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免费师范生群体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感受分析

免费师范生群体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感受分析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免费师范生群体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重要的目标群体,这一群体的整体状况是衡量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免费教育政策本身,虽然65.6%的免费师范生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但仍有34.4%的免费师范生表示不赞同或非常不赞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个试点工程,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免费师范生将来能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

第三节 免费师范生群体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感受分析

免费师范生群体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重要的目标群体,这一群体的整体状况是衡量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相对于部属师范大学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具体行动来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更需要通过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直观体验及其自身发展状况来加以反应,包括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本身的感知及其对政策执行主体的认识,也包括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等,我们分别在第三节和第四节来对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在接收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过程中,免费师范生群体对政策的直观感受非常重要,这种感受将从侧面反应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现实状态。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及访谈,分别对免费师范生在读期间及毕业前对政策的感受进行了调研。

一、在读期间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基本感知

为了解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情况,2010年,课题组选择了某部属师范大学的部分免费师范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研,从不同角度对政策本身进行了审视。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

课题组设计制作了《免费师范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免费师范生基本情况访谈提纲》,问卷共设计了21个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选择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初衷;免费师范生成长过程中的关注点;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本身的认知。访谈提纲同样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设计。

2.样本采集

调研采用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两种形式。问卷调研共计发放调研问卷1000份,其中学生问卷800份,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学生问卷725份,有效率为90%,有效家长问卷141份,有效率为71%。样本选取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调研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

同时,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和学生家长随机进行了三次访谈,共计访谈学生人数260人,访谈家长人数62人,访谈记录用于与相关调研结果作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免费师范生选择初衷各异,但对政策本身都较为认同

从调查结果看,免费师范生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初衷各异,但是由于未来的工作方向和范围已经基本确定,很多免费师范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茫然,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当被问到“是否愿意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时,回答非常愿意的比例为20.8%,视情况而定的比例为62.3%,而回答不愿意的比例则达到了16.9%。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本身与自我未来发展之间的冲突还是存在一定顾虑的。

表4-5 是否愿意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情况

img30

对于免费教育政策本身,虽然65.6%的免费师范生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但仍有34.4%的免费师范生表示不赞同或非常不赞同。而这些不赞同的免费师范生中,普遍回答感觉受到限制和缺乏自我未来发展的自由。

表4-6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同情况

img3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个试点工程,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免费师范生将来能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所以作为一个条件,希望这些来读免费师范生的学生能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基层的教育工作。[17]虽然国家政策初衷是这样,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作为“经济人”,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未来作出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并且,惩罚性的限制措施与鼓励学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初衷并不相符。

此外,虽然对优秀的师范生实行了免费政策,但是毕业后却必须到基层进行锻炼,在基础教育领域服务十年,以免费作为限定学生自由选择和发展的条件,反而使得一项利国利民、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好政策被人误解成一项国家对于贫困学生的辅助政策。而这种带有附加条件的免费也并没有达到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的作用。

2.学生的基本关注点在于自身发展,存在畏惧与彷徨

接受高等教育是学生谋求自身转变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诸多学生和家长对进入高等学校读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直接表现在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待上。对于师范生免费政策,学生与家长们最关心的在于今后这些免费师范生的工作能否得到保证,未来从事的工作能否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存在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来是否会被分配到特别困难的地方,无法展露自己的才能;

●从事义务教育十年,时间太长;

●毕业后分配工作的去向有何标准或以何为依托;

●十年之后是否有能力从事其他工作;

●就业时的公平分配问题;

●能否不回生源所在地;

●能否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岗位上;

●同样的文凭是否享有同样的待遇;

●将来的工作环境;

●不能脱产考研;

●违约诚信档案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分配到偏远山村的婚姻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是现实而迫切的,是最基本的个人发展需求与国家政策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自身晋级于更高层次的社会层级,进而改变自身的命运,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变我国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优秀师资源匮乏的现状,因此免费师范生需“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显然,从农村来再回到农村去不符合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发展目标,免费师范生个人改变个人社会层级的构想与国家政策限定性之间存在冲突,使得免费师范生从心底对个人未来发展存在畏惧与彷徨。在访谈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免费师范生的这种压力

“访问者:您后悔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吗?为什么?

