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意识的力量与“力比多”

无意识的力量与“力比多”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备了强大的能动性,不安于被压抑的地位而时时刻刻企图得到实现。各种本能欲望是无意识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是动力的源泉。在所有的本能或内驱力当中,弗洛伊德认为最核心的就是性欲,他用自己的术语来表达为“力比多”概念。“力比多”就是一种心理的能量,一种不倦的推动力,是一种创造性的生命能源。

尽管有人将弗洛伊德视为马克思的最佳继承者之一,还不厌其烦地将两人的学说一一对比。但是,明显的差别还是比较容易看出的。在原始的欲望方面,马克思认为任何高雅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于匮乏感消除之后,而带来匮乏感的那些欲望——“吃、喝、住、穿”,主要是因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缺失。如果从中选取一个基本的欲望,那就是“吃喝”——吸收营养的欲望。马克思的选择肯定不会和弗洛伊德的“性欲”一致,从保存生命的角度来说,吸收营养的欲望要优先于其他任何欲望。革命如果源于欲望,那也不会是追求性欲解放,而是为了更多的生活资料。总体上说,弗洛伊德的学说开启了对欲望别具一格的分析。

无意识比意识潜藏得更深,如果意识是冰山的一角,那么无意识就是冰山在海平面以下庞大的山体。“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核心,它倒过来决定意识。无意识中蕴含着本能和欲望,具有强大的心理能量的负荷,总是迫切地寻找发泄的出口,力图渗透到意识当中去得到满足。无意识是最原始、最初级的心理因素,是比较散乱的、碎片化的潜在意识,难以遵循理性逻辑的结构保持一致,也难以通过明确的言语道说自身。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备了强大的能动性,不安于被压抑的地位而时时刻刻企图得到实现。因为受到了极强的压制力量,所以无意识同时具有极强的向上生长的反抗力。无意识越是原始,越是接近生命力的核心,越是具备生命力的主动品质。

弗洛伊德进而把无意识归结为人的内驱力或者本能。他称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唯能论的”。弗洛伊德深受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影响,认为人是一个受本能驱动的复杂的能量系统,类似于“生物动力系统”。人的能量系统中有各种生理形式表现的机械能、化学能、电能和心理能等等,能与能之间可以转换调节。某种欲望如果因外在客观条件受阻不能进行活动,那么这个“能”会转移到其他活动上。本能是有机体的生物能量,它可以在心里活动中得到释放。各种本能欲望是无意识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是动力的源泉。在所有的本能或内驱力当中,弗洛伊德认为最核心的就是性欲,他用自己的术语来表达为“力比多”概念。

“力比多”(libido)是一种原始的性欲,弗洛伊德一开始就有将“力比多”概念泛化的倾向,他认为这种性欲不仅仅包括生殖活动,也泛指所有追求感性刺激的心理快感。弗洛伊德说:“我对性观念的发展是两方面的:第一,它使性与性器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了,它认为性是一种更为广泛的肉体功能,首先以快感为目标,其次才为生殖服务;第二,它把性冲动看成是包括所有纯粹的感情与友爱的冲动,即通常用含义极为模糊的词语‘爱’所指的那些冲动。”[1]在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中,力比多的含义更进一步扩大,是整个“本我”也叫“伊特”(id)的内核,不但成为个人创造性活动的动力能源,而且扩展为一切社会文明现象的基础。他指出:“力比多”和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本能。这是性的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本能,即借这个力量以完成其目的。荣格对此解释道:“力比多,较粗略地说就是生命力,类似于柏格森的活力。”“力比多”就是一种心理的能量,一种不倦的推动力,是一种创造性的生命能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泛化的“力比多”远远超出了性欲的范围,延伸为生命的欲望,包含了马克思说的饮食之欲,因此弗洛伊德的学说和马克思的学说有了交叉点,后经弗洛姆的发挥演进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力比多”的实现遵循快乐原则,即趋利避害或趋乐避苦,非意指沉溺于感官享受的满足,而是指欲望总是克服障碍追求自我实现。在生理欲望阶段,“力比多”的实现以感官刺激的舒适程度为宜,带有生理的快感。到了精神欲望阶段,“力比多”的实现以精神的完满自足为目的。精神成长需要自我超越,初期阶段总是否定性的,精神感到压抑,这时非但不快乐,甚至是十分痛苦的。弗洛伊德的解释在这里和尼采的强力意志相似,快乐——在于对既定目标的执著追求,在于追求过程中充满冒险、奋斗与竞争。这种快乐不是安逸舒适,满足在既定状态,而是在通往更高目标的道路上努力奋进的崇高感。“力比多”不仅仅在于实现性欲、完成繁殖的目的,整个社会文明正是在人类这样一种不断追求和斗争中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