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现代化的功能定位

教育现代化的功能定位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就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的教育政策来看,教育现代化应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育现代化的功能定位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对政策的理解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调整、规划政策问题中涉及的利益关系;另一个层次则是就具体的现实问题制定出普适性的对策,而这种普适性对策的背后又必定有某种价值上的指向。[6]就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的教育政策来看,教育现代化应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

1983年邓小平同志曾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7]由此,“三个面向”与原有的教育方针一起指引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199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这一文件精神又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奠定了制定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又开始推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继承以往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理念的更新就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走向,仅以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取代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一项就足以显示此次课程改革的现代意义。

简言之,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定位与发展定位是相辅相成的,其又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教育政策的价值定位——公平性和现代化,实际上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所要坚持的方向。总之,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就要发展现代化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不懈追求

但公平性和现代化只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及制定教育政策的一般价值取向,由于每个具体阶段的教育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它又形成了阶段性的具体价值取向。下面再以基础教育为例简要加以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