受访者:这个啊,综合来说,虽然我失去了一些,但是我并不后悔,毕竟这条路为家里省了很大的开销,对不对?而且未来当老师从很多方面来说也都是很有好处的,唯一比较遗憾的是不能有考研这种发展深造的机会,虽然政策里允许读教育硕士,但是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了,即使是一样的学位也不是一样的年纪去度过那段时光了。毕业后的十年可以说是黄金十年,我觉得人生的发展在这十年里变化性和可塑性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会觉得可能会错过或遗漏什么,未来是每一天努力的延伸,所以我还是很羡慕那些不断拼搏奋斗努力考研的同学们。

访问者:那你希望政策做哪些改变?

受访者:哎呀,那我想法可多了。第一,对免费师范生的成绩作出一定的要求,如专业科目不能低于80,其他科不能低于70等以此来鞭策免费师范生对学习的一种追求,或要求免费师范生每学期完成一份成长汇报,内容形式可以多元化不做限制,主要证明该学期的自学成果或个人感想研究等即可;第二,不应该限制免费师范生的考研,我觉得应该有这个权利,可以修改为免费师范生成绩排名前10%-15%的学生可以拥有参加考研的权利,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其中包括非师范生,使大家共同进步;第三,允许免费师范生跨省就业,对于有能力有追求的学生们,为什么不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平台去发展呢,未来越大,现在我们的心才能更大,可以修改为如果能获得外省学校的认可即可根据免费师范生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是否跨省就业。”[18]

这一点从假定调查的结果上可以得到印证。我们假定如果没有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的限定,会有多少免费师范生选择中小学呢?比例仅有5.5%,而超过30%的免费师范生希望能够继续深造。

表4-7 如果没有限定,免费师范生择业时首先会选择情况表

img32

“访问者:您入学前所理解的免费师范生和入学后所实际感受的有差别吗?什么差别?

受访者:有一定的差别,入学之前我只是大概理解了政策字面上的意义,毕业后需要十年教书、不能考研和必须回自己的生源地。觉得如果以后决定了教书,十年也不能算是多长。但是等到自己真正入学之后,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之后,特别是和非师范生一起交流后,觉得这些政策的确限制了很多我们发展的空间,把我们的道路不仅定在了教师上,未来的地方也建在了原来的生源地。而由于不能考研,在选择课业上我看到了考研同学的明确方向性和那种为考研奋斗的精神,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种种尝试,蓦然间感觉到了自己似乎失去了一些什么,免费师范生的大学和其他人的大学总是有着些许的差别。”[19]

3.对于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存在疑虑,期待政策细则出台

即使免费师范生愿意回到生源所在地从事基础教育事业,那么地方政府是否能够按照协议约定,保证所有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都能够有岗有编有未来发展?虽然《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了“有关省级政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但在我们进行调研时并无确切的关于接受免费教育师范生就业的相关规定,这也使接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心里并不安稳。调查结果显示,79.2%的学生表示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能否落实存在顾虑,完全没有疑虑的仅有17.8%,另有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表4-8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能否落实的感受

img33

一直以来,免费师范生就业是社会、学校、免费师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政策成功与否的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需要长期谋划的工作,不但需要实施免费师范教育试点高校的努力,更需要接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能否按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认真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工作安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免费师范生就业方面,既要考虑地方政府是否愿意接收到地方基层的免费师范生,又要考虑接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是否愿意真正地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事业,只有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才是抓住了根本的问题,才能够保证此项政策顺利推行。

(三)讨论

第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相关群体对政策总体认可。

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总体较为认可,但对于政策内容不完善心存不满(由于调研是在2010年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特别是由于免费师范生同样对自身未来发展具有较高的期许,因此其对未来的自由发展仍有期待,对政策内容中权利与义务的限定带有忧虑。一方面,由于毕业后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并且可以保证有岗有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免费师范生群体变得相对安逸,并不能有力激发他们进一步进取的热情,学习动力不足成为相对普遍的现象;另一方面,相对严苛的服务限定,使免费师范生的未来发展较为局限,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足,这也同样使得免费师范生缺乏拼搏进取的动力。这种制度设计是与市场的自由选择趋势相违背的,如果不能系统地从全局角度思考这一问题,难免会使免费师范生的思想陷入一种困顿。特别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后需要先到农村服务两年,在很大程度上使免费师范生觉得自己可能未来的发展将会局限在农村这一层面,因此较为沮丧。这与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识不足有一定关联。此外,政策内容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政府与市场博弈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政府都在考虑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必须履行其自身应尽的义务;而从现代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似乎更应当让位给市场,由市场自由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多提供服务而减少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就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来说,用国家行政手段对教师资源配置做宏观调控,也是当前缓解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对市场配置的一种良性干预。但是其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第二,免费师范生较为关注自身发展。

