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方化,西方化,再兜回来

〉》东方化,西方化,再兜回来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西方相互渗透的千年盛世已经产生出了跨洲的潮流,欧洲和西方的文化也是全球化融合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欧洲实际上处于接收东方影响的地位,根据最近的评估,西方的支配地位主要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中国和印度对世界产品的引领甚至持续到了19世纪。美国公司把生产厂家重新安置到了亚洲,并从亚洲大规模地进口产品。东方来的面料、中国来的丝绸,到达了法国勒旺的贸易港口,经由文艺复兴,促进了托斯卡纳内地编织技术的发展。

东西方相互渗透的千年盛世已经产生出了跨洲的潮流,欧洲和西方的文化也是全球化融合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欧洲实际上处于接收东方影响的地位,根据最近的评估,西方的支配地位主要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中国和印度对世界产品的引领甚至持续到了19世纪。从中国传来的农业技术在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印度而来的棉花和棉纺业技术也曾经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制造业(Pomeranz,2000;Washbrook,1997)。几千年来,东方影响西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也有极少的例外),而中间只有近两百年是西方影响了东方(其实远比通常以为的要短得多)。到20世纪晚期,在相互依赖和融合的更高总体水平上,又转回到了东方影响西方的潮流。

只有到了19世纪以后,通过工业和商业、提高运送和增强军事范围、殖民主义以及帝国主义,欧洲在全球规模上的影响才占据了优势。西方的影响力包括了科学、民族主义、国家制度比如宪法和现代官僚体系等多方面。埃及和波斯的工业化尝试、在奥特曼帝国的坦志麦特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19世纪早期青年土耳其党和青年波斯党都反映出了西方的影响。在这期间,暹罗改名为泰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效仿德国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宪章和官僚制度。

在19世纪,东西方的不和被重新解释为“西方的自由”与“东方的专制”,而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里,都把东方——尤其是18世纪的中国——看作是一个完满之地、启蒙之地,是一种开明的专制。而西方的自由,有着浪漫主义和欧洲沙文主义的陪衬,成了19世纪的主题,在希腊独立主义(或亲希腊精神)和英国对希腊反对奥特曼帝国的民族解放斗争的支持中发挥过作用。

20世纪,斯宾格勒[25]反省欧洲问题,创造出一个新词“Caesaro-papism”,即政教合一。不久之后,卡尔·威特福格尔发展了关于东方专制的思想,根据其观念,在东方专制中,“水利社会[26]和组织灌溉需要大量的公共工作,因此,“水利社会”培育出了独裁主义的原则。冷战使西方自由的说法死灰复燃(“自由世界”对决共产主义),在“历史的终结”[27]和冷战的衰微之后,在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中,它又以另一种形式改头换面地出现了。国际化的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把它拿来当作“我们这一代的意识形态斗争”和21世纪的伟大战争。

在20世纪,与西方化相对照,开始于日本的“世界的东方化”影响逐渐扩大,日本的“丰田主义”(Toyotism)、或者说精益生产方式变成了世界性的标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引领了世界汽车制造),日本的管理科技比如“品质管理圈”被广泛采纳。接下来就是“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的崛起,引发了(争议性的)“亚洲模式”概念,以及“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的说法。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出现了某种看法,认为“北京意见”可能会对“华盛顿意见”形成某种挑战(Nederveen Pieterse,2008a)。表6.2简要概括了20世纪到21世纪全球化的各种趋势。

表6.2 20世纪及21世纪的全球化

近代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美国与东亚之间的相互依赖,这是从美国依靠东亚国家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提供军事物资开始的,也起始于美国把亚洲国家当作冷战的第一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展示台。这种相互依赖持续了下去,美国提升了在东亚的经济自由化、并通过出口带动了东亚的发展。美国公司把生产厂家重新安置到了亚洲,并从亚洲大规模地进口产品。东亚和东南亚从为境外做生产加工开始起步腾飞,而南亚的发展则始于为境外生产软件和金融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劳动分工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不平衡。美国企业在海外的流水线生产把美国出口变成了进口,因此,在21世纪,用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话说,“我们变成了这样一个国家,在这个国家之中,人们靠互相出售房子来谋生,而且他们还从中国借钱来买房子”(2006)。美国—亚洲相互依赖现在采取的形式是美国消费的亚洲卖方融资。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华尔街金融重地的衰弱都表明了,一种新的平衡正在形成(Nederveen Pieterse,2008b)。

