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部属师范大学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措施分析

部属师范大学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措施分析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部属师范大学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重要执行主体之一,承担着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等相关工作。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免费师范生的培育质量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因此,部属师范大学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具体措施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节点。

第一节 部属师范大学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措施分析

部属师范大学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重要执行主体之一,承担着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等相关工作。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免费师范生的培育质量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因此,部属师范大学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具体措施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节点。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六所高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强的教师教育实力,代表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平,通过我们整理的资料综合考察来看,六所高校在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保证了政策的有效落实。各部属师范大学在政策落实中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从招生、培养与保证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免费师范生招生的基本措施与情况

2007年5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后,我国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准备工作立刻开始启动。由于一些部属师范大学已经实现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合并招生(如北京师范大学),对于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是,各部属师范大学还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解决政策变化对学校招生带来的影响,各部属师范大学在国家支持下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与动员优秀高中学生报考免费师范专业。但这一时期由于政策自身仍不十分明确,一些细节尚未确定,因此就宣传效果来说,仍不十分理想,部分考生对于政策了解度不高。

一方面,各部属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的部属下,开始积极调整本校相关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密切配合,逐步形成了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保证了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在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过程中做了大量相关工作,表现积极,为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有效落实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各部属师范大学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包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如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广泛发布宣传材料(如向全国各高中寄送招生宣传材料);深入各地普通高中进行政策宣讲(各部属师范大学普遍成立了招生宣传小组,到全国各中学进行招生宣讲,介绍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供全程咨询服务(各部属师范大学在招生期间普遍开通了热线电话,接受考生家长、考生的咨询)。特别在免费师范生招生的第一年,各部属师范大学专门强化了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解读,很好地保证了考生对政策的了解。

从各部属师范大学的招生情况看,各部属师范大学在招生阶段的准备工作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的免费师范生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反映出免费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较好,甚至相对来说比往年录取的学生质量要更好(如图4-1所示,北京师范大学在2007、2008年的录取分数线均超过了重点线,招生情况良好,特别是免费师范生招生一直保持高人气,其他部属师范大学同样呈现此状况)。此外,从首届免费师范生招生情况看,农村生源学生比例和男生比例都相对有所提高,特别是农村生源学生的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首批录取的免费师范生中农村生源学生占43.9%,第二批免费师范生中农村生源学生提高至60.2%,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生源增幅较大。这些生源比例结构上的变化,对于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有着积极意义。[1]教育部在2007年1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2]这是对各部属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中具体工作的肯定,表明各部属师范大学对于政策的落实是相对积极主动且有效的。

图4-1 北京师范大学2007、2008年文科专业各省录取分数情况图

img10

图4-2 免费家村生源学生比例变化示意图

虽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开局情况良好,各部属师范大学都积极按照文件要求落实了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工作。但从相关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由于各部属师范大学的发展程度和所处地域存在差别,不同的部属师范大学所承担的免费师范生任务有所不同,招生人数和覆盖省份有较大差异。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且地处北京、上海等我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因此其招生名额有所限定,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仅有494人,华东师范大学也不足千人。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则承担了较多的免费师范生培养任务,西南大学更是招收了近总数1/3的免费师范生,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发展重心存在差异(见表4-1)。随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逐步推进,各部属师范大学陆续扩大或保持了免费师范生的录取规模,逐步使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成为一个常规工作,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连贯性(见表4-2)。

自2007年后,随着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政策也开始主要向西部省份倾斜,逐渐凸显出政策为偏远地区提供优质师资的政策导向,结合政策中回生源所在省就业的规定,更易理解招生过程中的这种倾向性变化。同时,免费师范生录取时的分数始终保持在超越重点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也印证了免费师范生在社会上受到了欢迎。此后,各部属师范大学开始在免费师范生招生过程中逐渐增加了自主招生环节,进一步加强了招生时对免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同时,一些省也开始在本地省属师范大学中尝试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充分说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促进地方教师资源巩固与结构优化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