高等教育是很多人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与希望。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虽然接收了高等教育,却在改变自身命运的时候受到较多限制,一方面政策规定必须回生源所在地就业,另一方面政策规定不能报考学历硕士学位,这使得很多免费师范生通过高考脱离贫困落后的家乡和通过考研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愿望落空。这种需求是对教育工具性的现实体现,是每一个人正常利益需求的正常表达。对于免费师范生群体这一需求的存在政策制定主体必须予以关注,因为这种需求反映了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内容与个人发展矛盾冲突的不满。事实上,政策从设计上也确实考虑了免费师范生的个人发展,免费师范生这种发展的个人需求也得到了政策制定主体的关注和重视。从后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政策中明确了回生源所在地就业是指可以在生源所在省的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则为免费师范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此后提出的免费师范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退出免费师范生教育,则为免费师范生自由决定自身命运提供了出口。

尽管政策在设计上尽量照顾了免费师范生群体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的一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寻求平衡的过程中,个人肯定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也是免费师范生所享受权利的一种对等义务的体现。因此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固然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追求自身所应拥有权利的最大化,但是也必须承担起自身应当肩负的责任及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也是现代社会权利与责任对等的一种要求。况且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是一个完全自由的选择,是在自由基础上的个人理性抉择,因此我们说,免费师范生可以有利益诉求,但是应当在合理范围之内。

第三,免费师范生期待政策内容的尽快完善。

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较晚,从本质上说,免费师范生特别是首届免费师范生是在边学习边等待政策细则出台的过程中成长的。这种由于政策完善滞后导致政策参与者对未来的茫然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相当于是在和一个制定规则、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博弈,而对方却迟迟不肯亮出底牌,心情可想而知。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这种政策内容的后置,不利于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但是如果将后续的政策内容视为对于之前过于简单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补充的话,也可以理解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在不断的修订并完善的,这也是一个积极的进步过程。但是,对于首届免费师范生来说,他们最期待的就是能有一个明确的、可知的未来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访谈过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免费师范生对于未来的无奈似乎源于(也确实源于)政策自身的不完善,但是事实上,有部分无奈也来自于部分免费师范生对于政策内容并不十分了解,这是一个让人很无奈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部分免费师范生在不了解政策要求的情况下就报考了免费师范教育,却在入学后抱怨政策对于自身发展产生了限制,这种自相矛盾的人生选择虽然不多,但却真实存在,这或许也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教会孩子作出人生的选择。

二、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认可情况分析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

为掌握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认同情况,课题组在梳理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生源类型等信息。第二部分为学生对政策的主观认知,在维度和项目设计上以课题组原有研究结果为基础,充分借鉴了其他学者[李高峰(2010)[20],封子奇、姜宇、杜艳婷、高钦(2010)[21],石艳(2010)[22],吴帆、赵丹妮(2007)[23],姚云、董晓薇(2009)[24]]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免费师范生理想就业情况与现实就业情况的比较,了解免费师范生个人预期与政策设计的差别。第四部分为政策满意度分析,从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本身及对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业单位等不同层次政策相关主体的满意程度了解免费师范生的主观感受。

2.样本采集

课题组选择六所试点高校中的一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946份。其中有效问卷918份,有效回收率97%。数据中涵盖了该校所有专业和所有省份的免费师范生,性别结构和生源类型符合自然状态下的免费师范生常态结构。同时在2011年与各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进行了一次访谈,共计访谈学生人数120人,访谈记录用于与相关调研结果作对比分析。

表4-9 样本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img34

(二)结果与分析

除了免费师范生就业状况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部属师范大学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情况外,免费师范生认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情况对于判定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执行也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免费师范生报考原因分析

为了解考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原因,并验证免费师范生政策中设置的相关吸引条件是否有效,课题组根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内容、课题以往的调研成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考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的最主要原因归为四类:自己出于职业理想,因为想从事教师职业;自己出于就业考虑,因为免费师范生就业有岗有编;自己出于经济考虑,因为免费师范生可以享受相应补助;父母或家人帮助选择。为保证不对受访者形成误导,课题组还设计了“其他原因”选项,作为开放式题目,由受访者选择作答。

