族、达斡尔族牧民也会穿起节日盛装,络绎不绝地前去参观。大会期间正是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们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于是物资交流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那达慕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的那达慕规模更加宏大,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而且它与经济贸易结合得更加紧密,当地政府利用这个传统节日搭台,大唱经济贸易之戏,大范围地进行招商引资,开展形式多样的商贸活动,拉动其他产业,力争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2]

二、我国民间体育现代功能的分类

(一)宏观上民间体育的功能

1.民间体育的实然性功能

民间体育的实然性功能,是指民间体育功能在实际发挥作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功能。民间体育的实然性功能自然包括民间体育的应然性功能,理论上说,民间体育的应然性功能与实然性功能应该完全相等,但是事实上这两个功能系统并不是完全相等的。现实中民间体育的实然性功能显然要比应然性功能内容要丰富得多,形式也复杂得多,这也恰恰体现了民间体育功能的复合性特点。民间体育的实然性功能主要体现在规范功能中。民间中的规范功能原本是指“民间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也就是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间是介于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之间的一种规范方式,既不像法律那样具有明确的强制性,同时又不像道德约束那样具有不确定性。正是因为民间具有这样“软硬兼施”的规范功能,因此无论社会发展程度如何,都需要民间的这种功能体现。而民间体育的规范功能由于体育自身所具备的规范功能要远远逊色于民间的规范功能,因此事实上这种功能的体现更多地是以民间规范功能为基础,辅之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最终形成了民间体育的规范功能。例如中国传统民间对于婚嫁以及男女之间的恋爱是有着明确的规范的,并且是非常严格甚至于苛刻的,但是民间却成功地借助体育形式(也就是民间体育)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提供了为数不多的平台。像壮族在农历三月三进行的“抛绣球”、苗族在农历四月初八进行的打秋千,以及布依族在农历六月初六进行的“丢花包”等民间体育运动,这些民间体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所采取的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种民间体育,因此也使体育体现了较强的规范功能,这是以往体育所不具备的功能。

2.民间体育的应然性功能

所谓的民间体育应然性功能是指民间体育按照一般规律所应当具备的功能,也就是我们通过民间功能和体育功能两个系统取交集所获得的民间体育的五大功能:促进身心健康功能、教育功能、健身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维系功能。这五大功能可以看作民间体育最基本、最原始的应然性功能,是民间体育所能够从民间和体育两个母系统中继承下来的显著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有民间和体育的存在,民间体育的应然性功能就会得以彰显。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民间体育始终都在发挥着这些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也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地呈现给我们的人类社会,其中也会出现一些细节上的变化。例如民间体育促进身心健康功能,在中国传统民间体育文化中,身心健康功能具体分化为“延年益寿、舒缓心理压力等功能”,更加注重民间体育对于健康的“终结性功能”(延年益寿和调节心理);而在西方民间体育文化中,身心健康更多的是指“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强大(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以及在运动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更加注重的是民间体育对于健康的“过程性功能”(强调的是民间体育对于形体的塑造,以及在运动参与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当然,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神”、西方体育文化重“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是民间体育功能所最终表现的结果却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民间体育的应然性功能显然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功能、维系功能、经济功能和娱乐功能也同样如此,在此不多赘述。

3.民间体育的或然性功能

民间体育的实然性功能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它所涵盖的内容要明显大于民间体育的应然性功能,但是我们在研究民间体育功能的时候,强调(也应当)取民间功能和体育功能的交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呢?除去民间体育功能的复合性因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促成了民间体育功能的这种“变异”?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就是民间体育功能的或然性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最终促成了这种现象。

