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提升道德境界

三、提升道德境界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理想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中间境界的人占的比例最大,极端自私自利和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的人则都是少数。

三、提升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修养的过程中形成的高低不同的觉悟程度,在某个期间内人们向往追求或实际上达到的道德水平。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道德教养,就会追求什么样的道德楷模和道德标准。就会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这种追求、攀登的不同阶段,就形成了人们的道德境界。

(一)现阶段道德境界的层次和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境界有四个层次。

1.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

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属于非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它仍然是现实社会中少数人的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人,一切都是以个人的私利为出发点。为了达到自己私利,他们总是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惟利是图,甚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他们信奉的惟一原则,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甚至抢劫杀人的种种恶行,都可以从“自私自利”的境界中找到根源。如果听任这种道德境界在社会中蔓延,必然会危及社会主义改革和四化建设。

2.“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境界

“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境界是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的利己主义,标榜以利己为主,又顾及别人,既积极谋取个人利益,又不损害他人利益。具有这种境界的人,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不矛盾时,表面上他也能为他人、为集体着想。但是,一旦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者个人的理想和抱负遇到障碍时,就会首先考虑和维护自身的利益。为达到这一目的,就不会顾及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惜以邻为壑,由“先己后人”降低到“损人利己”。

3.“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

“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与前两种道德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处于这一境界的人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其行为特征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能够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并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具有这种道德境界的人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提倡的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4.“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是树立了共产主义道德观的先进分子的道德境界。处于这种道德境界的人的行为特征是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时时处处都从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着想,并甘愿为集体、为他人牺牲一切。具有这种道德境界的人,我国现实社会中是比较少的,即仅仅表现在一少部分的先进人物身上。尽管如此,具有“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的人是确实存在的,并且不断地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以他们的事迹为其他道德境界的人树立起道德楷模。“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理想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

明确各种不同层次的道德境界的存在,有助于我们树立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发现自己的差距,找到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努力使自己从低层次的境界上升到高层次的道德境界,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升华道德境界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够充分,因而社会上存在各种层次的道德境界。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提倡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通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改造落后的、低级的道德境界,形成一种使低级道德境界向高级道德境界升华的趋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中间境界的人占的比例最大,极端自私自利和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的人则都是少数。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对于自私自利的人都是厌恶的,对于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和大公无私的人都是爱戴和尊敬的。只有把这种真善美的心理不断地加以扩充和实践,就不难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道德觉悟,领悟没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就没有个人的利益,就能够逐渐从追求自我利益的狭隘境界中解脱出来,实现向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飞跃。只要不断努力,自觉的开展两种道德观的斗争和加强修养,就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他人和集体利益看得愈来愈重。久而久之,必然能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泰山,使自己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学习英模人物,提高自身修养水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典型可以影响一个人终生。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向英模人物学习,以英模人物为楷模。先进英模人物,是社会所推崇的道德理想或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会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产生强烈的反响。

我国封建社会的开明君主唐太宗常讲:“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作为封建君主的唐太宗善于判断是非曲直,择善而从,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见贤思齐对人们道德的感化作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社会主义社会,更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英模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人要提高自身修养水平,达到理想道德境界的升华,首先要有培养崇高人格的热切愿望。其次要有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因为理想道德境界的每一步升华,都意味着一定的个人利益的牺牲。再次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进行长期的痛苦的磨炼和思想斗争,才有可能达到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理想境界。

2.坚持循序渐进,做到知行统一

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中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问、思、辨、行的为学步骤,不仅是求职做人的方法,同时也揭示了循序渐进的自我修养规律和修身之道。具体说来应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广泛学习。文明、理智、高尚是同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知识相联系的,这些知识惟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通过广泛涉猎学习,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以及“做与不做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从而达到明辨真善美,区分假恶丑,净化灵魂。

(2)详尽询问。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知识真谛的过程。要想达到较高的境界,需要反复琢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观察、多分析、多请教。

(3)谨慎思考。经典的道德修养理论和结论性的观点,要想为我所用,变为自己的东西,成为行动的指南,必须有一个不断思考与消化吸收的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也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清楚明辨。知识之林浩如烟海,其中必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我们清楚地明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比较,扬弃,最终选择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特点的修养理论和方法。