表4-1 部属师范大学2007年招收免费师范生人数及省份、专业分布情况[3]

img11

②首届免费师范生总数在学生入学后有所变化。

表4-2 部属师范大学2007-2011年招收免费师范生变化情况[4]

img12

部属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一方面,个别部属师范大学的社会地位与其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上还存在一些不符之处,其社会责任感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主要表现在个别部属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招生过程中出于学校自身发展考量,并未能积极地完成所应承担的任务,在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社会责任承担方面还存在欠缺。另一方面,个别部属师范大学在这些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部属师范大学既要与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招生计划的设计(因为这个招生计划涉及到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岗位编制安排,因此比普通高考招生计划的设计更需科学、谨慎)工作,又要安排好本校招收免费师范生的专业设置,还要做好生源地考生的政策宣传工作。从现实看,个别部属师范大学在招生计划设计和招生专业安排上并未充分考虑到免费师范生毕业时的就业安排,或者说考虑得还不够充分,这一弊端在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时逐渐显露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存在关联。

img13

图4-3 各部属师范大学2007-2011年招收免费师范生变化示意图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看,各部属师范大学已经在政策安排下完成了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工作,政策的落实情况总体较好。

二、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基本措施和情况

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只有质量优秀的免费师范生才能承担起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才能完成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实现相关政策问题的解决。

为保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对各部属师范大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部属师范大学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各部属师范大学根据这一要求在师范生培养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在课程、教材、专业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索和努力,如:一些部属师范大学专门构建了免费师范生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起“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实习支教”三个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生源所在地区联合设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新的平台。[5]我们根据媒体报道和部属师范大学公开资料的整理,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措施进行了总结。[6]

(一)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各方面力量最为雄厚的部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非常重视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

第一,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北京师范大学针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为免费师范生设计了专门的课题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其中教师教育课程比例达到20%。这一课程体系的设计重点加强了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见习和实习环节,目的在于着力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还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用以强化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

第二,注重加强指导。和其他五所师范院校一样,北京师范大学也在免费师范生中建立了“双导师制”,为每20名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导师。校内导师主要在学生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方面指导学生,中小学导师主要是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教改专家和教学名师,他们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并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注重提供保障。为保证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北京师范大学还专门成立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师范生的师资配备、教学条件落实、教学改革等工作,以保障培养方案顺利实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从多层面、多角度保证了免费师范生的顺利成长,强化了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保证了他们成长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华东师范大学

与北京师范大学一样,华东师范大学也在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一,实行免费师范生集中管理。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建立了孟宪承书院,采取住宿制书院模式,学生集中住宿,并在宿舍楼里开辟专门的研讨室。通过这种方式为免费师范生创造一个相对集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强化朋辈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免费师范生正确教师职业信念与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注重拓宽免费师范生视野。为加强免费师范生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养,拓展免费师范生的学科视野,帮助免费师范生掌握学科前沿理论与知识,华东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开设了孟宪承书院通识系列讲座课程。这些课程均由学校各学科的知名教授担纲。

第三,注重强化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在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着力培养免费师范生组织、设计课程的能力,开展反思探究教学的能力,从事双语教育的能力和整合教育技术的能力。华东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聘请了来自实习基地学校的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做兼职导师和长期在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岗位上的校长和特级教师担任基础教育特聘教授。此外,学校还着手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一些基地,以帮助毕业生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真正发挥作用。

(三)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启动了“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培养工程”,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进行了整体设计。

第一,强化师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将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放到首位,在免费师范生中长年开展“五项导引”职业理想教育。通过政策导引、典范导引、师魂导引、学习生活导引、职业情景导引等方式,培养广大学生爱教乐教、甘于从教的崇高职业理想。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强调师范专业本科课程计划的设计要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要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相结合,要同教育教学法改革相结合。改革了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并特别要求教育实习的时间要延长到一个学期。另一方面,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三省的地方政府联合创立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实验区是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三省的地方政府、实验区的中小学基地校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区范围内合作开展本科实践教学、教育硕士培养、基础教育研究、在职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平台等工作,为免费师范生实习指导提供了师资保障。此外,为使免费师范生得到更多的教育实习机会和更好的实习效果,学校还建立了教育见习、校内模拟教学训练、基地校实地实习和实践反思四环相扣的教育实习教学体系。

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东北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集中配备优秀师资。规定师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教授、副教授来承担。利用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实施教师教育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计划,教师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培育计划,教师教育师资学术交流提高计划,教师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发展计划。

(四)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探索建立了免费师范生“一本三化”培养新模式,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

第一,加快课程改革。一方面,构建实践化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大量开设选修课,满足学生知识空间的需求,让学生在主动选择中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校增加了基础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教育调研与实验、学习方法指导、竞赛辅导等选修课程。学生在完成教育学专业规定的辅修课程,并获取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和教学实践环节学分后,可获取教育学专业的辅修证书。另一方面,改革课程内容。华中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以“主修专业课程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模式设计,加大了师范课程的比例,使师范课程和非师范课程的比例达到了3∶1。在课程内容改革上,强调专业课程教学的师范性,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贯通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以适应中学教育的需要。