统计显示,免费师范生报考的原因都集中在课题组预设的四个方面,选择“其他原因”的人数为0。从表5的结果发现,在预先设定的四个选项中,学生的选择理由之间具有显著差异,X(3)2=58.436;p<0.001。结果显示,学生的选择更倾向于选择“职业理想”。选择“职业理想”的免费师范生比例超过35%,选择“就业考虑”和“经济考虑”的分别占到23.31%和22.44%,前三种原因中,学生总数达到了746人,比例超过了受访者总数的80%。

表4-10 考生选择免费师范生的动机分析

结果显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虽然设计了两个吸引考生报考的反映考生“权利”的选项:一是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可以保证“有岗有编”;二是免费师范生可以享受“免费+补助”的教育,但从统计结果看,出于“职业理想考虑”选择免费师范生的学生最多,超过了出于“就业考虑”和“经济考虑”的学生,更多学生还是因为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才选择报考免费师范生。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内容的认可度较高。在访谈中,我们真实感受到了一些免费师范生的热情。

图4-3 考生选择免费师范生的动机示意图

“访问者:您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受访者:我的理想职业是教师,所以想报考师范类大学。对于我来说不喜欢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还是喜欢呆在自己的家乡,习惯了这里的气候、环境、文化,而且工作之后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在新疆,更多的毕业生不选择回到新疆工作,而是选择去大城市或出国,而免师的大学为教育部直属,更受到单位的青睐,所以更加利于找工作。

访问者:你这么乐观啊?有没有觉得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什么问题?

受访者:哈哈,我挺容易知足的。问题啊,我觉得,政策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毕业十年之内不能改行,可能对于一些学生有一点压力。另外,免费师范生在工作一年后回校读硕,在职就读对于家乡和学校离得较远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些不方便,是否可以灵活授课方式?你们多帮我们反映反映啊。哈哈。”[25]

“访问者:能谈谈您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受访者:我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期间,对于学校的选择和较低的高考分较为迷茫,但是很明确自己想去师范院校和外省,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和班主任,班主任建议我去报考免费师范生,于是我第一次听说了免费师范生这一名词。我了解到了提供免费师范生名额的学校都是名校且为提前批次,而自己当时的分数是根本不可能上这些名校的,为了实现自己上师范的愿望以及增加自己上名校的机会,所以参加了提前批次的报名,当时报的心理就是能录取上名校最好,不行也不过是增加一个机会,反正一本其他普通学校也可以继续报。所以我认为我自己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可以增加上名校的机会,让自己往更好的平台上走,但是当时志愿填报结束之后仍然不知道政策的具体内容,如需十年教学及不得参加考研等。”[26]

在总体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吸引考生报考免费师范生原因的选择中,性别与生源地对“就业考虑”的选择都有显著的相关性(性别:X(3)2=11.402;p=0.011,生源:X(3)2=49.164;p<0.001),为进一步检验考生的性别与生源因素对其选择的影响,结果如下。

第一,从性别因素考虑,其对选择免费师范生原因的影响。

结果显示,“自己出于经济考虑,因为免费师范生可以享受相应补助”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X(1)2=7.719;p=0.005),女生更易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在“职业理想”(X(1)2=0.156;p=0.693);“就业考虑”(X(1)2=0.679;p=0.410);父母家人(X(1)2=2.488;p=0.115)几个方面,性别差异均不显著。认为性别差异对选择影响不大。

第二,从生源因素考虑,其对选择免费师范生原因的影响。

结果显示,生源对于选择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自己出于职业理想,因为想从事教师职业”(X(1)2=10.319;p=0.001)和“自己出于经济考虑,因为免费师范生可以享受相应补助”(X(1)2=72.252;p<0.001)两项受生源所在地影响较大。农村生源学生更多因为职业理想考虑选择免费师范生,而生源对于经济原因的影响更大,同样,农村生源学生更易因为经济原因选择免费师范生。这说明,农村生源学生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需求更为强烈。而在“就业考虑”(X(1)2=0.916;p=0.339)和“父母家人”X(1)2=0.581;p=0.446)的两个因素中,生源的不同没有发生显著的差异。

