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当下的艺术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当下的艺术教育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当下的艺术教育雷黎明古今中外,艺术教育始终是人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巨大。[1]今天,我们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艺术教育这一领域,或许会有诸多新的体味和感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艺术教育依然是整个国民教育大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三以科学发展的目光去审视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深感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模式,亟待突破,亟待有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

科学发展观审视当下的艺术教育

雷黎明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古今中外,艺术教育始终是人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巨大。而当下,艺术教育被不少人仅仅当成了技能教育,这是对其本质的极大误读。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全面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康和高尚品德与素养。应该在艺术院系之外的专业开设艺术教育选修课。

【关键词】艺术教育 科学发展 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今天,我们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艺术教育这一领域,或许会有诸多新的体味和感悟。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递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艺术,始终是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把艺术看得很高,将它作为“六艺”之一,要求全体公民学习它、掌握它。古罗马时期,艺术是培养绅士必备的美德及演说术等各种技能的手段。[2]文艺复兴时,人们把艺术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成为宣传人文主义思想的教材和工具。17世纪后,资本主义在西方滥觞,艺术教育则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而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是他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断言:社会的进步及人类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将“乐”加以严格节制,使之成为“礼乐”,将“乐”从属于政治、从属于教化。《乐记》中说:“人人举礼乐,则天地昭焉。”[3]总之,作为教育之一部分的艺术教育,在人类不同时代从属于不同阶段的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在这里,我们看到,艺术教育成了德育的附庸,这是令人遗憾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艺术教育依然是整个国民教育大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实践中,成就斐然,不容置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如艺术院校),这是一种职业和技能教育;一是普及型的(幼儿园、中小学校)。而后者的教育对

雷黎明(1954—),男,四川达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与中国画论

象并非一定要从事艺术职业;因此,艺术教育课程往往不大受师生和家长的重视。这实在是艺术教育的一大尴尬!究其原委:艺术教育仅仅被人当做了技能教育。

当今时代,文化艺术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日益深入,并且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艺术教育不能失去它在教育大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不能也不应该简单地归类于德育和技能教育。虽然它们有相交之点,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21世纪将是科学与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现代化的科技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这必然要求教育思想与体系都要发生重大变化。要有超前性和战略性眼光,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未来社会将是一个高科技的、高信息的社会,适应这样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更加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素质和更完美的人格。[4]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它是未来人才完美的、全面发展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现代化高科技人才的全面思维能力。我们知道,人是通过理性能力和感性能力来理解与把握世界的。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尤其需要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高度完美的综合能力。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则只注重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将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缺乏某种感性能力的,是能力不健全的人才。要弥补这一缺憾,艺术教育应当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德育、智育、体育无法取代的。现代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思维过程包含符号元素的处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元素包括词语、概念这样理性的因素,也有意象、想象这些感性的因素。它们不仅可以创造感人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是促成科学创造不可或缺的因素。[5]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艺术教育应是在开发人的智力时,在除了理性能力之外的另一半智力——感性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对造就新一代科技人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重要的途径。

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高尚品德与素养。现代社会在工业化、电子化高科技面前,人的生存状态较以前任何历史时期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人既受物质财富的许多恩惠,同时也受人与技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压力。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要能自如地应付这诸多压力与挑战,应该具有一种新时代的审美情感与豁达情操。他们应当成为“生活的艺术家”,以一种健康、高尚的审美态度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他人。而培养这种心理健康、人格健康的现代人,绝非技术教育、理性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所能完成的。艺术教育在这里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完成它的使命。

综上所述,当我们面向21世纪教育的时候,我们的艺术教育难道不应该自觉的承担责任吗?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们先生们,不应该体悟承担这种责任的分量、不应该正视艺术教育所面临的这许许多多的课题吗?

以科学发展的目光去审视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深感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模式,亟待突破,亟待有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

首先,在观念上正本清源,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要把艺术教育真正放在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完美的现代人的高度,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其次,培养和引进能适应新机制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现有教师应抓紧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深研业务,转变艺术教育仅仅是技能教育的传统思路,另辟新径;尤其是年轻教师,思维敏捷,年富力强,对新知识、新的学术成果吸纳快转化快,更应走在转变的前列。再次,将艺术教育的覆盖面延展到更大范围、多个系科,以我院为例,由专科学校到本科院校的转变,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增加了一年,这为我们的艺术教育赢得了更大的空间。艺术专业类学生自不必说,要掌握好我们的看家本领;同时学院应将艺术教育的范围扩大一些,尤其是理工管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强,而形象思维能力与感性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这与培养现代人的高尚情操和素养、培养现代化高科技人才的全面思维能力的育人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笔者据此建议:在文科类将艺术教育设为必修课,在理工管类则将艺术教育的某些分支作为重点选修课。如此,定能消除此一差距。

普列汉诺夫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依据我的意见,总是同他的经济有着最密切的因果关系。”[6]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更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放眼环球,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学科交叉综合化的总体趋势,艺术教育应当成为这个大坐标中的一个亮点。我们更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关注这一学科。只有充分认识到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根本变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造就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人才及合格的21世纪公民,[7]那么,艺术教育要完成其崇高的历史使命,则为期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2-11-08

[2]滕守尧.艺术感觉与美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4]史静寰.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及走向[J].现代大学教育,长沙,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1)62-64

[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6]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葆华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74

[7]何新.美学分析.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