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区别

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区别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动物的行为出于本能,而这种人的行为却出于心计,出于自觉。这种对人的本性的理解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人们在行为方面的根本对立: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占有”为目的,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用古人的话说,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取”,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与”。
人生境界_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

二、人生境界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在其《新原人》中曾经提出过“四种境界”说,其意思是说,人们有四种不同的自我选择或自我追求,从而形成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这就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第一种境界为“自然境界”。处于自然境界中的人也“率性而为”,但是,他们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生物学上的性”行事,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社会习俗行事,活得比较盲目。第二种境界为“功利境界”。处于“功利境界”中的人的根本特征在于利己主义,在于一切为“他自己的利”而行。凡动物的行为,都是为他自己的利而行。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动物的行为出于本能,而这种人的行为却出于心计,出于自觉。这种人有时也可能牺牲他自己,但是其最后的目的仍在于他自己的利益。处于这种境界中的人所作的事情也有两种,一种是损人利己,还有一种是利己利人,主观上为己,客观上为人。秦皇汉武就是这样,他们虽然为了自己,但也可以说是“功在天下,利在万世”。这些人虽然是“盖世英雄”,但若就境界论,则属于“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中的人,与功利境界中的人不同,其行为不是为“利”,而是为“义”。当然,道德境界中的人,也可以说是为“利”而行,不过,他为的不是他自己的“私利”,而是整个社会的“公利”。道德境界中的人和功利境界中的人,与自然境界中的人不同,都对人的本性有所觉解,但是他们对人的本性的觉解却也有片面和全面的差别。功利境界中的人只了解人的本性中的动物性的一面和个体性的一面,他们不了解人的本性中的精神性的一面和社会性的一面。这种对人的本性的理解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人们在行为方面的根本对立: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占有”为目的,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用古人的话说,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取”,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与”。在功利境界中,人即于“与”时,其目的亦是在“取”。在道德境界中,人即于“取”时,其目的亦是在“与”。“天地境界”中的人,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人又不同,功利境界中的人和道德境界中的人都是“事人”的,所不同的只是:功利境界中的人所事的是“个人”,而道德境界中的人所事的是“众人”,但是,天地境界中的人却是“事天”的。天地境界中的人不仅了解人的个体性,了解人的社会性,还了解人的宇宙性。这种人对人的本性,对人之是一个东西又不是一个东西,神气而又不是神,有限而又面向无限等方面均有了解和领悟。他不仅与道德境界中的人一样,知道个人只是社会大全中的一部分,而且还进而知道个人是宇宙大全中的一部分。不但对于社会,个人应当有所贡献,而且对于宇宙,他也应当有所贡献。人不但应当在社会中,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亦应在宇宙中,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人的行为,不仅与社会有干系,而且与宇宙有干系。他能够觉解到,一个人虽然只有七尺之躯,但是却可以像《中庸》中所说的,“三才合一”,“与天地参”;一个人上寿不过百年,但是却可以“与天地比寿”,可以“与日月齐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能做到“万寿无疆”。这就是说,他虽然不是神,但是却可以活得像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