2.免费师范生就业理想与实际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检验免费师范生理想就业地区与实际签约地区的吻合情况,可以考察免费师范生自我预期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别。课题组在调查中对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一是免费师范生理想就业单位和实际就业单位的比较;一是免费师范生理想就业地区和实际就业地区的比较。

课题组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单位分为四类:城市市区中小学、县城中小学、乡镇中小学、非中小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共有651人理想就业单位与实际就业单位相符,占全部样本的70.92%;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地区分为三类:生源地省份、非生源地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非生源地中西部省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共有578人理想就业地区与实际就业地区相符,占全部样本的62.96%。

表4-11 免费师范生理想就业单位与实际就业单位吻合情况

img37

表4-12 免费师范生理想就业地区与实际就业地区吻合情况

img38

结果显示,学生理想就业与实际就业情况符合度较高,说明免费师范生的自我预期与政策目标较为吻合,可以预判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实际满意度较高。但多数免费师范生所选择的理想就业单位为城市市区中小学也说明,部分免费师范生还没有正确认识政策引导免费师范生赴基层就业的政策意图,仍需作进一步引导。从与免费师范生进行的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多数免费师范生对自身的就业状况较为满意,部分免费师范生在接受访谈时甚至表示:“没有想到会分配到现在的工作单位,对于省里(生源所在省)安排的就业双选会非常满意。”[27]但也有免费师范生表示:“双选会简直糟透了,比其他省差多了。”[28]

3.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的满意情况分析

课题组进一步分析了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满意度,包括:试点高校政策执行整体情况、生源地省份落实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总体情况、生源地省份提供给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和签约的市、区教育局落实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情况,满意度指标分五个层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调查结果如表4-13所示。

表4-13 免费师范生对政策执行满意度情况表

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情况总体表示满意,对试点高校政策执行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落实政策情况的满意度。

一方面,免费师范生对试点高校政策执行的情况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8.24%,不满意率仅有10.24%,说明试点高校在培养和就业等环节为学生所提供的服务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及高度评价,也证明试点高校对政策的落实较为扎实,成效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试点高校不满的原因中,有超过60%的免费师范生认为,各高校在培养过程中,理论教育所占比重过大,与实践结合仍显薄弱,与之前自己设想的教育模式不符。我们与免费师范生进行的访谈也印证了这一点。多数免费师范生对在学校期间实践技能培训较少表达了自身忧虑。有的免费师范生在接受访谈时提到:

“访问者:您入学前所理解的免费师范生和入学后所实际感受的有差别吗?什么差别?

受访者:有。以前以为免费师范生集中在一个班里,上一定的理论课后,然后进行模拟讲课,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有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入学后发现和一般师范生一起读,上的都是理论课。根本不知道和实际有什么联系。”

访问者:不是延长了免费师范生的实习时间吗?

受访者:是延长了,但还是感觉不够,总觉得现在让我上讲台心里没底。”[29]

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对生源地省份落实政策的情况总体满意度不高,满意的比率为56.53%,而不满意率则超过了40%,特别是对生源地省份提供给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岗位情况,不满意率达到了50%,这表明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政策的落实还没有完全得到免费师范生的认可,特别是岗位的提供多数同学表示不满。免费师范生在接受访问时的回答对政策执行不满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此。

“访问者:您还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吗?

受访者:免费师范生政策目前尽管存在部分不足,但仍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输入新鲜血液。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我觉得免费师范生政策能为我国带来新的大发展。作为免费师范生的我,支持此项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作为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受益者,我们真心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在学校里感觉非常好,可是一想到要回到地方我总觉得不安,因为我们省的政策出来那么晚,双选会也感觉是在对付,我真的没有信心。我想去的地方一个岗位都没有,这不是坑人嘛,要是不想要我们当时为啥在我们那招生啊?”[30]

免费师范生对试点高校落实政策的满意与生源地省份落实政策情况的不满也从客观上反映出政策对试点高校与生源地省份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存在偏差,生源地省份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远远大于试点高校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此外,课题组还发现,学生对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落实政策的情况满意度相对较高,达到了64.49%,这说明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做得较为扎实,得到了免费师范生的认可。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超过了78%,说明政策总体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免费师范生的认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仍有5%的学生对政策表示非常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其岗位落实和限制跨省等方面,表达对政策不满意的免费师范生在填写不满意的原因时,选择“就业受限”的占45.32%,选择“服务期过长”的占12.98%,选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占30.11%,还有11.59%的学生选择了“违约成本过高”。这说明,政策在设计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政策在处理国家与个人利益冲突时的人性关怀,这是师范生免费政策在今后的执行和改进过程中需要注意并积极改进的。