第二,构建立体化的育人环境。华中师范大学以协同创新作为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突破口,构建了以网络技术平台为支撑,以公共服务体系为保障,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教育行业组织负责运营的孵育一体的人才培养立体化环境,通过发挥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等不同社会机构各自的优势,共同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

第三,搭建信息化的教师培养平台。华中师范大学创建了三种形式的新型学习空间,即以数字化教室为代表的基于电子双板的互动性教学空间、以数字化活动室为代表的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班活动空间、以虚拟课室为代表的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化学习活动空间。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的优势,供不同的学习者学习、研究、交流和协作。

(五)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强化实践育人观念,切实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强化实践教学。陕西师范大学完善了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对本科师范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使每个师范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细化了培养规格,优化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了教育实践环节。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了以培养师范生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基础实践,以职业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加强了教师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进一步优化了“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从而将师范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可以促使免费师范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态度,坚定专业身份认同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从教能力。

第二,加强实习管理。陕西师范大学采取“多学科混合编组”为主、“单一学科编组”为辅的集中教育实习模式,实施“区域集中、分片管理”的教育实习管理体制,将现场实地指导与远程指导有机结合。建设了教育实习网,通过教育实习网络平台,针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在线答疑,实现网络化、即时性的指导。同时,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建立了交流协作机制,建设了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第三,培养师范生创新能力。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完善“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将高水平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校企合作项目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六)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结合西南地区教师教育实际和自身优势,不断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强化职业理想教育。西南大学重视对免费教育师范生“终身从教”、“做未来的人民教师”的职业思想的教育。积极加强和改进免费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在免费教育师范生中创建职业生涯规划特色项目,并将免费教育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当成毕业设计来做。

第二,强化能力训练。西南大学明确提出师范专业实行双专业培养的教育思想,坚持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专业培养就是使免费师范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并强化教师的专业化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执教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同时,西南大学在原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创新学习五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专门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创新学习六类课程组成的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教师专业课程的设置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化训练,使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教师职业,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此外,西南大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四年一贯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制度,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到中小学为期半年的教育教学实习制度。

第三,建设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西南大学与西部地区7个地级市(区)签订协议,共建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并与33个中小学签约建设试验区示范基地。学校还与重庆、四川、贵州、广西、西藏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中小学校签订了《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示范基地合作协议》,逐步形成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教师教育新格局。

在各部属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工作的同时,为进一步支持部属师范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教师[2009]3号),要求要通过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并要求重点建设包括“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共享”等三个应用系统在内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促进资源共享。同时,要求部属师范大学要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高水平培养师范生、研究服务基础教育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2011年,教育部在总结免费师范生工作时表示: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以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改革,在周边省份及中西部地区建立了80多个教师教育创新改革试验区,探索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在全国建立了700多个教育实习基地,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聘请了近400名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实行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进一步改革教学科研组织方式,整合教师教育的资源。六校联合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计划,建设包括“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共享”等三个应用系统在内的全国教师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效果显著。[7]

总体看,各部属师范大学在推进免费师范生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合教育部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和自己学校的特色,建立了具有各自学校特色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促进了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具体来说,各部属师范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注重免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各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来看,所有部属师范大学都把免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重要地位,通过聘任校外导师、建设实践基地等方式全方位地为免费师范生提供发展平台,特别是结合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工作的建设,各部属师范大学普遍设立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使免费师范生有了实践教学的基地,改变了以往师范生注重理论培养,而轻视实践技能的状况,为免费师范生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发挥优质师资资源的引领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免费师范生成长为未来教育家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注重免费师范生职业信念的教育。各部属师范大学自免费师范生入学后即对免费师范生开始进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免费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坚定从教信心、强化免费师范生服务教育事业、服务基础教育的决心。而这种职业信念教育一直贯穿于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始终,既激发了免费师范生学习的动力,也促使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促进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也使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免费师范生的外部制度要求逐渐内化为免费师范生发自内心的职业理想。