泛太平洋经济是当代全球化的典型特征,就好像在过去,大西洋、地中海和丝绸之路经济曾经是那个时代的典型性特征一样,每一种经济都有各自不同文化间如何交错编织的特征模式,每一种都代表了全球化融合的一个阶段和样式。这些标题——比如克里奥耳化、混合、跨越、聚合、东方化——使我们认可了融杂的问题,而且还反映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长处,经由这些形形色色的长处,我们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全球化融合。不同时期与工业化的不同时代和风格相吻合。亚洲和中东为手工艺制造业铺平了道路,欧洲引领了工艺产业,美国则引领了批量生产(Taylorism),日本引领了柔性生产(弹性生产)(“及时”产品)。每一个都建立在前人的才智之上。欧洲的能工巧匠们采纳了亚洲的瓷器和布艺技术,英国的生产商效仿了印度的纺织技法,而日本和韩国的制造商在欧洲技术和美国技术的基础上做了许多革新。

不同文化仍然还在继续相互交织着,佛罗伦萨的羊毛产业是中世纪托斯卡纳布料制造的原始基础,能找到水和制作布料所需品的地方成了中心,比如说佛罗伦萨以北的普拉托和卢卡[28]。东方来的面料、中国来的丝绸,到达了法国勒旺的贸易港口,经由文艺复兴,促进了托斯卡纳内地编织技术的发展。18世纪末,土耳其毡帽,或称“黎凡特贝雷帽”的生产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这种专门化技艺有助于提高意大利的纺织生产技术,也有助于设定质量和精度的世界标准。从英国去到日本的裁缝使用了意大利的面料,普拉托成了欧洲最重要的纺织品制造中心之一,在700平方公里的地区有大约9,000个中小规模的公司,纺织品工业的所有类别都在这儿运营。20世纪80年代,普拉托开始吸引中国的企业家和劳工,特别是温州人,当时的温州是上海南边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普拉托是意大利最古老的的服装生产中心,现在却有着意大利和欧洲最大的中国社区,有3万多人全都受雇于纺织品生产(Johanson&Denison,2008;Johanson&Smyth,2008)。反过来,连锁性迁移[29]到普拉托已经增长了温州的繁荣,如此这般,文化交织的新型关系正在形成,最终,在意大利出现中国人将会变得见怪不怪。

因此,对历史上各种东—西方关系的考察表明,全球化就是相互交织的,影响也是相互交错的:东—西、西—东、东—西,凡此种种,诸如此类。全球化就是在兜圈子,最终其影响又会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这个过程也意味着,全球化这个词所建构的也要被解构,“东方”和“西方”这样的术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被拆散,分析也将会颠覆分析,与之对应的概念也会紧随其后被推翻。第一,“东—西方”反映的是一种割断、是世界的二分法,最终重要的不是二分的历史,而是前文所述的平行的历史。第二,“东—西方”仅仅是全球化领域中的一个部分,流动的方向不是双向的,而是多向的、多级的。东—西和南—南方向的确在流动,但也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排列。第三,对“东—西方”划分的批评又重新产生了这个划分,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赋予了这个划分以特权。第四,这些划分和批评先行假定了各种地理的或者文明的单位,当代全球化的趋势不是把国家或地区(或者程度极低),而是把公司纳为竞争(和合作)的单位。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才的搜寻是全球化的,还包含了有经验的“项目小组”,它结合了许多跨领域的技术。根据日常管理的思路,“有活力的重新配置人才”涉及维可牢[30]的组织和维可牢的员工(Prahalad&Krishnan,2008)。第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化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变成多维度的,如果只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定义全球化的各个时期的话——它们的确标记了各个阶段在积累上的密度和性质——那么它们当然就不能算是唯一有价值的。第六,融杂就是相互交错和交织的,层层叠叠,到末了,根本没法断定谁是谁了。

【注释】

[1]这是Gamble的书中关于“全球化殖民化的史前史”(1993)的观点。Robbie Robertson(2003)也采用了长远的方法来研究全球化。

[2]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又称死丘(Mound of the Dead),是建于大约公元前2600年的世界著名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译者注

[3]哈拉帕(Harappa),巴基斯坦地名。——译者注

[4]Isis,伊西斯,古代埃及女神,主司生育和繁殖。——译者注

[5]Mithras,密特拉神,波斯神话中的光明之神。——译者注

[6]Baal,巴力神,古代迦南人信奉的司生育和财物之神。——译者注

[7]Gandara,犍陀罗,最早的石雕佛像出现在古印度的犍陀罗地区。犍陀罗是公元1世纪时印度的一个小王国,中心地区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及毗邻的阿富汗东部。19世纪末,考古在此地发现用古希腊人体雕刻方式制作的佛像遗迹,是公元1—2世纪贵霜土朝时期的佛教美术遗存,称为“犍陀罗式佛像”“希腊印度式佛像”或“罗马印度式佛像”。——译者注

[8]Serene Republic,圣马力诺共和国,意大利境内的国中国。——译者注

[9]出自古希腊罗马神话。推罗王阿格诺尔的女儿欧罗巴青春貌美,众神之王宙斯爱上了她并变成公牛诱惑了她,将她带至一片新大陆,这片接纳她的土地因此叫做“欧罗巴”,即欧洲大陆。——译者注