或然性主要是指一种随机性。民间体育功能的或然性,主要是指民间体育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将民间和体育的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随机性整合。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或然性强调的是“随机性”,但是民间体育功能的或然性却并不是“纯粹随机的”,它所强调的随机性主要是指功能与功能之间的整合,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因素”(社会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因素),这完全是一种随机性的整合。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民间体育功能的或然性是一种动态性较强、不确定性较为明显的特征体现。就像民间体育的规范功能,这种功能尽管主要体现了民间的规范功能,但并不是说体育中找不到丝毫与“规范性”相关的功能。其实民间体育(尤其是游艺性质的竞技民间)中的各种程式图景、转换规律以及表达的意蕴等,都是带有较强的规范性的,所以两者的结合是存有一定的共同基础的。因此,我们说这种或然性的前提一定是两种功能体系中的某些个体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结合,它们之间也必须存有一定的亲缘性,否则进行新功能的呈现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像体育中的自然质的功能,尽管目前体育的自然质功能非常明显,但是由于民间中的体育项目多以表演为主,而其自然质功能几乎了无痕迹,用一种功能在没有任何基础存在的情况下去衍生一种新的功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民间体育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目前看上去并不是特别明显。至于“随机性”的表现则更多地体现在整合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上,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计划进度,民间体育新的功能的产生往往需要具备我们通常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由此我们可以判定,民间体育功能的或然性正是联系民间体育的应然性功能与实然性功能的纽带,通过这种或然性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民间体育的功能不断地呈现出流动性和变化性。

(二)微观上民间体育的功能

1.民间体育的隐性功能

民间体育的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比较显得相对复杂。民间体育的隐性功能主要体现在规范功能和维系功能。中国的传统婚嫁文化是受民间功能影响较强的一种文化。人们在婚嫁过程中往往伴有很多仪式,并且由此产生了很多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塔吉克族的“叼羊”。塔吉克人婚礼的第二天,会进行这项民间体育活动,一般是男方在亲朋好友的拥簇下来到女方家(类似于汉族的“回门”),双方将会竭力争夺一只去除头、蹄的两岁左右的山羊。类似的还有苗族的“抢牛尾巴”等。这些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显性功能最主要的就是娱乐功能,通过这样的娱乐来为婚礼增添气氛。但是,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一运动时,就会发现这项民间体育运动至少同时存在规范和维系两种隐性功能。

无论是“叼羊”还是“抢牛尾巴”其实都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是我们对于原始时代“掠夺婚俗”的一种怀念而已。原始时代盛行“抢亲”,这种抢亲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合一定数量的人(这是“叼羊”中男方和亲朋好友一起到女方家的原因),抢来的新娘被视为集体的共同财富。恩格斯曾就这种现象给予过评述:“当一个青年男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劫得或拐得一个姑娘的时候,他们便轮流同她发生性关系。”这种现象是建立在氏族共同支配共有财产的基础上的,伴随着财产的私有制,逐渐人们达成共识,一旦该女子与氏族中的男子成婚,则不能随便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这是建立在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民间规范制度。但是如何让氏族人享有“战利品”成为民间维系功能发挥作用的平台。为了让其他成员能够“分享战利品”以缓解其他成员的不满,维系氏族的团结,民间的维系功能开始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了“闹洞房”的风俗。再到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闹洞房被具有象征意义和隐喻含义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取代,这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伴随婚礼进行的“叼羊”“抢牛尾巴”等运动项目。也就是说,这些运动项目除去娱乐的显性功能之外,还有较为重要的隐性功能,而这些功能对于(深层次)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组织(家族)的稳定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功能。因此,民间体育的隐性功能发挥往往是借助参与者的参与过程,在无声无息中发挥作用,参与者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参与,不是在一开始就能够洞悉所有结果的一种行为结构。这也就意味着与民间体育的显性功能相比较而言,民间体育的隐性功能往往具有更强的“被动性”,是一种被生成的功能。

2.民间体育的显性功能

正如所有事物的显性功能一样,民间体育的显性功能也是相对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掌握的。人们通过民间体育这种文化形式,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它能够带给我们的促进身心健康、教育、娱乐以及经济的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有可能存在差异,但是毫无例外地带给民间体育参与者的是最直接的感受。因此,这些功能都是参与者可以主观感受的,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民间体育的显性功能是一种主动生成的功能。