第三,注重免费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各部属师范大学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改革授课方式等措施,努力保证免费师范生学习的课程体系更为合理、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学习效果更为突出。几乎所有部属师范大学都根据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了课程设置,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培养从理论、实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设计,并注重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无缝衔接,这些措施使得免费师范生所接受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教育实际和教学实际,使他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总之,各部属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方面发挥了各自特长,使政策要求得到了更好的落实,中央政府在这方面的配合更使得这些培养手段落到了实处,使免费师范生群体受益良多。特别是教师教育改革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不但为免费师范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更为我国教师资源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政府、高校、中小学合作的良性模式,东北师范大学一直在探索的U-G-S模式(大学-政府-学校协同创新模式)较具代表性。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从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培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二是认为学习过程中由于监督机制欠缺而引发学习动力不足。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与每名免费师范生个人的不同情况有关,但也反映出个别部属师范大学在实际工作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免费师范生群体中很多学生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的目标和构成结构并不清晰,不能正确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会对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产生一些误解。部属师范大学在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监督和淘汰机制不健全则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的出现。

三、保证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基本措施

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包含诸项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因为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效果如何是检验政策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相对于免费师范生招生和培养工作来说,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需要涉及的部门更多,工作内容更复杂,难度也更大。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需要部属师范大学和生源所在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互相协作才能完成,部属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中起先导和辅助作用。一方面,部属师范大学需要与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免费师范生派遣计划和工作安排;另一方面,部属师范大学需要做好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还要为免费师范生与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双选会对接提供相应服务。由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如何不但关系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也同样关系到每一所部属师范大学和每一名免费师范生的切身利益,因此,每所部属师范大学都在保证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保证了免费师范生的顺利就业。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发动多方力量为免费师范生就业搭建平台。一方面,学校从顶层设计角度明确了促进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现实意义,研讨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优质教育创新园区,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多次召开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分析就业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成绩,要求学校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扎实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强化免费师范生实习工作使免费师范生深入了解了农村基础教育实际,以达到学习领会高水平的教学及管理理念、锻炼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此外,学校坚持以免费师范生发展为本,及时为免费师范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指导免费师范毕业生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健康发展,为未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学校还积极加强政策宣传和省校联系,促进师范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8]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一方面,学校积极展开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全校免费师范生开展就业动员宣讲会,并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政策解读、就业定位、应聘技巧的解答;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举办免费师范生就业沙龙。就业沙龙分两类,一类是横向的分省区的专题活动,一类是纵向的分专业的就业分析,达到立体涵盖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此外,针对免费师范生实习中显露的不足,学校还专门推出了加强免费师范生技能的补训沙龙,并推出“免费生就业推介月”,通过讲座、沙龙、供需见面会等各种活动,推进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同时学校还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做求职推介。[9]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入学后不断提高认识,将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战略机遇,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平稳推进。一方面,搭建免费师范生便捷就业平台。一是整合市场资源,汇聚市场需求。学校经过十年的持续投入和建设,积极整合教育行业就业市场资源,充分发挥承建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和承办全国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的市场优势,举办免费师范生与生源地市场对接专场洽谈会,确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顺畅对接。二是搭建快捷便利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学校为免费师范生开通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定制服务,专门建设免费师范生“网络就业学堂”和“移动就业网”,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零时差。建成“视频就业”支撑平台,使潜在市场需求变成现实就业机会,有效提高了免费师范生求职成功率;另一方面,加强协调,确保与生源省有效沟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分省包干,亲自到对口省份进行专程走访,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到位。同时,组织生源省全覆盖的市场走访,对学校所有免费师范生招生省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重点学校进行实地走访,面对面地介绍免费师范生培养情况。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分省解读和分省专人咨询指导。选派专人与各生源省份保持密切联系,专人专省研究文件,专人专省开展指导,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政策文件,第一时间面向学生召开政策解读说明会,缓解学生焦虑情绪,确保学生思想稳定和平稳落位。[10]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抢抓机遇,全方位保证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一方面,学校领导将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作为全校的核心工作,对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强调要加强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求职期望、策略与技巧的指导,分专业分省摸清签约情况,随时汇报情况,学校举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形势、政策、技能报告会和工作布置会,分析就业状况,解读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抓住机会,积极就业。[11]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一方面,要求学校各部门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吃透中央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为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结合全面掌握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制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方案;另一方面,为了切实掌握免费师范毕业生生源信息,学校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分别按省区、专业、性别进行统计,确保心中有数,掌握主动,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下一阶段的工作。此外,主动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各省区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工作信息,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学校就业网开辟了“免费师范生就业专栏”,及时宣传国家和各省区的就业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政策,服从国家大局,诚信履约,充分就业。[12]