[10]阿特·德·吉尔德(Aert de Gelder,1645—1727),是伦勃朗后期的弟子,代表作有《瞧这个人》《犹太女子玛利亚》《自画像》《彼得大帝像》等。——译者注

[11]贾汉吉(Jahangir and Shah Jahan,1569—1627)和沙贾汗(1592—1666),都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早期皇帝,都爱好艺术,并且热忱地提倡和赞助文学艺术。——译者注

[12]力比多(Libido),本能欲望或性欲。弗罗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无不蒙上性欲的色彩,在性欲后面藏着一种名为“利比多”的潜能,它驱使人追求快乐原则,释放本能。他把利比多看做是性欲的原始动力,无论是生的本能还是死的本能,它们的能量或势力都来自利比多。其能量极大,暗中推动着人类的一切行为,决定着人一生的主要活动。小至个人发展、心理状态、创造性活动等,大到社会习俗、宗教制度及人类各种行为等,都受到力比多潜能的支配与推动。——译者注

[13]旧时爱尔兰用的木制方酒器。——译者注

[14]克里姆特(Klimt,1862—1918),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其画作特征是象征式的装饰花纹以及大量的性爱主题。著名画作有《艾蒂儿肖像一号》《吻》等。——译者注

[15]穆夏(Mucha,1860—1939),捷克画家,是20世纪初叶巴黎流行的“新艺术”代表画家,画风具有华丽的装饰美,甜俗优雅,代表作有《三季》《理性时代》等。——译者注

[16]图卢兹·洛特雷克(Toulouse Lautree,1864—1901),法国后印象派画家,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又结合了浮世绘的笔法,画风独树一格。代表作有《珍·阿芙丽儿在跳舞》《红磨坊酒店》等。——译者注

[17]保罗·波列(Paul Poiret,1879—1944),法国幻想主义时装大师,受东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服装设计大胆运用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女装宽松、简介、舒适,其重要贡献是“把欧洲妇女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其设计具有异国情调,风靡一时。——译者注

[18]让·保罗·高提耶(Jean Paul Gaultier,1952—),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有其服装品牌和香水品牌。其时装设计尝试将各种元素混搭,挑战男女性别的界限,曾为许多电影设计服装,1987年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礼服造型设计奖,2000年为张国荣《热情》演唱会设计舞台服饰。——译者注

[19]唐纳·兰卡(Donna Karan),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纽约唐纳兰卡公司以及DKNY服装品牌的创始人。对纽约所汇聚的不同文化及其独特的生活气息做了全新的诠释。——译者注

[20]马可,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1996年,与人合作创立了“EXCEPTION例外”品牌,从此开启设计师品牌在中国的先河,1998年,“例外”品牌首次参加中国最大规模的国际性服装博览会——CHIC98,获得“最佳设计”及“最佳品质”双金奖,2002年,“例外”作为国内唯一被邀请的服装品牌参加了“2002年巴黎成衣展”。2008年创立高端“无用”品牌。2013年春,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的第一次外访的部分服装为马可专门定制。——译者注

[21]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现象,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呈现出较差的经济和政治成果。——译者注

[22]《圣战对决麦当劳世界》,作者本杰明·巴伯(Ben Barber)在该书中写道,人类拥有双重前景:“圣战与麦当劳世界”。“圣战以百年来精心设计的信念的名义反对任何形式的互相依存,……反对科技,反对流行文化,反对一体化市场,反对现代性。”反对全球化猖獗的“麦当劳世界”——一个“快速音乐、快速电脑和快餐的世界,带着音乐电视、防水布和麦当劳,将各个民族压缩进一个商业上的主题公园。”无论是圣战还是麦当劳世界,最终都会夺去我们最宝贵的财产——我们的身份。——译者注

[23]McJihad,Mc是麦当劳,Jihad意为护教战争,拼凑起来的这个词意在表达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某种合作方式。——译者注

[24]基马尔主义(Kemalism),土耳其第一任总统所提出的政治主张。——译者注

[25]奥斯瓦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著有《西方的没落》。——译者注

[26]Hydraulic society,这种东方专制主义社会的特征是这是一种“水利社会”(Hydraulic Society),就是说中国的水利工程十分艰巨,所以必须要有劳动力、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的高度集中才能完成这些水利工程。——译者注

[27]历史的终结,End of history。是美国著名学者佛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1992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正走向“终结”,随着冷战的结束,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战胜了其他意识形态,取得了历史的胜利,它的实现进程是不可更改的。——译者注

[28]普拉托(Prato),意大利中部城市;卢卡(Lucca),意大利西北部城市。——译者注

[29]连锁性迁移,Chian immigration,指人们倾向于迁移到他们已经有朋友或亲属先期迁往的地区。——译者注

[30]维可牢(Velcro),瑞士发明家乔治发明的一种尼龙搭扣,在中国俗称魔术贴,“此处意为有活力的配置人才,就仿佛是神奇的魔术贴。”——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