民间体育项目的表演带给参与者的无疑是心情的愉快和视觉的享受,而在这样轻松的娱乐氛围下,对身体的锻炼,比如肺活量和力量耐力的练习又凸显了民间体育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而通过民间体育项目的表演,再现了当时当地人民的生活形态和信仰追求,以及对各自命运把握的努力,这在无形之中又教育了我们,在困难和疑惑面前不能屈服,要积极地面对。在这一教育的过程中,民间体育物质文化的传播,比如服饰、器物等的交换,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凸显了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因此可以说,目前民间体育旅游和表演等形式的广泛开展,使得民间体育的各个功能逐渐凸显并环环相扣,自动生成而又效果明显。

3.显性、隐性功能的相互关系

民间体育的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并非是一种对立关系存在于民间体育之中,而是一种互补关系维持共存,并且两者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共同推动民间体育不断地演进。显然两者之间是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的,但是这种转换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定的外因和内因来共同完成这种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当民间体育的某种功能能够被参与者主动地认识到,而不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的时候,民间体育的这种功能就完成了从隐性功能向显性功能的转化,反之则是完成了从显性功能向隐性功能的转化。比如说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应当说只要商品社会存在,那么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挥这种功能。“潍坊国际风筝节”从1984年第一次举办,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潍坊国际风筝节只注重针对放风筝这项民间活动的传承与保护,重点开发的是其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对于其经济功能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但是这种经济功能其实早已经具备了,就像我们今天承办大型赛事所带来的赛事经济效应一样,潍坊国际风筝节也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只不过那个时期更多是以隐性形式存在,人们只是被动享有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成熟,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对于潍坊国际风筝节而言,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手段,于是就有了“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新主张,人们完成了对于民间体育经济功能从被动到主动的思想转换过程,也就意味着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开始由隐形功能转化为一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显性功能,民间体育的功能得以最优化地彰显,才更有利于推动民间体育的发展。

三、我国民间体育现代功能的特点研究

(一)多元性

民间体育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复杂的国土上,地域性、民族性决定了民间体育功能发挥的多元性。“叼羊”“骑射”“摔跤”等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现代功能除了进行生存知识和技能传授教育外,其经济、娱乐功能也不断提高;生活在平原上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在劳动之余创造了如“抢花炮”“打草球”“舞龙”“舞狮”等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体现着很强的娱乐功能,也非常注重村落间的和谐共处的维系功能的发挥;而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如清明踏青、放风筝、重阳节登高等,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爱国主义和敬老爱老的教育功能。

自然环境差异也是产生民间体育现代功能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人的生存以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人的健康与技能发展也都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和进行自我生命的调节。因此,民间体育项目从自然的意义上继承和表达了人的这种生存与发展观念,因而显示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多元性特点。如南方的“竹铃球”、北方的“毽球”等,除了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外,还有很强的娱乐价值。而用板凳舞的“板凳龙”、用扁担打的“打草球”等民间体育项目,不仅承载着族群内部的教育和维系功能,也体现了这些民间项目的娱乐功能等。

(二)实用性

民间体育的实用性是相对而言的。对于统治者而言,它具备良好的政治、经济功能,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则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功能等。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说,为了获得社会的稳定,保持民众的凝聚力,现代社会广泛开展了许多集体性的民间项目,如“竞渡”“舞龙”“舞狮”等;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改良了许多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增强了竞技性,如“抢花炮”“珍珠球”等。弘扬集体性的民间项目,培养现代人遵守社会规范并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而竞技性的民间项目则最大限度地张扬着参与主体的个性,高涨了民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商贸集会,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这其实又进一步促进了民间体育的发展。

社区体育本着培养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锻炼民众身体素质的目的,开始注重广场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培植。不少民间项目如秧歌、手鼓等在广场文化中发挥着良好的多重功能,不少人尤其是现代老人,在这些大型民间体育运动中既锻炼了身心,又建立了社区居民的良好关系。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大家对民间体育文化的重视,能够积极地保护和传承民间体育文化。目前很多社区都定期举办社区民间趣味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丢包儿、跳绳、踢毽、抽陀螺和秧歌等十余项,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也为民间体育项目的普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融合性