——西南大学。西南大学认真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以深化就业指导为抓手,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打造“全程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方面,学校提早谋划研究,注重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前瞻性。学校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成立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明确就业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学校还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实施意见和办法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另一方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免费师范生就业服务针对性。一是开展免费师范生就业服务“六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免费师范毕业生数据库、组建一支免费师范生政策宣讲团、树立一批免费师范生就业典型、举行一系列就业座谈会、开展每周一次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每个免费师范生谈一次心。二是积极进行免费师范毕业生生源信息核查统计工作,形成分省、分专业的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数据库,保证数据、名单“零误差”。三是针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开展多层面的学生就业思想、就业动态摸底调查工作,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组织座谈会、就业政策宣讲会,对就业方式、就业范围、就业时限、就业保障、就业流动、就业性质、就业形势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此外,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免费师范生就业教育实效性。学校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将免费师范生就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免费师范生就业渠道多样性,积极探索免费师范生远程面试系统,为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多样化的渠道,并努力加强实践探索和研究,提升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科学性。实现了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全过程化、全方位化、全员化”。[13]

从已经完成就业的两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看,各部属师范大学在促进和帮助免费师范生就业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学校高度重视。

各部属师范大学都清楚认识到免费师范生就业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落实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领导都将保证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这一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集中和调配校内资源进行全力保障。这使得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在各部属师范大学都成为头等重要的工作内容,各部门全力配合,资源使用及时、有效,保证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二,学校动手较早。

作为老牌师范大学,各部属师范大学都拥有较为丰富的就业市场资源和较为成熟的就业市场运作机制、较为稳定的就业工作队伍,熟知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规律,因此各部属师范大学都能够结合实际及时开展工作,很好地抓住了政策执行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保证了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了相关措施效能的最大发挥,工作成效较为明显。

第三,学校注重指导。

各部属师范大学都意识到了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上下了很多功夫。通过各种方式的就业指导帮助免费师范生及时调整心态、合理设计个人发展规划,使他们在与就业单位双向选择的对接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表达诉求,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这是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免费师范生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顺利,保证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主动权掌握在生源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属师范大学只能通过与这些部门的沟通、配合才能促使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各部属师范大学也加大了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沟通的力度,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开展初期,由于信息沟通和交流存在不畅,特别是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推进。特别是在一些具体原则问题上,部属师范大学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在沟通上存在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虽然如此,各部属师范大学仍然秉持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努力为免费师范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对部分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就业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2011年,由于是第一次面对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不能照搬原有的就业工作模式,加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配套措施出台时间存在差异,各部属师范大学就业部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免费师范生就业定向的性质对各部属师范大学通过多年努力建成的成熟的就业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已经建成的就业市场由于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失去了自主用人权而面临瓦解,这些方面的困难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要确保每一名免费师范生都顺利落实工作岗位确实是一种挑战。而各个部属师范大学在短时期内迅速调整工作状态,正视且克服了这种压力,通过积极沟通与合理疏导,使各种困难得以慢慢破解。

教育部对于免费师范生培养和就业工作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2011年9月,首届免费师范生完成培养过程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教育部举行的2011年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司长许涛在谈到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时指出:“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下,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编部、财政部及教育部四个部委的联合行动,还有各地的教育部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总共有10597名,这些毕业生全部到了中小学任教,其中90%以上到了中西部的中小学任教,有39%到了县镇及以下的中小学任教。”“这四年(2007-2011年)的实践,吸引了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攻读师范专业,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个项目也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经过了解,现在全国有16个省区市也开展了师范生的免费教育,比如说新疆、西藏,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了师范生的免费教育,上海、云南、江苏、河北、湖北等地在部分师范院校开展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湖南等省开展了免费定向培养农村教师的工作,广东和甘肃省实行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的政策,海南省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免费培养中职学校教师。”[14]

随着各省免费师范生就业配套措施的逐步到位,2012年开始,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但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困难也依然存在。在第四节,我们将专门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效果作详细分析。

四、保证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措施

2011年,随着首届免费师范生顺利就业,走上工作岗位,部属师范大学已经完成了免费师范生从招生到培养到就业一个系列的首轮任务,为后续免费师范生相关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任务并没有因为免费师范生毕业而结束,按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对免费师范生权利的界定,“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2010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具体办法。明确指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按照这一要求,免费师范生2011年7月毕业后,在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2012年即可申请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因此,2012年开始,各部属高校又开始对招收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进行了准备。