(三)讨论

第一,免费师范生选择免费师范教育原因多样。

按照多数人的想法,认为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经济原因才倾向于选择免费师范教育,但是调研结果显示这种看法较为片面,并不代表实际情况。免费并不是学生选择免费师范教育的唯一理由,甚至不能说是主要理由。相比较而言,很多学生是由于自身热爱教师职业才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在三个原因中选择者最多,超过1/3)。这无疑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因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根本目的即在于吸引优秀学子从事教师职业,为培养教育家做准备,而我们看到有很多学生是真正的因为职业理想才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这当然是令人鼓舞的。

但是也不能否认,正是由于很多人并非单纯是由于经济原因选择免费师范教育,才使得政策对免费师范生未来发展的限制受到了较多的质疑。同时,不同性别和生源的学生在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时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如女生更易受经济因素影响,此外农村生源学生更易受经济因素影响,而且农村生源学生也更倾向于自身职业理想。这也是我们政策实行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满足贫困家庭学生求学愿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子从事教师职业,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学生对政策本身存在矛盾的想法,一方面希望从事教师职业,另一方面却又不希望回到生源所在地工作。这或许是职业理想与经济因素在共同发生作用,而政策调整成回生源所在省就业则会打消多数学生的顾虑。这在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中有所体现。

第二,免费师范毕业生对实际就业岗位相对满意。

从整体看,免费师范生对自己就业的实际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主要是因为实际就业岗位与自己的心里预期较为吻合。我们曾担心免费师范毕业生会由于自身较高的就业预期以及地方政策迟迟不出台而引发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仓促,进而产生矛盾。但从调研结果看,免费师范生的理想就业单位与实际就业单位吻合度较高,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自身就业有相对合理的预期,而各地也在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保证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这种结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良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为数不少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未来的就业单位为城市区中小学,也有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也反映出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业理想之下,更希望谋求自身发展,也表明这部分学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仍有偏差,需要进一步强化。这一结果与2010年时课题组所作的调研结果具有一致性,免费师范生对于自我发展的需求仍较为强烈。

第三,免费师范毕业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内容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较为满意。

由于免费师范生经历了从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因此他们有资格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环节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从调研情况看,免费师范毕业生对部属高校的满意度要高于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满意度,这种结果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的事。一方面,免费师范毕业生是将部属高校视为自己的家和利益代言人,他们信赖部属高校,并且在学校期间所接受的培养结果也是让他们满意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免费师范毕业生与部属高校之间并无利益冲突,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视为自己利益实现的阻碍者,二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是地方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冲突。特别是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落实过程中承担了较为关键的任务,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所掌握的权力远远大于部属师范大学,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就成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的最关键环节。客观讲,各地在出台本地细则时的表现确实无法令免费师范毕业生满意。事实上,免费师范毕业生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不满主要是对自己生源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满的发泄。

此外,相对来说,最终与免费师范毕业生对接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则获得了免费师范毕业生相对较高的认可,证明政策在中央向省一级落实时虽然遇到阻碍,但当各省出台政策后,向基层落实时则较为顺畅。

第四,部分免费师范生对政策内容仍不满意。

虽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本身获得了免费师范毕业生较高的认可,但是仍有小部分免费师范毕业生对政策本身并不满意,这种不满主要集中在政策内容中的“义务”部分,考虑到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和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初衷,证明政策本身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需要更系统地考虑政策设计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而这种改进更多地需要从免费师范生群体的自身角度出发才能更有变化。

与之相对应的,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内容的理解程度有限,仅凭个人主观理解对政策内容进行解读,由于对政策内容的认知有限,在免费师范生群体中存在一些对政策的“误读”和“误解”,如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被很多免费师范生理解为回生源地中小学任教,再如很多免费师范生误认为政策要求所有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到农村学校任教等等。这些误读对免费师范生心里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值得政策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引起关注。

总体来看,与2010年课题组对在校免费师范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免费师范生在经历几年的学习后,对政策理解更为深入,整体对未来的判断也似乎更乐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