融合性虽然古已有之,但是民间体育现代功能的融合性更多注重与现代的融合,与国家之间的融合,与世界之间的融合。

民间体育的传承性特征使民间体育项目具有传统性,即大部分民间体育项目历史源远流长,并且一直传承至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带有潮流性、时尚性的泛民间与因袭传统的传统民间相互转化、影响。比如为了促进全民健身,各地的社区或学校纷纷举行体育节、秧歌节、民间项目大展示等活动,为了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很多民间项目加入了现代元素,比如服装的现代感、节奏的现代感等,民间体育的功能中融入了更多现代性的娱乐功能,使得民间体育活动既满足了民众的需要,也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体育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界限逐步减弱,现代化的传媒技术和通信手段促进了民间体育的普及与推广,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再拘泥于本地的民间,更多地出现在各地的社区和学校中,这就是融合了现代大众体育的功能。比如哈尼族的荡秋千,现在不少地方的住宅区的健身路径中都有秋千,虽然文化底蕴差别很大,但是其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却是统一的,又融入了现代健身功能的要求。龙舟竞渡虽然最早源于当地民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扩布,而今被全世界的中华儿女传承和享用,这是因为其娱乐功能中又融入了教育的功能,而目前的龙舟竞渡又因为其娱乐功能而驰名世界。放风筝一直以来在北方较为流行,山东潍坊被誉为“风筝之都”,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广场、小区绿地的修建为放风筝提供了场所,放风筝也成了当今城市居民广场锻炼健身的主要活动之一,将民间体育的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民众的需要,民间体育跨地域、跨民族,并且融合当地习俗的发展与传承,功能也出现了不少融合的趋势,这是因为民间体育来源于民众,民众的喜爱是民间体育生存的土壤。而经过几百甚至数千年的流传,许多民间体育项目仍然深受民众的喜爱,这说明民间体育功能的融合性赋予了民间体育更顽强的生命力,更普适的大众性。

(四)滞后性

民间体育功能的产生和发挥总是依赖于经济、社会的先行发展,这也与移风易俗的未定性和高难度相关,处于社会日常生活结构中的民间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民间体育功能的滞后性,而这种滞后性在现代主要表现在农村村落民间体育和民间体育的经济功能的认识上。

村落是我国现实农村的主体,是由一个边缘清楚、固定的农业人群长期生活、聚居所组成的空间单元和社会单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最主要的自然聚落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区形式。从上述村落的定义即可看出,因为人缘的固定性,导致了民间体育的社交功能的滞后性。在我国现阶段,民间体育的很多特色项目仍然植根于当地的农村村落环境下,以村民为主体,自在地或混含着娱乐消闲、健体等为目的,这就说明了民间体育经济功能的滞后性。村落民间体育是乡村民间文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民间活动事项,依附在乡村社会民间和信仰民间仪式中,有的已从民间仪式活动中剥离出来,还有许多仍然和民间活动混为一体,这就决定了民间体育功能发挥的合理性和科学的滞后性。

(五)创新性

民间体育功能的创新性体现在民间体育某些不合理功能的消失和新功能的衍生,既体现了现代人的智慧,也体现了民间体育的创新价值。社会转型意味着文化环境的改变,带给民间体育发展的冲击绝对不可小觑,尤其近百年变迁速度之快可以超越以往上千年的纪录,因此如龙舟竞渡等民间体育项目浓郁的现代色彩早已覆盖了原始的淳朴底色,时代的烙印已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来。比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龙舟竞渡正处在由传统民间体育向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转化的进程中。龙舟竞渡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阶段到来之前,都是以一种惊人的韧性保持着固有的传统,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层面,抑或价值层面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在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阶段到来之后,无论是作为科技进步表征的龙舟新型制作材料的出现,还是作为社会或群体保留过去历史记忆方式的竞渡仪式的简化,又或是竞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变更,都在传承过程之中凸显,这些都体现了民间体育良好的创新性所在。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急速转型过程中,民间生活环境的改变、民间主体传承方式的变迁和民间主体传承心理的转移是龙舟竞渡由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向现代竞技运动转型的创新条件。民间体育功能的创新性更具体的还表现在新的生活场景里,民间体育更多地被观赏、被体验,祛除了神性和心灵的信仰,获得的是娱乐和感官的刺激。

[1]杨建设.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2]杨大鹏.我国岁时节日中民族民间体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