(5)知行统一。在“学”“问”“思”“辨”之后,“行”是修养的最主要的环节。坚持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自我修养的根本途径。离开了这一根本途径,任何自我修养方法都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自我修养中最重要的是实践。这是因为:首先,实践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付诸实践,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其次,实践是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道德修养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然后又回到社会中为实践服务。“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再次,实践是检验道德修养客观效果的标准,因为道德本身就具有知和行相统一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言必信,行必果”。学习古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持之以恒,一定会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道德境界。

3.学会内省慎独,规范自我行为

“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修犹如磋如磨,养犹涵育熏陶”的说法。所谓修养,一方面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人文、学识、技艺、审美等方面所进行的修养和锻炼过程;另一方面又指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思想品德境界。

“内省”与“慎独”是中国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修养方法。所谓“内省”就是自己反省,检查自己思想和言行是否违背道德原则和规范。孔子讲:“吾日三省吾身。”这套方法加以充实和改造之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我批评。鲁迅说,我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无数先烈和革命前辈,在攀登共产主义道德高峰时,在“内省”上都是下了一番苦功的。革命前辈谢觉哉根据自己的体会,把自我批评形象地表述为“三自”修养法,即“自己跟自己打官司”:自己当“被告”,“自己当律师”,自己当“法官”。

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一人独处的情况下,也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的事。它反映了一个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能力和道德修养的崇高境界。孔子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内省”和“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同样很早就引起古代中外思想家的关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毕达哥拉斯也说过:“不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做了新的解释。一个无私的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大庆石油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四个一样”,对“慎独”做了形象而具体的诠释。这就是:“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样,有人检查与没人检查一样,黑夜与白天一个样,坏天气与好天气一个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方志敏烈士,它所经手的革命经费数以万计,然而他个人却分毫不沾,始终过着清贫如洗的生活,以至他被敌人逮捕以后,身上一文不名,敌人对这位共产党的大官感到不可思议。方志敏同志的这种高尚情操,树立起了共产党人“慎独”的崭新风范。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红尘滚滚,物欲横流,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容易导致一些人惟利是图、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在此情况下,亟须依靠法律与道德加以调节,亟须以正确道德原则进行导航。没有“慎独”的克己能力,就很容易被糖衣炮弹击中。所以倡导青年大学生学会用“内省”和“慎独”方法,进行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规范自我行为,使自己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三)在追求崇高理想、完成历史使命中提升精神境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毛泽东曾经把青年比做“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也曾对青年寄予厚望:“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

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开创性的伟大事业,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展望未来50年,经过我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将得到根本改变,基本实现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光明的前景,要靠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大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备得天独厚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智能优势。要把这些潜在优势在完成历史使命的伟大事业中变为优势,不仅要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培养道德理想,更要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的大潮中去。

理想不仅包括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内容在内的个人理想,还包括社会理想,它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确立了人生的努力方向,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理想的内容中,社会理想决定着其他理想的目标和实现程度,比个人理想更具有根本性,是理想的核心内容。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社会之中,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也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的。因此,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基础。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和意志的理想,它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的理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为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奠定基础。这是我们实现个人理想的社会前提和历史背景。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这样的前提和背景来设计个人理想,包括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和塑造。个人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同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相一致,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个人的精神境界只有与社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一致,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净化和升华。

其次,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美好的个人理想是我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的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我国几代人的社会理想,又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实践才能实现。个人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对美好职业和生活的向往,汇集到一起,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就形成了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也形成了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多姿多彩的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离开了生动的具体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也就变成了脱离实际的空想。

正因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提供精神境界,都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把握,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势和规律中去实现,切忌不可脱离社会现实,脱离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闭门修养、孤芳自赏的修养方法,脱离实际可能性的空想,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理想的坚持与实现,要靠科学信念的支撑。信息是人们对某种思维、理论、学说真诚信服、执著追求和躬行践履的态度。理想要化为人们的精神动力,首先要真诚信服。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如果把理想只作为一种口号,不去了解其真实的价值,不去信服它,就不可能化为精神力量。其次要执著追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理想可能只会使人产生一时的冲动和兴奋,不可能变为实现。第三要躬行践履。理想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不在实践中去实验、创新、奋斗,理想就会化为幻想或空想。当我们在平凡的事业中,按照理想所确立的奋斗方向和目标不懈努力追求,我们就会领悟到我们的精神境界在不断升华,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不断地凸现,我们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理想的彼岸。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奔流,信息密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知识经济越来越直接融为综合国力的新时代。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将会证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能够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辉煌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