表4-3 各部属师范大学发布2012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情况

img14

img15

img16

从各部属师范大学发布的2012年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情况看,各高校都为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入学做了相应准备,相关政策内容基本相同。与其他部属师范大学相比华东师范大学更突出了2011年6月毕业的字样,而其他高校则没有强化这一点,更灵活地指出“在服务期内均有免试在职攻读我校教育硕士的机会”,给免费师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根据相关安排,2012年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收工作顺利开展,但在招生录取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免费师范硕士生只能回毕业所在的部属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每年需要往返生源所在地与就读的部属师范大学之间,对于路途遥远的学生来说压力较大。第二,由于免费师范硕士生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缴纳培养费用,对于一部分免费师范生来说造成了一定困扰。第三,由于免费师范硕士生的招生专业明显比免费师范生的招生专业要少,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硕士专业,这也是众多学生较为困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政策在制定时的疏忽造成的,一方面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各部属师范大学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不同造成的。2013年,招收第二届免费师范硕士生的时候情况已有所改善。此外,在对免费师范生报考资格审核与录取过程中,由于政策相关规定的不明确也存在一定问题。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录取的最终决定权在部属师范大学,而决定能否录取的关键是免费师范生的工作考核结果,这份考核结果又要由任教学校来作出,双重审核则昭示了职责上的不清晰,在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家明确免费师范生只要在服务期内都可以申请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为免费师范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自主选择条件,免费师范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是否攻读或何时攻读教育硕士,这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政策,发挥政策的正向效能。

2012年暑期,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开始了他们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生涯。而各部属师范大学在保证这些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方面也做足了功夫,基本满足了国家政策对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几方面:第一,各部属师范大学积极创新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按照文件要求,各部属师范大学积极推进了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免费师范硕士生的学习主要以在线学习为主,授课、研讨、交流、论文指导等主要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免费师范硕士生可以通过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任意选修各部属师范大学的上线课程。第二,各部属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教研一体化。在各部属师范大学已经建立的教师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紧密部属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的联系,选择具备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学校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实现了免费师范毕业生职前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此外,各部属师范大学还强化了免费师范硕士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

教育政策效果需要通过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具体落实才能呈现,就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来说,各部属师范大学是政策重要的执行主体之一,对政策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在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就业及职后培训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我们考察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要观察点。各部属师范大学作为政策制定主体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代理者”,很好地体现了政策制定主体的意志,保证了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考虑到时代的变迁和各部属师范大学的现实发展状况,在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于部属师范大学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各部属师范大学必须要在舍弃一些既得利益的基础上重新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从舍弃既得利益角度来说:一方面,由于自身实力较为雄厚,各部属师范大学并不缺少优秀的生源,因此也并不需要通过“免费”来达到吸引生源的目的,相反,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后,反而可能由于毕业受限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部属师范大学,特别是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样“985”高校的生源范围。另一方面,由于实行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各部属师范大学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学生就业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建设,这一就业市场已经基本成熟,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后,这一已有的市场就需要重新建构,多年来辛苦占有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省属师范院校挤占;此外,各部属师范大学都已逐渐形成了自身较为成熟的学科群,优秀生源是保证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免费师范生不能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的规定则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学科在生源上受到了较大影响。这些既得利益是每一所部属师范大学竞争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舍弃或削弱这些既得利益对于每一所部属师范大学来说都是不容易的选择;从开辟新战场角度来说:一方面,我国结束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已经十年,高等教育的招生与就业已经基本进入了由市场调节的自由时代。重新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则意味着需要束缚市场的自我调节,重新探索市场机制下政府对师资人才计划调控的路径,这对每一所部属师范大学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与挑战。另一方面,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落实需要各部属师范大学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全面配合与沟通,而在沟通过程中,各部属师范大学缺少主动权,无论是在招生还是在就业方面,都需要更多地满足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这对于崇尚办学自主的高等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此外,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可以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如何强化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可以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相结合对各部属师范大学来说也是一项重要挑战。

虽然存在对既得利益的割舍,面临新的挑战,但是各部属师范大学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展现了中央直属高校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能够摆正自身在国家教师教育大局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积极配合教育政策制定主体落实了这一政策,发挥了部属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这是其他省属师范大学在作用发挥上不能比拟的。部属师范大学自身所具有的雄厚实力与历史积淀也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是选择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